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05-30
临床研究
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分别治疗HFpEF对患者血清cTnI、H-FABP水平的影响
冯玲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3-5. 
摘要 ( 16 )   PDF (25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分别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t-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为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HFpE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普利组与ARNI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螺内酯、美托洛尔,普利组另外予以贝那普利,ARNI组另外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脏功能[使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及舒张早期/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Peak mitral valve flow in early/late diastole,E/A)评估]、氧化应激水平[使用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ation,LPO)与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评估]及心肌损伤情况[使用cTnI、H-FABP水平评估]。结果 ARNI组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普利组(75.51%)(P<0.05);治疗前后两组LVEF、LVEDD及治疗前E/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RNI组E/A水平明显高于普利组(P<0.05);治疗后ARNI组LPO、cTnI、H-FABP水平明显低于普利组,TAC水平明显高于普利组(P<0.05)。结论 相对于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pEF患者的效果更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心肌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剑波, 陈幺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6-9. 
摘要 ( 42 )   PDF (131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设地点为鄂州市梁子湖太和镇中心卫生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以1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与否分组(发生者74例为观察组,未发生者8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资料(基线资料、时间指标、疾病严重情况、手术治疗情况、血清指标)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年龄、术前D-二聚体(DD)水平较对照组高,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前D-二聚体(DD)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位置、合并疾病、骨折发生直至入院时间、骨折发生直至手术时间、骨折分级、合并损伤、内固定方案、术中输血量、术中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DD是导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处较高水平,应重点关注年龄较高及术前DD水平较高的患者。
脉压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的关联性研究
田田, 拜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0-13. 
摘要 ( 25 )   PDF (205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国健康成年人群中脉压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国人群队列研究中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计算脉压并根据脉压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估计不同脉压组的IFG患病风险及95%置信区间,并进行分层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纳入的209,635例研究对象中有6 904例患有IFG,随脉压水平的增加,IFG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脉压每增加10 mmHg,IFG患病风险增加16%(OR=1.16, 95%CI: 1.13-1.18)。与Q1组相比,Q3组患病风险增加26%(OR=1.26, 95%CI:1.16-1.36),Q4组增加48%(OR=1.48, 95%CI:1.37-1.59)。此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BMI的人群中这种趋势一致。排除高血压人群,脉压与IFG的关联依旧稳健。结论 脉压与IFG患病率呈正向关联,高脉压是IFG的危险因素之一。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葛地枣丹汤联合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的效果分析
赖晓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4-17. 
摘要 ( 23 )   PDF (132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经葛地枣丹汤联合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58例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研究组采用葛地枣丹汤联合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参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24 h舒张压变异性(24hDBV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V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自噬相关蛋白9a(ATG9a)、可溶性重组蛋白信号4D(sSema4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葛地枣丹汤与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治疗PH,能显著提升疗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有效降低血压,缓解炎症状态,且有一定安全性。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效果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陈永裕, 郑炳南, 林荣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8-20. 
摘要 ( 23 )   PDF (12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培哚普利对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永春县医院收治的86例HFrEF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均43例。对照组行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P>0.05)。结论 与培哚普利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更明显的恢复HFrEF患者心功能,降低AngⅡ、PRA、ALD表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丹红注射液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冠心病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范海燕, 柴国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21-24. 
摘要 ( 18 )   PDF (131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探讨冠心病伴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联合应用普罗帕酮、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合阳县中医医院收治冠心病伴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12例,遵循随机数表法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n=56,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n=56,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对比总有效率、心率、心电图[QT间期、QRS波群时限、PR间期]、心功能[心输血量(CO)、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黏度(WBV)、红细胞沉降率(ESR)]、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比对照组的高(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率、IVST、FIB、WBV、ESR比治疗前降低,QT间期、QRS波群时限、PR间期比治疗前延长,CO、LVEF比治疗前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IVST、FIB、WBV、ESR比对照组低,QT间期、QRS波群时限、PR间期比对照组长,CO、LVEF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伴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普罗帕酮治疗过程中加用丹红注射液,能够促使心电图恢复,可减缓心率,改善心功能、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确切,并且用药安全性高,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推荐。
胎球蛋白A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风险的关系
郑建平, 雷谨萍, 黄茂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25-27. 
摘要 ( 25 )   PDF (131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胎球蛋白A(Fetal globulin A,Fetuin-A)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UAP患者144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非UAP患者1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Fetuin-A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Hc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UAP易患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UA、Hcy、HDL -C、LDL-C、D-D、TATA 框结合蛋白关联因子1(TAF1):Ag、纤维蛋白原(Fib)影响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与UA、Hcy、LDL、D-D、TAF1:Ag、Fib成正相关,Fetuin-A与HDL-C成负相关。结论 Fetuin-A与UAP的发展存在相关性;UAP的危险因素与Fetuin-A水平成正相关;Fetuin-A在UAP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PCI术中依诺肝素的抗凝方案对ACS患者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及与APTT的相关性
王芳, 钟文, 陈利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28-32. 
摘要 ( 19 )   PDF (13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依诺肝素的不同抗凝方案与导管内血栓发生率及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的APTT下限值。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拟行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83例纳入研究,PCI术时距离末次依诺肝素使用时间小于8 h为A组(178例),距离末次依诺肝素使用时间8-12 h且追加依诺肝素0.3 mg/kg为B组(158例),距离末次依诺肝素使用时间12-24 h且追加依诺肝素0.5 mg/kg为C组(147例)。实施模拟操作和随后的PCI治疗。模拟操作主要是模拟PCI时导引导管的腔内环境:将管腔中插有球囊导管、亲水涂层导丝及导引导丝并充满不流动血液的导引导管留置在患者外周动脉内10 min,随即观察造影导丝、球囊导管、导引导丝及导引导管内血液里是否有血栓,同时检测APTT值,并记录随后PCI时发生导管内血栓的例数。结果 483例ACS患者在模拟操作中有59例发生导管内血栓,发生率达12.21%,其中A、B、C三组患者导管内血栓发生率(17.97% vs 12.65% vs 4.76%,P<0.05)及APTT[(38.0±16) vs (42.9±16) vs (48.9±21)s]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拟操作中,发生导管内血栓患者的APTT均低于无导管内血栓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及肝功能、糖尿病后,模拟操作中导管内血栓形成仅与APTT呈显著相关(OR 0.867,95% CI,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PTT对导管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Area Under Curve,AUC=0.737),计算出导管内血栓阳性患者APTT单侧上限值41.75 s。结论 PCI术中依诺肝素不同的抗凝方案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临床获益,距离末次依诺肝素使用时间12-24 h追加依诺肝素0.5 mg/kg的方案血栓事件发生率最低,同时监测APTT可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减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
产前超声“3+1”切面在筛查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王智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33-35. 
摘要 ( 20 )   PDF (256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产前超声“3+1”切面在筛查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于本院产检的100例孕妇临床资料,孕妇均接受产前超声“3+1”切面检查,以胎儿娩出后复检结果或引产后尸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3+1”切面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结果 100例孕妇中,胎儿娩出后复检结果或引产后尸检结果显示4例胎儿心脏畸形,96例正常。4例胎儿心脏畸形中,3例选择引产,引产前均到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1例未终止妊娠,待胎儿出生后复查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发育不良。 以胎儿娩出后复检结果或引产后尸检结果为金标准,超声“3+1”切面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准确度97.00%(97/100),灵敏度为75.00%(3/4),特异度97.92%(94/96),其结果与金标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51)。 超声3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右流出道切面)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准确度94.00%(94/100)、灵敏度25.00%(1/4)、特异度96.88%(93/96),其诊断效能略低于超声“3+1”切面,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儿心脏畸形类型不同,超声“3+1”切面表现也不相同。结论 产前超声“3+1”切面对胎儿心脏畸形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其诊断价值优于超声3切面,值得推广。
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分析
陈媛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36-39. 
摘要 ( 86 )   PDF (131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于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CHD PVC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中西联合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中西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中西联合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五个维度评分、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Hct)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在提升CHD PVC患者治疗成效、优化病状表现、调整血流转运学征候方面有益,且较为安全。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呼吸训练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的疗效研究
谢仙萍, 邱岚岚, 丘毅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40-44. 
摘要 ( 60 )   PDF (134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方案在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于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收入我科的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总共82例,通过抽签的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呼吸训练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呼吸训练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进行治疗。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开始治疗后3个月时、开始治疗后6个月时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态血压、康赛斯城心力衰竭表(KCCQ)评分,测定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6个月时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记录心脏彩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开始治疗后3个月时、开始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6 min步行距离、KCCQ评分、FEV1、FEV1/FVC及昼夜节律阳性率数值均增加,血压均值均下降,呼吸训练组数值较常规治疗组变化明显(P<0.05);开始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LVEDD、LVESD和LVPWT均减小,LVEF均增加,NT-proBNP水平均升高,呼吸训练组数值及水平变化相比常规治疗组更程度剧烈(P<0.05)。结论 Shakubatrovalsartan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有助于提高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肺功能,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压,从而改善其症状及体征,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帮助。
半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分次注射和单次注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无复流预防作用的对比研究
杨李, 王金堂, 龙吴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45-47. 
摘要 ( 21 )   PDF (25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半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分次注射与单次注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预防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入选 2022年3月至 2023年9月在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斑块负荷患者10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单次注射组(n=56)和分次注射组(n=5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是否存在差异,比较替罗非班不同注射方式下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注射组与单次注射组球囊预扩张后、支架释放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及球囊后扩张后慢血流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球囊后扩张后无复流发生率存在差异(16.1% vs 1.9%,χ2=6.424,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分次注射对PCI术中无复流的预防作用优于单次注射。
依诺肝素钠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血清ANGPTL2、sFlt-1水平的影响
刘雪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48-51. 
摘要 ( 28 )   PDF (131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依诺肝素钠对妊娠期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可溶性Fins样酪氨酸激酶-l(sFlt-1)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HDCP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39例、研究组43例。常规组给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依诺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血压[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24 h尿蛋白、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舒张流速比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S/D)]、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Recombinant Angiopoietin Like Protein 2,ANGPTL2)、可溶性Fins样酪氨酸激酶-l(FMS-like tyrosine kinase 1,sFlt-1)、妊娠结局。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DBP、SBP指标、PI、S/D、RI、ANGPTL2、sFlt-1、24 h尿蛋白均下降,其中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依诺肝素钠治疗HDCP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含量,稳定患者血压,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促进血管再生,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氨氯地平叶酸片联合氯沙坦钾片对急性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Apelin-13、omentin-1水平的影响
邓玉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52-55. 
摘要 ( 106 )   PDF (131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叶酸片联合氯沙坦钾片对急性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Apelin-13、网膜素-1(omentin-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红蓝签法,分为观察组(红签,40例)和对照组(蓝签,40例),在这项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叶酸片作为治疗手段,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氯沙坦钾片的联合应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血管活性因子[血清Apelin-13、omentin-1]水平;外周血中内皮损伤标志物含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E选择素(E-selectin)]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和外周血内皮损伤标志物血清Hcy、血浆ET-1、E-select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氯地平叶酸片联合氯沙坦钾片对急性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显著降低作用,同时能改善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和外周血内皮损伤程度。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
张彩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56-60. 
摘要 ( 31 )   PDF (133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相关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因肺癌应用ICIs导致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亚临床心肌损伤和轻症型心肌炎定义为轻症组,将重症型心肌炎和危重型心肌炎定义为重症组。结果 36例肺癌患者中,男性占61.1%,中位发病年龄67.5岁。ICIs相关性心肌炎中位发病时间为38.0 d,疗程为1-4周期。临床症状非特异性,36例患者均有心肌酶、肌钙蛋白指标显著升高。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表现形式多样。诊断ICIs相关性心肌炎后均立即停用ICIs治疗,使用甲泼尼龙或合并丙种球蛋白等其他药物后大部分(88.9%)病情好转。两组对比,重症组发病时间较轻症组早,重症组常合并免疫性肌炎和免疫性肝炎,重症组肌钙蛋白(Troponin T,TnT)、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AS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初始激素治疗剂量高于轻症组,重症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轻症组。结论 肺癌患者ICIs相关性心肌炎常见于老年男性,一般发生于使用ICIs后的1-4个周期,其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常见合并免疫性肌炎、免疫性肝炎等其他不良反应。心肌酶、肌钙蛋白指标显著升高,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形式多样。立即停用ICIs并开始激素治疗可以及时改善患者病情。
格隆溴铵联合新斯的明对冠心病全麻下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血压和心率、拔管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影响
张晓珍, 谢冰凤, 林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61-64. 
摘要 ( 37 )   PDF (131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格隆溴铵联合新斯的明对冠心病(CHD)全麻下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血压和心率、拔管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于该院治疗的80例CHD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利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格隆溴铵组(采用格隆溴铵联合新斯的明干预)和对照组(采用阿托品联合新斯的明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血压、心率、拔管反应、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认知功能和不良事件。结果 T1-T4时,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均高于T0时,且格隆溴铵组SBP、DB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隆溴铵组呛咳、躁动、气管痉挛等拔管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隆溴铵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 h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隆溴铵组患者发生急性心衰、心绞痛、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隆溴铵联合新斯的明可有效维持CHD全麻下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血压、心率稳定,降低拔管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日间血糖波动情况的影响
徐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65-67. 
摘要 ( 195 )   PDF (130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F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纳入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CHF伴糖尿病患者90例,以抽签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格列净+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组间疗效、心功能、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药物安全性。结果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高,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糖水平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HF伴糖尿病患者,用达格列净+沙库巴曲缬沙坦有更显著的效果,能改善心功能、实验室指标,降低血糖,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人群防治
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调查
周小艳, 张万, 骆思亦, 黄文强, 何绍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68-71. 
摘要 ( 23 )   PDF (256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高血压前期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麻江县畲族乡村老年人进行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25.36%,高血压患病率为55.71%,在单因素分析中,婚姻状况、饮酒、子女婚姻情况、BMI、腰围、家族史、每日食盐量、炒菜用油等因素均是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的影响因素,高血压前期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为:饮酒、子女婚姻情况、膳食结构、腰围、每日食盐量是影响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的主要因素。结论 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建议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并加强对高血压前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降低高血压前期进展为高血压的风险。
冠心病专科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实施全程康复运动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陈淑荣, 王艳丽, 徐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72-75. 
摘要 ( 45 )   PDF (131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实施全程康复运动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本院收治的78例行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截取时间区间为2023年1-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样本分组,对照组39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实施全程康复运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心肺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压疮、静脉血栓、不良心血管事件等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指标值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估问卷6个维度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实施全程康复运动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心肺功能恢复,且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益心操+格林模式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症及POMS-SF干预的效果
洪凤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76-78. 
摘要 ( 23 )   PDF (129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行益心操+格林模式护理对病症及POMS-SF(心境状态)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 采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益心操+格林模式护理,对两组POMS-SF评分、自护能力、心绞痛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POMS-SF评分更低,自护能力各项评分更高,心绞痛恢复情况更优,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行益心操+格林模式护理临床效果较佳,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境状态,提高自护能力,降低临床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PDCA循环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屈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79-81. 
摘要 ( 35 )   PDF (255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并采用PDCA循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和负性情绪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对于参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LVEF更高,LVESD和 LVEDD水平更低(P<0.05)。相对于参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和社会情感管理评分更高(P<0.05)。相对于参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更低(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17%)明显低于参照组(χ2=6.202,P=0.013)。结论 PDCA循环护理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下5E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心功能影响
郑莲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82-85. 
摘要 ( 53 )   PDF (131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时开展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下5E护理模式对患者自我效能、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大田县总医院太华分院冠心病患者中选择90例为对象,按照Excel表随机排序1-90号,奇数序列开展常规护理支持(对照组),偶数序列实施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下5E护理模式(观察组)。针对患者心功能水平、自我效能、冠心病危险因素达标率进行统计。结果 针对两组心功能水平对比,护理前各指标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自我效能,SUPPH量表评分,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危险因素达标率统计,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时开展生物-心理-医学模式下5E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增加冠心病危险因素达标率,有助于患者恢复。
手法按摩结合音乐放松疗法对老年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知觉压力、应激反应和舒适度的影响
马小灵, 王丽娥, 陈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86-89. 
摘要 ( 30 )   PDF (133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法按摩结合音乐放松疗法对老年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知觉压力、应激反应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前1 d和术后1 d分别进行一次手法按摩和音乐放松疗法,每次30 min。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觉压力、应激反应(血清皮质醇、血清肾上腺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舒适度(舒适度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知觉压力、血清皮质醇、血清肾上腺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术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量表评分在术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按摩结合音乐放松疗法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知觉压力和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康复。
多元化心理护理用于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对心理应激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叶秀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90-93. 
摘要 ( 19 )   PDF (131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元化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应激及服药依从性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41例,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多元化心理护理,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心理弹性、医学应对方式、抑郁、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79.12±7.24)分 vs (65.32±8.77)分]高于对照组(P<0.05);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面对”维度评分[(21.34±3.42)分 vs (19.09±3.66)分]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9.34±5.77)分 vs (53.10±6.54)分]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97.56 % vs 80.49%)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32 % vs 1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心理护理可提高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促进积极应对,并减轻抑郁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
IMB模型下护理干预在冠心病PCI后Ⅱ期心脏康复患者中的应用
徐玲俐, 庄晚林, 王丹, 丁秀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94-96. 
摘要 ( 19 )   PDF (129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Ⅱ期心脏康复患者应用IMB模型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IMB模型下护理。比较两组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疾病知识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Ⅱ期心脏康复患者应用IMB模型下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改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早期康复运动联合引导想象训练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心理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陈俏梅, 火元删, 烟笑羽, 李娜, 靳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97-99. 
摘要 ( 19 )   PDF (219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联合引导想象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负性心理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O医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联合引导想象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负性心理评分、运动耐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联合引导想象训练可以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运动耐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造影治疗前负性情绪的影响
洪莹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00-103. 
摘要 ( 20 )   PDF (130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造影前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于2023年1-12月期间选择厦门某三乙医院104名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2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比恐惧情绪、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恐惧情绪评分(22.35±1.98)低于对照组(25.86±1.87);干预组负性情绪评分(5.85±2.77)低于对照组(7.75±2.34);干预组匹兹堡评分(12.87±2.24)低于对照组匹兹堡评分(15.78±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有助于促进急性心梗行血管造影患者负性情绪降低,睡眠质量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八段锦运动在医疗-家庭过渡期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效果
吴满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04-108. 
摘要 ( 23 )   PDF (133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八段锦运动在医疗-家庭过渡期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1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51例在传统组的基础上联合医疗-家庭过渡期八段锦运动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传统组,6 min步行距离(6MWD)远于传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力呼气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吸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表达水平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92%(2/51)低于传统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用医疗-家庭过渡期八段锦运动训练能够减少降低躯体化症状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影响的探讨
李慧, 王医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09-111. 
摘要 ( 22 )   PDF (253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传统组和分析组,每组5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分析组则额外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分析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在护理干预后,分析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此外,分析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6.00%,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传统组的84.00%(χ2=4.000,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连艳艳, 郑海燕, 陈慧琳, 张妙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12-115. 
摘要 ( 41 )   PDF (130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96例,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行问卷调查,分析AMI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MI患者心理韧性总分为(57.78±8.66)分;不同年龄、性别、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AMI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吸烟史、家族史者心理韧性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患者面对应对、自我效能与其心理韧性呈正相关P<0.05),回避和屈服应对与其心理韧性呈负相关(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年龄大、人均月收入低、文化程度低、女、心功能分级高、自我效能低、回避、屈服应对是影响其心理韧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心理韧性有待提高,其受多因素影响,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干预对策,可能提高患者心理韧性水平。
高血压专科护理
基于KABP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余雅真, 罗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16-118. 
摘要 ( 17 )   PDF (129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基于知信行(KABP)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本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KABP理论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包括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服药依从性及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和消极)。结果 研究组SBP、DBP均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依从率(93.33%)高于常规组(78.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KABP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改善其血压及应对方式,提高依从性。
探究医院-家庭联合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蒲慧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19-122. 
摘要 ( 21 )   PDF (130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医院-家庭联合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组额外采用医院-家庭联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联合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并且血压达标时间更短(P<0.05)。此外,联合组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上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医院-家庭联合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显著效果,能够缩短血压达标时间,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信息-动机-行为护理策略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知晓率、依从性的影响
林巧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23-125. 
摘要 ( 20 )   PDF (129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讨信息-动机-行为(IMB)护理策略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知晓率、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经本院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设计研究组别(40例/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实施IMB护理策略干预,比较两组的血压及血脂指标、疾病知晓率以及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及血脂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及总胆固醇)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调查统计的疾病知晓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行为依从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IMB护理策略可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行为依从性,对辅助控制血压与血脂有明显助益。
心力衰竭专科护理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连艺珍, 林伟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26-128. 
摘要 ( 23 )   PDF (129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23年1-7月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更高;血压水平更优(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可促进其自我护理能力和心功能提升,血压改善。
个性化容量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再入院情况的影响
吴小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29-131. 
摘要 ( 24 )   PDF (129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个性化容量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再入院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CHF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筛选的病例就诊时间范围在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共118例参与研究的病例。通过随机编号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容量管理。对比两组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出院后6个月再入院情况。结果 两组出院时的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以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Ⅱ级比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HF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个性化的容量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再入院率。
心衰专病护士团队照护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和再住院频次的影响
杨笑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32-134. 
摘要 ( 22 )   PDF (129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衰专病护士团队照护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和再住院频次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心衰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5例,接受心衰专病护士团队照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以及再住院频次。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评分为(32.66±3.10)分高于对照组的(28.14±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459.24±24.07)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385.22±31.44)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次数为(1.31±0.21)次,显著低于对照组(2.11±0.5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专病护士团队照护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改善效果,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自我效能以及6 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护理
基于运动疗法的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
刘翠琴, 郭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35-137. 
摘要 ( 18 )   PDF (129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浅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开展基于运动疗法的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以便为日后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入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2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此接受基于运动疗法的康复护理,就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肺功能、运动耐力指标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开展基于运动疗法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双心护理结合人性化干预对心律失常患者应对方式、情绪状态的影响
邱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38-140. 
摘要 ( 17 )   PDF (254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双心护理结合人性化干预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双心护理结合人性化干预,两组均持续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应对方式、情绪状态及生命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的面对评分为(22.18±3.29)分,高于对照组的(18.85±3.17)分,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9.47±1.95)分、(6.77±1.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22±2.26)分、(8.37±1.69)分(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6.17±2.77)分、(48.13±3.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43±3.25)分、(50.13±4.05)分(P<0.05);观察组护理后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分别为(108.03±10.22)分,高于对照组的(92.93±8.35)分(P<0.05)。结论 双心护理结合人性化干预在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改善其应对方式与情绪状态,提升生命质量。
综述
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琴, 胥钦文, 赵明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0):  141-144. 
摘要 ( 22 )   PDF (13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起病快,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心肌梗死患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相较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与致病危险因素均有所不同。本文就影响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阐述,更好地了解影响青年的危险因素以及解剖和病理生理过程,以期改善该患者群体的心肌梗死预防和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