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4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临床研究
早期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观察
肖华丽, 陈海刚, 崔海东, 曾洁, 万林林, 杨苗苗, 茶春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3-6. 
摘要 ( 26 )   PDF (12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早期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其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回顾性选取60例患者,这些患者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合并心力衰竭。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n=30)和观察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n=30)。比较了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的有效率、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以便进一步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早期阶段,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显著提升病人的心脏功能,并且其安全性较高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陈渊明, 周雅玲, 许燕塔, 吴少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7-10. 
摘要 ( 26 )   PDF (122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5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及同期55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对照,金标准为临床诊断结果,均进行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PWI检查。分析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67,高于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PWI单独诊断的0.817、0.850。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100.00%(60/60)、准确度98.33%(118/120)、阴性预测值100.00%(58/58),高于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PWI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结合PWI在诊断后循环缺血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使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或PWI,适合作为后循环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ALP、NT-proBNP联合PPI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分析
高丙峰, 卞维仕, 卓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1-14. 
摘要 ( 20 )   PDF (127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联合脉压指数(Plaque Progression Index,PPI)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0例CHD患者的一般资料及ALP、NT-proBNP、PPI指数检查结果,并按照Gensini评分(GS)结果,分为CHD组(低GS组、中GS组、高GS组)和非CH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D组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LP、NT-proBNP、PPI指数水平及三组联合对CHD组的预测效能。结果 CHD组收缩压、ALP、NT-proBNP、PPI水平均高于非CH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的收缩压、ALP、NT-proBNP、PPI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病变组的收缩压、ALP、NT-proBNP、PPI均高于单支病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ALP、NT-proBNP、PPI是影响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预测模型中3个变量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LP、NT-proBNP、PPI及三者联合预测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43、0.754、0.730、0.896。结论 ALP、NT-proBNP和PPI均是评估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且三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增强预测效能。
血清CD62P联合GDF-15对冠心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分析
李扬, 王文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5-18. 
摘要 ( 20 )   PDF (126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清P选择素(CD62P)联合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行PCI术的CHD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清CD62P、GDF-15水平检查结果,并以患者PCI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MACE结果将患者分为MACE组(40例)和非MACE组(60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组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D62P联合GDF-15对MACE组的预测效能。结果 MACE组与非MACE组的年龄、BMI、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TC、TG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的CD62P、GDF-15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62P、GDF-15高水平是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预测模型中2个变量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D62P、GDF-15及联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AUC分别为0.822、0.776、0.873。结论 血清CD62P和GDF-15是预测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重要指标,且两者联合使可显著提高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早期预测准确性。
常规心电图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效能评价
杨凯妮, 江惠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9-21. 
摘要 ( 25 )   PDF (129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左心室肥厚(LVH)诊断的效能评价。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1日至2024年8月1日就诊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并确诊为PA患者33例,通过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评估常规心电图诊断PA患者LVH的准确性。结果 Sokolow-Lyon电压标准、Cornell电压-时间乘积、SD+SV4诊断PA患者LVH的灵敏度分别为10.52%、10.52%、52.63%,特异度分别为85.71%、100.00%、85.71%。Cornell电压-时间乘积、SD+SV4与PA患者LVH显著相关(均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0.842、0.739(均P<0.05)。结论 SD+SV4心电图标准在PA患者LVH的诊断中提供了更高的敏感度。Cornell电压-时间乘积在诊断PA患者LVH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性能。心电图仍然是早期筛查和检测PA患者LVH的重要工具。
某高校280例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临床分析
闪丹, 邢玉娥, 陈红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22-25. 
摘要 ( 28 )   PDF (123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280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动态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治疗高血压提供可靠依据,以指导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提高24 h血压控制达标率。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本院2020 年9月至2024年8月因症就诊及入学体检发现的高血压患者280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0例患者中,检测出高血压221例,低血压12例,血压正常47例;正常昼夜节律200例(包括清晨高血压22例),异常昼夜节律80例;80例节律异常者中,包括非杓型60例,反杓型11例,超杓型9例。高血压组节律异常(35.29%)高于非血压组(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弥补诊室血压检测不到的清晨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可以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发现餐后低血压和直立性低血压。为实现全天稳定的血压控制达标提供可靠数据。对高血压的诊断、排除和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李晓, 熊桂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26-29. 
摘要 ( 20 )   PDF (123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HF)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平邑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HF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观察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比较两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指标、血管内皮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NN50、SDNN、rMssD、SDAN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T-1低于对照组,N0、VEG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短、心悸、下肢水肿、乏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HF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提升,提高血管内皮功能。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sST2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郭良森, 林远泓, 陈伟锋, 黄幼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30-33. 
摘要 ( 20 )   PDF (124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104例老年CHF患者(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按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n=52)、观察组(n=52)。对照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90.38%)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73.08%)更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更高,血清NT-proBNP、sST2、TNF-α、IL-6、hs-CRP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15.38%)、对照组(9.6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CHF联用达格列净、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提升心功能,下调血清sST2及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补阳还五汤加减、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
罗雪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34-37. 
摘要 ( 17 )   PDF (12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与丹红注射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补阳还五汤的加减治疗。研究重点分析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栓素A2(TX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血清内皮素-1(ET-1)、疗效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ANG-1、ET-1、TXA2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阿托伐他汀和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方案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和新的思路。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荷丹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腊梅, 白斌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38-41. 
摘要 ( 19 )   PDF (122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荷丹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6例,以信封随机法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联合荷丹胶囊治疗,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脂[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腹痛腹泻、心律失常、肌痛等)发生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及心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甲组相比,乙组患者TC、TG、LDL-C、LVEDD、LVESD水平显著低,HDL-C、LVEF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甲组虽较乙组略高,但组间比较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荷丹胶囊与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应用于治疗CHD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可对患者的心功能及血脂水平产生明显有利影响,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高危因素及与hs-CRP、PCT水平的关系
陈东海, 樊成, 伍祥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42-45. 
摘要 ( 25 )   PDF (128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SMMP)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关系。方法 纳入250例SMMP患儿,按照其是否患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n=47,患心肌损伤)与非心肌损伤组(n=203,未患心肌损伤)。对比两组患儿基线资料、血清hsCPR与PC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各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指标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合并呼吸衰竭率、合并低蛋白血症率、合并低氧血症率、WBC、RDW比无差异(P>0.05),而平均年龄、BMI、病程、发热持续时间、合并低钾血症率、LDH、CK-MB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肌损伤组患儿血清hsCPR、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肌损伤组患儿血清hsCPR、PCT水平与LDH、CK-MB均呈正相关性(P<0.05)以SMMP患儿发生心肌损伤作为状态变量,以hsCPR、PCT为检验变量,ROC曲线结果显示,hsCPR、PCT诊断SMMP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AUC分别为0.933、0.896,两者联合诊断心肌损伤的AUC为0.981,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hs-CRP、PCT水平与SMMP患儿并发心肌损伤有一定关联,可作为临床诊治参考指标。
艾司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章文曲, 余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46-49. 
摘要 ( 19 )   PDF (123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通山县人民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艾司洛尔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艾司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HCT)、血浆比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低切黏度(BLV)、全血高切黏度(BHV)]、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胃肠道反应、头痛、失眠及头晕)。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研究组LVEF水平较对照组高,研究组LVESD、LVEDD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艾司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功能,缩短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抗血小板药物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者中的安全性分析
刘祯, 张旭星, 罗淞元, 郑能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50-54. 
摘要 ( 17 )   PDF (13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在 B 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应用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前瞻性收集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1 月行 TEVAR 治疗的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在该前瞻性队列中分析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长期安全性的影响,比较接受与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采用 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血小板与无抗血小板两组在男性比例、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病史、饮酒史、PCI史、高血压分级、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以及夹层发病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组的既往脑卒中病史率更高(P=0.048),冠心病史率更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8)。抗血小板与术后主动脉破裂、术后主动脉逆向撕裂、术后卒中、术后脊髓缺血或截瘫、术后计划外手术、穿刺入路并发症以及院内主要不良事件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血小板组术后透析发生率显著低于无抗血小板组(P=0.046),术后精神改变发生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多种因素后,抗血小板治疗对院内不良事件影响不显著。校正基线因素后,抗血小板有减少死亡风险倾向但差异不显著(P=0.066),基线糖尿病病史(P=0.027)是随访死亡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抗血小板治疗在 B 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安全性较高,在有指征患者中可应用。
人群防治
脑卒中中心网络建设对提高区域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能力的作用
陈超云, 黄小洁, 陈桥豪, 黄绮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55-58. 
摘要 ( 16 )   PDF (12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脑卒中中心网络建设对提高台山区域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能力的作用。方法 以2022年1月运行台山区域脑卒中中心网络建设为分界线,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采用传统救治流程的卒中患者纳入对照组(n=62),将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间运行脑卒中中心网络的卒中患者纳入观察组(n=78)。比较两组患者延误率、入院至溶栓时间(DNT)、神经功能(NHISS卒中量表评分)、预后(改良Rankin评分量表、出血转化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院前延误率、院内延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NT、溶栓后1 d及7 d NHI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RS≤2分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中心网络建设可有效提高台山区域内AIS救治能力,降低院前、院内延误率和DNT,改善患者预后。
冠心病专科护理
移情导向护理联合KTH整合式模式对心绞痛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罗宝英, 黄淳, 卢小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59-61. 
摘要 ( 17 )   PDF (121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心绞痛患者护理时开展移情导向护理联合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KTH)[将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 KABP)、跨理论模式(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和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整合模式]对患者遵医行为以及心绞痛症状、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心绞痛患者中选择84例,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2例,提供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42例,开展移情导向护理联合KTH整合式模式)。针对患者心绞痛症状、遵医行为以及希望水平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HHI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绞痛患者护理时开展移情导向护理联合KTH整合式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增加患者希望水平,有助于患者恢复。
心智觉知护理联合多维度循证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观察
陈伊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62-64. 
摘要 ( 15 )   PDF (12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心智觉护理联合多维度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 抽取本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确诊医治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将98例病例划分两组(数字随机表法),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接受心智觉护理联合多维度循证护理。从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两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5),MACE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心智觉护理联合多维度循证护理可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增强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降低MACE风险。
自主床边关节活动训练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友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65-67. 
摘要 ( 17 )   PDF (121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实行自主床边关节活动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行自主床边关节活动训练护理,对两组关节活动功能(FMA)、髋关节(HHS)、膝关节(LKSS)功能、心肌梗死生活质量(MLHFQ)进行比较。结果 基线资料项数据中,两组比较差异小(P>0.05);与对照组相较,FMA评分项数据中观察组更优(P<0.05);与对照组相较,HHS、LKSS评分项数据中观察组更优(P<0.05);与对照组相较,MLHFQ评分项数据中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实行自主床边关节活动训练护理效果较佳,可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提高髋关节、膝关节功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
跨理论模型下协同护理联合行为改变理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能力的改善价值
黄宏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68-70. 
摘要 ( 12 )   PDF (121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开展跨理论模型下协同护理联合行为改变理论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取冠心病患者76例,数字表随机排序1-76号,单数开展常规护理支持(38例,对照组),偶数开展跨理论模型下协同护理联合行为改变理论护理(38例,观察组)。针对两组生活质量、运动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ADL评分以及6 min步行距离对比,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跨理论模型下协同护理联合行为改变理论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能力,有助于患者恢复。
医共体+阶段性目标管理对老年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苏丽睫, 王艺珊, 翁友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71-74. 
摘要 ( 15 )   PDF (12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医共体+阶段性目标管理对老年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接受PCI手术治疗104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与联合组(n=52,医共体+阶段性目标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生活行为及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两组遵医行为、ESCA评分、HPLP-II各项评分均显著显著提升,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并发症比较(15.38% vs 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共体+阶段性目标管理应用于老年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护理,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及健康生活行为习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谵妄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及双心医学干预对CCU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李永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75-77. 
摘要 ( 19 )   PDF (122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CCU心肌梗死患者接受谵妄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及双心医学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CCU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共96例,并将其划分两组(数字随机表法),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谵妄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及双心医学干预。评估两组谵妄情况、情绪状态、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谵妄发生率、谵妄维持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B型脑钠肽(BNP)水平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U心肌梗死患者接受谵妄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及双心医学干预可减少谵妄现象,改善负性情绪,促进心功能恢复。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汤春玉, 邱雯霞, 张海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78-81. 
摘要 ( 13 )   PDF (122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60例冠心病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归入不同组别(n=30),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聚焦解决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自我效能感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恢复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改善、自我效能感提升以及心功能良好恢复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和施行。
基于COM-B理论模型的综合心脏康复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李红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82-86. 
摘要 ( 15 )   PDF (123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COM-B理论模型的综合心脏康复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运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心脏康复,观察组予以基于COM-B理论模型的综合心脏康复策略,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6MWD)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降低,观察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我管理能力(ESCA)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COM-B理论模型的综合心脏康复策略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高血压专科护理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护理效果分析
邱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87-90. 
摘要 ( 16 )   PDF (122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开展基于“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确诊医治共94例高血压患者,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47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基于“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干预。从两组血压水平、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对比SBP、DBP水平,观察组护理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对比ESCA评分,观察组护理后较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0.05)。对比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各维度得分,观察组护理后较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控制血压水平,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五步法”问题解决模式的随访护理在高血压自我效能及血压改善中的作用
苏坚, 魏丽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91-94. 
摘要 ( 15 )   PDF (121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对高血压患者护理时开展“五步法”问题解决模式的随访护理对患者血压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84例(时间段:2023年1-11月),按照数字表随机任意排序分组的方式划分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随访干预)和观察组(42例,开展“五步法”问题解决模式的随访护理)。针对患者血压水平、自我效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随访护理后收缩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SUPP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患者护理时开展“五步法”问题解决模式的随访护理,可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增加患者生活质量。
行为动机法的康复护理联合家属协同护理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陈英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95-98. 
摘要 ( 9 )   PDF (12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高血压患者开展行为动机法的康复护理联合家属协同护理对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11月至2024年8月期间,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群体里挑选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确保分组的随机性,采用Excel软件对纳入研究的60例病例进行排序,依次赋予1-60的编号。将编号为单数序列的3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而编号为偶数序列的另外30例患者则被纳入观察组,此组患者采用行为动机法的康复护理与家属协同护理相结合的模式。针对两组遵医行为、血压水平、健康行为、自护能力对比。结果 遵医行为,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评分,观察组护理后较对照组高,(P<0.05)。自护能力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开展行为动机法的康复护理联合家属协同护理,可以提升患者遵医行为,降低血压水平,提升患者健康行为评分,增加患者自护能力。
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改善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
魏丽娟, 吕华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99-102. 
摘要 ( 14 )   PDF (12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建档慢性病管理的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分组法分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均进行一年的观察。对比干预前后的两组患者的Bandura自我效能、Champion健康信念、自护能力(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Morisky服药依从性,再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评分(Hypertension Patients Self Management Behavior Rating Scale, HPSMBRS)。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andura自我效能、Champion健康信念、ESCA自护能力、Morisky服药依从性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andura自我效能等多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的HPSMBRS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评分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促使其健康信念增加,推动积极自护,实施健康行为管理。
互联网联合云随访平台的延续护理在改善高血压心脏病恢复期偏瘫患者FMA、BI评分中的作用
黄春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03-106. 
摘要 ( 16 )   PDF (121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对高血压心脏病恢复期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互联网联合云随访平台的延续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福建省大田县前坪乡卫生院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高血压心脏病恢复期偏瘫患者68例,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将纳入病例均分两组,一组开展普通延续护理(34例,对照组),另一组则实施互联网联合云随访平台的延续护理(34例,观察组)。对比患者恢复过程中FMA、BI评分等变化情况。结果 对比患者恢复过程中,干预前后FMA评分变化,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恢复期间BI评分,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恢复期间血压水平,护理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心脏病恢复期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互联网联合云随访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提升患者FMA以及BI评分,增加患者恢复期间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
心力衰竭专科护理
多学科模式下四阶梯心脏康复用于ICU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林丽萍, 蔡海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07-110. 
摘要 ( 10 )   PDF (12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多学科模式下四阶梯心脏康复于ICU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抽选本院66例ICU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间,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患者应用多学科模式下四阶梯心脏康复护理。将两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变化情况展开比对,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ICU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多学科模式下四阶梯心脏康复模式的效果理想,其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自我效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活动的满意度。
同理心联合症状管理的三位一体护理模式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林彩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11-113. 
摘要 ( 11 )   PDF (121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时开展同理心联合症状管理的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本院心力衰竭患者中选择96例,按照Excel对患者随机排序1-96号,单数序列开展常规护理(48例,对照组),偶数序列开展同理心联合症状管理的三位一体护理(48例,观察组)。针对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自护行为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态对比,观察组护理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护行为对比,观察组EHFSCB-9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同理心联合症状管理的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加患者自护能力。
代谢当量的运动训练联合心肺康复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林佩松, 庄雪萍, 戴秋萍, 潘贤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14-116. 
摘要 ( 15 )   PDF (121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慢性心衰患者开展代谢当量的运动训练联合心肺康复护理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本院慢性心衰患者中选择84例,按照Excel对患者随机排序1-84号,单数序列开展常规护理(42例,对照组),偶数序列开展代谢当量的运动训练联合心肺康复护理(42例,观察组)。针对两组心功能、肺功能、运动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NYHA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肺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耐力,观察组护理后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时开展代谢当量的运动训练联合心肺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增加患者运动能力,有助于患者恢复。
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彭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17-120. 
摘要 ( 18 )   PDF (12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1例A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n=40),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研究组(2023年1-12月,n=41),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并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进行救治。比较两组基本资料、环节时间差异、入院24 h后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环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入院24 h后,研究组显效率70.73%,高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可以通过优化流程、提高团队配合和沟通效率等方式,显著提高急救流程的管理水平和救治效率。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八段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杨梅英, 刘艳, 张春菊, 李春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21-124. 
摘要 ( 17 )   PDF (122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八段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经本院确诊为CHF的患者86例,以随机数表法划为两组(43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衰处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处理条件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八段锦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方案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心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方案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心悸气喘、烦躁出汗、畏寒肢冷以及水肿尿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监测值高于对照组,高峰射血率(PER)监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与八段锦在CHF患者中的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
基于赋能授权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痛风性肾病患者血压及GSES的影响
李艺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25-128. 
摘要 ( 14 )   PDF (12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痛风性肾病患者采取基于赋能授权理论的针对性护理的价值。方法 择取本院确诊医治共92例高血压合并痛风性肾病患者(时段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入组病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划分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赋能授权理论的针对性护理。综合评估两组血压指标、自我效能水平、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和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增加,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痛风性肾病采取基于赋能授权理论的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效降低血压指标。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心肌炎患者心肌酶谱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傅丽文, 严胜凤, 罗苑芸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29-131. 
摘要 ( 14 )   PDF (121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心肌炎患者心肌酶谱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心肌炎患者中挑选76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排序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8)与试验组(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n=38)。对比两组的心肌酶谱指标、精神状态及遵医行为。结果 在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上,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上,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遵医率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有助于改善心肌炎患者的心肌酶谱指标,舒缓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健康信念水平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陈秀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32-135. 
摘要 ( 13 )   PDF (12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PIH)孕妇健康信念水平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收治PIH孕妇143例,使用Champion健康信念模型量表(CHBMS)评定健康信念水平,并设计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相关资料,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验PIH孕妇健康信念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43例PIH孕妇CHBMS得分为(116.52±12.54)分,提示孕妇健康信念水平中等;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疾病感知高、自我效能感低下、疾病积极态度低下、社会支持低下是PIH孕妇健康信念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IH孕妇健康信念水平中等,受文化程度、疾病感知、自我效能、疾病积极态度、社会支持影响,可据此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等护理对策,以期提高孕妇健康信念水平。
病例报告
子宫肌瘤致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一例
李莲, 宗文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36-140. 
摘要 ( 20 )   PDF (155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所致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诊疗过程及病因分析。结果 CTEPH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应考虑其可能性,病因诊断中容易被忽视、漏诊,尽早予以子宫肌瘤切除术及抗血栓治疗以减少CTEPH的发生概率,对于CTEPH,予以手术或介入治疗并结合溶栓及抗凝能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预后。
综述
肥胖相关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吴兆琦, 许涵, 张玉秀, 陈敏, 刘玲, 陈永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9):  141-144. 
摘要 ( 13 )   PDF (12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肥胖与心房颤动联系紧密,一些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肥胖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可能性更大,肥胖引起的心外膜脂肪增加、全身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可诱发心房扩大、炎症激活、局部心肌纤维化和电传导异常,这些都可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肥胖个体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可能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减重降低了心房颤动的风险并逆转了心房颤动的自然进展。促使临床医生在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纳入体重管理干预措施。我们将肥胖和房颤的流行病学,肥胖引发房颤的机制,肥胖对房颤患者抗心律失常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减重如何改善房颤的预后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