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期刊浏览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费用标准
缴付说明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信息
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主 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
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
国内刊号:CN 44-1581/R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快捷查稿
友情链接
万方论文查重
知网
万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4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24-10-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叶胜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3-7.
摘要
(
34
)
PDF
(128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可控因素制定预防对策。
方法
随机抽取晋江市医院心血管内科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67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AHF分为AHF组41例和非AHF组1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冠脉病变情况等,分析可能导致AMI患者PCI术后AHF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入院时心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心肌肌钙蛋白、尿素氮、B 型钠尿肽(BNP)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在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后壁厚度、E/A 比值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在血管病变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BNP、cTnI及左室后壁增厚是AMI患者行PCI治疗后有并发AHF的独立风险因素(
P
<0.05)。
结论
AMI患者行PCI治疗后有并发AHF的风险,应重视加强对高龄,BNP、cTnII水平较高以及左室后壁增厚患者的关注和管理,于预防AHF的发生。
达格列净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赖锦玲, 赖江龙, 李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8-11.
摘要
(
22
)
PDF
(12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达格列净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泉州市中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82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41例)和联合治疗组(41例)。达格列净组采用达格列净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达格列净组基础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生活质量指标、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整体疗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479,
P
=0.034);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LVEF升高,联合治疗组相比于达格列净组上升更明显,其余指标均降低,联合治疗组低于达格列净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应用于老年CHF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扶阳固本汤联合辅酶Q
10
在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朱金龙, 后瑞丽, 林亚东, 李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2-15.
摘要
(
16
)
PDF
(127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扶阳固本汤联合辅酶Q
10
在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岷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阳虚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扶阳固本汤联合辅酶Q
10
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及6 min步行距离(6MWT)。
结果
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LVEF、运动耐力评分、NT-proBNP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0 mentin-1及MLHFQ、6MW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扶阳固本汤联合辅酶Q
10
治疗可有效促进阳虚型CHF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老年合并冠心病腹腔镜手术患者心功能、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负性情绪的比较
苏秀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6-19.
摘要
(
20
)
PDF
(127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比较七氟烷、丙泊酚对老年合并冠心病腹腔镜手术患者心功能、术后认知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行腹腔镜手术的11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
n
=59)和观察组(
n
=59)。七氟烷组采用密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丙泊酚组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术后认知功能水平和负性情绪水平。
结果
手术后1 d两组的LVEF、CO水平比较中,七氟烷组高于丙泊酚组(
P
<0.05),手术后1 d两组的NT-proBNP比较中,七氟烷组低于丙泊酚组(
P
<0.05)。两组手术后1 d的MMSE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明显降低(
P
<0.05),且手术后1 d七氟烷组的MMSE评分高于丙泊酚组(
P
<0.05)。手术后3 d丙泊酚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
P
<0.05)。
结论
丙泊酚在减轻负性情绪方面表现更优,而七氟烷在维护心功能和保护术后认知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在选择麻醉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定心丸治疗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
陶修龙, 缪佳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20-23.
摘要
(
16
)
PDF
(126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定心丸对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影响。
方法
将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于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就诊的60例室性早搏辨证属气阴两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试验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
=30,西医常规治疗)、定心丸组(
n
=30,定心丸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后比较各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次数与Lown分级、安全性[黄疸、胸闷、心力衰竭、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定心丸组心慌、胸闷、气短、乏力评分及室性早搏次数均低于对照组(
P
<0.05);定心丸组Lown分级为0-Ⅰ级、Ⅱ级占比(50.00%,26.67%)高于对照组(0.00%,16.67%),Ⅲ级、Ⅳ级、V级占比(16.67%,6.67%,0.00%)低于对照组(30.00%,40.00%,13.33%)(
P
<0.05);定心丸组黄疸、胸闷、心力衰竭、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0.00%)低(
P
<0.05)。
结论
定心丸可显著降低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PCI术后行氯吡格雷治疗患者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曾梓葵, 汪剑锋, 陈培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24-28.
摘要
(
16
)
PDF
(15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行氯吡格雷治疗患者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潮州市人民医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80例PCI术后行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发生组(
n
=17)和未发生组(
n
=63),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出血的危险因素;R软件rms程序包绘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Bootstrap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对构建的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冠状动脉受累数量、置入支架数量、治疗病变个数等方面比较具有差异(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状动脉受累数量、置入支架数量与出血发生相关(
P
<0.05)。建模组
AUC
为0.951(
95%CI
:0.904-0.993),Hosmer-Lemesh结果显示,χ
2
=3.674,
P
=0.887;外部验证组
AUC
为0.952(
95%CI
:0.997-1.000),Hosmer-Lemesh结果显示,χ
2
=11.345,
P
=0.170。建模组和训练组DCA曲线大部分落于Y=0上方。建模组与外部验证组校准曲线均与参考曲线高度贴合,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校准度良好。
结论
年龄、冠状动脉受累数量、置入支架数量是影响PCI术后行氯吡格雷治疗患者出血的重要因素,以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可观的风险预判能力。
冷光源吸引器在中重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辅助作用的临床研究
陈江宾, 姚剑清, 黄兆丰, 王辉振, 陈佳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29-31.
摘要
(
16
)
PDF
(126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冷光源吸引器在中重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中辅助作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110例中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术中用冷光源吸引器辅助(冷光源组)照明,52例术中只应用常规无影灯(无影灯组)照明。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前血肿容积、术后的血肿残存量、术后7 d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24 h及术后7 d颅内血肿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出院6个月ADL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术前GCS 评分及术前血肿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冷光源组术后即刻血肿残存量及术后24 h及术后第 7 d颅内血肿量均少于无影灯组 ,而术后7 dGCS 评分高于无影灯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 。冷光源组清除血肿时间,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均小于/短于无影灯组(均
P
<0.01)。术后6个月的ADL分级优于无影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中重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中辅助应用冷光源吸引器,具有术中血肿清除时间短、术后血肿残存量少,再出血率少、引流管拔除时间短,患者预后较好等优势,值得在有开颅条件的基层医院中推广。
丙硫氧嘧啶联合比索洛尔在甲亢合并房颤患者复律中的促进作用
施湘华, 任灵佳, 张丽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32-35.
摘要
(
17
)
PDF
(12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甲亢合并房颤患者接受丙硫氧嘧啶联合比索洛尔对窦性心律转复中的促进作用。
方法
本试验对象选自本院收治共92例甲亢合并房颤患者,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全体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数字随机表法),各46例。予以两组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对照组采取丙硫氧嘧啶+地高辛联合方案,观察组采取丙硫氧嘧啶联合比索洛尔联合方案。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周治疗,观察窦性心律转复情况;测定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对两组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观察组窦性心律转复率相比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治疗后两组均出现下降,促甲状腺素(TSH)出现升高(
P
<0.05);组间对比观察组FT3、FT4、TSAb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高峰充盈率(PFR)、左室高峰射血率(PER)治疗后两组均出现升高(
P
<0.05);两组间对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甲亢合并房颤患者接受丙硫氧嘧啶、比索洛尔联合方案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窦性心律转复,改善甲状腺功能、心功能,安全性较好。
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苏元杰, 龚尤贵, 廖茜, 姚亿丰, 彭学惠, 杨敏, 王北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36-39.
摘要
(
18
)
PDF
(135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住院人群中血尿酸(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01例纳入研究组。应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并将其分为低危组(Gensini评分<25分,80例);中危组(25分≤Gensini评分≤69分,10例);高危组(Gensini评分>69分,11 例)。另挑选同一时间段内入院且排除冠心病的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
n
=101)。收集所有患者的UA、Hcy、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水平。比较各组的UA、Hcy、血脂指标水平,采用
Spearman
分析UA及Hcy水平分别与血脂指标、冠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UA及Hcy水平对中高危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其UA、Hcy、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水平更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更低(
P
<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之间的UA、Hcy、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UA及Hcy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
r
分别=0.522、0.530,
P
均<0.001)。UA预测中高危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
AUC
)为0.867(
95%CI
:0.781-0.952),Hcy预测中高危冠心病的
AUC
为0.874(
95%CI
:0.807-0.941)。
结论
UA及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UA与Hcy水平变化均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关,且对中高危冠心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血清Hcy、CysC、脂蛋白a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刘艺豪, 莫介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40-43.
摘要
(
12
)
PDF
(134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脂蛋白a[Lp(a)]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术后6个月到1年内是否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4例)、正常组(46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及血清Hcy、CysC、Lp(a)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y、CysC、Lp(a)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并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结果
再狭窄组Hcy、CysC、Lp(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CysC、Lp(a)均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cy、CysC、Lp(a)及三者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
AUC
分别为0.791、0.882、0.835,联合预测的临床价值最高。
结论
血清Hcy、CysC、Lp(a)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关系密切,三项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三项联合预测的临床价值最高。
人群防治
Anycheck健康管理联合社区协同护理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张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44-46.
摘要
(
16
)
PDF
(125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接受Anycheck健康管理联合社区协同护理的价值。
方法
纳入收治确诊高血压患者共94例(时段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参照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共两组各47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Anycheck健康管理联合社区协同护理。评价两组血压指标、遵医行为、自我感受负担。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接受Anycheck健康管理联合社区协同护理有助于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提高遵医行为,更有效降低血压。
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
陈惜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47-51.
摘要
(
18
)
PDF
(129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于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0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教育基础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 d、干预5 d、出院后1周、出院后2周时的运动自我效能量表(MSES)得分、久坐行为单次最长持续时间及总时间(h)、运动能力(6MWT)情况。
结果
出院后1周、2周时干预组MSES得分高于对照组(54.59±14.48
vs
47.26±13.37,59.65±14.91
vs
48.22±1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后1周、2周时干预组久坐行为单次最长持续时间(3.09±0.42
vs
3.55±0.77,2.03±0.35
vs
3.01±0.65)及总时间(5.03±2.09
vs
6.51±2.37,4.25±1.62
vs
5.98±2.10)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后1周、2周干预组6MWT大于对照组(384.06±83.92
vs
351.32±78.61,397.25±85.97
vs
350.14±8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缩短其久坐时间,提高其运动能力。
冠心病专科护理
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窗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许亚妹, 陈淑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52-55.
摘要
(
17
)
PDF
(127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时间窗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名AMI病患,并依据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窗、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抢救时间窗明显短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均降低,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相较于常规组,干预组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显著减少;在出院满一个月的复查中,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有提升,但干预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此外,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在出院前评估中也显著高于常规组,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显著性(均
P
值<0.05)。
结论
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干预能够缩短AMI患者的抢救时间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赖彩萍, 辜晓纯, 杨冰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56-59.
摘要
(
20
)
PDF
(127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100例AMI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在第6、12个月时进行两次门诊随访,将达到每周建议运动总时间75%者视作依从,反之为不依从,统计患者的依从性;另收集患者的年龄等资料,探究影响其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100例行PCI术的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者共77例(77.00%),不依从者共23例(23.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
OR
=3.783,
95%CI
=1.391-10.291)、居住在农村(
OR
=9.600,
95%CI
=3.162-29.145)、高中及以下文化(
OR
=9.287,
95%CI
=3.186-27.073)、家庭平均月收入<5 000元(
OR
=10.260,
95%CI
=3.368-31.260)、无医护人员督促(
OR
=11.875,
95%CI
=3.626-38.885)是导致行PCI术的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降低的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年龄>60岁、居住在农村、高中及以下文化、家庭平均月收入<5 000元、无医护人员督促是行PCI术的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高危因素。
反思性重构结合霍桑效应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中的应用
姚俊伟, 陈晓芳, 许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60-63.
摘要
(
20
)
PDF
(126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反思性重构结合霍桑效应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PCI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9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为45例,对照组依急性心梗PCI护理常规开展护理支持活动,试验组加用反思性重构结合霍桑效应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CSMS评分、SAQ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将反思性重构结合霍桑效应用于急性心梗PCI患者之中,可降低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优化。
IKAP模式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干预依从性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廖倩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64-66.
摘要
(
24
)
PDF
(131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在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和价值。
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62例接受CABG治疗患者,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将收录样本分入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IKAP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干预依从性、负面情绪、健康行为。
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率96.7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责任感、精神成长等各维度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IKAP模式护理对CABG术后患者干预依从性提升、负面情绪减轻、健康行为改善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破窗理论的关键节点干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李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67-70.
摘要
(
15
)
PDF
(12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基于破窗理论的关键节点干预模式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MI患者共计80例,尚未实施基于破窗理论的关键节点干预模式(2023年1-5月)期间收治的36例AMI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基于破窗理论的关键节点干预模式(2023年6-7月)期间收治的44例AMI患者纳入干预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局指标。
结果
干预组进医院大门至完成心电图(D to ECG)、进医院大门至完成肌钙蛋白I检测(D to TnI)、进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D to B)时间较对照组更短(
P
<0.05);急救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下降(
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升高(
P
<0.05),干预组LVEDV较对照组更低(
P
<0.05),LVEF、LVFS更高(
P
<0.05);统计MACE发生率,干预组(6.82%)较对照组(27.78%)更低(
P
<0.05);干预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
P
<0.05);两组3个月内死亡率、3个月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AMI患者应用基于破窗理论的关键节点干预模式,能够缩短急救时间,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结局指标。
基于定量评估的多元化强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刘丽君, 陈淑真, 郑晶晶, 林冰冰, 林丹丹, 黄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71-74.
摘要
(
20
)
PDF
(127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定量评估的多元化强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根据奇偶数分组法将2023年4-12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分配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均
n
=30)。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基于定量评估的多元化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的心脏康复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两组心脏康复依从性均显著提升,且实验组提升幅度更大(
P
<0.05);两组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及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升,且实验组提升幅度更大(
P
<0.05)。
结论
实施基于定量评估的多元化强化健康教育计划能显著提高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高血压专科护理
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策略对高血压全麻手术患者血压调控及躁动事件的影响
田津泽, 曾丽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75-77.
摘要
(
18
)
PDF
(125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讨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策略对高血压全麻手术患者血压调控及躁动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入住本院行全麻手术的高血压患者95例,以随机数表法确定研究组别,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开展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策略,比较两组的血压调控情况、苏醒质量、躁动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状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两项血压调控指标(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拔管、睁眼、自主呼吸恢复及滞留复苏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生躁动及其他不良事件的患者占比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护理策略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全麻手术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苏醒质量,减少躁动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综合干预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与机体衰弱的影响
刘美华, 翁友飞, 吴菊丽, 冯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78-80.
摘要
(
16
)
PDF
(12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综合干预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就诊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
n
=60)与对照组(
n
=60)。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基于CGA的综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血压变化、心血管健康管理现状(心血管健康评分表)、机体衰弱情况[Tilburg量表(TFI)]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指标、TFI均低于对照组,心血管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
P
均<0.05)。
结论
CGA综合干预模式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现状。
“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
陈灼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81-84.
摘要
(
20
)
PDF
(127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方法
在福州市台江区新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进行高血压病症管理患者中选入30例,实施随机抽样划分两组,一组(15例)实施常规病症管理,作为对照组。另一组(15例)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支持,作为观察组。针对两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依从性对比。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合家庭病床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专科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联合穴位贴敷对心力衰竭患者睡眠状态及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
孟丹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85-87.
摘要
(
15
)
PDF
(13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联合穴位贴敷对心衰患者睡眠状态及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80例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某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所收治,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其中选择常规护理来干预对照组,而研究组则选择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的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干预前相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的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为心衰患者提供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联合穴位贴敷,能对其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水平进行显著改善,让其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热敏灸联合大黄帖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腹胀的护理效果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春梅, 荆梦晴, 杨梅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88-91.
摘要
(
19
)
PDF
(126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热敏灸联合大黄帖治疗对改善其腹胀的效果以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某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所收治,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前提下,为其提供热敏灸联合大黄帖治疗;对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腹胀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一氧化氮、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型钠尿肽、内皮素、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联合应用热敏灸与大黄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不但能对其内皮功能进行显著改善,而且还能促进其胃肠功能及早恢复,有效减轻其腹胀症状。
以聚焦解决模式指导的容量管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春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92-95.
摘要
(
14
)
PDF
(127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指导的容量管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指导的容量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功能指标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力评分、心功能指标及MLHFQ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MLHFQ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与干预前比均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
P
<0.05),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水平与干预前比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
P
<0.05)。
结论
将以聚焦解决模式指导的容量管理护理应用于CHF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水平,具有应用价值。
基于循证团体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ICU入住时间、自理能力的影响
林炳秀, 林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96-99.
摘要
(
13
)
PDF
(126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团体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自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集医院内入住ICU的7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团体式早期康复护理。关于两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自我管理能力评分、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
P
均<0.05)。护理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其6 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长(
P
均<0.05)。
结论
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时,基于循证护理的理念实施团体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康复,缩短其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心力衰竭患者实施“3S2E”护理的效果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肖玲萍, 姚珺, 施晓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00-103.
摘要
(
17
)
PDF
(129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心力衰竭患者接受“3S2E”护理的效果及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本文抽选本院60例ICU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间。依据入院顺序编号进行分组,将单号患者纳入观察组,共30例,双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共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3S2E”护理。将两组6 min步行距离、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变化情况展开比对,同时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ICU心力衰竭患者中开展“3S2E”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缓解负性情绪及改善睡眠质量,且可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护理
关键环节超前护理联合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起搏器术后康复的效果
林桂兰, 吴珍珍, 许剑丽, 吴珊珊, 游灼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04-106.
摘要
(
16
)
PDF
(127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关键环节超前护理联合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起搏器术后康复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对象为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到医院行起搏器术治疗患者,入选对象共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
n
=41)与研究组(关键环节超前护理+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n
=41)。对比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心理弹性、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结果
在心功能Ⅰ级与Ⅱ级占比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心功能Ⅲ级与Ⅳ级占比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
<0.05)。在心理弹性评分、舒适度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上,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关键环节超前护理+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起搏器术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推动心脏功能康复,值得推荐。
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遵医行为、血压控制与母儿预后的影响
林慧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07-110.
摘要
(
22
)
PDF
(126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遵医行为、血压控制与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7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母儿预后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早产、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对提高孕妇遵医行为、血压水平作用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预防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杨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11-114.
摘要
(
16
)
PDF
(127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配合应用预防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手术患者169例,将2022年1-12月收治患者81例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1-12月入院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9.88%(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及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于脊柱骨折患者,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配合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家庭支持水平与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沈婷, 陈秋红, 辜梦玲, 罗琳, 蒋福荣, 黄霞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15-120.
摘要
(
25
)
PDF
(130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一个月家庭支持、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患者家庭支持对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1-6月在本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PSS-Fa)、综合医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HADS)、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在其出院后一个月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一般资料对家庭支持水平、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采用
P
earson相关性分析家庭支持对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对76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调查,患者PSS-Fa得分为(10.87±1.52),HADS量表中焦虑、抑郁得分分别是(9.26±2.32)、(8.20±2.41),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140.70±20.32);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庭支持水平与焦虑、抑郁得分负相关(
r
=0.286,
P
<0.05;
r
=-0.175,
P
<0.05);患者的家庭支持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正相关(
r
=0.364,
P
<0.05)。
结论
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行为与家庭支持水平密切相关,增加患者家庭支持度,有利于减少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加服药行为、运动行为及自我监测行为等的依从性。
蠕动泵推注肿胀液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郑小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21-123.
摘要
(
20
)
PDF
(125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蠕动泵推注肿胀液在行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行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的3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给予人工推注肿胀液干预的对照组(
n
=17)及给予蠕动泵推注肿胀液干预的观察组(
n
=18)。比较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术后下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t
=5.551、4.470、3.855,
P
均<0.05),但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402,
P
=0.171);观察组注射肿胀液时、射频治疗0.5 h及术后2 h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
=4.492、2.363、3.394,
P
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
.001,
P
=0.977)。
结论
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术中推注肿胀液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但相比于人工推注,使用蠕动泵推注肿胀液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减轻围术期疼痛。
基于CAF-SCS-10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临床调查
邱文洁, 王艳茹, 任曼宇, 贺春蕾, 张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24-128.
摘要
(
24
)
PDF
(128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包头市慢性房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临床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及建立有效的慢性房颤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包头市第一、二附属医院和中心医院的160名慢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CAF-SCS-10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慢性房颤患者的自我护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结论。
结果
慢性房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为(31.38±7.92)分,条目均分为(3.137±0.791)分,其中自我护理行为维度得分最高(12.32±3.65)分,自我护理知识得分最低(11.90±3.42)分。回归分析显示,否接受过健康教育、家庭人均月收入是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P
<0.01)。
结论
包头市慢性房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护理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及接受的健康教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升慢性房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精准疼痛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王美, 李玲莉, 陈巧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29-131.
摘要
(
16
)
PDF
(129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AIDET沟通模式的精准疼痛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方法
在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收集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共收集74例,以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两组各有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选择AIDET沟通模式开展精准疼痛护理,关于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作比较。
结果
在术后1-3 d,关于疼痛感,研究组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在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研究组各项分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关于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AIDET沟通模式开展精准疼痛护理,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感,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基于IMB模型的团体个性化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认知水平及血压的影响
许为金, 陈丹, 林美蕊, 陈宝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32-135.
摘要
(
16
)
PDF
(126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信息–行动–行为理论(IMB)模型的团体个性化护理能否改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认知水平和血压。
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本院诊治的12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孕妇给予基于IMB模型的团体个性化护理。完成干预后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前后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认知程度、血压情况[舒张压和收缩压]、生活质量(GQOL–74)和护理后的妊娠结局。
结果
研究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孕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GQOL–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团体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提升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认知水平,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病例报告
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例
程梦瑶, 张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36-139.
摘要
(
19
)
PDF
(181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指在无常见病因的情况下出现左心室异常肥厚的病症。最常见的形式涉及基底间隔,导致左心室流出道阻塞,我国患病率约为80/10万
[1]
。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介入及手术等多种方法,其中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已成为一种选择性的治疗方法,术后疗效与标准的手术切除术相当
[2]
。本文报道一例典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通过药物联合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进行治疗,改善该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其心源性猝死风险,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例的诊疗思路及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综述
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现状、新进展及并发症总结
敖秋月, 向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0): 140-144.
摘要
(
23
)
PDF
(127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1974年King等人首次通过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以来,随着介入封堵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的经验积累以及封堵器材料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介入治疗的高疗效性和安全性。如今,介入治疗因其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在继发孔型ASD的治疗中取代了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现已成为治疗继发孔型ASD的首选方法,本文主要就ASD介入治疗现状、新进展及其并发症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