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4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4-08-30
临床研究
120例急诊室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张江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3-5. 
摘要 ( 22 )   PDF (130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诊室主动脉夹层(Aori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急诊室收治的AD患者120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AD临床症状主要是以胸痛(70.83%)为主,其次为背痛(38.33%),最后腹部痛(14.17%)、气短与胸闷(9.17%)、肢体疼痛与无力(4.17%)、腰痛(4.17%)以及无临床症状(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nford A型马方综合征发生率、心包积液发生率、病死率高于Stanford B型,高血压史低于Stanford B型,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小于Stanford B型,就诊时间短于Stanford 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tanford A型(OR值为2.814,95%CI为1.967-4.025)、心包积液(OR值为3.942,95%CI为2.758-5.635)、胸腔积液(OR值为4.143,95%CI为3.265-5.258)为AD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临床症状是以胸痛为主,且不同分型之间的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其中Stanford A型马方综合征发生率、心包积液发生率、病死率较高,高血压史较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较小,且就诊时间较早,此外,Stanford A型、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为AD患者发生病死的危险因素。
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武怿臻, 杨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6-9. 
摘要 ( 23 )   PDF (126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有效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共96例冠心病SAP患者,均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8)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n=48)采用曲美他嗪结合美托洛尔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心功能相关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 Ligand,sCD40L)水平、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心绞痛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更少,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对照组更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hs-CRP、sCD40L及IL-6水平较对照组更低,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用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改善心功能,用药安全性高。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下DCCO在诊断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陈建国, 徐玉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0-13. 
摘要 ( 23 )   PDF (130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下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在诊断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9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ICA)为参照标准,评估各支血管是否发生ISR,分为阳性(支架内腔狭窄50%-99%,n=96)与阴性(支架内腔狭窄<50%,n=34)。评估冠脉CTA经验性诊断结果与ICA对ISR诊断的一致性,对比阳性血管与阴性血管DCCO;采用ROC曲线分析冠脉CTA经验性诊断结果、DCCO以及两项联合对ISR的诊断价值。结果 130支疑似狭窄冠状动脉支中ICA阳性96支,阴性34支,冠脉CTA经验性诊断结果阳性80例、阴性50例;一致性检验显示,冠脉CTA经验性诊断结果与ICA对ISR诊断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20;ICA检查阳性血管DCCO值显著高于阴性血管(P<0.05);以冠状动脉是否发生ISR,以冠脉CTA、DCCO为检验变量,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06、0.938,联合诊断AUC为0.994,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冠脉CTA与DCCO均对ISR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项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血府逐瘀汤联合腹针治疗对心肺气虚血瘀饮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张亮亮, 黄腾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4-17. 
摘要 ( 25 )   PDF (126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腹针治疗对心肺气虚血瘀饮停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94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型CH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47,血府逐瘀汤联合腹针治疗)和常规组(n=47,常规西药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联合组和常规组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等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功能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评估运动耐量。比较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疗效,记录联合组和常规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和常规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心功能分级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72%(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LVEF、MVV、FEV1、FVC均升高,LVEDD均降低,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运动耐量明显增强,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1%,常规组总发生率为10.64%,联合组和常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腹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心肺气虚血瘀饮停型CHF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肺功能与运动耐量,且安全性良好。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冠心病合并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
苏春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8-21. 
摘要 ( 21 )   PDF (130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麻醉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5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CHD合并下肢骨折患者共计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观察组给予DEX复合CSEA,比较两组镇静效果、镇痛效果、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标志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后30 min(T1)、麻醉停止120 min(T2)Ramsay镇静评分较麻醉前(T0)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4 h、8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T1、T2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下降(P<0.05),观察组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升高(P<0.05),对照组CO、SV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 CI、CO、SV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T1、T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T1、T2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T1、T2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应用于老年CHD合并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能够提高镇静镇痛效果,保护心功能,减轻心肌受损程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不会增加机体不良反应。
MDT模式下的营养风险管控在老年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邓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22-26. 
摘要 ( 18 )   PDF (126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多学科团队(MDT)模式下的营养风险管控在老年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课题开展前老年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68患者,纳入对照组,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5月课题开展后老年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68患者,纳入实验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临床内科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营养风险管控,实验组采取MDT模式下的营养风险管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住院天数、总住院花费、临床转归)、住院期间并发症加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总住院花费、死亡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加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个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MDT模式的营养风险管控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冠脉CTA相关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的临床价值
李奕甫, 柳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27-29. 
摘要 ( 24 )   PDF (132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脉CT血管成像(CTA)相关参数预测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MI)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242例行CTA检查的CHD患者,根据MI情况将患者分为MI组(n=154)和非MI组(n=8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脉CTA相关参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TA相关参数与MI事件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CTA相关参数对MI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组斑块体积、总斑块负荷、斑块长度、直径狭窄度均大于非MI组(P<0.05);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V、LDNCPV、总斑块负荷为CHD患者MI事件独立危险因素(P<0.05);TPV、LDNCPV、总斑块负荷及联合检查预测CHD患者MI事件AUC分别为0.745、0.930、0.896、0.982。结论 TPV、LDNCPV、总斑块负荷是心肌缺血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作为心肌缺血事件的预测指标,联合检测提升预测效能。
依血清PAB水平及细菌感染分布特征进行个性化干预在风心病并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曾玉英, 姜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30-32. 
摘要 ( 20 )   PDF (12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依血清PAB水平及细菌感染分布特征进行个性化干预在风心病并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5例风心病并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按照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其中高PAB水平组42例,低PAB水平组43例)、致病菌种类进行分组(其中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组51例,非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组34例)。结果 高PAB水平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低PAB水平组更短(P<0.05),药物费用、康复费用、陪护费用比低PAB水平组更少(P<0.05),情绪调节评分、自我评价评分比低PAB水平组更高(P<0.05)。两组不同细菌感染种类组住院时间、费用及情绪管理得分比较结果显示,高PAB水平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低PAB水平组更短(P<0.05),药物费用低PAB水平组更少(P<0.05),情绪调节评分、自我评价评分比低PAB水平组更高(P<0.05)。结论 依血清PAB水平及细菌感染分布特征进行个性化干预在风心病并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开展价值。
CT-FF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张佳佳, 任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33-35. 
摘要 ( 30 )   PDF (136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在笔者医院行CCTA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96例,根据随访12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94)与非MACE组(n=102)。对两组冠脉狭窄程度以及CT-FFR值进行对比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比非MACE组,MACE组冠脉重度狭窄比例更高(77.66% vs 39.22%),CT-FFR较小[(0.71±0.19) vs (0.8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重度冠脉狭窄(70%-90%)及较低的CT-FFR是MACE的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得出,CT-FFR预测MACE发生的AUC为0.728,当截断值取≤0.78时,其灵敏度为67.0%,特异度为67.6%;冠脉狭窄程度预测MACE发生的AUC为0.701,其灵敏度为77.7%,特异度为60.8%;二者联合的AUC为0.818,相比单项指标显著增大(P<0.05)。结论 较低的CT-FFR是MACE的危险因素,CT-FFR联合冠脉狭窄程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肺功能特点及MACE研究
杨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36-39. 
摘要 ( 22 )   PDF (126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肺功能特点,并分析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的CHD患者共计50例,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成T2DM组(n=25)与非T2DM组(n=25),比较两组术后心肺功能,统计MACE发生率。结果 T2DM组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 max)、无氧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氧脉搏(Oxygen pulse,O2 pulse)、最大代谢当量(maximal metabolite equivalents,METsmax)较非T2DM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MACE发生率,T2DM组44.00%(11/25)较非T2DM组16.00%(4/2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CHD患者相比,CHD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心肺功能较差,更容易发生MACE,预后相对较差。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在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及MACE发生率的影响
林燕燕, 郭慧芳, 陆文婷, 苏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40-42. 
摘要 ( 20 )   PDF (12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血管内再狭窄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的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筛选本院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出现血管再狭窄的94例冠心病患者,并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划分两组,对照组(n=47)采取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组(n=47)采取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靶病变最小直径与管腔狭窄率;术后随访半年,记录MACE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术后半年两组靶病变管腔直径均比手术前升高,管腔狭窄率均比手术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其MACE总发生率有更明显下降(P<0.05)。结论 冠心病血管内再狭窄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有理想的手术即刻获益,并且可以术后短期维持,降低MACE风险。
老年患者自由呼吸下冠状动脉CTA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
赖蓉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43-45. 
摘要 ( 21 )   PDF (124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自由呼吸下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7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老年患者8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自由呼吸下行冠状动脉CTA的研究组,和屏气后行冠状动脉CTA的屏气组,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值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值。结果 两组老年患者图像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中心率≥75次/min的患者ED值显著高于屏气组中心率≥75次/min的患者(P<0.05),两组不同心率患者的BMI、DLP、CTDI值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无论是在自由呼吸下还是屏气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其图像质量无明显变化,但心率高的老年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降低有效辐射剂量,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年龄及心率的具体情况选择扫描状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现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暮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46-49. 
摘要 ( 20 )   PDF (125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出现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的85名患者资料,在这些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6个月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出现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患者和未出现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患者进行对比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在年龄组分布、高血压病史及是否累及前室间支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病类型、烟草依赖、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累及右冠状动脉、旋支等方面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后,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病风险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OR值=8.281,P=0.013<0.05);老年患者发病风险高于非老年的患者(OR值=3.775,P=0.045<0.05);累及前室间支的患者发病风险高于未累及前室间支的患者(OR值=9.307,P=0.013<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老年患者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前室间支受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出现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效果
曹春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50-53. 
摘要 ( 27 )   PDF (13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益气泻肺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F合并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患者共计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泻肺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血清相关指标、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统计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5.56%较对照组80.00%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有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下降(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6 min步行试验(6MWT)增加(P<0.05),观察组LVESV较对照组更低(P<0.05),LVEF更高(P<0.05),6MWT更长(P<0.05);两组治疗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益气泻肺汤应用于CHF合并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认知功能,降低NT-proBNP、TNF-α水平,提高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血清CRP、cTnI、BNP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冠心病危险分层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邓文杰, 蓝慧洁, 陈丽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54-56. 
摘要 ( 27 )   PDF (131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cTnI)、脑钠肽(BNP)结合心肌酶谱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肌酶(CK)]对冠心病(CHD)危险分层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4-12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CH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于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n=49)和预后良好组(n=251),检测所有患者CRP、cTnI、BNP、LDH、CK水平,分析其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患者CRP、cTnI、BNP、LDH、CK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CRP、cTnI、BNP、LDH、CK预测CHD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AUC均>0.75,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 CHD患者介入治疗后联合检测CRP、cTnI、BNP、LDH、CK,可更好评估其预后情况。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评估中的临床研究
吴汉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57-60. 
摘要 ( 20 )   PDF (135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1:1的比例从本院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各20例,分别设为HFpEF组(n=20)、HFrEF组(n=20),另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20),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应用2D-STI技术测量三组的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Overall 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GLS)、圆周峰值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peak systolic strain,GCS)、径向峰值应变(Global radial systolic peak strain of left ventricle,GRS)等二维斑点追踪成像相关指标。结果 左心室GLS、GCS二维应变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HFpEF组<HFrEF组,GRS比较结果则显示HFrEF组<HFpEF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FpEF患者GLS、GCS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组织多普勒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值呈正相关,与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呈负相关,GRS与NT-proBNP、E/e′值呈负相关,与E/A值、LVEF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pE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大多已受到损害,且2D-STI技术在评估HFpEF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顽固性高血压应用盐酸乐卡地平片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对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阮云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61-63. 
摘要 ( 155 )   PDF (12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用盐酸乐卡地平片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抽选76例,通过Excel表随机排序1-76,奇数序列应用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偶数序列服用盐酸乐卡地平片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观察组)。针对患者血压水平、不良反应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血管活性多肽β水平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持续4周治疗后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恶心、腹泻、头晕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血管活性多肽β水平进行检测,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盐酸乐卡地平片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对顽固性高血压进行治疗,可以降低血压,控制病情发展,并保障用药安全性。
参蓉补脑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观察
郑晓芬, 罗雪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64-67. 
摘要 ( 20 )   PDF (125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参蓉补脑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龙岩市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老年痴呆患者8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多奈哌齐、美金刚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蓉补脑汤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白蛋白水平(0.42±0.14)g/L、QALB(8.76±4.42)×10-3低于对照组(0.55±0.16)g/L、(11.69±3.86)×10-3;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23.74±2.35)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47.01±4.88)分高于对照组(21.66±2.73)分、(40.36±5.12)分,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6.34±2.32)分低于对照组(8.15±2.14)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参蓉补脑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老年痴呆可以改善血脑屏障功能,减轻痴呆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人群防治
回授法在心血管内科跌倒高风险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黎桂梅, 张妹萍, 冯春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68-71. 
摘要 ( 19 )   PDF (125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介绍心血管内科跌倒高风险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回授法的方法,并对比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跌倒高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23年1-12月,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软件生成数字1-80,双数者为对照组(n=40),行常规健康教育;单数者为观察组(n=40),行回授法健康教育。观察和对比两组跌倒发生率、跌倒知识掌握程度及干预前后跌倒效能 (MFES)、平衡能力 (BBS))、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两组MFES、BB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照顾者跌倒知识掌握程度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授法健康教育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内科跌倒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率,提升跌倒效能和平衡能力,改善自我护理能力,同步提高患者及其照顾者的跌倒知识掌握程度。
冠心病专科护理
循证护理联合医养结合模式的双心养护对冠心病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赵玲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72-74. 
摘要 ( 24 )   PDF (123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时开展循证护理联合医养结合模式的双心养护的效果。方法 在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本院冠心病患者中选择86例,按照Excel随机排序1-86号,单数序列开展常规护理(对照组,43例),偶数序列开展循证护理联合医养结合模式的双心养护(观察组,43例)。针对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心理状态对比。结果 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AS量表评分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医养结合模式的双心养护共同运用到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控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邱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75-77. 
摘要 ( 24 )   PDF (129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控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30例采取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将两组病情控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两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应用有利于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柯巧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78-81. 
摘要 ( 15 )   PDF (125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施以无缝隙护理模式对不良事件、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80例,抽签法施以分组,40例开展无缝隙护理模式者入研究组,40例开展常规护理者入对照组,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对照组(25.00%),研究组不良事件(5.00%)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72.50%),研究组依从性(95.00%)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18.41±3.08)分、(16.42±3.12)分,研究组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15.38±2.57)分、(13.20±3.16)分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80.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施以无缝隙护理模式价值较高,不但利于不良事件减少,依从性提升,同时利于不良情绪改善和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价值意义。
基于5M因素法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冯静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82-85. 
摘要 ( 20 )   PDF (125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5M因素法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救护理模式不同,将2022年1-12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实施5M因素法一站式急救护理的10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和临床预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急救过程中各诊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院内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5M因素法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急诊零通道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和预后的影响
郑丽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86-88. 
摘要 ( 20 )   PDF (12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零通道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5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7月收治的采取急诊“绿色通道”的42例分为对照组,将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采取急诊零通道护理模式的43例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首份心电图结果获取用时及首份心肌酶结果获取用时、PCI各环节用时[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FMC-to-B)、入院-球囊扩张时间(D-to-B)及导管室-球囊扩张时间。]、PCI救治效果(救治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并比较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份心电图结果获取用时及首份心肌酶结果获取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C-to-B时间、D-to-B时间及导管室-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院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32%,低于对照组的30.94%(P<0.05)。结论 急诊零通道护理模式能进一步缩短AMI患者抢救时间,提高PCI救治成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eCASH护理联合心脏彩超指导的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PCI术后ICU住院时间的影响
林杨, 陈宝钗, 李泽伟, 高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89-91. 
摘要 ( 20 )   PDF (124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彩超的康复护理联合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安抚、镇痛与治疗(Enhanced Care for the Comfort and Safety of the Patient with Pain, Anxiety, and agitation, eCASH)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PCI手术治疗的心梗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心脏彩超的康复护理联合eCASH护理)。对比两组ICU住院时间、胸痛缓解时间、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心理应激反应[症状自评量表-90(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结果 观察组ICU住院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以及VAS评分分别为(2.16±1.01)分、(4.32±1.12)分、(3.76±1.14)分,对照组分别为(3.66±1.21)分、(6.32±1.14)分、(5.02±1.11)分;观察组SAS、SDS、SCL-90评分分别为(24.26±4.82)分、(22.39±3.28)分、(17.64±5.87)分,对照组分别为(26.24±3.22)分、(30.74±2.35)分、(20.52±4.17)分。观察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彩超的康复护理联合eCASH护理能有效缩短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促进心功能恢复,减轻疼痛。
基于信息需求的“互联网+”回馈教学在老年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宗丽, 郭丽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92-95. 
摘要 ( 18 )   PDF (125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信息需求的“互联网+”回馈教学对老年冠心病(CHD)出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CHD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信息需求的“互联网+”回馈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健康素养、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与自护能力、遵医嘱情况。结果 出院3个月时,试验组健康素养评分、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与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分、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基于信息需求的“互联网+”回馈教学对于老年CHD出院患者教育效果较好,能提升患者健康素养与心脏锻炼依从性,对于增强自护能力与遵医意识、促进心脏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可进行推广应用。
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丽莉, 肖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96-98. 
摘要 ( 22 )   PDF (129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行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使用心脏康复障碍量表评估术后心脏康复治疗依从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纳入的89例患者中,依从性低为35例(39.32%),依从性高为54例(60.67%),两组患者文化程度、月收入、心理状态、医疗费用报销、疾病知识掌握存在差异;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月收入<3500元/月、医疗费用不报销、疾病知识掌握一般是影响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月收入<3500元/月、医疗费用不报销、疾病知识掌握一般,对其进行干预可提升治疗依从度。
护理
超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同理心沟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陈美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99-102. 
摘要 ( 23 )   PDF (125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超早期康复护理+同理心沟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超早期康复护理+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超早期康复护理+同理心沟通,比较两组血压水平[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心理健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DBP、S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同理心沟通,能降低血压水平,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身心并重院外连续性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护能力及再入院次数的影响
谭碧娟, 林淑芬, 邱丽莉, 张洁, 姚小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03-105. 
摘要 ( 21 )   PDF (13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身心并重院外连续性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护能力及再入院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73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身心并重院外连续性管理干预,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再入院率与死亡率、自我管理能力、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结果 观察组6个月内再入院率16.22%低于对照组38.89%(P<0.05);观察组6个月内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两组死亡率比较(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自护能力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MUIS-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身心并重院外连续性管理有利于降低老年CHF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减轻其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与自护能力,降低再入院率。
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心内科介入患者治疗安全性中的价值
林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06-108. 
摘要 ( 18 )   PDF (123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在提高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治疗安全性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间在医院心内科行介入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前焦虑情绪SAS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对院内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出院时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改善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宋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09-113. 
摘要 ( 24 )   PDF (126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为A(n=20,常规康复护理)、B(n=23,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两组,并就心功能、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运动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B组心功能HR、LVEF及LVEDD指标水平高于A组,平板运动试验运动级别、运动时间及最大代谢当量均高于A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运动依从性均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上述指标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使心功能得到改善与提升,亦可以积极影响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早期康复锻炼对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肺功能改善效果
蔡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14-118. 
摘要 ( 20 )   PDF (126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早期康复锻炼对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肺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50例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与观察组(早期康复锻炼),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床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方面,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12周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FEV1/FVC及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一般认知、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是8.00%,对照组是32.00%,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00%)更高,与对照组(7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锻炼在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心肺功能,且有助于其生活质量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值得采纳、推广。
根据Autarp评分结果展开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改善ICU患者下肢周径与血流速度的价值
刘欣欣, 张娜, 林生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19-122. 
摘要 ( 27 )   PDF (125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ICU患者护理中根据Autarp评分结果展开预防性护理措施的价值及对下肢周径与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ICU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Autarp评分结果展开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下肢周径、血流指标、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周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速度、峰流速、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评分、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护理中应用根据Autarp评分结果展开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改善下肢周径及关节功能,在增加血流速度的同时,有效预防血栓等并发症,值得借鉴与学习。
基于交互分析的同伴教育模式结合IARA干预措施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刘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23-127. 
摘要 ( 23 )   PDF (127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交互分析的同伴教育模式结合IARA干预措施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6例,患者均行对症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并给予基于交互分析的同伴教育模式结合IARA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参照组,LVESD和LVEDD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参照组(23.26%)(χ2=4.745,P=0.029)。结论 基于交互分析的同伴教育模式结合IARA干预措施可促进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健康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温针灸联合系统化康复护理在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廖文华, 王秀萍, 周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28-130. 
摘要 ( 21 )   PDF (130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温针灸联合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系统化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评分(6MWT)]和血压控制情况,记录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LVEF、LVEDD、6MWT评分、总服药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能增强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叙事护理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运动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邹蕾, 李婷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31-135. 
摘要 ( 28 )   PDF (127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运动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救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年限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执行叙事护理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运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于干预前、干预至患者出院时,比较两组心、肺功能指标、两组运动耐量、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至患者出院时,两组LVEF、MVV、6MWD、HAD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较之干预前均有所提高,并且观察组上述各项分值大于对照组数值(P均<0.05)。结论 叙事护理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运动有助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肺功能恢复,调节运动耐量,降低患者各项悲观情绪,在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层面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风险感知在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警觉度与跌倒恐惧间的中介效应
曹教育, 张理想, 陈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36-139. 
摘要 ( 33 )   PDF (138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风险感知与跌倒警觉度、跌倒恐惧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恐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跌倒风险感知量表、跌倒警觉度量表和跌倒恐惧量表对安徽省某一所三级甲等医院368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68例研究对象的跌倒恐惧得分(39.12±13.22)分,跌倒风险感知得分为(38.53±15.05)分,跌倒警觉度得分为(62.33±27.54)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跌倒风险感知、跌倒警觉度均与跌倒恐惧呈负相关(r=-0.421、-0.450,均P<0.001),跌倒警觉度与跌倒风险感知呈正相关(r=0.246,P<0.001)。跌倒风险感知在跌倒警觉度与跌倒恐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7.20%。结论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警觉度对跌倒恐惧有直接预测作用,跌倒风险感知在跌倒警觉度与跌倒恐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警觉度,增强风险感知是降低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恐惧感的有效途径。
综述
铁过载与心血管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孙东诚, 刘杨, 陈骏, 邵宇鹏, 马文豪, 顾雪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6):  140-144. 
摘要 ( 24 )   PDF (126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作为一种关键的营养成分,在真核生物的代谢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在维护其正常生理功能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最近几年的研究逐渐揭示,铁过载在心脏疾病的形成和进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因此,了解和认识铁过载在心脏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心脏疾病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铁过载在心脏疾病形成中的角色、铁过载的成因及其治疗策略,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