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期刊浏览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费用标准
缴付说明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信息
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主 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
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
国内刊号:CN 44-1581/R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快捷查稿
友情链接
万方论文查重
知网
万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04-05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探讨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药学特点
钟清珍, 詹万慧, 林静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3-5.
摘要
(
31
)
PDF
(20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药学特点。
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加用非洛地平治疗。将两组的血压水平、心率、心功能指标、临床效果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及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CHF患者的治疗中加用非洛地平的药学效果显著。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淑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6-7.
摘要
(
52
)
PDF
(289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累计在2017年7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抽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对选取患者分组,分组的依据为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较早入院的40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划分为对照组,余下40例患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将其划分为观察组。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情况观察组明显较高(
P
<0.05),对比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再出血情况观察组均明显较低(
P
<0.05)。
结论
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出院后心脏事件以及再出血症状的发生率,综合应用价值显著,适宜推荐使用。
急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文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8-10.
摘要
(
38
)
PDF
(318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实施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47例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心率、临床效果、住院时间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PO
2
、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CO
2
、心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治疗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满意度评价
苏秀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11-13.
摘要
(
64
)
PDF
(337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加强护理配合。将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期间加强护理配合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效果观察
罗卡兰, 杨丽琴, 杜燕, 王珊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14-15.
摘要
(
56
)
PDF
(379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效果观察。
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60例,在我院于2019年3月11日至2019年8月11日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0例。实施心理干预治疗的是观察组,择单纯性常规药物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SDS及SAS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20例(66.67%),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8例(93.33%)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较于对照组22例(7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29例(96.67%)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DS及SAS评分均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的效果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郑仙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16-18.
摘要
(
108
)
PDF
(407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心悸患者的应用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
方法
用“抓阄法”将我院104例心悸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分值比对照组高(
P
值<0.05)。
结论
对心悸患者使用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钙剂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评价
肖知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19-21.
摘要
(
47
)
PDF
(477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行钙剂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择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阶段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51例,以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均分为研究组(
n
=26)和对照组(
n
=25)。对照组均实施解痉降压药物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行钙剂联合肠溶阿司匹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PT、TAT指标、动脉血压以及24h蛋白尿指标。
结果
两组治疗后,研究组胎心异常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治疗后PT值上升,TAT水平降低(
P
<0.05);和治疗前对比,对照组治疗后TAT水平降低,PT水平上升(
P
<0.05)。两组治疗前PT和TAT水平无差异性(
P
>0.05),治疗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前动脉血压和24h蛋白尿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压和24h蛋白尿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动脉血压对比存在差异性(
P
<0.05),24h蛋白尿对比无差异性(
P
>0.05)。
结论
钙剂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利于凝血功能改善,从而改善孕妇微循环障碍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改善孕妇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生。纠正胎盘组织的缺血缺氧,减少胎儿缺氧、早产、胎儿或新生儿死亡及低体重儿出生。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胡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22-24.
摘要
(
55
)
PDF
(473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本院于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共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9例以及常规组39例。给予常规组一般治疗,给予研究组尼可地尔治疗,分析对于患者的影响。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P
<0.05);两组治疗前的心绞痛情况并未发现差异(
P
>0.05),经药物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均少于常规组(
P
<0.05);研究组头痛、低血压、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P
<0.05)。
结论
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尼可地尔治疗,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颈动脉斑块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张其银, 曹东来, 韩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25-27.
摘要
(
53
)
PDF
(499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针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使用脑心通胶囊治疗PCI术后颈动脉斑块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50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研究两组,各1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概率。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3.2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10.40%),数据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价值(
P
<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患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推荐使用。
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效分析
项艳春, 赖小卿, 温怡婷, 罗培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28-30.
摘要
(
178
)
PDF
(525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的效果及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所有患者等分为治疗组(接受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和常规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将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血脂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后,较之常规组,治疗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
P
<0.05)。经分析,较之常规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
P
<0.05)。
结论
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进行治疗,患者的症状缓解明显,且血脂情况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恢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下肢功能效果
林生景, 谢娟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31-33.
摘要
(
62
)
PDF
(545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恢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下肢功能效果。
方法
从2018年4月开始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于2019年9月停止筛选,将筛选的7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为其落实康复训练,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样本,为其落实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比差异。
结果
研究组的下肢功能恢复状况与对照组对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其落实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其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临床应用螺内酯与特拉唑嗪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对照分析
陈世柱, 翁秀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34-36.
摘要
(
84
)
PDF
(547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照分析临床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应用螺内酯与特拉唑嗪的有效性。
方法
从2012年1月到2018年1月到本院进行高血压病治疗的患者中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共63例参与本次研究,秉承着随机分配原则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组33例高血压患者。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对照组高血压患者选用螺内酯治疗;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则选用特拉唑嗪治疗。比较两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血压值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3.9%。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更低,本次临床应用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方面,螺内酯和特拉唑嗪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特拉唑嗪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归脾汤加减联合降压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林宝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37-39.
摘要
(
91
)
PDF
(546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归脾汤加减联合降压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降压药治疗)、实验组(47例,应用归脾汤加减联合降压药治疗)。对比两组血压水平、主要症状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治疗后眩晕、心悸、头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归脾汤加减联合降压药治疗的降压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眩晕、心悸等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和安全性对比观察
林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40-42.
摘要
(
44
)
PDF
(591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70例患者的接收时间均在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所有患者经随机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24h心房颤动转复率和心房颤动控制率,分析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相比较,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与CO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其LVEDD以及LVESD则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24h心房颤动转复率和心房颤动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选择胺碘酮治疗存在显著应用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陈少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43-45.
摘要
(
41
)
PDF
(587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37例予以尿激酶治疗,观察组37例予以阿替普酶治疗。将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心排血量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的有效性、安全性均高于尿激酶,更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人群防治
基于链式管理的多学科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吴晓虹, 李妹霞, 蚁林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46-49.
摘要
(
35
)
PDF
(62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链式管理的多学科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采用基于链式管理的多学科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高血压知识水平和服药依从性评分及行为模式转变。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HK-LS评分、MAS-8评分、健康行为模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基于链式管理的多学科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升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高血压知识水平及服药依从性,促进其进行健康行为模式。
护理
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价值研究
刘小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50-52.
摘要
(
52
)
PDF
(635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对比,观察组SAS、SDS评分(32.47±3.11)、(30.35±3.42)均优于对照组(40.78±4.06)、(39.88±3.6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62.50%)(
P
<0.05)。
结论
心理与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焦虑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临床护理价值。
健康教育在小儿重症心肌炎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王佳佳, 龚华珠, 陈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53-55.
摘要
(
48
)
PDF
(636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小儿重症心肌炎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价值。
方法
将小儿重症心肌炎患者100例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分析2组小儿重症心肌炎患者护理的结果。
结果
实验组小儿重症心肌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高,差异显著(
P
<0.05);2组干预后的LDH水平、肌钙蛋白T水平、CKMB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其中实验组干预后的LDH水平、肌钙蛋白T水平、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家属知识掌握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
P
<0.05)。
结论
小儿重症心肌炎患者在护理中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可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加其治疗的依从性,使得其家属更好对疾病知识掌握,改善其预后。
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效果观察
曾碧品, 郭亚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56-58.
摘要
(
69
)
PDF
(636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家庭协同式护理的效果,应将其应用于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分析效果。
方法
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入院顺序进行分组,总例数100例,其中50例为观察组,行家庭协同式护理;5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实施对比。
结果
观察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后心肌酶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I指标相对对照组低、EF、FS相对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前者家属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能够使患儿心肌酶指标以及心功能指数得到改善,值得研究。
牙龈癌患者合并高血压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朱萍钗, 庄家芳, 李丹, 陈婷, 卢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59-61.
摘要
(
63
)
PDF
(63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牙龈癌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效果。
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牙龈癌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30例强化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将两组的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牙龈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牙龈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有助于血压水平的有效控制,可促进术后并发症减少。
心理护理在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王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62-64.
摘要
(
43
)
PDF
(659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方案应用心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于数据库中调选120例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个体资料进行分析后,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为60。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相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而护理满意度相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0.05。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0次血压波动次数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同时在实验组中未见6次以上的血压波动次数,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0.05。
结论
心理护理在应用于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配合中,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对于患者血压控制和心理指标改善来说有积极意义,同时这种护理方案能够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个体化人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杨凤云, 陈爱珠, 颜环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65-67.
摘要
(
43
)
PDF
(660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个体化人性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治疗高血压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个体化人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状况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
P
>0.05),B组患者护理后SBP、DBP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人性护理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冠心病临床护理中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
应用疗效评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68-70.
摘要
(
19
)
PDF
(63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应用疗效。
方法
从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每组各5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53例冠心病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53例冠心病患者予以新型健康教育护理进行干预,比较106例冠心病患者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下,其生活质量、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以及依从率情况。
结果
10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53例冠心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53例冠心病患者高(
P
<0.05);10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53例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总掌握率要明显比对照组53例冠心病患者高(
P
<0.05);10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53例冠心病患者的依从率要明显比对照组53例冠心病患者高(
P
<0.05)。
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李方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71-73.
摘要
(
32
)
PDF
(660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
选择临床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生活质量水平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次数(1.02±0.35)次/周、硝酸甘油用量(1.02±0.02)mg/d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
P
<0.05)。观察组50例患者和对照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相比较,前者更高(
P
<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研究和推广。
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心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刘美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74-76.
摘要
(
57
)
PDF
(676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梗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后获得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08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研究每组应用护理程序;参照组(48例):应用心内科常规护理程序展开;实验组(48例):应用心内科常规护理程序+预见性护理程序展开;就组间护理舒适度评分、疾病认知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并发症总占比展开对比。
结果
实验组急性心梗患者护理舒适度评分、疾病认知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明显(
P
<0.05);实验组急性心梗患者并发症总占比(6.25%)低于参照组(33.33%)明显(
P
<0.05)。
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于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干预后,利于护理舒适度评分、疾病认知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提升,并发症的减少,最终促进急性心梗患者早期转归。
急诊优质护理对急性胸痛合并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彭丽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77-79.
摘要
(
71
)
PDF
(654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急性胸痛合并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和评价患者应用急诊优质护理对改善其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
以自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急性胸痛合并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
n
=44)及参考组(
n
=44),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叮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观察,给予研究组患者急诊优质护理。
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参考组(
P
<0.05)。研究组溶栓成功率高于参考组(
P
<0.05),患者出血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
P
>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参考组短(
P
<0.05)。
结论
急性胸痛合并心绞痛患者应用急诊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可使其心绞痛等临床症状获得显著改善,同时还可缩短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分析
黄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80-82.
摘要
(
69
)
PDF
(676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结果。
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接受的83例患者作为对象,结合护理方式的差异随机分组,甲组41例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乙组的42例患者实施的是整体护理指导,干预后对结果分析。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满意率情况,乙组和甲组的满意人数分别是40例和30例乙组的满意率95.2%,甲组的满意率是73.1%,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比两组案例护理前后的SDS和SAS评分,护理后乙组的评分明显低于甲组。对比两组案例的并发症情况,对比可知,乙组的并发几率低于甲组。
结论
针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案例实施整体护理方式,整体优势明显,能改善不良情绪和心理等,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实施和推广。
心理健康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唐龙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83-85.
摘要
(
62
)
PDF
(66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本院接收的妊娠高血压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其接收时间均在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占40例。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心理健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血压水平以及心理状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饮食依从性评分、运动锻炼依从性评分以及血压监测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与SDS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妊娠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护理的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改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
探究综合护理应用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患者中的效果
吕艳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86-88.
摘要
(
65
)
PDF
(693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12例,运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和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治疗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疼痛、心理情绪、躯体功能、睡眠质量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谢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89-91.
摘要
(
77
)
PDF
(693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胸痛中心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
n
=38)与对照组(
n
=38),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2B、D2B、D2N、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救治后的LVESD、LVEDD、BNP值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的PCI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院内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荐。
循证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杨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92-93.
摘要
(
39
)
PDF
(663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疾病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循证护理组,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况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以及心理状况评分均少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安全性、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心理状况改善。
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0): 94-96.
摘要
(
56
)
PDF
(648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血压和心率状况、及干预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状况。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心血管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减少抑郁、焦虑的发生,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血压情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