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期刊浏览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费用标准
缴付说明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信息
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主 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
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
国内刊号:CN 44-1581/R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快捷查稿
友情链接
万方论文查重
知网
万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应用益气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研究
曹春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3-5.
摘要
(
66
)
PDF
(2004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应用益气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8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时间范围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益气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缺血总负荷(TIB)比较无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无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个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应用益气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血脂指标,值得推广。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电图QRS波时程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姜雪鑫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6-8.
摘要
(
79
)
PDF
(2154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电图QRS波时程比值(TEF)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于治疗前应用心电图测试心电图QRS波时程(QRSd)及TEF,利用超声心动图测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心功能指标与QRSd、TEF的相关性。
结果
4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功能为Ⅰ级的31例、Ⅱ级的192例、Ⅲ级的201例、Ⅳ级的26例。450例患者平均QRSd为(93.33±9.29)ms、TEF为(0.56±0.05)、LVESD为(44.25±0.85)mm、LVEDD为(54.37±0.77)mm、LVEF为(47.72±4.8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QRSd、LVESD、LVEDD显著增大,TEF、LVE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LVESD、LVEDD与QRSd呈正相关性,与TEF呈负相关性;LVEF与QRSd呈负相关性,与TEF呈正相关性。
结论
LVESD、LVEDD与QRSd呈正相关性,与TEF呈负相关性;LVEF与QRSd呈负相关性,与TEF呈正相关性,TEF为评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较好指标。
尼可地尔与替罗非班治疗急诊心肌梗死对患者冠脉灌注水平的影响分析
方东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9-11.
摘要
(
94
)
PDF
(2414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与替罗非班治疗急诊心肌梗死对患者冠脉灌注水平的影响分析。
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于我院就诊并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给予替罗非班,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冠脉血流灌注治疗效果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IRA无复流、CK-MB达峰时间、CK-MB峰值及LVEDD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TR回落率及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达到TIMI3级血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治疗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血流灌注水平,且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可靠。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吴旻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12-13.
摘要
(
92
)
PDF
(1943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方法
对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予以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大剂量维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数据显示研究组患儿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数据优势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为(
P
<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
结论
将磷酸肌酸钠与大剂量维C联合应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治疗疗效,且药物安全性较高,患儿应用后并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因而该种治疗措施值得广泛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SBP、DBP水平影响分析
金玲珊, 黄庆清, 江时建, 翁迪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14-16.
摘要
(
94
)
PDF
(2233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SBP、DBP水平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其中51例行全麻手术,51例行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患者在入室(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2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2min(T5)等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全麻患者用药后心率、血压等在T0时间点均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明显(
P
<0.05);全麻患者心率、血压等值在T1时间点下降,其他时间点均上升,差异明显(
P
<0.05);两种麻醉方式患者心率、血压等值在T0、T1时间点无明显差异(
P
>0.05),在T2、T3、T4、T5等时间点差异明显(
P
<0.05);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全麻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88%)与全麻患者(9.80%)无明显差异(
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时,给予患者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全麻,在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镇痛及镇静效果都较优,安全性高。
高压氧联合万古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分析
张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17-19.
摘要
(
96
)
PDF
(1918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实施高压氧联合万古霉素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7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实验组(39例,应用高压氧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细菌转阴率、炎性因子水平[比较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74.36%)、细菌转阴率(64.10%)高于对照组(48.72%、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治疗后IL-6、CR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实施高压氧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可显著增强疗效,促进细菌转阴,并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
氨氯地平与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徐国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20-22.
摘要
(
94
)
PDF
(2664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参照组(
n
=40)、观察组(
n
=40)。予以参照组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等血压指标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指标。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意义(
P
<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意义(
P
<0.05);对比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氨氯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能够显著的降低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联合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胡地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23-25.
摘要
(
40
)
PDF
(2325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联合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
=44)和试验组(
n
=45),对照组给予急救护理并PCI术治疗,试验组实行院前急救护理联合绿色通道并PCI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
试验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的预后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联合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徐吉涛, 郑丽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26-28.
摘要
(
82
)
PDF
(2321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分层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11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摸球法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55例)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1.82%(
P
<0.05);研究组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3.64%(
P
<0.05);研究组IL-6、TNF-α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对照组则为7.27%(
P
>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联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可增强心功能、心律失常改善疗效,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瑞替普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观察
李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29-30.
摘要
(
77
)
PDF
(1893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再通时间与出血率、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效果确切,应用价值确切。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唐艳芳, 高自芳, 熊亮, 王琪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31-33.
摘要
(
22
)
PDF
(1885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增强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以信封随机化模式,按照1:1原则纳入到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EDF、CTGF、Np、Hcy、LVEF、E/E′水平。
结果
两组治疗后EDF、CTGF、Np、Hcy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有所下降(
P
<0.05);研究组治疗后EDF、CTGF、Np、Hcy较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
P
<0.05);两组治疗后LVEF、E/E′较比治疗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后E/E′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及时调整EDF等水平,有利于临床推广。
高血压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洪泓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34-36.
摘要
(
88
)
PDF
(2036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高血压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36例实施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将两组的术后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Qmax高于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应用在高血压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且可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控制。
人群防治
体检人群中高血脂对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
艾芳, 李运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37-39.
摘要
(
111
)
PDF
(2251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在体检人群中高血脂对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间来我办体检的41例高血脂患者列入试验组、4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列入常规组。对两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情况γ-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常规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情况γ-谷氨酰转肽酶(15.65±3.1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3.31±3.5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01±4.56)相较于试验组(37.35±4.58)、(55.52±6.21)、(38.41±5.02)明显更低,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血脂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相较于正常人指标更高,根据检测结果可推断病情发展方向,有助于早期预防脂肪肝等疾病。
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叶秋萍, 兰恩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40-42.
摘要
(
52
)
PDF
(2171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每组各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比较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下,其血压水平、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要明显比对照组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低(
P
<0.05);观察组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度要明显比对照组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
P
<0.05);观察组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比对照组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
P
<0.05)。
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高血压孕妇的不良情绪、血压控制效果
张宇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43-45.
摘要
(
89
)
PDF
(2064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孕妇的不良情绪、血压控制效果。
方法
对本院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高血压孕妇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抽选出80例孕妇,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给予个体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张压、收缩压以及焦虑、抑郁评分。
结果
观察组孕妇护理后血糖、血压、SAS、SD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
P
<0.05)。
结论
个体化营养护理能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调节患者负面情绪,应用价值较高。
精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潘潇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46-48.
摘要
(
66
)
PDF
(2460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精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7年5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急救护理流程,分析两组抢救情况、急救时间。
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31例,对照组抢救成功23例,观察组的抢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开始救治时间均比对照组用时要少,由此可知,观察组的整体急救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采用精细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争取到更多时间用于治疗,值得推广。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护理干预
林莲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49-52.
摘要
(
117
)
PDF
(2998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护理干预。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指数、血压控制水平、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并统计干预后患者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SDS均有所降低,观察组SAS、SDS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两组DBP、DBP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D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手术患者心理状态、血压状态、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质量的作用
庄鹭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53-55.
摘要
(
78
)
PDF
(2529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中的效果。
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急救时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50例对照组急救时采取常规护理流程。对比两组分诊评估的时间、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开始实施抢救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抢救后患者的存活率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的时间、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开始实施抢救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后患者的存活率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快速检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以及时进行急救,从而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ICU心衰患者行系统化护理对效果和体征的影响
李金鹏, 林燕, 黄晓铭, 黄菊英, 林耸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56-58.
摘要
(
58
)
PDF
(2093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ICU心衰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ICU心衰患者,共102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将在此期间住院的ICU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51例(系统组和对照组)。系统组给予系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功能指标以及心理状态基本相同(
P
>0.05),护理后系统组的心功能指标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系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4.8±0.7),显著高于对照组(2.8±0.4)分(
P
<0.05)。
结论
对ICU心衰患者来说,通过给予系统化护理指导,利于改善临床体征和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和降压的影响评价研究
刘金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59-61.
摘要
(
64
)
PDF
(2082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结合其治疗依从性和降压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水平[(132.39±7.46)mmHg<(148.85±8.82)mmHg,t=5.249]、舒张压(DBP)水平[(85.59±6.73)mmHg<(91.82±8.14)mmHg,t=5.016]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70%<16.67%,χ
2
=5.959)相对更低(
P
<0.05),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6.60%>75.93%,χ
2
=9.367)和护理满意度(92.59%>74.07%,χ
2
=6.667)相对更高(
P
<0.05)。
结论
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对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和提升其降压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冠心病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陈丽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62-64.
摘要
(
52
)
PDF
(2367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心病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冠心病重症患者7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率为2.78%,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冠心病危重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过程中,全面护理干预可保护患者安全,预防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杨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65-67.
摘要
(
34
)
PDF
(2843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97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及实验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干预前后血压水平、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干预后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有效率为(93.87%)显著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DBP和收缩压(SBP)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两组均有所下降,同时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实验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同时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7.08%)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3.87%),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实验组疾病认知度评估、心绞痛发作评估、心绞痛稳定评估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血压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增加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功能及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干预作用
冯琳, 王咏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68-69.
摘要
(
39
)
PDF
(1859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由患者家属根据意愿对护理方式进行选择,将选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常规组,而选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患者设为康复组,各为30例。观察两组护理后心功能与缺血性事件发生率。
结果
康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常规组,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显著(
P
<0.05)。同时,康复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6.67%<33.33%),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中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恢复情况与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均较优。
优化抢救护理用于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临床研究
郑艳婷, 王月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70-72.
摘要
(
58
)
PDF
(2174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当中,优化抢救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作对照组与分析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分析组接受优化抢救护理,对两组对象的抢救效果与相应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分析组对象的抢救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P
<0.05)。
结论
针对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优化抢救护理的效果更好,该抢救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王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73-75.
摘要
(
79
)
PDF
(2227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施以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诊的10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各5例,针对其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症状,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施以相应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研究组经干预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持续时间亦明显减短,且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施以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缓解心律失常症状发作,并取得患者较高程度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值得推广应用。
全程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林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76-78.
摘要
(
91
)
PDF
(2124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全程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影响。
方法
本次实验选择到我院完成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疾病治疗的患者86例进行对比分析,收入本次实验对象时间为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采用奇偶法将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患者43例,采用全程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相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通过对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程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利于维持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促进作用。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邱陪凤, 钱新燕, 钟慧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79-81.
摘要
(
113
)
PDF
(2181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干预中,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随机均匀分作参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参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则接受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干预,观察两组对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干预后临床指标。
结果
研究组对象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参照组,且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分析后差异存在意义(
P
<0.05)。
结论
针对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开展而言,给予患者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干预的效果较好,该干预模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
林碧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82-84.
摘要
(
67
)
PDF
(2266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
方法
在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选取11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护理模式不同进行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治疗者设为对照组(
n
=57),将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治疗者设为研究组(
n
=57),就两组患儿的心肌炎治疗效果以及患儿病情好转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研究组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总体有效率(96.49%)高于对照组(84.21%)(χ
2
=4.930,
P
=0.026);(2)研究组患儿的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t
=16.535、6.829,均
P
=0.000)。
结论
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治疗中有一定辅助作用,可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出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COPD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临床护理对血压水平的影响研究
许锈熔, 翁克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85-87.
摘要
(
69
)
PDF
(2088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COPD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临床护理对血压水平的研究。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6例COPD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使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患者的SBP、DBP水平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下,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以及患者的SBP、DBP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好转(
P
<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
P
<0.05)。
结论
在COPD合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SBP、DBP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后期更好的康复。
妊高症孕产妇行护理干预对血压、分娩结局的价值研究
黄幼敏, 郭小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88-90.
摘要
(
102
)
PDF
(2173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妇中对孕妇血压指标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本院生产的妊高症孕产妇72例展开对照研究,患者病历资料归档时间为2019年3-12月,将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进行两组患者血压指标以及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无明显差异(
P
>0.0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压指标控制情况更为稳定,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子痫、胎儿窘迫、难产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妊高症孕产妇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对控制患者血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王晓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91-93.
摘要
(
62
)
PDF
(2013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将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
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物质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探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
胡咏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1): 94-96.
摘要
(
73
)
PDF
(2059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12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区间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3例,研究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开展一般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CI指数、LVEF分数均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7.894,
P
<0.01);研究组患者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Ⅲ、Ⅳ级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6.444,
P
<0.01);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15.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1.918,
P
<0.01)。
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