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04-25
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喘息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周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3-5. 
摘要 ( 280 )   PDF (2241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喘息性肺炎患儿实施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6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喘息性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2例,应用布地奈德治疗)、实验组(32例,应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主要症状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5.00%)(P<0.05);实验组治疗7d后CRP、TNF-α及IL-6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鸣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7d后咳嗽、气促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喘息性肺炎患儿实施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有助于增强疗效,加速症状缓解,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卢运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6-8. 
摘要 ( 307 )   PDF (2138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在高脂血症患者中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分层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的高脂血症患者资料共计70例,单双号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2周观察组的TC、LDL-C、T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同时低于治疗后12周对照组水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时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评价
吴永明, 曹晓明, 梁荣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9-11. 
摘要 ( 145 )   PDF (2111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解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计算机筛选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均有40例,前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比对临床疗效、生命指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5.00%) vs 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CO(心输出量)和LVEF(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LVD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心率、呼吸频率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治疗管理中,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价值高,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心功能,推荐推广。
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冠心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李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12-14. 
摘要 ( 212 )   PDF (1975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氯沙坦与硝苯地平相结合在高血压并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情况加以探析,并分析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所接诊的64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采取氯沙坦与硝苯地平治疗,乙组采取硝苯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甲组患者总有效率(93.75%)高于乙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BUN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Cr、BUN与乙组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氯沙坦与硝苯地平相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且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肖知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15-17. 
摘要 ( 197 )   PDF (2054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应用常规干预)、实验组(23例,应用常规干预+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实验组治疗后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降钙素原较对照组更低(P<0.05);(2)实验组患者子痫前期发生率(8.70%)、产后出血率(4.35%)、胎盘早剥率(4.35%)、剖宫产率(4.35%)均低于对照组(30.44%、26.09%、26.09%、34.78%)(P<0.05),且实验组早产儿发生率(4.3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35%)、胎儿窘迫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26.09%、26.09%、21.74%)(P<0.05);(3)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可有效预防子痫前期、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助于改善胎儿结局,安全性较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价值分析
李永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18-20. 
摘要 ( 149 )   PDF (2044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价值。方法 我院80例2019年3-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单一治疗组采取尿激酶治疗,综合治疗组则采取尿激酶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的天数;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LVESD水平、LVEDD水平以及LVEF水平、6min步行距离;不良反应。结果 综合治疗组疾病疗效、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的天数、心功能LVESD水平、LVEDD水平以及LVEF水平、6min步行距离相比较单一治疗组更好(P<0.05)。综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同时采用尿激酶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可加速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可更好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射血能力。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
陈少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21-23. 
摘要 ( 175 )   PDF (2027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4例予以硝普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34例实施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将两组的心率、血压水平、外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慢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急症患者采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安全有效,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且可降低外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脑卒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D-dimer和APOA1水平的临床研究
赵一举, 汪欣, 林幸清, 程颖, 池飞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24-26. 
摘要 ( 149 )   PDF (2834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相关指标和D-二聚体、APOA1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92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组段分为>60岁组36例,<60岁56例,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体内AII、Renin、ALD、D-dimer和APOA1的水平。结果 疾病组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体内Renin水平明显低于小于60岁的患者,ALD/Renin水平则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健康组,疾病组的AII、D-dimer水平明显增高,APOA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肾素水平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监控D-二聚体、血管紧张素II、APOA1水平对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原发性高血压控制和防止再次中风具有预测作用。
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分析
钟清珍, 林静欢, 詹万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27-29. 
摘要 ( 195 )   PDF (2138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将两组的血脂水平、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斑块积分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数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消退粥样斑块。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李姗姗, 陈巧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30-32. 
摘要 ( 173 )   PDF (2064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治疗中使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使用缬沙坦治疗以及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使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状况发生,极大的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效果分析
蒋文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33-34. 
摘要 ( 154 )   PDF (1970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筛选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单双数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研究组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检测率、可逆性灌注减低区检出率、固定性关注缺损区检出率以及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结果 研究组心肌缺血检测率、可逆性灌注减低区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固定性关注缺损区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研究组的准确率(90.00%)、特异性(90.00%)高于对照组准确率(74.00%)、特异性(74.00%),灵敏度(10.00%)低于对照组(26.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诊断中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能有效的提升临床诊断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丽娟, 杨妙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35-37. 
摘要 ( 144 )   PDF (2400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年我院收治的77例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命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包括睡眠质量、情绪反应、生理功能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来说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7%),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6.92%)相比较来说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 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人性化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李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38-40. 
摘要 ( 125 )   PDF (1893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3例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将两组的血压水平、产后出血量、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产后2h、24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以及减少产后出血量,能够促进产妇产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循证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应用措施及护理质量评价
黄余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41-43. 
摘要 ( 155 )   PDF (2036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应用措施及护理质量。方法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予以循证护理。将两组的血压水平、妊娠结局、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可提升护理质量和孕妇满意度。
优质综合护理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中的效果和满意度评价
杨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44-46. 
摘要 ( 117 )   PDF (2245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中应用优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74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7例,应用优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呼救-抢救时间、呼救-接受专业治疗时间、致残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7.30%)高于对照组(83.78%)(P<0.05),且致残率(27.03%)低于对照组(54.05%)(P<0.05);实验组呼救-抢救时间、呼救-接受专业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且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30%)高于对照组(78.38%)(P<0.05)。结论 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应用优质综合护理切实可行,有助于增加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陈容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47-49. 
摘要 ( 174 )   PDF (2227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72例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6例,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77.78%)(P<0.05)。结论 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保证降压效果,可行性较佳。
整体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唐巧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50-51. 
摘要 ( 147 )   PDF (188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74例,病患纳入时间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根据护理内容不同分组为对照组、整体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整体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心肺功能情况。结果 经干预后,整体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结果(LVEF、FEV1、6MWD)、护理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护理效果,并改善其心肺功能情况。
循证护理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李梅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52-54. 
摘要 ( 131 )   PDF (2239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和分析循证护理对于改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自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分为实验组(n=60)及对比组(n=60),对比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接受循证护理。结果 对比护理前患儿心功能评分等心功能指标及呼吸频率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可比性,护理后患儿心功能评分、RR、LVEF、HR水平与护理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存在可比性。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与对比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存在可比性。结论 循证护理有利于提升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可促进其临床症状缓解。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林彩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55-57. 
摘要 ( 142 )   PDF (2461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纳入本次的研究,按照不同的急救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53例)与观察组(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5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急救成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满意率也明显更高(P<0.05)。结论 将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护理饮食管控对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分析
许秋雅, 肖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58-60. 
摘要 ( 148 )   PDF (2223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饮食管控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食管控,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分别为(41.56±4.18)g/L、(68.47±7.23)g/L均高于对照组的(33.13±1.76)g/L、(33.13±1.76)g/L,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2.88±1.75)mmol/L,低于对照组的(6.52±5.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指数及简易营养量表评分分别为(24.53±3.32)kg/m2、(25.27±3.8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36±2.41)kg/m2、(19.16±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饮食管控,对患者营养状态有改善作用,有利于缓解患者疾病进展,值得推广。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吴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61-63. 
摘要 ( 140 )   PDF (2409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血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阶段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中选取100例,以上孕产妇根据其所实施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孕产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孕产妇护理前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高,但二者水平相当(P>0.05);两组孕产妇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不管是孕产妇本身还是新生儿,均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血压具有理想效果,从而改善并达到孕产妇良好的妊娠结局。
护理干预对小儿暴发型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和满意度评价
曾碧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64-66. 
摘要 ( 146 )   PDF (2391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小儿暴发型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本次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2例暴发型心肌炎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则加强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暴发型心肌炎患儿治疗期间辅以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治疗有效性的提高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令人满意。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丽玲, 刘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67-69. 
摘要 ( 124 )   PDF (2021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并行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对一般外科护理,如入院宣教、保持病房整洁、检测血压等等,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脑过度灌注、伤口血肿、神经损伤、脑灌注不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SAS和SDS评分。
针对性护理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的研究
陈洁青, 连娟娟, 郑小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70-72. 
摘要 ( 139 )   PDF (2096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CPR)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心脏骤停行CPR患者均匀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护理前后GC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后的GCS评分分值比对照组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心脏骤停行CPR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提高其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整体护理在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胡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73-75. 
摘要 ( 157 )   PDF (2076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围术期腹主动脉瘤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收的2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观察组(整体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2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肠蠕动恢复、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 整体护理能提高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及整体疗效。
结构式心理护理在冠脉介入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希蓉, 杨树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76-78. 
摘要 ( 122 )   PDF (2016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分析结构式心理护理在冠脉介入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26例,遵循奇偶数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心率、血压、负面情绪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1d、术后3d的心率、血压、负面情绪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穿刺部位血肿、心绞痛、心肌梗死、假性动脉瘤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脉介入术患者应用结构式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压、负性情绪,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合护理措施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作用价值
胡晓燕, 陈潇, 江晓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79-81. 
摘要 ( 149 )   PDF (2151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措施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作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04例作研究对象,均实行护理干预,并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组: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n=52),将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52),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χ2=4.981,P=0.026);(2)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6.927,P=0.000)。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方面作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舒适护理对心梗患者预防出现后期低血压的效果
张晓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82-84. 
摘要 ( 135 )   PDF (2136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心梗患者预防出现后期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根据整体抽样法,从我院2018年4-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49例作为参照组,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49例作为实验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梗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并且对比两组患者后期低血压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满意率(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后期低血压的出现,在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康复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
蔡碧绸, 龚友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85-87. 
摘要 ( 117 )   PDF (2244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5,常规护理)及观察组(n=35,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PSQI评分(3.41±0.54)分低于对照组的(6.85±0.72)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SS-QOL评分(172.95±24.05)分高于对照组的(132.41±23.82)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72.92±8.49)分高于对照组的(61.36±8.45)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分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樊玉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88-89. 
摘要 ( 126 )   PDF (1954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后对服药依从性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7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级护理,均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及运动耐力。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服药依从性和6MWT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级护理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增强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
全方位护理对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观察
陈小英, 林小妹, 兰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90-92. 
摘要 ( 133 )   PDF (2204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接受治疗恢复期间的全岗位护理方法,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全方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的患者比例(92.16%>76.47%)相对更高,而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3.92%<17.65%)以及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次[(0.95±0.26)次/月<(1.98±0.42)次/月]、骨折部位疼痛VAS评分[(1.94±0.34)分<(3.63±0.51)分]相对更低(P<0.05),住院时间[(15.62±2.05)d<(21.17±4.27)d]相对更短(P<0.05)。结论 在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减少骨折愈合的干扰因素,进而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
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易艳, 胡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93-94. 
摘要 ( 147 )   PDF (1802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1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参照组58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试验组58例患者采纳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对比两组血压变化情况、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参照组,试验组干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参照组(77.59%),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穴压豆中医护理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综述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康复治疗进展
陈冬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2):  95-96. 
摘要 ( 177 )   PDF (1755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肌梗死在临床十分常见,患病人数逐年攀升,已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心衰是所有心脏病演变至终末期的结果。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可发展成为心衰,使其病情进一步加重。伴随心脏康复技术日渐进步,有关心梗后心衰患者的康复治疗也取得了一定发展。本文就心梗后心衰的康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给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