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期刊浏览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费用标准
缴付说明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信息
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主 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
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
国内刊号:CN 44-1581/R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快捷查稿
友情链接
万方论文查重
知网
万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0-05-05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心理应激干预对心血管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黄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3-5.
摘要
(
51
)
PDF
(24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理应激干预对心血管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心理应激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水平、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心血管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应激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心态,同时心功能得到改善、肺功能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翁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6-8.
摘要
(
64
)
PDF
(306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进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酚妥拉明和多巴胺静脉滴注进行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肌酶检测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8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检测水平显著好转,基本回归正常,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酚妥拉明和多巴胺静脉滴注治疗方法对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心脏负担,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心功能。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分析
庄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9-11.
摘要
(
78
)
PDF
(34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心包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31例心包积液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
结果
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穿刺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舒张压水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穿刺后患者收缩压高于穿刺前,心率低于穿刺前(
P
<0.05)。手术前后LVDd、LVDs、LVEF等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确切等特点,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急诊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冯晓生, 林冬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12-14.
摘要
(
64
)
PDF
(368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急诊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2017年1月到2019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急诊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用缬沙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氢氯噻嗪共同治疗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24h的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以及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收缩压与24h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于急诊高血压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进行临床广泛推广。
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并发症研究
黄友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15-17.
摘要
(
60
)
PDF
(392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文分析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
以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为研究阶段,其中2017年1月我院引进心肺复苏机,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未采用心肺复苏机。随机选取2个阶段各23名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P
<0.05);实验组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存活时间>24h以及出院存活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
P
<0.05)。
结论
在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过程中需要应用心肺复苏机来进行心肺复苏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抢救效果,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应广泛推广应用。
健康教育对降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复发率的影响
彭文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18-20.
摘要
(
59
)
PDF
(390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对降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依次分为甲组、乙组,甲组39例给予健康教育,乙组39例给予常规指导,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比较无差异(
P
>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有显著改善,甲组患者干预后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干预后3月、6月、12月的疾病复发率均小于乙组(
P
<0.05)。
结论
临床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时还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各项知识的掌握率,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再入院治疗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46例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陈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21-23.
摘要
(
36
)
PDF
(458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者92例为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组别分设,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甲状腺激素水平。
结果
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26%、93.48%,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前T3、T4和LVEF指标比较无差异(
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3、T4和LVEF指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有助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提升,避免因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而影响心脏功能,对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马冰宁, 邹桂和, 吕青山, 蒋柏枫, 曹斌, 杨潘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24-27.
摘要
(
41
)
PDF
(745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符合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且无糖尿病的患者共 6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且无糖尿病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100例。所有患者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血清学指标,完善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风险程度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1)ST-AC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ST-ACS组及正常组,NST-AC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随着grace评分危险程度增高,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grace积分呈正相关性。
结论
(1)随着grace积分的增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2)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程度密切相关;3、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对早期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诊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梗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康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28-30.
摘要
(
28
)
PDF
(477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
将于我院确诊为急性心梗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4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使用胺碘酮片进行治疗,而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下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联合组HR、LVEDD、LVESD和LVEF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P
<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快速心率失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病人应用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的观察
李永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31-33.
摘要
(
50
)
PDF
(499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92例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4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常规组80.4%(
P
<0.05);实验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
P
<0.05),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受损现象。
结论
联合卡维地洛与坎地沙坦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郑婷婷, 陈李燊, 张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34-36.
摘要
(
39
)
PDF
(504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在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采用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治疗A组(10mg/天)和治疗B组(20mg/天),两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左心室指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指数水平相当(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指数水平均得到改善,且治疗B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A组(
P
<0.05),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治疗A组(
P
<0.05);治疗有效率高于治疗A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
P
>0.05)。
结论
使综上所述,使用20mg/d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比使用10mg/d剂量的效改善患者左心室指数水平,具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升该疾病患者的生存率,该剂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陈伟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37-39.
摘要
(
85
)
PDF
(499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CHD(冠心病)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
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病合并CHD患者,随机分组(每组样本容量35例),参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压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参照组(68.57%),实验组治疗8周后SBP、DBP均明显比参照组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7%)明显比参照组(25.71%)低,
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合并CHD患者血压,且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cy、OPG表达的影响
刘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40-42.
摘要
(
34
)
PDF
(525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2-12月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Hcy、OPG表达含量。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38%(
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ESV、EDV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Hcy、OPG表达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并能够降低血清Hcy、OPG表达含量,改善预后。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及其心电图表现特点研究
黄巧玲, 陈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43-45.
摘要
(
67
)
PDF
(523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心电图表现特点,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方法
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我院就诊的120例疑似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诊断结果及心电图表现。
结果
以DSA结果为参照,动态心电图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灵敏度97.59%,特异度97.30%,准确率97.50%,阳性预测值98.78%,阴性预测值94.74%,其对Stanford A型、Stanford B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6%、97.37%,动态心电图与DSA诊断结果间具有高度一致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样改变、左心室高电压表现占比均高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P
<0.05)。
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良好,可对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进行鉴别诊断。
银杏叶片联合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价
罗培源, 林文宏, 曾斌, 项艳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46-48.
摘要
(
295
)
PDF
(524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
选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单独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银杏叶片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经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清NO、内皮素-1(ET-1)相关数值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血清NO、内皮素-1(ET-1)相关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存在明显组间差异(
P
<0.05)。
结论
用银杏叶片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较好地控制和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临床推广。
人群防治
知识宣教结合护理管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知识掌握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杨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49-52.
摘要
(
75
)
PDF
(54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知识宣教结合护理管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知识掌握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
=48)和实验组(
n
=48)。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及护理管理,实验组使用知识宣教结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HAMA、HAMD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护能力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干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知识宣教结合护理管理对冠心病患者具有,降低抑郁、焦虑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改善自护能力、增加满意度等,值得在临床推广。
护理
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叶秋萍, 兰恩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53-55.
摘要
(
50
)
PDF
(589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时增加护患沟通进行干预的作用。
方法
从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2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每组各61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61例高血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61例高血压患者以对照组为基础并予以护患沟通护理进行干预,比较122例高血压患者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下,其心理健康状况、血压水平以及护理总满意度情况。
结果
122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61例高血压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61例高血压患者低(
P
<0.05);122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61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明显比对照组61例高血压患者低(
P
<0.05),且观察组血压水平在正常值范围;122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61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要明显比对照组61例高血压患者高(
P
<0.05)。
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时增加护患沟通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血压水平状况,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应用分析
林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56-58.
摘要
(
70
)
PDF
(588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无痛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取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胸闷、心悸症状相较于对照组统计数值均较低,且PSQI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χ
2
=14.604,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异常情况发生例数均较低,(
t
=5.418,
P
<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2.00%相较于对照组总满意度66.00%的数值均较高(χ
2
=8.654,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为有效缓解患者发生的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可为老年无痛性心绞痛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使心率、心率及血压异常情况等得到有效改善,且护理满意度也较高于常规护理,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围术期护理在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淑蒨, 罗洁, 王冰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59-61.
摘要
(
46
)
PDF
(595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食管癌伴高血压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食管癌伴高血压患者68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平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心理、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食管癌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人文关怀理念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护理中的运用和效果分析
张萍, 周亚梅, 陈淑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62-64.
摘要
(
38
)
PDF
(612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人文关怀理念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的66例接受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文关怀护理方案并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提高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心理及生理等方面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
连续护理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陈秀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65-67.
摘要
(
55
)
PDF
(611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连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就诊于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分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均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再次入院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指标。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再次入院率(4.65%)低于对照组(18.6%),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LHF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连续性护理,可减少再入院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日后生活质量,值得优选。
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全面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林秋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68-70.
摘要
(
53
)
PDF
(611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方法
选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期间86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形成常规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实施全面护理),对组间子痫发生率、剖宫产率、母婴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常规组患者子痫发生率分别为2.33%、6.98%,组间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为32.56%,较常规组58.1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早产以及胎儿窘迫、胎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建议临床推广。
基础麻醉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急救
胡少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71-73.
摘要
(
61
)
PDF
(634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础麻醉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急救和护理措施。
方法
将76例接受介入治疗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急救)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8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恢复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5.26%<23.68%)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1.51±0.34)分<(3.62±0.67)分]相对更低(
P
<0.05),而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92.11%>73.68%)相对更高(
P
<0.05),住院时间[(3.95±1.02)d<(5.27±1.44)d]相对更短(
P
<0.05)。
结论
预防性护理急救措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患儿的良好恢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评价
卜秀群, 潘燕华, 农尊惠, 宁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74-75.
摘要
(
30
)
PDF
(627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针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作用。
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7日至12月7日期间确诊患有高血压疾病的92名患者。通过随机抽签的方法选出一号组(
n
=46)和二号组患者(
n
=46),一号组患者选择日常传统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二号组患者选择个体化延续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本组护理措施的满意率以及护理出院后两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
结果
一号组患者对本组护理措施的满意率为78%,二号组患者的为93%(
P
<0.05);在患者出院两个月后,一号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大大低于二号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
P
<0.05)。
结论
针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在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黄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76-78.
摘要
(
52
)
PDF
(633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实行双心护理起到的干预效果。
方法
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为研究时段,选取我院该时段内所接纳治疗的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40例,双心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相关指标、HAMD评分、SDS评分、6MWD、血浆BNP、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对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时,双心护理模式起到的干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用于心脏外科ICU综合征中的价值研究
周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79-81.
摘要
(
65
)
PDF
(637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研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心脏外科ICU综合征患者中的护理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47例心外科ICU综合征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参照组,再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出选47例作为心理组,共94例。参照组应用基础护理,心理组则在基础护理上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两组谵妄状态、心理状态及心率波动情况。
结果
心理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护理谵妄筛查量表(Nu-DESC)评分均较参照组低;此外,心理组心率波动次数明显较参照组少(
P
<0.05)。
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心脏外科ICU综合征患者的谵妄状、心理状态,还能改善其心率波动情况。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吴江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82-84.
摘要
(
35
)
PDF
(643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介入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78例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差异性护理。给予参照组患者传统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而后就两组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配合治疗的总依从性94.87%高于参照组患者配合治疗的总依从性76.92%,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68%亦低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60%,且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亦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并且还可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系统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的临床体会
邹宏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85-87.
摘要
(
38
)
PDF
(66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前痫期、子痫)中实施系统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治近2年来收住院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若干名(包括子痫前期、子痫孕妇),征求孕妇、家属同意,在其中选取66例孕妇分组研究,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实施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局。
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自我效能、自护能力评分上升,HAMA、HAMD评分均下降(
P
<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孕妇饮食、运动、睡眠评分护理前后差异较大,护理后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评分(
P
<0.05)。护理后两组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
P
<0.05)。护理前两组均为血压上升状态,护理后两组血压均回归正常值,观察组血压较之对照组更低(
P
<0.05)。两组孕妇发生早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几率分别为21.21%、3.03%,差异显著(
P
<0.05)。两组胎儿窘迫、窒息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4.24%、6.06%,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运用系统护理,有助于提升孕妇自我效能,降低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朱婷, 卢神雷, 林小清, 黄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88-90.
摘要
(
54
)
PDF
(662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进行标准化护理程序。将两组的抢救时间、血压、心率、治疗结局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转入医院到实施进一步抢救的时间、从发病到实施专科治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有助于稳定病情,减少残疾、死亡等情况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谭秀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91-93.
摘要
(
43
)
PDF
(639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
方法
选取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
=46)与对照组(
n
=46),对照组实施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护理,观察组实施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7.83%)高于对照组(82.61%)(
P
<0.05);在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检验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的应用,对患者预后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运用
阙丽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3): 94-96.
摘要
(
42
)
PDF
(667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有134例患者家属同意配合本次研究,患者平均分2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患者均系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入院手术,对比两组护理结局。
结果
两组NIHSS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明显(
P
<0.05)。护理前两组血肿、水肿量差异不大,护理后血肿、水肿量均下降(
P
<0.05)。护理后两组数据相比,观察组血肿、水肿量更低(
P
<0.05)。对照组便秘、脑疝、再出血及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43%,观察组为2.99%,组间有差异(
P
<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中运用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有效改善患者脑部功能,快速减少脑部水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