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0-05-15
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中对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方闻, 陈敏, 林伟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3-5. 
摘要 ( 52 )   PDF (244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于2019年1-10月,选取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予以对照分组研究,两组各30例。对照组输注舒芬太尼联合生理盐水,实验组输注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个组别最低鼻咽温度、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阻断升主动脉及体外循环时间等临床指标情况和不同时点包括入手术室即刻(T0)、插管后(T1)、切皮时(T2)、劈胸骨时(T3)、CPB前(T4)、CPB停机后10min(T5)、CPB停机后24h(T6)等7个时点的HR、MAP水平以及CPB前(T4)、CPB停机后24h(T6)的cTnI(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含量变化。结果 实验组最低鼻咽温度、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阻断升主动脉及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5时HR、MAP等水平明显低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0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T6时cTnI、CK-MB等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二者T4时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可减轻患者心肌损伤,维持体外循环前血压稳定,可有效保护心肌,值得应用推广。
急性左心衰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万鑫, 顾凌, 刘火根, 黄凤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6-8. 
摘要 ( 86 )   PDF (303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急性左心衰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26例(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治疗,当治疗效果无效后经口气管插管实施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BNP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治疗后2h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治疗24h后BNP指标均分别优于治疗之前(P<0.05),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低氧血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创呼吸机属于临床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有效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参数、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特征与高血压脑卒中的关系
邓伶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9-11. 
摘要 ( 83 )   PDF (351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参数、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特征与高血压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我院收治获得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268例,其中高血压脑卒中患者98例纳入脑卒中组,单纯高血压患者170例纳入单纯高血压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颈总动脉血流参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形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Vmax、Vmin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健康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Vmax、Vmin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脑卒中组RI水平高于脑卒中组、健康组(P<0.05),脑卒中组RI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脑卒中组RCCA、RICA、RECA、LICA、LECA以及LCCA指标均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健康组(P<0.05),脑卒中组内膜-中膜厚度各项指标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268例患者中,无斑块者85例,检出斑块形成者183例,其中包括硬斑块(74例)152处、软斑块(90例)202处、溃疡型斑块(19例)30处,经随访发现,软斑块/溃疡型斑块脑卒中发生率高于无斑块/硬斑块(P<0.05)。结论 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血流参数、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特征,可辅助诊断高血压脑卒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陈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12-13. 
摘要 ( 100 )   PDF (390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2016年9月到2018年9月。给予参照组(44例)采用硝酸酯制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抗剂、抗血小板、冠状动脉扩张剂、抗凝、抗氧化剂休息、吸氧、合理饮食、防治心律失常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血府逐瘀汤加减组(44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血府逐瘀汤加减组心绞痛症状改善优良率为95.45%,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逐瘀汤加减组平均住院时间(8.18±1.08)d,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独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言,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ATP+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练修强, 王瑞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14-16. 
摘要 ( 38 )   PDF (43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能量合剂三磷腺苷(ATP)+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8例心肌炎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加用ATP治疗,观察组39例予以ATP+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将两组的心肌酶谱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临床效果、用药安全性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K、CK-MB、LDH以及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用药安全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心肌炎治疗中采用ATP+果糖二磷酸钠安全有效,有助于心肌酶谱的改善。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肾脏功能的影响
朱雄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17-19. 
摘要 ( 100 )   PDF (45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美托洛尔基础治疗,对照组加以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加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肾脏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肌酐(SCR)]。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 BNP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D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肾脏功能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明显低于对照组,eGFR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肾脏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分析
王亮, 林海, 陈敏, 罗滨, 黄杨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20-22. 
摘要 ( 56 )   PDF (48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研究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经过治疗后对全部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狭窄发生率进行分析,使用mRS评分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本次研究中全部颈动脉狭窄患者均使用保护装置和颈动脉球囊扩张,置入颈动脉支架,其中33例患者支架后需要后扩张,手术成功率为100%。全部患者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5.7±9.3)%,手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2.3±7.4)%。球囊扩张过程中24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5例患者出现低血压、1例患者出现脑高灌注损伤、1例患者出现脑梗塞、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不良事件出现率为5.00%,5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改善。对全部患者进行为期3-60个月的随访,经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复查患者60例,经过CTA复查患者55例,经过DSA复查患者5例。通过结果得知5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2例患者出现缺血症状。随访过程中使用mRS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其中30例患者为0分,27例患者为1分,3例患者为2分。不同年龄者及是否存在高血压对疗效有一定影响(P<0.05)。结论 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支架置入术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确切,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并且治疗效果受到患者年龄、高血压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加以重视。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率评价
陈文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23-25. 
摘要 ( 45 )   PDF (50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率。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1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胺碘酮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QRS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赵会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26-27. 
摘要 ( 49 )   PDF (496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85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溶栓后2h心电图ST段变化、症状缓解率、再通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溶栓后2h心电图ST段改善≥50%比例、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率、症状缓解率、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埂塞能够提高溶栓后2h心电图ST段改善效果和再通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效果观察
向有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28-30. 
摘要 ( 92 )   PDF (501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观察患者经氨氯地平阿托伐汀治疗前后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治疗一个季度后观察组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对照组相对稳定,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81.8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0例不良反映,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脂水平趋于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损害临床分析
朱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31-33. 
摘要 ( 69 )   PDF (52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现象,其中50例合并心肌损伤,作为观察组,其余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心肌酶学检查结果以及心电检查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肌酶学数值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波动水平显著加大,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心肌酶学检查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损伤,具有良好的鉴定作用,通过阿奇霉素进行针对性抗菌治疗,对于急性期及早期病症具有较好效果,可改善患者预后。
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时机的预后观察
肖知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34-36. 
摘要 ( 40 )   PDF (548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终止妊娠孕周将其分为三组,甲组(孕周<34周,12例)、乙组(孕周为34-37周,14例)、丙组(孕周>37周,20例),对比不同妊娠终止时机下的血压水平、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甲组、乙组、丙组各组间新生儿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组和丙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组(P<0.05);丙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甲组、乙组(P<0.05)。(2)甲组舒张压水平及收缩压水平较乙组和丙组更高(P<0.05);但乙组和丙组之间的舒张压水平及收缩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为孕周为34-37周,而血压控制效果欠佳,可提早妊娠时机,故为预防产妇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临床应积极给予患者控压治疗。
人群防治
门诊高血压患者行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对血压掌握水平的影响
庄素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37-39. 
摘要 ( 48 )   PDF (59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门诊高血压患者行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对血压掌握水平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门诊接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分析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掌握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92.00%,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门诊高血压患者行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压掌握水平,提升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
护理
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吴彩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40-42. 
摘要 ( 52 )   PDF (59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4例高血压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前(T0)、切皮后5min(T1)、拔管时(T2)应激反应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PZB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评分。结果 观察组麻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25%(2/47)低于对照组17.02%(8/47)(P<0.05);T1时观察组MAP、HR低于对照组,T2时HR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移情性、可靠性、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中,可减小应激反应,减少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干预护理方法及效果
陈小娜, 江美星, 赵榕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43-45. 
摘要 ( 50 )   PDF (591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血压干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36例予以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血压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80.05±3.55mmHg)、收缩压(122.35±4.49mmHg)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时间(3.20±1.25d)、术后住院时间(5.72±1.43d)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实施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血压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疾病认识的影响
饶争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46-47. 
摘要 ( 55 )   PDF (610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干预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与患儿家属疾病认知水平。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3.62%、91.49%,高于对照组的70.21%、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提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知晓与护理知晓认知水平,利于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其早期康复。
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翁朝凤, 鄢慧, 黄小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48-50. 
摘要 ( 56 )   PDF (61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8至2019年6到我院就诊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5)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n=4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血压水平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医嘱的治疗依从性均较对照组要高(P<0.05)。干预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检测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56%,较对照组的82.22%明显升高(P<0.05)。结论 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利于控制血压,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策略
林瑶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51-53. 
摘要 ( 72 )   PDF (61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将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骨科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探讨
陈惠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54-56. 
摘要 ( 33 )   PDF (638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骨科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自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2例纳入研究范围并随机分为试验组(n=61)及参照组(n=61),对参照组患者实施持续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控以及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试验组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达6.56%,参照组骨延迟愈合、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达21.31%,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满意度达95.08%,参照组满意度达80.33%,试验组满意度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 为骨科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有利于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优化急救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
许小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57-59. 
摘要 ( 31 )   PDF (621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优化急救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42例,实施常规急救流程)、研究组(42例,实施优化急救流程),对组间抢救时间、急救效果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接诊后心电图、导管室、给药、实施介入治疗等用时均较常规组短,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急救有效率为97.62%,较常规组85.71%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较常规组高80.95%,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流程干预,可缩短其抢救时间、提升急救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中医护理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何满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60-62. 
摘要 ( 58 )   PDF (665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护理,将两组疾病恢复情况、症状改善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2.51±0.32)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2.46±1.21)min/次、卧床休息时间(2.55±1.21)d、住院时间(16.28±1.31)d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后症状改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92.15±1.65)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在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能够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研究和推广。
高血压合并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潘晓妍, 王文清, 施林芳, 陈胜兰, 翁梅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63-65. 
摘要 ( 29 )   PDF (662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甲状腺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本院接收的甲状腺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34例实施循证护理。将两组的血压水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循证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控制甲状腺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刘文志, 彭子珊, 陈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66-67. 
摘要 ( 47 )   PDF (65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信息化的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10月收治的实施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进行观察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5例,行信息化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三个月及半年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服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三个月及半年后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PCI术后,采用信息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实践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柯晓玲, 吴娟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68-70. 
摘要 ( 66 )   PDF (662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血管病老年病患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的84例老年病患作为研究样本,全部病患住院治疗时间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依据掷硬币单双面法将其分成常规组(42例)和实验组(42例)。常规组病患实施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病患实施基础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每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以及抑郁得分;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得分以及抑郁得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病患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老年病患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减轻病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王丽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71-72. 
摘要 ( 52 )   PDF (67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老年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内因CHF的老年患者103例,收录时间控制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遵循计算机表法的原则下将纳入患者分为常规组52例,舒适组51例,前后两组分别落实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研究期间记录二组情绪变化评分,并对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结果 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后情绪,分数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组间比较,舒适组更低(P<0.05);比较分析二组满意度调查情况,舒适组数值更高(P<0.05)。结论 在CHF老年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不仅能够让患者心态保持良好,且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期间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体现较高。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
林瑞梅, 陈鸿文, 张丽华, 陈贻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73-75. 
摘要 ( 70 )   PDF (683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进行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将两组的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促进其康复效果的提升。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术前应激的影响
张爱娟, 林立宇, 林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76-78. 
摘要 ( 54 )   PDF (685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术前应激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加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将两组的术前血压、心率指标变化,心理情绪评分、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麻醉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有助于其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心理生理舒适度的提高,可减少术前应激反应的发生。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张玉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79-81. 
摘要 ( 57 )   PDF (685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48h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拒食次数(2.96±0.82)次/d、术后哭闹次数(2.18±0.52)次/d少于对照组的(5.19±0.53)次/d、(5.63±0.76)次/d,住院时间(7.84±2.06)d、ICU入住时间(3.01±0.57)d短于对照组的(9.39±2.35)d、(5.25±1.06)d,术后48h疼痛评分(4.01±0.83)分低于对照组的(6.76±0.97)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拒食、哭闹次数,改善患儿疼痛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基于健康信念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林燕娜, 陈小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82-84. 
摘要 ( 51 )   PDF (687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健康信念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11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以及基础介入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健康信念量表评分、心脏康复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个人健康信念、感到有实施能力、感到有控制力、感到有资源利用、感到有威胁五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BMI、LDL-C指标达标情况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达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1.82% vs 16.36%,P<0.05)。结论 健康信念教育模式的临床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康复的信心,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应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苏慧娜, 熊兰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85-87. 
摘要 ( 54 )   PDF (68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过程中为其提供急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自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观察组(n=38)及参照组(n=38),为所有患者实施镇静、吸氧、强心等常规治疗以及心电监护、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控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以及治疗基础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情总缓解率94.74%,参照组总缓解率78.95%,两组经对比可知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佳(P<0.05)。对比两组干预前HR、LVEF及BNP水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HR等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过程中为其提供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心衰症状改善,有助于使其心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实践探析
刘亚恋, 谭秀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88-90. 
摘要 ( 63 )   PDF (689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急救护理路径(CN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急诊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2019年6-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AIS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照组,均为53例。均开启溶栓绿色通道,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探究组配合急救CNP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探究组医嘱下达-CT登记时间、CT检查-溶栓给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探究组溶栓率为71.7%,高于对照组的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评测,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降低,但探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实施急救CNP护理,可有效缩短溶栓救治时间,提高溶栓率和疗效。
多元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吴艳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91-93. 
摘要 ( 80 )   PDF (666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多元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且当前处于恢复期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护理模式差异为分组依据,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采取多元化护理的研究组,各40例。比较护理后两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与心绞痛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预后均有积极影响。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评价
张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4):  94-96. 
摘要 ( 52 )   PDF (694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给予常规方案护理的50例设定为B组,将开展循证护理方案的50例设定为B组,对A、B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卧床与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护理后,B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以及E/A值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明显短(P<0.05);且B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与A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服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