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9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19-08-15
论著/高血压与脑血管病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杨琼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3-4. 
摘要 ( 168 )   PDF (206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分析两组血压和血脂水平变化、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十分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
隋玉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5-7. 
摘要 ( 88 )   PDF (251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应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硫酸镁和拉贝洛尔进行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孟祥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8-10. 
摘要 ( 149 )   PDF (322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探讨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州市马尾区医院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平衡针灸治疗,两组就临床疗效、血压水平、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作比较。结果 (1)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较对照组更高(P<0.05)。(2)两组治疗后的SBP、DBP、TC、T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TC、TG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针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可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其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DSA与CT检查效果比较
付国丽, 苏侨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11-13. 
摘要 ( 100 )   PDF (344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分析CT和DSA两种检测方式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查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9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CT检查,观察组实施DSA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用药治疗,对两组检查结果和有关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病灶分界点为2mm,病灶<2mm时,观察组病灶检出率32.65%高于对照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2mm两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89.8%显著优于对照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检查方式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查效果更加准确,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应用硝普钠治疗高血压伴有肺结核大咯血的效果观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14-16. 
摘要 ( 50 )   PDF (388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高血压伴有肺结核大咯血应用硝普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伴有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采用硝普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伴有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血压伴有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运用硝普钠治疗安全有效,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论著/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体会
练荣秀, 石雪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17-19. 
摘要 ( 83 )   PDF (386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12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作为研究对象,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39%、97.30%、96.67%,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96%、97.18%、97.50%,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状况、心律失常予以更加灵敏、准确地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CT心脏双期扫描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分析
高英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20-21. 
摘要 ( 85 )   PDF (408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心脏双期扫描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疑似左房血栓80例心脏疾病患者。分别进行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和CT 双期扫描诊断,比较其诊断效果,并记录CT双期扫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以及64层螺旋CT双期扫描法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结论 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达到90%以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观察
汤丰宁, 丁宁, 龙勇, 李华, 李长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22-23. 
摘要 ( 78 )   PDF (457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临床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1-12月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急诊介入治疗,观察组另外配合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发生率18.60%(χ2=4.0737,P<0.05)。结论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体会
王娟, 罗艳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24-26. 
摘要 ( 118 )   PDF (482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血清胆红素检测与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受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80例受检人员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为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分析两组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受检人员总胆红素(11.02±1.23)μmol/L、直接胆红素(4.32±1.22)μmol/L、间接胆红素(6.32±1.09)μmol/L低于对照组、尿酸(369.89±2.36)μmol/L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的狭窄积分越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越高、尿酸水平越低(P<0.05)。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密切关联性,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预测价值,值得研究。
比索洛尔对高龄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杨莉萍, 杨小琴, 陈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27-28. 
摘要 ( 79 )   PDF (478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高龄冠心病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治疗的高龄冠心病并COPD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为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59%,总MACE发生率为10.20%,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冠心病并COPD患者接受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MACE发生风险,对肺功能影响甚微。
论著/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重症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比较
黄来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29-31. 
摘要 ( 146 )   PDF (504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左西孟旦与米力农对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脑钠肽与尿酸的影响。方法 据随机原则将于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均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力农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药物对血清脑钠肽、尿酸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脑钠肽与尿酸的含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脑钠肽、尿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89%)大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左西孟旦治疗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较米力农的临床疗效较为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脑钠肽与尿酸的含量且较米力农作用更为明显。
低分子肝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应用价值分析
沈祥礼, 马骏, 李岚, 孙龙飞, 何义, 刘旭正, 姜述斌, 王金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32-34. 
摘要 ( 106 )   PDF (526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96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论著/心脏及血管病
经胸心脏超声对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检测效果分析
卢神雷, 陈巧玲, 林文顶, 吴发学, 吴炳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35-36. 
摘要 ( 138 )   PDF (523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经胸心脏超声对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并对比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结果 危重症患者手术后的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三尖瓣口血流E峰值、三尖瓣口收缩期反流速度以及肺动脉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二尖瓣口血流E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患者手术后的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右室前后径、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内径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心脏超声能够有效监测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可对临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为术后治疗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心搏骤停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宋海洋, 陈锋, 林庆明, 柯俊, 林世荣, 王晓萍, 陈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37-40. 
摘要 ( 94 )   PDF (562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探讨心搏骤停患者体内发生氧化应激的严重程度并尝试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心搏骤停经CPR的成年住院患者,构成试验(C)组,并根据CPR后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分为复苏(R)组和未复苏(NR)组,其中R组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NR组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同时选择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健康体检人员,构成健康对照(H)组。分别测定上述各组氧化应激指标,即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分析各组之间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情况。结果 C组血清MDA水平(10.7±3.4)nmol/mL高于H组(8.2±0.9)nmol/mL(t=4.4,P<0.05),C组血清SOD水平(65.2±19.5)U/mL、GSH-Px水平(216.7±64.8)U/mL低于H组血清SOD水平(97.8±8.0)U/mL、GSH-Px水平(282.2±43.4)U/mL(分别t=-9.6,t=-5.6,均P<0.05);其中NR组MDA水平(10.8±3.8)nmol/mL和R组MDA水平(10.6±2.9)nmol/mL均高于H组(8.2±0.9)nmol/mL(F=15.2,均P<0.05),而SOD水平[NR组(66.2±18.7)U/mL,R组(63.7±21.1)U/mL]、GSH-Px水平[NR组(208.7±61.6)U/mL,R组(227.9±69.6)U/mL]均低于H组SOD水平(97.8±8.0)U/mL、GSH-Px水平(282.2±43.4)U/mL(分别F=65.6,F=18.2,均P<0.05),但NR组与R组之间的血清MDA、SOD、GSH-Px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F同上,均P>0.05)。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经CPR后,体内发生了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这可能是心搏骤停患者CPR后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但相关氧化应激指标尚不能用于预测心搏骤停患者CPR的预后。
论著/社区人群防治
社区健康管理对PCI术后患者的认知、生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凯, 陈诚, 施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41-43. 
摘要 ( 64 )   PDF (599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PCI术后患者的认知、生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登记的131例PCI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不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对两组干预前后认知水平、生活行为、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认知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前的饮食、运动等生活行为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SF-36评分、SA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F-36评分、SA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社区健康管理能提高PCI术后患者认知水平,也能改善其生活行为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论著/护理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周鑫, 卢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44-45. 
摘要 ( 95 )   PDF (591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现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将先入院的4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后入院的4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了健康教育,对比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林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46-48. 
摘要 ( 78 )   PDF (620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阐述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评分、康复护理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活动受限(34.51±1.58)分、心绞痛稳定程度(3.00±0.41)分、发作频率(9.00±0.21)分、主观感受(9.34±0.13)分、饮食、运动、用药、心理康复依从性,分别为88.24%、91.18%、100%及94.12%、满意度94.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到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护理的依从性,减轻心绞痛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术后康复。
心脏康复护理在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体会
秦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49-50. 
摘要 ( 89 )   PDF (615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使用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心梗介入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心脏康复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心脏康复护理在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有较好效果,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探析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王翠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51-53. 
摘要 ( 60 )   PDF (619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92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对比干预后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压、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94.68%),并发症发生率(4.8%)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整体护理干预运用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等指标,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推荐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优质护理的作用评价
陈娟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54-56. 
摘要 ( 81 )   PDF (619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主要分析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分别实施优质化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价优质化护理的作用。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化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显著减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水平,对于临床治疗的开展意义重大,所以值得推广。
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康复中的应用
邱模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57-59. 
摘要 ( 77 )   PDF (643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阐述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康复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依从性、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用药、饮食、生活及复查依从性分别(9.66±0.11)分、(9.45±0.50)分、(9.22±0.36)分及(9.41±0.17)分、TC(4.02±0.01)mmol/L、TG(2.00±0.13)mmol/L、LDL-C(0.90±0.16)mmol/L、HDL-C(0.38±0.15)mmol/L、满意度95.6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模式,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其健康水平,促进病情康复。
早期心脏康复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吴美娥, 卓雪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60-62. 
摘要 ( 114 )   PDF (644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4%>78.57%)、遵医行为良好率(97.62%>76.19%)、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73.42±4.95)分>(63.18±5.24)分]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7.14%<16.67%)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71±1.04)分<(15.28±2.15)分]相对更低(P<0.05),住院时间[(7.16±1.27)d<(11.34±2.06)d]相对更短(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护理质量,促进其术后良好康复。
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评价
王皇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63-65. 
摘要 ( 86 )   PDF (643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88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各44例,对照组好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分数为(88.63±9.36)分,对照组为(77.45±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陈丽娟, 赖文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66-67. 
摘要 ( 86 )   PDF (638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良好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值得研究。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
许传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68-70. 
摘要 ( 70 )   PDF (665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且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可提升生存质量,改善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研究
吴木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71-73. 
摘要 ( 125 )   PDF (663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究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样本,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规律运动、戒烟戒酒以及低盐饮食几个疾病管理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和改善预后,其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急诊高血压患者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
何雪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74-76. 
摘要 ( 78 )   PDF (666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诊高血压患者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BP(109.48±6.32)mmHg、DBP(83.40±5.17)mmHg、健康知识(90.30±2.94)分、SF-36(91.32±2.31)分、满意度97.96%、重复入院率4.08%。对照组护理后SBP(133.95±3.40)mmHg、DBP(92.85±5.38)mmHg、健康知识(78.46±6.66)分、SF-36(79.70±5.45)分、满意度81.63%、重复入院率28.5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高血压患者入院后,应将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到患者的护理中,利用视频、微信等多种护理工具,对患者展开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及健康教育,全面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血压,预防重复入院,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后的护理效果
陈清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77-79. 
摘要 ( 88 )   PDF (680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行微创脑水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划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日常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较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改善效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脑水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行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对患者的预后成效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且能够对患者的自身生活质量有效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所降低,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综合护理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吴娟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80-82. 
摘要 ( 79 )   PDF (680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并发症及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6.0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且研究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价值。
康复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周雅玲, 曹美丽, 刘如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83-85. 
摘要 ( 85 )   PDF (681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72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护理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观察组选择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选择普通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7例(75.0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4例(94.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26例(72.22%),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33例(91.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
洪娅翠, 郑丽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86-88. 
摘要 ( 73 )   PDF (695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予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分组探究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研究时限为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8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2例)、优质组(43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将两组孕妇护理干预后妊娠结局、产后出血量、心力衰竭发生率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优质组孕妇剖宫产率、顺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7.2%、62.8%、2.3%,与常规组59.5%、40.5%、14.3%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孕妇产后2h、1d出血量分别为,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为0.0%,与常规组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开展优质护理,可改善妊娠结局,并降低分娩时心力衰竭发生率,临床优势鲜明。
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叶秋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89-91. 
摘要 ( 82 )   PDF (696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94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加舒适护理。对比两组血压水平、满意度、腹水量、腹围。结果 观察组舒张压(83.74±5.25)mmHg、收缩压(135.16±8.35)mmHg、腹水量(24.68±2.46)mL、腹围(73.58±2.15)cm、满意度97.87%均优于对照组(93.63±3.31)mmHg、(149.15±6.32)mmHg、(43.12±2.53)mL、(96.61±2.21)cm、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许玉娟, 郑春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92-94. 
摘要 ( 93 )   PDF (653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进行。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12月期间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7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其不良心理及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综述及其他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焦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忠弘, 李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5):  95-97. 
摘要 ( 103 )   PDF (689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并发焦虑症的治疗是冠心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本次研究旨在对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存在的问题及冠心病血运重睑术后伴焦虑症治疗的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