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19, Vol. 9 ›› Issue (15): 37-40.

• 论著/心脏及血管病 • 上一篇    下一篇

心搏骤停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宋海洋1, 3, 4, 陈锋2, 3, 4, *, 林庆明2, 3, 4, 柯俊2, 3, 4, 林世荣2, 3, 4, 王晓萍1, 2, 3, 4, 陈敏1, 2, 3, 4   

  1. 1、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福建 福州350001;
    2、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350001;
    3、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350001;
    4、福建省急救中心 福建省急诊医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1
  • 出版日期:2019-08-15 发布日期:2019-11-12
  • 通讯作者: *陈锋为本文。
  • 基金资助:
    2012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2018年福建省自然资助(项目编号:2018J01236)

  • Online:2019-08-15 Published:2019-11-12

摘要: 目的 了解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探讨心搏骤停患者体内发生氧化应激的严重程度并尝试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心搏骤停经CPR的成年住院患者,构成试验(C)组,并根据CPR后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分为复苏(R)组和未复苏(NR)组,其中R组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NR组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同时选择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健康体检人员,构成健康对照(H)组。分别测定上述各组氧化应激指标,即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分析各组之间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情况。结果 C组血清MDA水平(10.7±3.4)nmol/mL高于H组(8.2±0.9)nmol/mL(t=4.4,P<0.05),C组血清SOD水平(65.2±19.5)U/mL、GSH-Px水平(216.7±64.8)U/mL低于H组血清SOD水平(97.8±8.0)U/mL、GSH-Px水平(282.2±43.4)U/mL(分别t=-9.6,t=-5.6,均P<0.05);其中NR组MDA水平(10.8±3.8)nmol/mL和R组MDA水平(10.6±2.9)nmol/mL均高于H组(8.2±0.9)nmol/mL(F=15.2,均P<0.05),而SOD水平[NR组(66.2±18.7)U/mL,R组(63.7±21.1)U/mL]、GSH-Px水平[NR组(208.7±61.6)U/mL,R组(227.9±69.6)U/mL]均低于H组SOD水平(97.8±8.0)U/mL、GSH-Px水平(282.2±43.4)U/mL(分别F=65.6,F=18.2,均P<0.05),但NR组与R组之间的血清MDA、SOD、GSH-Px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F同上,均P>0.05)。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经CPR后,体内发生了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这可能是心搏骤停患者CPR后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但相关氧化应激指标尚不能用于预测心搏骤停患者CPR的预后。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氧化应激,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