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9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19-07-25
论著/高血压与脑血管病
氯沙坦钾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沈小敏, 范伟铭, 付金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3-5. 
摘要 ( 148 )   PDF (207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氯沙坦钾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坎地沙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将两组的血压水平、血尿酸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钾应用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显著,还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江春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6-8. 
摘要 ( 386 )   PDF (274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及血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及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治疗后的情况(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还可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效果显著。
拉贝洛尔配合拜新同治疗早期妊娠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曾桂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9-11. 
摘要 ( 198 )   PDF (323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早期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拉贝洛尔配合拜新同治疗,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观察。方法 妊娠早期合并高血压孕妇选择100例,时间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别行拜新同+盐酸拉贝洛尔片、拜新同+氢氯噻嗪治疗,组别对应研究组、对照组,对头痛、高尿酸和高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水平予以统计学对比。结果 研究组在头痛(6.00%)、高尿酸(4.00%)和高血糖(2.00%)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水平[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90.33±10.21)mmHg、(62.22±6.65)mmHg]方面的数据均更低于对照组[头痛(18.00%)、高尿酸(16.00%)和高血糖(12.00%)不良反应发生率、收缩压(SBP):(162.32±11.11)mmHg、舒张压(DBP):(79.95±5.69)mmHg],P<0.01,差异显著。结论 使用拜新同、拉贝洛尔联合用药治疗早期妊娠高血压患者可以获得显著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用药效果安全有效。
高血压患者合并痔术后大出血的防治措施研究
叶志君, 陈尔东, 洪杨华, 陶黎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12-14. 
摘要 ( 99 )   PDF (364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痔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对术后大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痔患者132例,接收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治疗和出血后止血处理,参照组进行出血后止血处理,比较两组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高血压并发症率,血压波动范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痔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提前预防治疗,以及出血后及时止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高血压的并发症率较低,血压波动较小,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在临床对高血压合并痔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进行提前的预防治疗,对降低术后大出血是十分必要的,有重大价值的。
论著/冠心病
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疗效
余永树, 李广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15-17. 
摘要 ( 181 )   PDF (413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30例(时间所选为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实验组行DCB治疗,对比2组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的再狭窄、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LD值高于对照组,其LL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接受DCB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64排冠状动脉CTA与DS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陈渊明, 施武, 许燕塔, 吴少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18-20. 
摘要 ( 127 )   PDF (433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4例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结果 DSA共计98例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为94.23%,CTA共计92例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8.46%,DSA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检出率与CTA检查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闭塞、重度狭窄以及正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轻度以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A,两种检查方式轻度、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CTA检查以及DSA检查阳性检出率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均较高,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有助于降低漏诊率,可为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及早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曾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21-23. 
摘要 ( 118 )   PDF (457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院就诊的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共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瑞舒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联合组(瑞舒伐他汀片10mg、每晚一次+普罗布考片250mg、每天2次),每组各60例,治疗3个月。将相应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值以及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做好相应的记录。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大剂量组的81.70%(P<0.05)。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均有所减少,但联合组降幅更大(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少于大剂量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常规剂量联合普罗布考的方案对于CHD合并高胆固醇的患者来说,疗效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杨琼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24-26. 
摘要 ( 125 )   PDF (477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4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曲美他嗪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44±0.14)次/周、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为(2.13±0.21)min、硝酸甘油用量为(1.71±0.17)片/周,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对比,数据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接受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探讨左卡尼汀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罗灵灵, 蔡忠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27-29. 
摘要 ( 97 )   PDF (505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研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以及预后状况。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25例进行讨论,根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62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外63例接受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状况,如血清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CTnT)、血压、生存率等。结果 研究组生存率87.30%高于对照组74.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心功能,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CI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比较BNP、cTnT、CK-MB,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BNP、cTnT、CK-MB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比较血压、心率、心肌耗氧量,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肌耗氧量、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肌酶释放量和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提升生存率,改善疾病预后,疗效明显。
冠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刘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30-32. 
摘要 ( 98 )   PDF (498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冠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分析。方法 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间本院行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病患中选取72例为本研究对象,病患入院后均于0.5h-5d内施以冠脉造影术,对病变位置、病变程度等行统计。结果 经数据分析,共有25例病患存在三支病变,占比34.72%,居于首位,共有16例病患存在双支病变,占比22.22%,位于第二;病变程度统计中,共有32例病患病变程度已达71%-99%间,占比44.44%,居于首位,共有18例病患病变程度低于50%,占比25.00%,位于第二。结论 将冠脉造影应用至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诊治中,可对病变位置及病变程度予以清晰显示,对病症临床诊断而言,具备重要指导意义。
八段锦运动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王晓璟, 叶鹭萍, 杨献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33-37. 
摘要 ( 115 )   PDF (603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八段锦运动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成功实施PCI术后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步行组和八段锦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指导,步行组采用步行为运动方式,八段锦组以八段锦为运动处方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理化指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及中文版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八段锦组改善程度优于步行组(P<0.05)。结论 八段锦运动能更好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且更有效地控制其心血管危险因素。
论著/心律失常及检查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杨洵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38-40. 
摘要 ( 115 )   PDF (577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者进行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比较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室性早搏和短阵室性心动过数发生次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室性早搏和短阵室性心动过数发生次数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对照研究
冯维芳, 王玉宝, 伊善喜, 陆业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41-43. 
摘要 ( 83 )   PDF (571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的差异。方法 此次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6例,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均为心律失常,B组患者均为心肌缺血,分析各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差异。结果 A组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22.22%,B组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7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组患者空腹血糖(5.18±1.02)mmol/L、胆固醇指标(4.85±1.02)mmol/L、甘油三酯指标(1.31±0.04)mmol/L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结论 心肌缺血患者患冠心病的概率较心律失常高,但均需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可确诊疾病。
论著/心力衰竭
血液净化在顽固性心衰中的治疗效果
肖淑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44-46. 
摘要 ( 89 )   PDF (598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以及分析血液净化在顽固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共44例,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血液净化组),其中22例接受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常规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针对顽固性心衰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血液净化手段后观察组的电解质、肾功能、B型钠尿肽水平、心率、血压、24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等均较常规组改善。结论 在具体治疗工作开展期间,对顽固性心衰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治疗效果非常良好。
无创通气应用于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刘维, 廖谷清, 王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47-48. 
摘要 ( 143 )   PDF (636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和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ICU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在帮助患者呼吸方面,前者主要是给予患者常规的低流量给氧,以便帮助患者更好呼吸。而在后者患者中则是利用无创呼吸机来帮助患者呼吸。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血气分析指标,cTnI、NT-proBNP指标较对照组较优(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临床病死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帮助这类患者进行呼吸之时,使用较为常规的帮助呼吸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无创通气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这种方式可有效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和心功能等病症,帮助患者更好的呼吸,摆脱生命危险,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论著/心脏及血管病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
陈代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49-50. 
摘要 ( 130 )   PDF (636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并分析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窒息伴心肌损害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肌功能指标cTnT(心肌钙蛋白)、CK-MB(肌酸肌酶同工酶)、AST(谷草转氨酶)和HBDH(α-羟丁酸脱氢酶)相仿(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心肌功能指标cTnT(心肌钙蛋白)、CK-MB(肌酸肌酶同工酶)、AST(谷草转氨酶)和HBDH(α-羟丁酸脱氢酶)较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心肌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97.14% vs 80.00%)(P<0.05)。同时,通过监测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都没有发现明显波动,两组患儿都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窒息伴心肌损害新生儿应用果糖二磷酸钠疗效显著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论著/护理
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的应用分析
蒋艳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51-53. 
摘要 ( 84 )   PDF (640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成功实施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心脏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卧床休息减少运动1周,心脏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心脏康复组的心脏功能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脏康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郑春风许玉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54-56. 
摘要 ( 78 )   PDF (662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术后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冠心病患者共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护理,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对策,研究组则实施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冠心病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要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措施,护理患有冠心病疾病的患者,可改善其身心状态,使生活质量明显得以提高,具有较好的治疗辅助效果。
综合评估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与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张英妹, 朱小丽, 吴宝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57-59. 
摘要 ( 86 )   PDF (662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与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CGA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2.13%、心绞痛发作频率(1.00±0.02)次/周、护理差错发生率2.13%、入院时满意度(94.17±1.47)分、住院中为(93.52±2.69)分、出院时为(94.77±3.4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应用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心脏与护理不良事件,预防猝死等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分析
刘红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60-62. 
摘要 ( 130 )   PDF (664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同时患有冠心病与高血压并致使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优良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8年1-12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上述患者共计10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编为两个小组。对照组50名患者选用了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50名患者则接受了综合护理方式。结果 对于两个小组来说,参与研究之前其SDS、SAS评分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综合护理方案以后,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ADL评分、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还是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依从性,观察组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两组之间的差距非常突出(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而言,接受综合性护理可显著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抑制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获得积极乐观的情绪,从而尽快促进身体康复。因此,对于这类特殊患者,综合护理方式能够产生较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分析
洪雅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63-65. 
摘要 ( 74 )   PDF (686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各85例,且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及生命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爱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66-68. 
摘要 ( 78 )   PDF (685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促进血压降低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共情护理对急诊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价值体会
许坤红, 施琳琳, 许红姨, 林美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69-71. 
摘要 ( 93 )   PDF (708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共情护理对急诊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价值。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高血压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分别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加用共情护理。将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依从性、血压达标率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血压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高血压患者实施共情护理能够调节其心理状态,在促进患者依从性提高的同时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复。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林彩龙, 林雪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72-74. 
摘要 ( 82 )   PDF (710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治疗效果和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与2018年1-12月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实验组,各50例,分别实施传统护理流程与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救治时间。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中,有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
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
郑灼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75-77. 
摘要 ( 71 )   PDF (711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阐述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死亡率为0、再出血率7.69%、家属满意度92.31%、NIHSS(4.51±1.02)分、ADL(89.50±3.18)分、住院时间(5.78±0.59)d、SF-36(87.63±1.44)分。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3.33%、死亡率16.67%、再出血率25%、家属满意度66.67%、NIHSS(13.69±2.63)分、ADL(64.25±4.26)分、住院时间(9.52±0.78)d、SF-36(62.00±2.03)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预防再出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家属满意度。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杨云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78-80. 
摘要 ( 114 )   PDF (708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探讨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左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所接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以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及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联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V、EF值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V及EF值均升高,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以及MLHFQ总分均降低,治疗组个领域评分及MLHFQ总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
卢亚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81-83. 
摘要 ( 94 )   PDF (707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为基础护理,观察组39例,主要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躯体、心理、生活等整体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96、7.381、9.231,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7.44%(38/39)高于对照组81.58%(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P<0.05)。结论 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时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系统性护理对心脏手术后ICU综合征的预防效果研究
黄鸿鸿, 陈兰兰, 柯丽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84-86. 
摘要 ( 86 )   PDF (712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系统护理对心脏术后ICU综合征的预防作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将60例经心脏手术后转入ICU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系统护理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ICU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 vs 53.3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能够在后续广泛运用。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应用疼痛护理的效果
黄秀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87-88. 
摘要 ( 91 )   PDF (703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在重症监护室接受疼痛护理的疗效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疼痛VA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疼痛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分析
何南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89-91. 
摘要 ( 81 )   PDF (719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86例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常规组(27.90%),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95.34%)显著高于常规组(72.09%),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干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王小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92-94. 
摘要 ( 67 )   PDF (717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结论。方法 以68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组合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观察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结果 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的组别,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和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出现压疮的比重仅为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防治而言,应用循证护理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这一方法值得在相关医疗工作中大力推广并加以应用。
细节管理护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杨通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14):  95-96. 
摘要 ( 62 )   PDF (715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细节管理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疾病患者98例,将给予常规护理的49例设为A组,将给予细节思维管理护理的49例设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B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2.04%明显低于A组20.04%(P<0.05);且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95%明显高于A组的79.59%(P<0.05),差异明显。结论 细节管理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