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06-30
临床研究
微泵持续推注呋塞米CRRT对ICU肾衰竭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杨倩雯, 杨海玲, 李红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3-4. 
摘要 ( 27 )   PDF (126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肾衰竭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微泵持续推注呋塞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ICU肾衰竭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实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外40例实行微泵持续推注呋塞米CRRT为观察组,对两组心功能、肾功能、住院情况进行评估,并随访2个月评估其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住院情况均更优,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肾衰竭并急性心衰患者实行微泵持续推注呋塞米CRRT效果较佳,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缩短住ICU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且预后较佳,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达格列净对心衰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
杨泉锋, 童朱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5-7. 
摘要 ( 208 )   PDF (122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衰肾功能不全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25例心衰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组63例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两组心功能、肾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肾功能不全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效果较佳,有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耳廓刺络放血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对急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降压效果分析
吕梅蓉, 唐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8-11. 
摘要 ( 30 )   PDF (12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深入探究耳廓刺络放血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对急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危象患者中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急诊科接收的86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危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43例)和联合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标准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耳穴贴压治疗,而联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施加耳廓刺络放血疗法。治疗1 h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1 h的治疗,联合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的血压达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联合组患者的头痛、嗜睡、抽搐、昏迷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χ²=4.440,P=0.035)。结论 耳廓刺络放血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急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危象患者,能够显著提升降压效果,延长血压达标时间,并有效改善头痛、嗜睡、抽搐等临床症状。因此,该联合疗法值得在急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危象的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QT、P波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何萍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2-14. 
摘要 ( 30 )   PDF (128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QT、P波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调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入院治疗的45例BD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既往无任何精神类疾病史的45名健康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QT、P波离散度及校正,并对QT、P波离散度及矫正QT离散度与Framingham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QT最小时间低于对照组,QT离散度、QTc离散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波最小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波离散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BD患者P波离散度(r=0.795,P<0.001)、QTd(r=0.747,P<0.001)、QTcd(r=0.720,P<0.001)与Framingham评分心血管病风险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QTc最小时间降低、QTc离散度、P波离散度增大,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密切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杜红艳, 袁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5-18. 
摘要 ( 42 )   PDF (124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介入术后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进行AMI介入术患者的基本资料,给予所有患者术后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分为消化道出血组(11例)与消化道未出血组(69例)。统计两组基本资料,服药依从性(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血红蛋白含量等数据,行单因素分析对比上述资料差异,将有差异的信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明确AMI介入术后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性别、BMI、是否具有吸烟史、是否具有饮酒史、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置入支架个数、AMI后发生心绞痛、服药依从性、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年龄≥65岁、PCI手术时间≥90 min、具有消化性溃疡发生占比高于未出血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证实了年龄≥65岁、PCI手术时间≥90 min、具有消化性溃疡为AMI介入术后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PCI手术时间、是否具有消化性溃疡被认定为AMI介入术后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绝经激素治疗联合降压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后的激素及血压水平的变化
王秀娟, 谢艳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9-21. 
摘要 ( 33 )   PDF (122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围绝经期高血压治疗时按照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联合降压药进行治疗对患者激素、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绝经期高血压中选择8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Excel对患者开展随机排序0-86号,奇数序列实施常规治疗(43例,对照组),偶数序列则开展MHT联合降压药治疗(43例,观察组)。针对患者激素、血压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性进行对比。结果 舒张压、收缩压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血管紧张素2 (Angiotensin II, Ang-2 )、雌二醇(Estradial,E2)、黄体生成素(lutropin,LH)以及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ENQL评分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按照MHT联合降压药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激素水平,降低患者血压,并提升患者在恢复期间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恢复。
两种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陈裕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22-24. 
摘要 ( 27 )   PDF (129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经血运重建治疗的STEMI患者200例,根据血运重建策略不同分为完全血运重建(CR)组103例和不完全血运重建(ICR)组97例。比较两组STEMI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和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左心衰竭、复发性心绞痛、再血管化手术和心律失常)。结果 术后1个月,CR组LVEF为(44.73±4.36)%,高于ICR组的(43.16±4.02)%(P<0.05);LVEDV和LVESVI分别为(126.13±9.91)mL和(38.16±2.27)mL/m2,均低于ICR组的(128.91±8.63)mL和(40.35±1.76)mL/m2(均P<0.05)。术后1年,CR组LVEF为(49.38±3.94)%,高于ICR组的(47.27±2.98)%;LVEDV和LVESVI分别为(121.39±9.08)mL和(33.73±1.96)mL/m2,均低于ICR组的(124.62±8.57)mL和(35.01±1.50)mL/m2(均P<0.05)。术后1年,CR组左心衰竭和再血管化手术发生率均低于ICR组(P<0.05)。结论 CR和ICR均有利于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且CR策略在降低STEMI患者MACE发生率上比ICR策略更具优势。
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心室三维应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评估
王萍, 韩灿, 郑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25-28. 
摘要 ( 26 )   PDF (130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心室三维应变(3D-STE)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对比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8例疑似冠心病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为对象,根据CAG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为冠状动脉无狭窄组,观察组48例为冠状动脉狭窄组;分析两组临床相关数据; 结果 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下向血流频谱的E峰(E)、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的e峰(e')、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末期纵向应变(GLS)、面积应变(GA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纵向SI-DI(L-SI-DI)、面积SI-DI(A-SI-DI)、径向SI-DI(R-SI-DI)、圆周SI-DI(C-SI-DI)均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L-SI-DI 0.930、A-SI-DI 0.839、R-SI-DI 0.793、C-SI-DI 0.711;见图1。以L-SI-DI为例,当其达到51.470%时,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灵敏度为90.50%,特异度为82.00%,Youden指数为0.724,该指标曲线下面积最大,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也最高; 结论 3D-STE成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较好地区分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周大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29-32. 
摘要 ( 66 )   PDF (124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探讨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灯盏生脉胶囊、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诊治86例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原则,设为对照组(43例,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联合组(43例,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同时加服灯盏生脉胶囊)。持续用药14 d后评估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用药前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心功能[心脏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90.70%,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LVMI、CRP、cTnI、NT-proBNP降低,CI、LVEF升高,并且联合组患者用药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LVMI、CRP、cTnI、NT-proBNP比对照组低,CI、LVEF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率16.28%,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基础上加服灯盏生脉胶囊,能够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调节CRP、cTnI、NT-proBNP水平,且联合用药安全,可借鉴。
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联合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对急性脑梗死程度的预测价值
宋盈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33-36. 
摘要 ( 26 )   PDF (138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联合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对急性脑梗死(ACI)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54例ACI患者病历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5分,36例)与中重度组(NIHSS评分>5分,11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对ACI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高血压、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PNN50、rMSSD、SDNN]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PNN50、rMSSD、SDNN是影响ACI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联合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对ACI程度的AUC为0.995(95%CI:0.874-0.995),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99.20%优于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PNN50、rMSSD、SDNN各指标单独预测指标0.675(95%CI:0.573-0.778)、0.834(95%CI:0.726-0.942)、0.813(0.740-0.886)、0.608(95%CI:0.477-0.740)。结论 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PNN50、rMSSD、SDNN]水平是判断ACI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常规心电图缺血分级、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针对ACI程度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将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各指标单独应用时的效能。
达格列净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林涌坚, 邝鸿生, 詹一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37-40. 
摘要 ( 25 )   PDF (124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中使用达格列净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80例HFpEF伴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和二甲双胍降血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比较两组治疗第10 d总有效率、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心脏超声检查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经二尖瓣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经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的比值(E/A)]。结果 治疗第10 d,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2.50%)相比,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50%)偏高(P<0.05)。治疗第10 d,试验组FPG、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0 d,试验组LVDd、LVSd、LVEF、E/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HFpEF伴T2DM患者治疗中使用达格列净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可显著血糖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查参数,值得借鉴。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ST、AT1R水平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分析
黄宇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41-42. 
摘要 ( 23 )   PDF (132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抑素(CST)、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R)水平变化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展开治疗的84例EH患者,依据是否伴LVH分成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1)。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EH患者LVH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清CST、AT1R及两者联合对EH患者LVH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CST低于对照组,AT1R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ST是EH患者LVH的保护因素、AT1R是EH患者LVH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CST、AT1R及两者联合对EH患者LV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0.867、0.88(P<0.05)。结论 EH患者血清CST、AT1R水平可影响LVH的发生,也可用于辅助诊断LVH。
以心功能分级为主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结合呼吸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王少玲, 王燕, 张翼, 林秀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43-45. 
摘要 ( 33 )   PDF (122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呼吸训练结合以心功能分级为主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观察组在进行常规训练的同时增加以心功能分级为主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与呼吸训练,持续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径(LVDEd)水平、左室收缩末径(LVSEd)水平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呼吸训练结合以心功能分级为主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可提高其运动耐力,促进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也可因此得以提升。
血清胆碱酯酶、NT-proBNP表达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任智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46-49. 
摘要 ( 38 )   PDF (12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表达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于甘州区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时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CHE使用丁酰硫代胆碱法检测,对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使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两组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CHE、NT-proBNP、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腔静脉内径(IVC)、心力衰竭超声指数(HFEI)、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以及CHE、NT-proBNP与与 LAD、LVEDd、HFEI、IVC、IVS、LVEF、LVPW 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AD、LVEDd、IVC 均更长,IVS、LVPW 更厚,NT-proBNP、HFEI更高,血清 CHE、LVEF更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NT-proBNP、HFEI也随之升高,,LAD、LVEDd、IVC 均增长,IVS 、LVPW增厚,而LVEF、血清CHE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呈降低趋势(均P<0.05)。NT-proBNP水平与 LAD、LVEDd、HFEI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血清CHE水平与IVC、IVS均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NT-proBNP表达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评定指标。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结合镜像疗法引导的运动想象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张晓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50-53. 
摘要 ( 29 )   PDF (123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结合镜像疗法引导的运动想象训练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医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段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采取镜像疗法引导的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在接受上述干预措施的同时,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细胞因子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比同组治疗前均有大幅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统计学分析存在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比同组治疗前均有大幅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统计学分析存在差异(P<0.05)。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治疗后两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统计学分析存在差异(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结合镜像疗法引导的运动想象训练,能够有效下调血清SAA、Lp-PLA2表达,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对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黄婷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54-56. 
摘要 ( 31 )   PDF (12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的预后。方法 在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选择70例,均按照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治疗,针对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水平、肺动脉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以及全肺阻力进行对比。结果 心功能分级统计,本组患者治疗后NYHA分级均I级患者数量高于治疗前,II级、III级、IV数量低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心功能水平对比,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全肺阻力、肺动脉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检测,治疗后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高于治疗前,Borg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心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靶向药物联合手术进行治疗,能够促使患者心功能水平、运动耐力提升,并降低肺动脉高压,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肖海燕, 龙俊杰, 杨耀闾, 李宗桓, 韦凤娟, 谭振贵, 周怀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57-59. 
摘要 ( 38 )   PDF (123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87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均行PCI治疗,术后依据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与无MACE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无复流、术中行血栓抽吸、梗死血管开通时间等临床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获得有差异的指标后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获得影响MACE的高危因素。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共出现15例MACE,发生率为17.24%;将15例伴MACE患者划入MACE组,剩余72例划入无MACE组;MACE组年龄≥60岁、术前LVEF<50%、术后无复流、梗死血管开通时间≥90 min占比高于无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60岁(OR=5.000,95%置信区间=1.299-19.246)、术前LVEF<50%(OR=5.000,95%置信区间=1.299-19.246)、术后无复流(OR=7.500,95%置信区间=2.248-25.017)、梗死血管开通时间≥90 min(OR=4.078,95%置信区间=1.183-14.055)为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与年龄≥60岁、术前LVEF<50%、术后无复流、梗死血管开通时间≥90 min关系密切,还需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MACE风险。
参松养心胶囊对CHF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变的影响
王超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60-62. 
摘要 ( 45 )   PDF (128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伴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CHF伴VA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组间临床疗效、心电图各项监测指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早搏次数、长R-R间期频次)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结果 经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电图各监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最快心率、早搏次数、长R-R间期频次水平更低,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水平更高(P均<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改善CHF伴VA患者的心功能,促使心电图监测各项指标恢复,临床疗效尚可,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关注。
人群防治
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对控制血脂代谢紊乱的效果评价
施炳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63-67. 
摘要 ( 34 )   PDF (126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对控制血脂代谢紊乱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我中心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就诊的143名血脂代谢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剔除3例失访,最终纳入研究对象共140名。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予精细危险分层、明确管理目标及门诊常规降脂药物治疗,实验组实行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精细分层、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首席专家团队坐诊、优化药物方案、后续动态随访管理等措施对患者血脂代谢紊乱进行持续且强有力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脂代谢指标、生活方式、服降脂药率、患者满意度及血脂LDL-C达标率指标。结果 本研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人群罹患ASCVD风险普遍较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90%(63/70)、91.43%(64/70)的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合并症。经6个月的管理,实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吸烟、饮酒人数的减少幅度以及运动人数的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服降脂药率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SCVD危险分层各亚组L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脂LDL-C总达标率仅分别为27.14%(19/70)和25.71%(18/70),管理后两组血脂LDL-C总达标率均明显提高,分别为80.00%(56/70)和48.57%(34/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21,P<0.01)。结论 基层心血管代谢疾病门诊“一站式”管理服务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指标,提高血脂达标率,为血脂代谢紊乱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冠心病专科护理
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患者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及出血率的影响
施娟, 谢鸿鸣, 林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68-70. 
摘要 ( 28 )   PDF (128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后患者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及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收治的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随机分组依据,将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关于检查依从性、迟发性术肢血肿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疼痛评分、心理评分、护理满意度在两组之间开展对比。结果 关于检查依从性,研究组患者的总依从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迟发性术肢血肿、出血的概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关于疼痛、焦虑、抑郁方面测评的分数均低于本组护理前,而研究组三项分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护理满意度,在总满意率方面,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降低迟发性术肢血肿、出血发生的风险,有利于减轻疼痛感和不良情绪,使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情境代入床旁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护能力、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戴玉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71-73. 
摘要 ( 32 )   PDF (122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情境代入床旁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段为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共纳入80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情境代入床旁护理模式。研究主要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结果 观察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分别为(1.95±0.75)分、(28.28±3.26)分、(65.31±5.11)分,对照组分别为(2.38±0.70)分、(25.38±3.10)分、(62.57±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分别为(43.53±6.16)分、(36.65±4.21)分,对照组分别为(48.21±6.31)分、(39.13±4.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境代入床旁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标准序贯分级结合认知重构干预对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郭婷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74-78. 
摘要 ( 36 )   PDF (125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标准序贯分级结合认知重构干预对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贵黔国际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纳入病例数为11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6例。其中一组经围术期的常规护理并给予认知重构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另联合标准序贯分级护理干预;对护理结束后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调查指标包括不良事件、运动耐力以及对疾病所获得的感知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6 min步行试验(6MWT)、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对疾病所获得的感知度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6个月时的不良事件占比率通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序贯分级结合认知重构干预的应用,利于促进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更好康复,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值得应用。
七日渐进式功能锻炼联合行为转变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吴珍珍, 何燕秋, 许剑丽, 林桂兰, 吴珊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79-81. 
摘要 ( 35 )   PDF (12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时开展七日渐进式功能锻炼联合行为转变干预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本院冠心病患者中选择68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4例,开展七日渐进式功能锻炼联合行为转变干预)。针对患者心功能以及自我效能等对比。结果 针对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患者自我效能对比,观察组护理后SUPPH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时开展七日渐进式功能锻炼联合行为转变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外化叙事护理联合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心绞痛患者预后改善的研究
张细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82-84. 
摘要 ( 26 )   PDF (122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心绞痛患者应用外化叙事护理联合合理信念替代疗法的价值。方法 将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内于本院就诊的82例心绞痛患者以区组随机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外化叙事护理联合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等预后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HHI希望水平(Herth Hope Index Scale,HHI)、CH-BMS健康信念评分(Champion,CH-BMS)、HPLP-Ⅱ健康行为评分(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Ⅱ,HPLP-Ⅱ)、SAQ心绞痛生活质量(Seattle angina scale,SAQ)、CNSHQ护理满意效果评分(Cancer Nurses' satisfaction with behavioral effects,CNSHQ)。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疼痛持续时间更短、硝酸甘油用量更低,同时希望水平、心理信念评分、健康行为等指标更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化叙事护理联合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可引导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增加治疗信心,促使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最终实现改善心绞痛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目标。
高血压专科护理
慢性病轨迹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生活质量的影响
蓝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85-87. 
摘要 ( 33 )   PDF (12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讨慢性病轨迹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经本院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20例,结合随机数表法完成研究分组(60例/组)设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开展慢性病轨迹指导下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指标、生活质量及患者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两项血压控制指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评估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评价(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 慢性病轨迹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获得更多患者的满意评价。
基于生活指导与心理护理为主的健康教育对体检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预防效果观察
陈峰, 蔡益玲, 陈小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88-91. 
摘要 ( 24 )   PDF (124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生活指导与心理护理为主的健康教育在体检高血压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268例高血压高危体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生活指导与心理护理为主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血压水平、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高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76.38±2.90)mmHg、收缩压(116.26±5.51)mmHg,低于对照组的(82.45±3.05)mmHg、(124.42±5.27)mmHg;戒烟戒酒(86.76±7.14)分、适当运动(82.89±7.18)分、合理饮食(82.69±4.08)分、情绪管理(81.86±6.83)分、血压测量(85.86±6.41)分、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Self-management Inventory,ESCA)中的自我概念(26.37±2.15)分、健康认知(58.02±3.01)分、自我责任感(20.32±1.34)分、自我管理技能(41.37±2.14)分,高于对照组的(75.06±6.32)分、(63.61±5.45)分、(78.37±5.99)分、(72.76±5.76)分、(77.79±5.11)分、(23.01±3.56)分、(53.75±4.22)分、(17.76±2.87)分、(38.01±3.72)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31.78±6.19)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30.85±7.56)分,低于对照组的(42.62±5.70)分、(37.76±6.87)分,高血压发生率6.71%,低于对照组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指导与心理护理为主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血压高危体检者的健康行为与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治未病”理论联合维持性控制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郭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92-94. 
摘要 ( 28 )   PDF (122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接受“治未病”理论联合维持性控制护理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择94例,按照Excel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47例,开展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7例,开展“治未病”理论联合维持性控制护理)。针对患者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接受“治未病”理论联合维持性控制护理,有助于血压控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自护能力。
头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睡眠质量的影响
吴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95-97. 
摘要 ( 25 )   PDF (12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开展头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本院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以数字表随机排序并分组的方式划分对照组(45例,治疗期间开展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45例,开展头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针对两组血压水平、症状积分、睡眠质量等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两组护理前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悸气短、头晕炫目症状积分,护理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对应中医证候积分则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PSQI评分,护理前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时开展头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以及症状积分,有助于患者恢复。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的干预模式对高血压老年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陈艳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98-100. 
摘要 ( 23 )   PDF (128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的干预模式对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服用降压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的干预模式,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心理状况、疾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疾病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提高,舒张压、收缩压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的干预模式的实施可改善高血压老年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对疾病健康知识认知,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较好的控制血压水平。
心力衰竭专科护理
基于家属-患者共参与决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刘俊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01-104. 
摘要 ( 30 )   PDF (123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采用家属-患者共参与决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出院3个月内再次入院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属-患者共参与决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减小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患者共参与决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理能力,改善心功能,综合性提升其生活质量。
基于体质量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与体重改善情况的影响
葛粉娥, 许艳秋, 罗世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05-107. 
摘要 ( 29 )   PDF (131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衰患者体重管理中,开展基于体质量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研究其对患者心功能、体重改善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在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从本院选取100例慢性心衰患者,依照盲选法分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行基于体质量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 干预前两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给予基于体质量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体重管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6个月的体重管理量表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生存质量的较比,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终止后,观察组的 MLHFQ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衰患者体重管理中,开展基于体质量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相较常规护理更具优越性,不仅仅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体重管理能力,还可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基于早期弹力阻抗运动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应用研究
黄虹, 陈淑真, 林冰冰, 刘丽君, 林丹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08-111. 
摘要 ( 38 )   PDF (124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弹力阻抗运动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 min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收治某市三级甲等心血管内科病房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心脏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弹力阻抗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水平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早期弹力阻抗运动联合心脏康复训练干预后,可以增强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护理
心脏康复团队护理联合情景体验式教育对RFCA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陈秋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12-115. 
摘要 ( 25 )   PDF (123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团队护理联合情景体验式教育对房颤(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行RFCA术的AF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教育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以上加予心脏康复团队护理联合情景体验式教育,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心肺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体能状况[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生活质量[心房颤动生活质量量表(AFEQT)]。结果 观察组关于遵次数服药(96.72% vs 83.61%)、遵剂量服药(95.08% vs 81.97%)、遵时间服药(93.44% vs 80.33%)、定期监测INR(95.08% vs 81.97%)以及戒酒(98.36% vs 85.25%)共5项服药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LVEF、FEV1及FVC值和SPPB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高于干预前,其中观察组的LVEF[(54.22±6.89)% vs (50.41±6.12)%]、FEV1[(1.02±0.21)L vs (0.78±0.25)L]及FVC值[(1.68±0.26)L vs (1.25±0.22)L]和SPPB评分[(3.31±0.86)分 vs (2.98±0.6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AFEQT量表中关于症状、日常生活、治疗担心及治疗满意共4个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上述指标高于干预前,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团队护理联合情景体验式教育应用于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能明显提高服药依从性、心肺功能、体能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明确。
中医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娅玲, 汪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16-119. 
摘要 ( 37 )   PDF (123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关节科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患肢肿胀情况、总疗效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重度及轻度肿胀率2.00%、16.00%均低于对照组的18.00%、42.00%,无肿胀率82.00%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的86%(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的84%(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减轻症状,增加患者的整体满意度。
降阶梯思维模式结合阶段针对性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应用效果
俞裕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20-123. 
摘要 ( 23 )   PDF (12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模式结合阶段针对性护理对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医院选取62例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62例患者中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组,两组各有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降阶梯思维模式结合阶段性针对性护理。在两组中,关于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在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研究组关于疼痛测评的分数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的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关于生活质量的四项分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手术围手术期,应用降阶梯思维模式结合阶段性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进展,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无缝隙护理及IABP护理临床路径对老年ACS并心衰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症状的影响
陆慧敏, 朱丹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24-126. 
摘要 ( 28 )   PDF (122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并心衰患者管理时开展无缝隙护理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护理临床路径对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老年ACS并心衰患者中选择9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区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运用Excel对患者排序1-90号,奇数序列开展常规管理(45例,对照组),偶数序列开展无缝隙护理及IABP护理临床路径(45例,观察组)。针对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态以及症状改善用时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心律失常、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老年ACS并心衰患者管理时开展无缝隙护理及IABP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患者各症状改善用时。
预警理念的个体化过程质量控制方案在血液净化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朱娇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27-130. 
摘要 ( 27 )   PDF (174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预警理念的个体化过程质量控制方案在血液净化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该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医院诊治的血液净化伴高血压患者,入选对象共7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9)与研究组(预警理念的个体化过程质量控制方案干预,n=39)。对比两组的血压控制效果、营养状况及过滤器凝血发生率。结果 在血压水平、血红蛋白及过滤器凝血发生率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血液净化伴高血压患者,实施预警理念的个体化过程质量控制方案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降低过滤器凝血发生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时间流程图的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应用在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睡眠改善中的研究
何惠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31-133. 
摘要 ( 32 )   PDF (122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开展时间流程图的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对睡眠改善作用。方法 纳入本院确诊收治90例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时段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时间流程图的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对比两组睡眠指标、血压指标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减少(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时间流程图的系统化失眠干预护理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降低血压水平。
医护共情查房联合精细化人文关怀护理对急诊重症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的效果
白燕芳, 黄华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34-137. 
摘要 ( 26 )   PDF (12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医护共情查房联合精细化人文关怀护理对急诊重症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接受医护共情查房联合精细化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7.35±4.22)、抑郁评分(48.23±3.67)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10.42±2.65)分,低于对照组(52.64±4.71)分、(52.61±4.40)分、(13.49±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共情查房联合精细化人文关怀护理能够减轻急诊重症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取得较高的满意度。
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苏喜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38-140. 
摘要 ( 28 )   PDF (128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护理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 以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70例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样本归入不同组别,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ERAS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心肺功能。结果 观察组感染、肺不张、低心排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8.5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ICU停留、首次下床活动、住院等所用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肺功能恢复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护理对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加快、心肺功能提升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和采用。
综述
超声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仲崇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2):  141-144. 
摘要 ( 34 )   PDF (122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早期干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超声在对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早期诊断、观察其病情进展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近年来超声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