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4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4-07-15
临床研究
冠脉CTA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微循环评估中的应用
谢叶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3-5. 
摘要 ( 39 )   PDF (128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冠脉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TA)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微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7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冠脉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比较DSA与冠脉CT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检出结果,以DSA为金标准,分析冠脉CTA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准确性。随后根据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有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发生组28例、未发生组45例,采用多因Cox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与DSA评估斑块性质的结果对比均无差异性(P>0.05)。冠脉CTA诊断斑块稳定性的准确率为96.07%,与DSA在评估斑块稳定性方面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97,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水平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微循环阻力指数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A能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进行准确评估,并且其心肌微循环参数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具有临床价值。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疗效、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黄阿勤, 苏梅霞, 潘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6-9. 
摘要 ( 37 )   PDF (123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治疗,研究远程缺血预适应的疗效优势。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3年1-12月间本院收治的32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163例患者,施行单纯急诊PCI治疗;研究组纳入165例患者,行远程缺血预适应联合急诊PCI治疗。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具有显著的疗效、心功能改善和生存质量提高的影响。这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策略,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减少心肌梗死带来的损害,值得推广和应用。
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孙兴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0-12. 
摘要 ( 36 )   PDF (128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尼可地尔在不稳型性心绞痛PCI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常规组43例,实验组43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进行常规治疗合并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心绞痛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的 NO含量高于常规组,而ET-1含量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心肌损伤程度比常规组低(P<0.05)。实验组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都比常规组低,心绞痛复发率、心绞痛Ⅲ级率与MACE发生率也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对 PCI术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合并尼可地尔治疗,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肌损害,减少复发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PAR-2联合QKI对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臧九高, 郁梦婷, 吴磊, 尚应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3-16. 
摘要 ( 44 )   PDF (135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联合血浆Quaking蛋白(QKI)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CHD并首次接受PCI的128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半年,根据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41)和非ISR组(n=87)。分析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以及PAR-2和QKI对ISR的预测价值。结果 ISR组吸烟、糖尿病率高于非ISR组(χ2=8.894、6.627,P<0.05),QKI水平低于非ISR组(t=9.017,P<0.05),Gensini评分、PAR-2、LDL-C水平高于非ISR组(t=16.010、7.348、6.1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Gensini评分、PAR-2、QKI、LDL-C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QKI是ISR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AR-2、QKI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PCI术后发生ISR的AUC分别为0.779、0.854、0.900(P<0.05)。结论 PAR-2、QKI能够预测CHD患者PCI术后ISR的发生,联合检测具有更佳的预测价值,可用于ISR术后辅助检查。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中青年高血压并发冠心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代敏, 顾新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7-19. 
摘要 ( 53 )   PDF (128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采取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中青年高血压并发冠心病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428例中青年(18-65岁)确诊为高血压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分为CHD组与非CHD组,CHD组再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病史收集、危险因素评估、生理生化指标及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分析各组臂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脉压(PP)指标差异及各指标对预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风险的价值。结果 73.13%的患者合并冠心病,其中单支病变91例,双支病变94例,三支病变128例。CHD组在年龄、性别、LDL-C、FBG水平、吸烟史、糖尿病史比例均高于非CHD组(P<0.05);ABI水平随病变分支增加而降低;baPWV、PP水平高于非CHD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LDL-C、baPWV、PP是CHD危险因素,HDL-C、ABI是保护因素。中青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baPWV、PP呈正相关,与ABI呈负相关。结论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baPWV、ABI、PP等指标对预测中青年高血压并发冠心病风险价值突出,有利于早期识别疾病及合理干预。
内脏脂肪指数、SDF-1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前期人群转归高血压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林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20-23. 
摘要 ( 38 )   PDF (133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内脏脂肪指数(VAI)、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前期人群转归高血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前期的324例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计算VAI、检测SDF-1,并进行为期1年的非干预性随访,根据1年内转归高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进行两组一般资料及VAI、SDF-1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曲线(ROC)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前期人群转归高血压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 324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前期患者非干预性随访1年后有47例转归高血压,发生率14.51%。两组年龄、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BMI)、VAI、SDF-1、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存在差异(P<0.05);年龄、腰臀比、BMI、VAI、SDF-1、收缩压、舒张压、HDL-C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前期人群发展为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验证:VAI、SDF-1存在预测转归高血压的价值(P<0.05)。结论 VAI、SDF-1可用于预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前期人群近期转归高血压结局。
大蒜素联合长期无创CPAP改善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研究
陈嘉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24-26. 
摘要 ( 27 )   PDF (123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大蒜素联合长期无创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病情改善作用。方法 纳入本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医治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84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长期C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大蒜素治疗。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评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相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内皮素-1(ET-1)相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半年内MACE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下降,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大蒜素联合长期无创CPAP能有效缓解心肌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MACE风险。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许林燕, 戴贻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27-30. 
摘要 ( 31 )   PDF (123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下肢浅静脉曲张选择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接诊的136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分组法完成分组,每组68例。观察组使用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腔内激光治疗。通过专用软件分析患者疗效指标。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术后24 h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术后3个月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发率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选用腔内激光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可促进综合疗效的提升,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可保证远期疗效,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行瘀化痰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李东奇, 金汉娜, 文志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31-33. 
摘要 ( 28 )   PDF (122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行瘀化痰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ACI合并高血压患者共计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6)与对照组(n=36),研究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联合行瘀化痰汤治疗,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7.72%)较对照组(77.78%)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P<0.05),Barthel指数(BI)升高(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BI指数更高(P<0.05)。结论 ACI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行瘀化痰汤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多巴胺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细胞损伤的功能修复作用
王倩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34-36. 
摘要 ( 31 )   PDF (128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60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分别予以常规治疗、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心肌酶谱变化、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恢复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值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指标值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心力衰竭纠正以及心肌肌钙蛋白转阴等所用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对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心肌细胞功能恢复、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以及恢复时间缩短等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
丘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37-39. 
摘要 ( 25 )   PDF (122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实行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45例实行胺碘酮治疗的为对照组,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心功能指标(心率矫正的qt间期、心率)、血清指标(核因子-κB、CD40L)、不良反应(静脉炎、血压异常、心动过缓)及生存质量(WHOQOL)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矫正的qt间期、心率、核因子-κB、CD40L、WHO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矫正的qt间期、心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核因子-κB、CD40L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炎、血压异常、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实行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临床效果较佳,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清指标,促进患者机体恢复,用药安全性较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头颈CTA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朱晓艳, 陈玲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40-43. 
摘要 ( 46 )   PDF (126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作后近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本院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40例纳入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者40例纳入非脑梗死组,所有患者均于TIA后接受CTA检查,分析CTA检查对TIA患者近期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梗死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TIA症状持续时间≥10 min、TIA发作时单侧肢体无力比例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CTA检测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大于非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构成比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A患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TIA症状持续时间长、TIA发作时单侧肢体无力、头颈动脉狭窄程度高、头颈部不稳定斑块是近期脑梗死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IA患者CTA检测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联合预测评估近期脑梗死发生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794-0.950)],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70.00%。结论 CTA可有效检测TIA患者头颈动脉斑块类型及狭窄程度,反映TIA发作后近期脑梗死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血清AS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
刘雪平, 邓懋清, 王文天, 曹春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44-47. 
摘要 ( 44 )   PDF (129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龙岩市第一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21)与预后良好组(n=6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AST、pro-BN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oncurve,ROC)曲线确定血清AST、pro-BNP对AMI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疾病类型、血清AST、proBNP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血清AST、pro-BNP水平是影响AMI患者预后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AS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AUC为0.931(95CI:0.872-0.990),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87.7%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指标0.859(95CI:0.752-0.965)、0.886(95CI:0.817-0.956)。结论 血清AST、proBNP水平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血清AST、proBNP对AMI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将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各指标单独应用时的效能。
高原地区196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晓群, 徐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48-51. 
摘要 ( 36 )   PDF (124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松潘县不同民族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松潘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纳入符合标准房颤患者196例 ,按民族分为四组,其中藏族83例,汉族71例,回族36例,羌族6例,结果显示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收缩压、COPD 、心力衰竭、高原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房颤患者的化验指标比较结果先试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LT、血糖(Glu)、心肌钙蛋白I(cTNI)、脑利钠肽(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右心室内径(RV)、左心室射血分数(EF)、三尖瓣返流(轻、中、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LA)、右心房内径(RA)、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将基本资料、化验及心脏超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利钠肽(BNP)、左心房内径(LA) 、右心房内径(RA)、左室射血分数(EF)、估测肺动脉收缩压、非瓣膜房颤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力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RA、估测肺动脉收缩压、COPD、心力衰竭、CHA2-DS2-VASc为持续性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 四民族房颤患者的TC、CRP、RV、EF、三尖瓣返流情况有不同。持续性房颤的危险因素为LA、RA、估测肺动脉收缩压、COPD、心力衰竭、CHA2-DS2-VASc。
血栓弹力图及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出血预测中的临床意义
杨薇, 张玲, 刘小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52-56. 
摘要 ( 39 )   PDF (138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出血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50)和未出血组(n=60)。患者均进行常规凝血四项及TEG检测,观察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及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Angle角(a角)及最大切应力系数(MA)]在两组间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分析凝血四项指标与TEG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确立患者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因素验证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出血组PT值高于未出血组(P<0.05),FIB值低于未出血组(P<0.05);两组APTT及TT值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组K值高于未出血组(P<0.05),a角及MA值低于未出血组(P<0.05);两组R值无显著差异(P>0.05)。R值与PT、APTT正相关(P<0.05);K值与PT正相关(P<0.05);a角与PT负相关(P<0.05);MA与PT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a角及MA是预测ICU危重症患者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果显示,三者联合使用的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924(95%CI为0.857-0.96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2%、92.73%。结论 TEG及常规凝血功能联合检测对预测ICU危重症患者出血风险及指导血小板输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厄贝沙坦对伴高血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卓尔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57-60. 
摘要 ( 25 )   PDF (123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和厄贝沙坦对伴高血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时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左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重构指标LVEDD、LVMI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1.11%)和对照组(15.5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伴高血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味温胆汤加减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实践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尚玉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61-63. 
摘要 ( 32 )   PDF (128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十味温胆汤加减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实践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西医组接受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额外采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内皮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同时,联合组的心功能和内皮功能均优于西医组(P<0.05)。虽然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西医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十味温胆汤加减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实践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心功能和内皮功能,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比较
谢利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64-67. 
摘要 ( 61 )   PDF (123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2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实施组别划分,其中120例作为参照组,另120例作为研究组。对所有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参照组接受药物洗脱支架处理,研究组接受药物涂层球囊处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心功能、靶病变管腔直径、靶病变管腔狭窄率以及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概率。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比参照组高,心功能、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可获得更理想效果,除了可使患者靶病变管腔狭窄情况及心功能获得进一步改善之外,还能够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发挥一定预防作用,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化,可推广。
心力衰竭患者饮食行为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蓝华珍, 林艺君, 赖杨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68-71. 
摘要 ( 31 )   PDF (126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饮食行为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7月到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心力衰竭病人饮食行为量表(SSDBHF)及D型人格量表(DS-14)分别对心力衰竭患者饮食行为与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并根据DS-14结果将患者分为D型人格、非D型人格,比较两组SSDBHF评分,分析心力衰竭患者SSDBHF评分与DS-14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198例心力衰竭患者中,57例SI与NA同时≥10分,属于D型人格,占28.79%(57/198)。D型人格的心力衰竭患者SSDBHF中预防液体潴留、糖的限制、盐的限制、健康习惯及SSDBHF总分均低于非D型人格的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型人格的心力衰竭患者DS-14中SI与NA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非D型人格的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SSDBHF中预防液体潴留、糖的限制、盐的限制、健康习惯及SSDBHF总分与DS-14中SI与NA评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行为与人格特征呈负相关,具有D型人格特征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液体、糖和盐的限制以及健康习惯方面表现更差,提示心理因素在心力衰竭患者饮食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干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冠心病专科护理
基于APACHEⅡ的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护理效果分析
梁晔桦, 艾美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72-74. 
摘要 ( 25 )   PDF (121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重症冠心病患者急诊治疗中,为其提供基于APACHEⅡ评分的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以Excel表格就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汇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35例),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接受基于APACHEⅡ护理干预(观察组),以SPSS软件统计心功能、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LVEF、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QQC评分、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冠心病患者急诊治疗中展开基于APACHEⅡ护理干预服务可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实施。
全方位系统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对急诊心绞痛患者情绪、急诊用时的影响
陈文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75-77. 
摘要 ( 33 )   PDF (121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心绞痛急诊护理过程中运用全方位系统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对患者情绪状态以及急诊用时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心绞痛患者84例为对象,按照Excel对患者随机排序1-84号,单数序列开展常规护理(42例,对照组),偶数序列开展全方位系统护理联合体位干预(42例,观察组)。对患者各阶段急诊用时、情绪状态等进行观察。结果 BAI、BDI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室停留时间、卧床时间、分诊时间、心绞痛改善用时对比,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开展全方位系统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急诊期间心理状态,缩短急诊各阶段用时,迅速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
运动训练联合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的影响
林焰婷, 张天华, 黄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78-80. 
摘要 ( 24 )   PDF (127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联合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对生活质量、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运动训练联合优质护理。关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在两组之间开展对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NT-proBNP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的左心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配合运动训练,对于患者心功能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行ESPCS护理模式对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凤珍, 张小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81-84. 
摘要 ( 40 )   PDF (123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护理模式对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厦门市中医院74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ESPCS护理。在两组中,关于心功能指标、心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在心理层面,对焦虑、抑郁进行测评,两组所得分数均比本组护理前降低,而研究组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四个维度进行测评,两组分数均比同组护理前高,而研究组分数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护理模式选择ESPCS护理,落实护理措施对患者心功能、心理及生活质量均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SMART精准护理联合双心照护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并发症率的影响
陈春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85-87. 
摘要 ( 22 )   PDF (126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护理中应用SMART精准护理联合双心照护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n=40)实施SMART精准护理联合双心照护模式,以CGQ舒适评分(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VAS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MSSNS负性心理状态(mental status scale in non-psychiatric settings,MSSNS),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躯体心理感受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预后进程。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躯体心理感受情况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肢肿胀消退时间、整体出院时间、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PCI术后护理中应用SMART精准护理联合双心照护模式利于并发症风险精准把控和预防,能明显改善术后疼痛不适以及心理不适,促使患者躯体舒适度提高,预后进程加快,患者认可护理结果,有较好的护理体验。
心身放松训练联合时机理论的延续康复护理对心梗PCI术后恢复的效果
周阿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88-90. 
摘要 ( 34 )   PDF (122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心梗PCI手术患者开展心身放松训练联合时机理论的延续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 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本院心梗PCI手术患者中选择86例,Excel随机排序1-86号,单数序列开展常规护理(43例,对照组),偶数序列开展心身放松训练联合时机理论的延续康复护理(43例,观察组)。针对两组运动耐量、生活自理能力、心功能以及心理状态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运动耐量、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梗PCI手术患者护理时开展心身放松训练联合时机理论的延续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恢复。
多维化个体干预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陈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91-94. 
摘要 ( 26 )   PDF (123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多维化个体干预模式应用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心理健康、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所收治的82例老年CH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多维化个体干预模式,评价组间心理健康[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 min步行试验(6MWT)、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问卷(CQQC)、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SES高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CQQ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CHD患者采用多维化个体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增强自我效能感,减少心脏不良事件。
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彭福苹, 许玉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95-97. 
摘要 ( 27 )   PDF (128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经急救入院的93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2022年1-12月采用传统急救护理干预的4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23年1-12月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干预的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基本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诊时间、进出急诊室、心电监护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吸、心率及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I患者的急救中实施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救流程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ICU心肌梗死使用全程个性化信息支持护理方案对MIUS、SF-36、MACE及心电图指标的影响
陈惠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98-101. 
摘要 ( 29 )   PDF (12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全程个性化信息支持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 择取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内本院ICU医治心肌梗死患者,共入组8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接受全程个性化信息支持护理方案。从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心电图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US)相比对照组下降,健康调查简表(SF-36)相比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T段下降幅度、ST段下降时间相比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全程个性化信息支持护理方案可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心电图指标,减少MACE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配合多学科会诊个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梁青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02-105. 
摘要 ( 30 )   PDF (123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配合多学科会诊个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将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多学科会诊个案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多学科会诊个案护理+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抢救效率(抢救成功率、急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就诊顺序、就诊秩序、用药指导、服务质量)及干预前后心功能分级。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就诊顺序、就诊秩序、用药指导、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开始治疗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分级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多轨道病情分级管理配合多学科会诊个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治疗效率,改善其心功能,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高血压专科护理
行为习惯逆转疗法联合降压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
陈友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06-108. 
摘要 ( 34 )   PDF (121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高血压患者开展行为习惯逆转疗法联合降压认知护理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本院高血压患者中选择70例,Excel表对患者随机排序1-70号,单数序列开展常规护理(35例,对照组),偶数序列开展行为习惯逆转疗法联合降压认知护理(35例,观察组)。针对两组血压水平、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护能力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开展行为习惯逆转疗法联合降压认知护理,可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概念重建理论及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林桂, 许艳秋, 陈鑫鑫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09-111. 
摘要 ( 29 )   PDF (123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高血压患者接受概念重建理论及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的价值。方法 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本院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确诊收治重症高血压患者划分两组,入组共82例,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实施概念重建理论及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基于疾病感知状态、营养指标、血压水平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简化疾病感知问卷(ICQ)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患者接受概念重建理论及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可改善疾病感知状态,调节营养状况,降低血压水平。
护理
循证理念指导下康复锻炼应用于重症老年感染性心肌炎患者中的研究
翁友飞, 冯茜, 蔡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12-114. 
摘要 ( 32 )   PDF (128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循证理念指导下康复锻炼在重症老年感染性心肌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164例老年感染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82,常规康复指导)与B组(n=82,循证理念指导下康复锻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心理韧性[简式韧性量表(BRS)]、幸福感[精神幸福感指数量表(SIWB)]、并发症。结果 A、B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89.02% vs 9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WHOQOL-100、BRS评分、SIWB-自我效能、生命意义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B组高于A组(P<0.05)。A、B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12.20% vs 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理念指导下康复锻炼应用于重症老年感染性心肌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心理韧性与幸福感,使并发症发生降低。
改良式下肢活动操的康复护理预防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患者DVT的研究
张雪好, 林雅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15-117. 
摘要 ( 26 )   PDF (122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患者实施改良式下肢活动操的康复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具体情况。方法 回顾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患者40例,其中实行改良式下肢活动康复护理19例为观察组,实行常规康复护理2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指标、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DVT率及下肢功能(FAM)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凝血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胫周围动脉内径(2.32±0.51)mm、股浅静脉内径(7.41±0.91)mm、股总静脉内径(8.11±1.06)mm比对照组(2.91±0.81)mm、(8.32±0.91)mm、(9.49±1.13)mm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AM-下肢功能评分更高,DVT发生率5.00%比对照组22.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患者实施改良式下肢活动操的康复护理效果较佳,改善患者凝血、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强下肢功能,降低DVT发生率。
中医心脏康复护理技术在高血压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邱彩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18-121. 
摘要 ( 40 )   PDF (123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中医心脏康复护理技术在高血压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以本院76例高血压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抛币法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38例,采取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心脏康复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干预,持续2周,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指标(收缩压与舒张压),心绞痛发作情况(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长)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绞痛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长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心脏康复护理技术可有效缓解其相关症状情况,改善其血压水平,减少其心绞痛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长,同时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一点二源理论下适应性干预联合思维导图教育在心律失常出院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黄丹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22-125. 
摘要 ( 38 )   PDF (123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一点二源理论下适应性干预联合思维导图教育对心律失常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出院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分成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提供一点二源理论下适应性干预联合思维导图教育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舒适度、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点二源理论下适应性干预联合思维导图教育应用于心律失常出院患者可以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舒适度、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协作式术前访视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术中不良情绪及血压的影响
吴蓓蓓, 陈燕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26-128. 
摘要 ( 29 )   PDF (127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协作式术前访视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妇科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30例,由病区责任护士与手术室专职护士相互协作进行术前访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访视前,两组对比不良情绪指标[焦虑(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应对方式(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分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访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对方式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访视后,观察组知识认知度评分、访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访视当前,两组对比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当天、麻醉诱导前5 min比较,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合并高血压开展协作式术前访视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并且可提升患者认知度,减少心理应激引起的术前血液波动,可推广使用。
探讨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康复与负面情绪的综合影响
马小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29-133. 
摘要 ( 30 )   PDF (124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康复与负面情绪的综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0例的病历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儿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的患儿实施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的5级患儿多于对照组,FMA评分为(92.09±1.70)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为(1.53±0.87)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干预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康复效果良好,有利于患儿心理康复,能够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微信群督导模式及心肺延伸康复护理对心脏支架植入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吴俊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34-136. 
摘要 ( 27 )   PDF (121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心脏支架植入患者开展微信群督导模式及心肺延伸康复护理对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本院心脏支架植入患者中选择84例,按照Excel对患者随机排序1-84号,单数序列开展常规护理(42例,对照组),双数序列开展微信群督导模式及心肺延伸康复护理(42例,观察组)。针对两组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支架植入患者开展微信群督导模式及心肺延伸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增加患者恢复期间生活质量。
病例报告
血管内超声诊治自发性冠脉壁间血肿引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
张宇君, 朱花, 郭金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37-139. 
摘要 ( 44 )   PDF (1621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发性冠脉壁间血肿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少见病因,其冠脉造影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鉴别存在困难,往往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极易漏诊、误诊,该文报告1例45岁中年女性自发性冠脉壁间血肿引发急性前壁心梗的患者,经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协助诊断,后经药物保守治疗后改善出院。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自发性冠脉壁间血肿的认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综述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郑从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3):  140-144. 
摘要 ( 44 )   PDF (125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而肠道菌群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肠道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等对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以若干中药单体成分与经典配方为实例,阐述了中医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物群来介入冠心病治疗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