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1-30
临床研究
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NT-proBNP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预测价值
郑小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3-6. 
摘要 ( 37 )   PDF (36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实验室指标评价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B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3年5月我院诊治的76例KD患儿,均保留完整的临床病历资料,记为KD组。依据入院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CAL组和无CAL(no-CAL,n-CAL)组。另选取同期30例体检健康的同龄儿童作为阴性对照,记为健康组。比较不同组间儿童人口学、RDW和血清NT-proBNP等临床相关资料,分析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评估RDW、NT-proBNP以及二者联合对KD患儿发生CAL的预测价值。结果 CAL组、n-CAL组分别24、52例。KD组RDW、NT-proBNP高于健康组,CAL组RDW[(14.21±0.62)% vs (13.20±0.56)%]、NT-proBNP(774.63±87.54)ng/L高于n-CAL组(630.16±81.0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天数(OR=1.108)、C-反应蛋白(OR=1.529)、RDW(OR=1.735)、NT-proBNP(OR=3.016)是KD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DW、NT-proBNP及二者联合预测KD患儿发生CAL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依次为0.796、0.837、0.895,联合预测的AUC明显高于单独RDW(P<0.05)。结论 RDW、NT-proBNP与KD患儿CAL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KD患儿CAL的敏感实验室指标。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对CHF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李彪, 刘敏, 栾丽丽, 杨晓岑, 方钰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7-9. 
摘要 ( 35 )   PDF (30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1例为对象,随机分为B组41例与A组40例,A组予以强心、利尿、抗心衰治疗等基础治疗及贝那普利治疗,B组另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评价对比患者的左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变异性。结果 治疗后,B组的LVEDd、LVESV、LVEDV(52.49±5.63)mm、(202.38±6.53)mL、(174.34±5.01)mL明显低于A组,LVEF、6MWD(46.44±2.82)%、(407.96±38.43)m明显高于A组,室性早搏次数、室性心动过速阵数、每阵室性心动过速跳数(2431.75±986.06)次、(2.45±1.57)阵、(4.33±2.72)跳/阵显著低于A组,且SDNN、SDANN、RMSSD(114.34±10.57)ms、(2.45±1.57)ms、(49.16±6.76)ms显著高于A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颧沙坦治疗可改善CFH患者的左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提高其心率异变性,且作用效果比贝那普利更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心电图变化情况分析
贺红燕, 肖卫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0-12. 
摘要 ( 35 )   PDF (37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变化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抽取西医治疗5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5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异常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缺血型T波、ST段异常、房室传导阻滞异常人数分别有44例(88.00%)、32例(64.00%)、12例(24.00%),对照组分别有42例(88.00%)、33例(66.00%)、14例(28.00%),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别有16例(32.00%)、12例(24.00%)、3例(6.67)%,对照组分别有33例(66.00%)、23例(46.00%)、10例(22.22%),观察组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人数分别有30例(60.00%)、15例(30.00%)、2例(4.00%)、48例(96.00%),对照组分别有26例(52.00%)、12例(24.00%)、10例(20.00%)、40例(80.00%),观察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患者心电图表现,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达到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血清cTnI联合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许丽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3-16. 
摘要 ( 38 )   PDF (40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围绕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采用两指标相联合的方法来实施诊断[其一为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其二是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评定其具体效能与价值。方法 对CHF患者(均经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进行选取(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地点:本院,选取例数:30例),将其当作CHF组,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所制定的分级标准实施分级,即Ⅱ级、Ⅲ级、Ⅳ级;在相同时间段,再选取健康体检人群(30例),将其当作本研究的对照组;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对两组的血清cTnI、NT-proBNP进行定量检测,且对两组此结果开展统计学处理。结果 CHF组患者的血清无论是在NT-proBNP上,还是在cTnI上,通过与对照组展开比对,均偏高(P<0.05);针对CHF组而言,通过对其开展心功能分级,然后各级别间进行血清NT-proBNP、cTnI的对比,得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两之间血清cTnI对比(于Ⅱ与Ⅲ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通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清NT-proBNP与cTnI相联合对CHF进行检测,所得到的阳性率与任一单项指标相比,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CHF患者,通过将血清cTnI与NT-proBNP相联合实施检测,阳性率高,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64MS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超声心动图对MB-MCA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凤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7-20. 
摘要 ( 28 )   PDF (5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壁冠脉(muralcoronary artery,MCA)患者诊断中,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分析该检测方法对血管形态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5例MB-MCA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实施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受检者心功能指标、冠脉狭窄情况、血管形态学检查结果展开比较。结果 两组左心功能指标相比,观察组ESV、SV、EDV高于对照组,CO、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不同程度患者相比,MB长度、MCA内径:轻度>中度>重度;MB厚度、MB指数、MCA狭窄率:轻度<中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前降支中段受累支数最多,其次为钝缘支、第一对角支和中间支。MB-MCA平均长度为15.07 mm,平均深度为2.73 mm;与单独的超声心动图/MSCT冠状动脉成像相比,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管形态学检查,50段MB-MCA中,邻近段折曲成角者共31例,占比62.00%。而这一形态学变化,和MB-MCA邻近血管硬化改变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壁冠状动脉深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壁冠状动脉长度为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14,P=0.002)。结论 MSCT联查超声心动图用于MB-MCA患者诊断,能有效提高灵敏度与特异度,精准度高,值得推广。
MIF、TNF-α及Tei指数评价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研究
吕子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21-24. 
摘要 ( 30 )   PDF (70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gratory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Tei指数评价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VMC患儿和开展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各67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TNF-α、MIF水平,并开展心脏超声检查,对其左心室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Tei指数、左心室射血时间(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ET)、等容舒张间期(isovolumetric relaxation time,IRT)、等容收缩间期(Isovolumetric contraction time,IRT)]予以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Tei指数、MIF、TNF-α联合检测VMC的诊断效能。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TNF-α、MIF水平和左心室Tei指数、左心室ET、IRT、ICT值均较高(P<0.05);由ROC曲线分析,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即Tei指数、MIF、TNF-α水平联合检测模式下)AUC值最高,为0.973,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2%、89.55%。结论 通过Tei指数、MIF、TNF-α水平联合检测的方式在评估VMC患儿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血清hs-CRP、Hcy、CysC、ApoB/ApoA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钟玚, 刘颖, 陈宏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25-27. 
摘要 ( 35 )   PDF (46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I)比值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血清hs-CRP、Hcy、CysC、ApoB/ApoA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90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高Gensini积分组34例,占比37.78%,低Gensini积分组56例,占比62.22%例;高Gensini积分组血清血清hs-CRP、Hcy、CysC、ApoB/ApoA1水平均高于低Gensini积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Hcy、CysC、ApoB/ApoA1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 血清hs-CRP、Hcy、CysC、ApoB/ApoA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一定关联,血清hs-CRP、Hcy、CysC、ApoB/ApoA1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
不同起始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差异
陈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28-30. 
摘要 ( 33 )   PDF (50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起始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 以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62例DCM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行随机数表法分组(试验组n=31,对照组n=31)。两组均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起始剂量为25 mg/次且2次/d,试验组起始剂量为50 mg/次且2次/d。持续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统计两组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左心室逆重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试验组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25 mg/次的起始剂量,50 mg/次起始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对DCM心力衰竭中有更好的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实践推荐。
肝阳上亢证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加用天麻钩藤汤治疗的临床价值
林宝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31-33. 
摘要 ( 28 )   PDF (60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基础之上再加用天麻钩藤汤,用于治疗肝阳上亢证型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加以观察与探析。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所接诊的肝阳上亢证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再予以天麻钩藤汤治疗。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3.75%,较对照组的75.00%更高,有显著性差异(χ2=4.2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值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心悸及眩晕等症状得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3.1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5.00%),差异明显(χ2=4.655,P<0.05)。结论 对肝阳上亢证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天麻钩藤汤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效果甚佳,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冠脉介入结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高血压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付小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34-37. 
摘要 ( 40 )   PDF (57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丹参多酚酸盐结合冠脉介入的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并AM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冠脉介入,观察组(n=40)采用冠脉介入+丹参多酚酸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 - 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心肌形变能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CI术治疗的高血压并AMI患者采取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肌酶水平,MACE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骨质疏松的影响
蒋明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38-40. 
摘要 ( 36 )   PDF (55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晨峰现象对老年高血压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骨质疏松的潜在影响,以揭示其可能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有血压晨峰现象者40例设为研究组,无晨峰现象者4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骨质疏松情况,分析血压晨峰现象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 本实验发现研究组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骨密度(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鉴于老年高血压的背景下,血压晨峰现象可能会刺激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并加速骨质减少,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积极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可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刘振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41-43. 
摘要 ( 49 )   PDF (65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4例曹县中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加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心室重构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0.37±4.89)%,高于对照组的(45.83±4.77)%,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为(40.54±4.12)mm、(50.63±5.06)mm,低于对照组的(44.82±4.27)mm、(55.39±5.11)mm,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为(7.82±1.02)mm、(8.15±1.12)mm,低于对照组的(8.89±1.13)mm、(9.16±1.15)m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为(109.28±8.34)g/m2,高于对照组的(102.71±8.26)g/m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悸气喘、面肢浮肿、水肿尿少积分为(0.82±0.13)分、(0.74±0.13)分、(0.49±0.11)分,低于对照组的(1.21±0.25)分、(1.05±0.22)分、(0.72±0.1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P>0.05)。结论 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可提高CHF治疗效果,加快心功能恢复,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安全可靠。
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癫痫伴高血压中对阳性预测值及灵敏度的研究
蔡少雅, 郭晓琳, 陈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44-46. 
摘要 ( 26 )   PDF (61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癫痫伴高血压中对阳性预测值及灵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56例疑似癫痫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用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脑电波异常检出率、检查时的平均动脉压。结果 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动态脑电图诊断癫痫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脑电图诊断(P<0.05);动态脑电图的脑电波异常总检出率高于常规脑电图(P<0.05);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检查时的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均可用于诊断癫痫伴高血压,对血压均无不良影响,但动态脑电图的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更高,诊断效能更好。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研究
潘福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47-50. 
摘要 ( 47 )   PDF (69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2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左心室增厚情况分为发病组(n=73)和正常组(n=177)。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发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73例伴随左心室肥厚,发病率29.20%;病程、平均动脉压(MAP)、血压昼夜节律、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内皮素-1(ET-1)水平、尿酸(UA)水平为影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单因素;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MAP、FIB、AngⅡ、ET-1、UA水平均为引发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受病程、MAP、FIB、AngⅡ、ET-1、UA水平影响造成心室重构,引发左心室肥厚,临床可据此采取适宜降压、用药方式预防。
护理
3H护理干预策略在ABP伴高血压ERCP术后对进食时间及下床时间的影响
刘舜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51-52. 
摘要 ( 29 )   PDF (67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3H的护理干预策略在胆源性胰腺炎(ABP)伴高血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对进食时间及下床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接收的74例ABP伴高血压ERCP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7例。参照组术后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试验组术后采取3H护理干预策略,观察两组恢复指标(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水平及术后第一天、出院日的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试验组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第一天,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日,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3H的护理干预策略用于ABP伴高血ERCP术后,有助于实现快速恢复正常进食和早期下床,同时科学管理血压水平。
激励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黄玉珊, 张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53-56. 
摘要 ( 27 )   PDF (66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实施激励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120例)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激励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护理前组间不良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组间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介入后实验组两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组间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实施激励护理能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同时有利于血压控制,建议采纳。
护理程序的全面护理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SAS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的价值
黄琼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57-58. 
摘要 ( 26 )   PDF (741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的全面护理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SAS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的价值。方法 时间范畴在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之间,抽取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入院顺序排序进行规律且有效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组别的是对照组,接受全面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组别是观察组,对此进行区别。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况即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其指标有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C反应蛋白以及肌钙蛋白。结果 干预后,就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来看,观察组中的SAS评分检测值和SDS评分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化(P<0.05);以治疗依从性来看,分析其各项指标,患儿依从性较好的组别为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而言,采取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全面护理干预,对患儿的SAS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改善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张佳蓉, 阳周, 洪彩燕, 李小玲, 张海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59-62. 
摘要 ( 49 )   PDF (71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74例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各37例,观察比较两组检查前、检查中2 min及检查后10 min 的血压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检查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检查前及检查后两组的血压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两组的血压指标值均低于检查前,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检查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1%,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护理中,能够明显减轻检查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降低患者检查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全面护理对直肠癌并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叶群, 林爱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63-65. 
摘要 ( 43 )   PDF (68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全面护理对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全面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LVEF更高,LVEDD更低,研究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研究组的躯体方面、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和物质生活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护理能有效降低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加速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情绪心理评估在冠心病介入手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护理观察中的应用
蒋佳, 林志琼, 陈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66-68. 
摘要 ( 29 )   PDF (77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讨情绪心理评估在冠心病介入手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护理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收入的70例冠心病介入手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绪心理评估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值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绪心理评估用于冠心病介入手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中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应激指标水平,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
穴位按摩结合辨证施膳护理对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蔡月英, 何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69-71. 
摘要 ( 45 )   PDF (72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中,沿用穴位按摩结合辨证施膳护理的积极性。方法 以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为该研究病例择取时段,将我院心脏外科60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资料以回顾性方式抽取,依据“护理方案差异”行分组处理,对照组纳入病例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病例30例予以穴位按摩结合辨证施膳护理。结果 (1)经与观察组康复效果观测指标相比,对照组76.66%的康复效果以更低呈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和对照组临床评分相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分值以更低呈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和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数值相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康复情况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穴位按摩结合辨证施膳护理应用于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中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并提升康复效果。
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郭丽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72-74. 
摘要 ( 34 )   PDF (80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4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家庭参与型护理),各4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家庭参与型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4%、97.87%,高于对照组的80.39%、82.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给予家庭参与型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共同促进患儿健康。
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改善分析
邹晓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75-77. 
摘要 ( 45 )   PDF (74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时间段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纳入患儿均分,设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均n=30),前一组于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后一组于围手术期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低体温、出血、低心排以及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O、S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减少、护理质量提升以及心功能改善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
手术室风险评估结合安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肖静宇, 刘晓聪, 吴莉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78-80. 
摘要 ( 37 )   PDF (73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风险评估结合安全护理干后对其术后并发症以及血压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阶段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70例进行护理研究;分组方式选择投掷硬币法;其中施以围手术期传统护理干预的设为参照组(n=35);施以手术室风险评估结合安全护理干预的设为研究组(n=35);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再出血、压疮以及消化道出血)总发生率(11.43%)相较于参照组(34.29%)呈现出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DBP水平、SBP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DBP水平(89.62±3.73)mmHg、SBP水平(120.22±3.47)mmHg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住院时间(11.29±2.15)d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4.29%)相较于参照组(77.14%)呈现出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理给予手术室风险评估结合安全护理干预,可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明显减少,并降低血压水平,将住院时间缩短,可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
聚焦解决模式下放松训练在肝癌TACE术后并发高血压急症患者中的应用
陈丽敏, 陈新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81-83. 
摘要 ( 30 )   PDF (73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下放松训练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高血压急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科进行TACE治疗且术后并发高血压急症的78例肝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聚焦解决组(常规护理联合聚焦解决模式下放松训练),各39例,聚焦解决组和常规组两组均持续干预2周。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压变化,采用心理韧性评估量表(CD-RISC)、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观察聚焦解决组和常规组患者结局。结果 干预后,聚焦解决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3.21±11.45)mmHg、(82.13±5.16)mmHg,均低于常规组的(131.63±12.12)mmHg、(90.02±5.6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聚焦解决组CD-RISC评分为(65.45±2.03)分,高于常规组(59.89±2.14)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12.50±1.30)分、(14.40±1.00)分,均低于常规组(15.60±1.60)分、(17.30±1.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救治成功,无死亡病例,常规组出现1例术后恶心(2.56%),聚焦解决组出现1例术后感染(2.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下放松训练能有效控制肝癌TACE术后并发高血压急症患者的血压状况,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伴高血压患者SAS评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周素珍, 柯丽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84-86. 
摘要 ( 25 )   PDF (73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伴高血压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对象为宫颈癌根治术伴高血压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入选例数7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9)与研究组(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n=39)。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心理状态及自护能力。结果 在血压指标、SAS评分及自护能力评分上,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宫颈癌根治术伴高血压患者,实施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护能力,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
张海浩, 胡慧娴, 张露露, 陈若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87-89. 
摘要 ( 36 )   PDF (847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5.24±1.39)d短于对照组(6.47±1.46)d,观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17334.54±514.36)元低于对照组(18286.34±521.21)元;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预防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患儿治疗费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分阶段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和血压控制的影响
黄燕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90-93. 
摘要 ( 33 )   PDF (80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分阶段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据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实施自我超越理论的分阶段护理模式)和常规组(常规护理模式),每组患者各50例,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均持续干预8周。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情况,比较研究组和常规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应对方式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86.15±1.88)mmHg、收缩压(138.21±2.01)mmHg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和健康素养评分分别为(27.13±2.77)分、(96.19±3.09)分,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为(36.38±2.58)分,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分阶段护理能有效控制血压情况,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和GSES,使患者能更积极地面对疾病。
基于SFBT模式的心理干预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患者中的应用
魏娟, 左颖, 邱斌, 陈艺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94-97. 
摘要 ( 43 )   PDF (79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基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模式的心理干预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溶栓患者生理应激、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2年1-12月期间78例急性DVT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SFBT模式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溶栓治疗前生理应激指标[心率(HR)、收缩压(SAP)],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溶栓治疗前HR、SAP均较入院时提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溶栓治疗前SAS、SD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SFBT模式的心理干预可改善急性DVT患者溶栓前应激反应和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
肖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98-100. 
摘要 ( 48 )   PDF (84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其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入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4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护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这种干预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韩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01-104. 
摘要 ( 30 )   PDF (80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科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84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2)、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理念,n=42),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拔出尿管、拔出心包纵膈引流管、术后首次排便、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5 d自主下床活动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除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三项外,其余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用于心脏瓣膜病实施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其围术期指标改善效果显著,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康复效果尚可,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高血压专科护理
知信行教育模式结合积极心理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研究
于颖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05-106. 
摘要 ( 33 )   PDF (83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知信行教育模式结合积极心理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由疾控中心筛查出原发性高血压的80例老年患者,基于随机抽样的分组原则,将等数量的患者依次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加行积极心理学+知信行教育护理。对比两组的依从率以及干预前后的知信行评分和血压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依从率(95%)比对照组(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研究组的知信行评分、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有较大变化且研究组的知信行评分比对照组高,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信行教育模式结合积极心理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知信行状况、血压水平、治疗依从性均有积极影响。
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叶雯, 黄秀芳, 王璐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07-110. 
摘要 ( 37 )   PDF (80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知信行、跨理论以及健康信念整合式护理(KTH)取得的干预效果,评估对患者血压水平、用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筛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KTH整合式护理,对比血压水平、用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控制效果突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用药依从性观察组所得数值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选用KTH整合式护理对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以及用药依从性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调控血压水平,具有借鉴价值。
个性化认知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翁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11-113. 
摘要 ( 35 )   PDF (843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个性化认知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50,常规护理+个性化认知护理)。统计两组护理后的遵医行为及护理前后的血压(SBP、DBP)水平、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遵医率(98.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及认知能力、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认知能力、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认知护理可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能力、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利于血压的控制,值得推广。
冠心病专科护理
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周野金, 郑秀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14-117. 
摘要 ( 47 )   PDF (83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组方式:抽签法(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负性情绪、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焦虑、抑郁、慌张)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个体化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18-120. 
摘要 ( 51 )   PDF (79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就诊于该院心血管内科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37-78岁,平均(55.36±9.75)岁,其中,男性86例,占比57.33%,女性64例,占比42.67%。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95.57±11.38)分、生活质量得分为(58.23±10.2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65,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质量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低水平。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质量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具体疾病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及进行健康宣教,尽可能提高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生活质量指标产生的影响分析
曾毅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21-123. 
摘要 ( 46 )   PDF (81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生活质量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我院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开展常规心内科护理(35例),舒适组提供舒适护理(35例),比较两组舒适程度、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调查满意程度。结果 舒适组干预后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均高于基础组,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明显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组干预后疾病主观感受、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及治疗满意度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全面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舒适程度及生活质量,优化其自我护理能力,促使其睡眠改善。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的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及护理在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张斐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24-126. 
摘要 ( 28 )   PDF (83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讨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的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及护理在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入的86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的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及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65%,高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的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及护理用于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能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规范化护理对ICU心梗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王艳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27-129. 
摘要 ( 46 )   PDF (888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心梗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患者86例,时间在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实施常规护理记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护理记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82.65±6.52)分、躯体状态(83.47±6.46)分、精神健康(83.75±6.57)分、社会功能(83.65±6.74)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8.46±6.45)分、(78.65±6.43)分、(78.74±6.51)分、(78.64±6.77)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规范化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及复发情况的影响
王宝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30-133. 
摘要 ( 39 )   PDF (85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间笔者医院急诊收治的1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以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间收治的85例患者为观察组,予以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流程时间、心功能指标、心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分级、检查诊断、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完成急诊救治等急诊流程时间皆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后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水平、NYH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71%、心肌梗死复发率3.53%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6.25%、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有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等急诊流程时间,更大程度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及对心理应激、睡眠质量的影响
王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34-137. 
摘要 ( 34 )   PDF (790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以及对心理应激、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有5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自护能力、心理应激、睡眠质量。结果 (1)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前后两组ESCA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前后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前后两组PSQI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个性化心理护理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与自护能力。
责任制全程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STEMI患者救治效率、急诊滞留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傅丽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38-140. 
摘要 ( 27 )   PDF (83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责任制全程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急诊滞留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9例STEMI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管理;将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STEMI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全程分级分区护理流程进行管理,探究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急诊等候时间、冠状动脉造影时间、首次球囊扩张(D2B)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及支架置入时间]、急诊滞留率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差异;探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等候、冠状动脉造影、D2B、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及支架置入时间及急诊滞留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全程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其急诊滞留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
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院前延迟因素分析
郭珍平, 党翠娇, 汪超, 夏玮宏, 杨婷淇, 吴天英, 张敏, 杨剑, 余阳, 马四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2):  141-144. 
摘要 ( 47 )   PDF (84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院前延迟的因素,以提高公众对卒中及时救治的意识,并优化院前急救流程。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诊的4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有117例患者为发病在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患者有109例,376例为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376名超时间窗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卒中的认识、发病地点、入院方式、交通工具、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发病症状、发病的严重程度因素、经济因素、居住方式及发病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对卒中认识不足、低文化程度、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较远(>6 h)、经济状况较差、交通工具的选择以及发病时间对院前延迟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卒中的认识、发病的严重程度因素、居住地偏远和发病时间超过6 h是院前延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和改善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可能是减少院前延迟的关键策略。建议加强卒中教育和改善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以促进患者及时获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