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4-15
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养心汤加减化裁结合西药治疗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的影响
舒均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3-5. 
摘要 ( 44 )   PDF (37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养心汤加减化裁与西药联合治疗,对术后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在2019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案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0例对照组与60例实验组,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冠心病PCI术治疗后,给予对照组单纯实施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用养心汤加减化裁联合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评分与各项心功能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西药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汤加减化裁联合治疗,有利于调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增强患者心功能,疗效佳,建议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陈勋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6-9. 
摘要 ( 35 )   PDF (35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针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应用,对该患者群体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筛选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单用组(n=30)和联合组(n=30),单用组患者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均低于单用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ET-1指标均有所降低,NO指标均有所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ET-1指标低于单用组患者,NO指标高于单用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单用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单用组的10.00%,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P>0.05)。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的治疗效果确切,对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
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林汉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0-12. 
摘要 ( 28 )   PDF (37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合计60例为观察样本,通过“奇偶法”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肺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质量均提升且实验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达(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心脏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与生活治疗、睡眠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及对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刘国辉, 许日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3-15. 
摘要 ( 48 )   PDF (5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及对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接收治疗的78名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厄贝沙坦给药组(A组)、氨氯地平给药组(B组)和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给药组(C组),每组26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变异性(BPV)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FPG、TC、TG均显著下降,其中C组FPG显著低于A组、B组(P<0.05),但三组治疗后的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均下降,C组FINS、HOMA-IR低于A组、B组(P<0.05),但A组、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24 h舒张压(24hDBP)、24 h收缩压(24hSBP)、24 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下降,C组24hDBP、24hSBP、24hDSD、24hSSD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结论 较单独使用厄贝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及血压变异性改善效果,且药物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对主动脉伪影和主动脉夹层鉴别分析
刘小婷, 李永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6-18. 
摘要 ( 27 )   PDF (44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对主动脉伪影和主动脉夹层鉴别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在2023年1-12月收治的疑似胸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其实施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检查,分析其临床相关数据。结果 血管造影结果:阳性45例,阴性15例,CT平扫结果:阳性43例,阴性17例;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CT平扫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6.67%(52/60)、80.00%(12/15)、88.89%(40/45);血管造影I型检出率高于CT平扫(χ2=4.225,P=0.039);血管造影与CT平扫分型(II-II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高于CT平扫,且伪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虽然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准确度,且在II型-IIIB型夹层的分型上与血管造影相似,但在I型夹层的检出率以及图像质量方面,血管造影更为优越。
左卡尼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的效果观察
戴剑, 彭芳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9-22. 
摘要 ( 26 )   PDF (5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探究左卡尼汀辅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对血管再通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我院81例NSTE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予以左卡尼汀辅助PCI治疗的41例为研究组,直接急诊PCI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凝血因子水平及MACE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TIMI分级Ⅲ级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7 d,研究组NT-proBNP、AngⅡ、cTnⅠ低于对照组(P<0.05);PCI后1、7 d,研究组LVSED、LVES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PCI后1、7 d,两组间D-D、FIB及MACE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用于NSTEMI急诊PCI治疗中,可提高血流灌注,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更利于预后。
320排CT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刘振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23-25. 
摘要 ( 15 )   PDF (51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320排CT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患者均经320排CT及数字血管剪影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20排CT检查脑血管的狭窄程度,分析320排CT诊断脑血管狭窄的一致性和诊断效能。结果 DSA诊断轻度狭窄占24.00%(12/50),中度狭窄42.00%(21/50),重度狭窄30.00%(15/50),闭塞4.00%(2/50)。320排CT诊断轻度狭窄22.00%(11/50),中度狭窄36.00%(18/50),重度狭窄38.00%(19/50),闭塞4.00%(2/50)。320排CT与DSA检查脑血管狭窄程度Kappa值为0.928。320排CT诊断脑血管狭窄为重度及闭塞的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88%(29/33)、92.00%(46/50),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17/17)、80.95%(17/21)、100.00%(29/29)。结论 320排CT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有一定诊断价值,与DSA的一致性较好,且320排CT诊断脑血管狭窄为重度及闭塞的敏感度和准确率较高。
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何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26-28. 
摘要 ( 21 )   PDF (54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CHD-UAP)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CHD-UA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酒石酸美托洛尔,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控制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AF、AS、DS、PL、TS得分,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CHD-UAP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联合PCI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的效果
林春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29-31. 
摘要 ( 24 )   PDF (53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治疗时按照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STEMI患者中选择200例,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100例,实施 PCI治疗)与观察组(100例,实施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联合PCI治疗)。对比患者心功能水平、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紧张素II、肾素、脑钠肽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统计,观察组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STEMI患者治疗时开展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联合PCI治疗,可以提升患者心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患者恢复。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肖坤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32-34. 
摘要 ( 27 )   PDF (63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梗患者所取效果,评估对不良反应、心功能水平构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观察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对比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包含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功能水平、心梗发作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23.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梗发作频率、心梗持续时间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梗临床治疗期间联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修复心功能,减轻心梗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脑栓通胶囊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肢体痉挛的临床观察
郭海东, 娄勍, 叶丹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35-38. 
摘要 ( 30 )   PDF (60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脑栓通胶囊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肢体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对照组(n=49),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另辅以脑栓通胶囊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分(FMA)]、生活能力[巴氏指数(BI)]评分、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上下肢MA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栓通胶囊联合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肢体痉挛疗效确切。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与肺功能和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吴美花, 刘利华, 叶陈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39-42. 
摘要 ( 18 )   PDF (84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情况及其与肺功能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3例PHD患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为对照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时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差异和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l预计百分比(FEVl%)]差异,根据入院30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入院后SDNN、SDANN、FEV1/FVC、FEVl%低于对照组(P<0.05);73例PHD患者在治疗7 d时,SDNN、SDANN、FEVl/FVC、FEVl%较治疗前升高(P<0.05);随访6个月,73例PHD患者中有32例出现不良事件,预后不良组急性加重期占比、平均病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治疗7 d时SDNN、SDANN、FEV1/FVC、FEVl%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7 d时SDNN、SDANN均与治疗前、治疗7 d时FEV1/FVC、FEVl%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HD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治疗前、治疗7 d时SDNN、SDANN的cut-off值分别为72 ms、55 ms、92 ms、91 ms(P<0.05),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治疗前SDNN≤72 ms、治疗前SDANN≤55 ms、治疗7 d SDNN≤92 ms、治疗7 d SDANN≤91 ms均为PHD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HD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SDNN、SDANN与肺功能呈正相关,且治疗前、治疗7 d时SDNN、SDANN均为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在治疗早期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对病情评估及不良事件预测提供参考。
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HRV指标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
郑清丽, 杨玲芳, 陈丽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43-45. 
摘要 ( 25 )   PDF (76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变异性(HRV)指标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医院收治的104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患者的预后(即生存、病死)情况分组,将存活的患者84例纳入存活组,将病死的患者20例纳入病死组。比较两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及HRV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对AM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心率减速例(DC)高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高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DRs2、DC、SDANN、rMSSD单一及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的AUC>0.7,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HRV指标预测AMI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且两者指标联合预测敏感度更高,可获得更高的预测价值。
人群防治
“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的康复锻炼对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
邱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46-48. 
摘要 ( 26 )   PDF (6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的康复锻炼对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70例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每组35例。参考组进行传统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进行“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的康复锻炼,对比两组干预前与干预1周、2周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血压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研究组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的康复锻炼用于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有利于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能力,促使血压保持稳定。
冠心病专科护理
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ICU冠心病患者术后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黄梅英, 林兰, 林艳萍, 郑娟, 梁晓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49-52. 
摘要 ( 27 )   PDF (68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应用PDCA护理模式对ICU冠心病患者术后心功能水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展开对照试验,抽检患者共计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所用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应用PDCA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心功能水平有所改善,且在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证实观察组测定数值偏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评分测定数值对比观察组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恢复,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CCU冠心病PCI术后开展护理质控日志联合柏拉图护理的护理质量及SF-36评分的变化
洪惠燕, 曾玉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53-55. 
摘要 ( 21 )   PDF (66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对CCU冠心病PCI术后实施护理质控日志联合柏拉图护理对于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SF-36量表评分的作用。方法 在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CCU冠心病PCI手术患者中选择84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42例,常规术后护理)和观察组(42例,开展护理质控日志联合柏拉图护理)。评估护理质量以及患者SF-36评分等。结果 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护理质量,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SF-36评分,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运动能力,观察组在运动持续时间、6 min步行距离以及最大耗氧量方面,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CCU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开展护理质控日志联合柏拉图护理,可以提升对该部分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恢复。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医学, 李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56-58. 
摘要 ( 24 )   PDF (67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护理,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以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74)评分的差异。结果 入院时,两组GSES、PHQ-9、GAD-7、QOLI-74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相较对照组,观察组GSES、QOLI-74分值更高,其PHQ-9、GAD-7分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分级护理方案对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影响
洪明花, 赖书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59-62. 
摘要 ( 28 )   PDF (67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分级护理方案对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冠心病患者在护理期间引入心脏康复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管理前后心功能康复情况、自我效能评分改善情况、不良心理评分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心功能I-II级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不良心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分级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降低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陆春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63-66. 
摘要 ( 21 )   PDF (6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和对其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心内科2022年 1月至 2023 年12 月期间接受PCI治疗的心肌梗死住院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4例和精准组24例,常规组接受术后常规康复护理,精准组接受基于术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精准组患者的遵医用药率95.83%、纠正不良生活行为率95.83%、合理作息率83.33%及规律运动率87.50%,与常规组比较,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6MWD、AT水平两组对比显示,精准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精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5个方面均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心脏不良事件共计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常规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PCI术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精准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率,促进心功能的改进,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
目的驱动下的心脏康复训练计划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杜秋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67-70. 
摘要 ( 27 )   PDF (6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目的驱动下的心脏康复训练计划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实施目的驱动下的心脏康复训练计划,离院后护理跟踪6个月。就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心血管事件等进行评价对比。结果 离院6个月复诊时研究组患者LVEF、VO2max、AT等心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院3个月、离院6个月等阶段研究组CQQC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离院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目的驱动下的心脏康复训练计划干预,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叙事医学模式下心理干预联合医护一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冠脉搭桥术患者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
郑昭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71-73. 
摘要 ( 24 )   PDF (75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叙事医学模式下心理干预联合医护一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CAD)冠脉搭桥术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日常活动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4例CAD冠脉搭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42例,单一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和医护一体化早期康复护理,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以叙事医学模式下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及PSQI评分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AD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叙事医学模式下心理干预联合医护一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心理,提高其睡眠及生活质量。
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自我管理行为分析
叶斯敏, 苏秋园, 黄容容, 黄爱琴, 施桂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74-77. 
摘要 ( 20 )   PDF (74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冠心病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检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经综合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抽检病例共计84例,将随机数字表法视为本次研究分组处理方式,将入组对象划分为两组,分别设定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其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通过测定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评分测定结果均显示为观察组较高,数值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房内径(LAD)较低,左心射血分数(LVEF)较高,上述指标参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测定数值分别为7.14%、23.18%,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而言,脚踏车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具有显著效果,在改善自我管理行为的同时利于提高心功能,可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护理中风险预测的预防性护理的干预价值及术后谵妄观察
李巧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78-80. 
摘要 ( 27 )   PDF (74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风险预测的预防性护理对冠心病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时段内行全麻麻醉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入组对象共94例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划分两组,每组平均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风险预测的预防性护理。通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术后各时段认知功能;通过谵妄分级量表(DRS-R98)评价谵妄程度及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 d MMSE、MoCA评分与术后1 d相比均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谵妄发生率,观察组(8.51%)低于对照组(25.53%),同时观察组轻度谵妄人数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风险预测的预防性护理对冠心病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且明显减少术后谵妄发生,减轻谵妄程度。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
董燕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81-83. 
摘要 ( 27 )   PDF (80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分析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范围为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选取在此区间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2例,以组间基线资料相匹配的原则进行均等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对照组(n=36)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观察组(n=36)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疗法,对比两组心理弹性、自我感受负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了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后,心理弹性均优于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11.11% vs 2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护理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CU护理中运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对心理情绪和血压水平的影响
刘晓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84-87. 
摘要 ( 24 )   PDF (76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时期我院ICU收治72例AMI患者,采用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情绪、心血管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测验所得焦虑、抑郁评分均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测得心率、血压水平指标值均更低(P<0.05)。观察组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总发生率8.34%更低(P<0.05)。结论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对AMI患者心理情绪改善、心血管指标调节、并发症减少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和应用。
高血压专科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指导的护理对重症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
蔡燕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88-90. 
摘要 ( 28 )   PDF (71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高血压患者实行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指导的护理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7例重症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行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指导护理的54例为观察组,实行常规护理的5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日常血压情况、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日常血压更为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患者通过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指导的护理效果较佳,稳定血压水平,降低临床风险,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专科护理
移情护理干预联合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留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赵云本, 伍美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91-93. 
摘要 ( 14 )   PDF (82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急诊留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联合应用移情护理干预与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留观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入选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按照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43例给予移情护理干预联合SBAR沟通模式,观察两组疾病不确定感[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焦虑程度[状态焦虑量表(SAI)]。结果 干预前,两组复杂性、不明确性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复杂性、不明确性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I、T、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I、T、P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S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留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联合应用移情护理干预与SBAR沟通模式能够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升希望水平,并且减轻焦虑程度。
渐进性康复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效果分析
许銮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94-96. 
摘要 ( 22 )   PDF (76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收住于重症监护室(ICU)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渐进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康复效果构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例数为47例,前者应用常规康复护理,后者基于常规康复护理应用渐进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心功能水平:干预前,三项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水平改善效果具有明显优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四项指标测定数值对比,较高的一组均为观察组(P<0.05)。(3)护理满意度:对比评估两组患者对于相应康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的一组为观察组(P<0.05)。结论 对于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渐进性康复护理的实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能够加速心功能水平康复进程,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显著,且得到了患者认可,值得大力推广借鉴。
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谢陈霞, 翁小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97-100. 
摘要 ( 24 )   PDF (78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76例老年CHF患者,均为我院心内科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时期收治,按护理方法不同将纳入样本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n=38),前组配合常规护理,后组实施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更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一氧化氮(NO)水平更高,内皮素(ET)水平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MLHFQ)调查表4个维度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 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对老年CHF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提升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
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姚田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01-103. 
摘要 ( 27 )   PDF (76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调查对象:确诊为老年性心衰的患者;抽检病例:80例;分组方法:简单随机化法,将入组患者均匀划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各占4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基础应用心脏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水平、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测定结果分别为10.00%、27.50%,较低的一组为观察组(P<0.05)。护理措施执行后,患者心功能水平发生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具优势,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实施后,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其中各项负性情绪评分较低的为观察组,且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脏康复护理在老年性心衰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功能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针对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评价
王金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04-106. 
摘要 ( 26 )   PDF (74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重症患者的临床价值和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抽签法将我院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老年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和针对性护理,均连续护理至出院,并对其开展为期3个月的随访。对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生活质量水平予以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Hb、TRF、PA、ALB水平提升,MLHFQ量表各维度评分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Hb、TRF、PA、ALB水平较高,MLHFQ量表各项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重症患者当中,能有效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同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基于病程相宜理论的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及护理效果的影响
马晓佳, 王李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07-109. 
摘要 ( 24 )   PDF (76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病程相宜理论的康复训练实施效果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6 min步行距离构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观察组(n=36),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所用护理模式为基于病程相宜理论的康复训练,对比干预效果,以心功能水平、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为评估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基于病程相宜理论的康复训练对于提高自身运动耐力以及促进心功能水平恢复具有突出效果,有利于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护理
全方位护理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阙秋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10-112. 
摘要 ( 39 )   PDF (77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全方位护理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n=76)分为对照组(n=38,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8,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率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舒适状况量表(GCO)得分以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得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率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程度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舒适程度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GCO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SN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方位护理可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水平,并有效降低其焦虑程度,使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较大的提升。
基于目标导向性的左室保护干预在体外心肺复苏救治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的应用
黄少荣, 江华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13-115. 
摘要 ( 23 )   PDF (80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导向性的左室保护干预在体外心肺复苏(ECPR)救治暴发性心肌炎(F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ECPR的63例FM患者病例资料。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采取常规干预的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采取基于目标导向性的左室保护干预的3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4周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LV)],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LVEF较干预前均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LV较干预前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研究组ECMO支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目标导向性的左室保护干预在行ECPR的FM患者中应用价值高,能提高患者心功能恢复,促进其预后恢复,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的作用分析
陈淑荣, 王艳丽, 徐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16-118. 
摘要 ( 23 )   PDF (88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时期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依据组间信息均衡可比原则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均n=43),前组执行常规护理,后组执行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4个方面评分均更高,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更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血压水平和心功能指标改善均可产生积极作用,值得推荐和施行。
压疮预警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王诺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19-122. 
摘要 ( 26 )   PDF (8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压疮预警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及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诊的9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压疮预警联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压疮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现心房颤动、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为2.04%,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环境、整体评价以及生活质量总分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压疮预警联合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心力衰竭早期预警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曾翠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23-127. 
摘要 ( 23 )   PDF (85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衰早期预警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并给予心衰早期预警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6MWT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上下肢FMA评分,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相比于参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LVEF更高,LVESD和LVEDD水平更低(P<0.05)。相比于参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MWT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更高(P<0.05)。相比于参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和下肢FMA评分更高(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7%)明显低于参照组(21.15%)(χ2=5.283,P=0.022)。结论 心衰早期预警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可提高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
高血压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多元化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薛培钰, 顾小英, 杨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28-131. 
摘要 ( 32 )   PDF (82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分析应用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高血压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范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在此区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72例,以组间基线资料相匹配的原则进行均等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对照组(n=36)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36)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元化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基线资料、疾病管理能力、应对方式、血压水平、心功能指标。结果 应用多元化延续性护理后,观察组疾病管理能力、应对方式、血压水平、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提高高血压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分期康复护理联合Orem护理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
黄嫣, 赵慧玲, 林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32-135. 
摘要 ( 20 )   PDF (8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分期康复护理联合Orem护理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分期康复护理联合Orem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满意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M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根据疾病发展实际情况与病情进展,辅以分期康复护理联合Orem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其以积极平稳的心态面对治疗,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指导以促进尽快康复的效果
林宏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36-138. 
摘要 ( 45 )   PDF (88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训练指导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尽快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心脏瓣膜术患者90例,给予随机分组后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含45例。对照组落实饮食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另增加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相关的指标。结果 两组干预后TP、Hb、ALB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增高,进行组间比较后观察组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干预后的6 min步行距离、依从性以及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指导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尽快康复的应用效果较好,还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发生中的影响
刘杰, 郭康康, 董李娜, 肖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39-142. 
摘要 ( 35 )   PDF (83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发生中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2年1-12月期间进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心理状态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方面,观察组患者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预后良好发展。
病例报告
反复多次PENTARAY高精密度标测复杂房速消融一例
吴闯举, 冯宇, 钟文, 贺涛, 陈旸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7):  143-144. 
摘要 ( 28 )   PDF (143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年男性,因心房颤动消融术后7月余反复心悸入院,心电图提示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电生理检查提示起源左侧房速,电激动标测提示二尖瓣峡部局灶性房速,给予45W AI 450 15 mL/min冷盐水射频消融,消融后心电传导顺序改变,心动周期不变;重新标测,提示环右肺静脉折返,消融无效;再次标测,提示左上肺电激动最早,于左肺静脉嵴部进行线性隔离,消融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电生理检查未再诱发心动过速,消融有效部位的二尖瓣峡部及左肺静脉脊部均为Marshall静脉分布区域,可能存在心外膜传导,Marshall静脉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