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2-05
临床研究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室重塑、炎症因子的影响
刘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3-5. 
摘要 ( 676 )   PDF (247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室重塑、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组,每组58例。西医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治疗,中西医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两组连续用药4周。比较心室重构指标[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以及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正五聚蛋白-3(pentamerin-3,PTX-3)、半乳糖凝集素-3]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心室重构指标(IVST、LVMI)及血清炎症因子(NLR、PTX-3、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中西医组的心室重构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AMI合并心律失常,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室重构,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康复运动的效果分析
余活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6-8. 
摘要 ( 40 )   PDF (44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早期康复运动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35例,其中介入后病情严重的20例患者未进行康复治疗,因此将其余2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度分为研究组(80例)、2019-2020年对照组(135例)。前者实施术后早期康复运动,后者实施常规康复运动,对比组间心功能、运动情况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 其余215例患者性别比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2019共行支架植入术58个,男46个,其中病情严重5个,女12个;2020年支架植入术92个,其中男72个,病情严重7个,女20个,病情严重3个;2021年共85例,其中男74例,病情严重4例,女11例,病情严重1个。康复前后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前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前,组间运动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研究组6 min步行实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运动,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情况,并降低MACE发生率。
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氧合、呼吸频率和不良事件的影响
吴亚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9-11. 
摘要 ( 43 )   PDF (37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氧合、呼吸频率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由我院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关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氧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44),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首先均采取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在常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传统鼻导管氧疗作为对照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采用HFNC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氧合指数、呼吸频率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氧合指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合指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HFNC可有效改善关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氧合指数指标、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HFNC治疗方式具有临床意义。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及干预措施与血管再通率分析
鞠晓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12-14. 
摘要 ( 40 )   PDF (41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作用及干预措施与血管再通率。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AMI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选用尿激酶作为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干预组选用瑞替普酶作为静脉溶栓治疗药物。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血管再通率与不良反应率。结果 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AMI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升血管再通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探讨
花清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15-18. 
摘要 ( 39 )   PDF (53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67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分为病例组(n=155),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n=112)。收集入选者的一般特征资料及血生化结果,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一般资料分析发现病例组的男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史及吸烟史比例更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尿酸、空腹血糖(FBG)、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龄、高血压、高空腹血糖、高ApoB、高FIB均为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间的FIB水平差异,发现冠脉病变支数多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冠脉病变支数少的及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如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及ApoB等指标后显示FIB与Gensini评分仍相关(r=0.228,P<0.01)。结论 高FIB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随着FIB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也越严重。
芪苈强心胶囊防治表柔比星所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邵颖, 韩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19-21. 
摘要 ( 143 )   PDF (46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芪苈强心胶囊防治表柔比星所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次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完成包含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EC)方案进行手术后化疗8个疗程的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在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同时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芪苈强心胶囊口服。分别在化疗前及完成第4、8个疗程化疗后进行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测定和比较;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和芪苈强心胶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完成第4、8个疗程化疗后,NT-proBNP低于同期对照组,LVEF、6MWD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在结束第4、8个疗程化疗时,LVEF、6MWD较本组化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LVESD、LVEDD化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芪苈强心胶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有效防治表柔比星所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和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分析
韩名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22-24. 
摘要 ( 50 )   PDF (48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并确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将血透期间是否发生高血压作为分组依据,将我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血压水平,并检测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磷(P)、血清钙(C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等实验室指标,分析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疾病、营养状况、舒张压、Ca、BUN以及SCr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时间、收缩压、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情况、CRP、HCY、P以及HB指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情况、CRP、HCY、P、HB六项指标是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时间长、收缩压高、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CRP、HCY、P水平升高、HB降低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血压情况的危险因素。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
谢福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25-27. 
摘要 ( 40 )   PDF (5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n=92)依据随机排列表法分成两个组别,分别用观察组(n=46,泵注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照组(n=46,泵注等剂量0.9%生理盐水)表示,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和拔管情况。结果 在进行全身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时以及拔管结束1 min、3 min、5 min后,观察组患者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拔管期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且不会对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造成显著影响,适合推广应用。
糖耐量降低老年男性体检者尿酸与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关系
熊愉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28-30. 
摘要 ( 49 )   PDF (61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糖耐量下降(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体检老年男性尿酸(uric acid,UA)和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IGT老年男性者合计525例,结合UA水平分成<334 μmol/L组180例和≥334 μmol/L组345例,随访到2022年8月结束,记录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出现情况,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A和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关联。结果 两组随访时间在8-4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36±5.48)个月。UA≥334 μmol/L组的心脑血管事件死亡比例高于UA<334 μ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因死亡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血UA和IGT老年男性体检者的全因死亡率无相关性(P>0.05);UA≥334 μmol/L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结论 UA水平和IGT体检老年男性的全因病死率无关,但UA水平升高是其心脑血管事件所致死亡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卢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31-33. 
摘要 ( 40 )   PDF (55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血压的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高血压组(n=42)、体位性血压正常组(n=80)和体位性低血压(n=54),分别通过彩超检查所有受试人员的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示:患者卧立位收缩压差的绝对值和卧立位舒张压差的绝对值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1,P<0.05),且两者均和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451,0.487,P<0.05)。结论 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密切相关。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再狭窄的预测作用及其与脂质的关系
陈威丞, 张先位, 王琼琼, 陈基源, 韦永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34-36. 
摘要 ( 30 )   PDF (57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再狭窄的预测作用及其与脂质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冠心病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以及于术后12个月复查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27例)和非ISR组(67例)。检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脂质各指标水平,分析各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非ISR组的RDW值小于ISR组(P<0.05)。ISR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载脂蛋白 A1(apoAl)和载脂蛋白 B(apoB)/apoA1比值均高于非IS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1和apoB为冠心病患者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apoA1、RDW和HDL-C的灵敏度均较高,non- HDL-C、apoB以及apoA1/ apoB的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仅要重视控制LDL-C水平,还要重视根据RDW、non-HDL-C的水平评估其危险性,non-HDL-C 和RDW双重达标控制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护理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赵爱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37-40. 
摘要 ( 40 )   PDF (64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另加用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肌功能、应激反应及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护理开始60 min后患者SBP、HR低于对照组,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应激反应。
临床护理路径对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
崔淑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41-44. 
摘要 ( 46 )   PDF (64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接受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的100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8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疾病认知水平变化,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出院时T-AI、S-AI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出院时PSQI评分比对照组低,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比对照组(26.92%)低(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患者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焦虑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
保护动机理论在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对血压与心理弹性的影响
陈莹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45-47. 
摘要 ( 59 )   PDF (64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保护动机理论用于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对血压与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压患者,共70例,选取时间段在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根据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分组,接受常规教育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保护动机理论健康教育的3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血压、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以及对医护人员依从性。结果 两组在干预前的CD-RISC评分与血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在干预后的CD-RISC评分与血压分别高于、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医护人员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保护动机理论,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与对医护人员依从性,对血压控制具有积极影响。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对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洪文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48-50. 
摘要 ( 35 )   PDF (64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胃癌伴冠心病患者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胃癌伴冠心病患者,共计60例,研究开启于2019年6月,完结在2022年6月。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其中常规组(30例)摸蓝球,试验组(30例)摸红球,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常规组患者中,将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应用于试验组患者中。针对每组患者各时期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以及日常生活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同组组内护理三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高于护理前,护理三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同组组内护理三个月后日常生活得分均高于护理前,护理三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胃癌伴冠心病患者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护理,能够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提高日常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多方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柯艳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51-53. 
摘要 ( 40 )   PDF (64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方位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某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院内多方位护理干预,43例)和对照组(常规院内护理干预,43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从遵医用药、饮食、运动、情绪、作息、复诊六个维度评价患者依从性,以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价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用药依从率97.67%,饮食依从率88.37%,运动依从率86.05%,情绪稳定依从率93.02%,规律作息依从率86.05%,定期复诊依从率1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当日MLHFQ(23.19±8.52)分,末次随访MLHFQ(25.35±7.6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方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院外康复依从性,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叙事护理结合风险防范管理对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放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探析
肖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54-56. 
摘要 ( 37 )   PDF (66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叙事护理结合风险防范管理对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放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放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将6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30例实施叙事护理结合风险防范管理,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痛苦得分、MDASI得分、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放疗患者实施叙事护理结合风险防范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轻心理痛苦,值得研究和推广。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叶芳, 叶靓岚, 黄少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57-59. 
摘要 ( 29 )   PDF (72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评估ICU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探究对患者康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ICU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入组对象共计7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水平。结果 测定组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测定结果表示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功能水平恢复效果较好(P<0.05)。结论 ICU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提升整体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
全方位护理对稳定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价值
陈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60-62. 
摘要 ( 47 )   PDF (67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合并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由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全方位护理的价值。方法 筛选120例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出现患者作为样本,样本选择范围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血压、血糖变化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及血糖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则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全方位护理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可将其血糖、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亦可确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遵医嘱进行合理治疗,值得借鉴及参考。
以家庭为单位的并轨联动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价值
林碧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63-65. 
摘要 ( 26 )   PDF (77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以家庭为单位的并轨联动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2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患儿,所有患儿均开展本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儿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并轨联动护理模式干预,就两组患儿家属照护技能与疾病认知水平、两组患儿心肌酶谱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家属照护技能与疾病认知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CK-MB、CPK等心肌酶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单位的并轨联动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在提升患儿家属照护技能与疾病认知水平,促进心肌酶谱水平改善方面的价值突出。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围产期护理管理中的价值
王素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66-68. 
摘要 ( 38 )   PDF (69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围产期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4例患者,均开展妊娠期高血压围产期常规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护理管理,就两组患者入院待产时、产后48 h等阶段血压水平、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入院待产时与产后48 h两个阶段研究组SBP与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围产期护理管理中,在降低血压水平、改善母婴结局中的价值突出。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林吓妹, 潘丽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69-71. 
摘要 ( 39 )   PDF (72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治疗的6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评估情况分为低危组33例和中高危组27例,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高危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0YR-CVD发病风险为4.3%(2.3%,8.4%),低危患者为2.5%(1.3%,4.7%),中高危患者为5.6%(2.6%,10.6%);两组患者年龄、BMI指数、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P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收缩压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BMI、FPG、收缩压因素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同时HDL-C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保护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FPG、收缩压均为精神分裂症CVD发病的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性因素,发病风险因素的干预对早期发现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双轨互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与心理状况的影响
陈春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72-74. 
摘要 ( 47 )   PDF (7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双轨互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双轨互动护理,评价两组患者心血管功能与心理状况并对比。结果 产后72 h研究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IMT、左心室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两组患者STAI量表评分均降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双轨互动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在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与心理状况方面的效果突出。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川崎病结合冠心病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王晓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75-77. 
摘要 ( 31 )   PDF (71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用于川崎病伴冠心病患儿对其康复效果和家属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入川崎病伴冠心病合计68例患儿,另外按照1:1选择患儿的直系照顾者68例开展调查,经抽签将34例归纳到对照组(常规护理),剩余的34例归至观察组(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模式),统计两组在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家属认知度得分和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各项症状消退、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家属各方面的疾病知识得分及总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家属各项满意度得分和总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家庭为核心护理在川崎病伴冠心病患儿中有着理想应用效果,可提升其康复效果、家属疾病认知与满意度。
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林莉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78-80. 
摘要 ( 37 )   PDF (79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接收的88例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干预组(给予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干预),各44例,比较两组的疾病认知率,观察两组的行为依从性、血压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疾病认知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干预组的行为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予以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满足患者的认知需求,改善患者的行为依从性,控制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水平。
术前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食管癌患者手术耐受性的影响分析
邓玉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81-83. 
摘要 ( 43 )   PDF (71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食管癌患者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高血压合并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指导,观察组采用术前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结果 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指标低于对照组,情绪性、精神质、掩饰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手术耐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改善高血压合并食管癌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其血压生理指标,改善其人格行为,继而对患者手术耐受性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基于PERMA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肺功能的影响
官雪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84-85. 
摘要 ( 30 )   PDF (78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PERMA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将10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50例实施基于PERMA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FEVI、FEVI/预计值、FEVI/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基于PERMA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研究和推广。
冠心病专科护理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黄柳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86-88. 
摘要 ( 37 )   PDF (74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老年心肌梗死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2周护理后评估患者效果,并从自我管理水平、依从性与满意度角度分析该护理方法效果。结果 观察组2周护理后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技能和自我管理责任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治疗预后、护理方法及服务态度满意度和遵医用药、定期复查及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有助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
李树蕙, 钟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89-91. 
摘要 ( 38 )   PDF (72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心病老年患者接受协同护理模式对其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行PCI的冠心病老年患者总共60例,经抽签法将其中30例归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余下30例归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分和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达到96.67%,高出对照组76.67%(P<0.05)。结论 冠心病老年患者接受协同护理模式能协助其PCI术后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采用。
综述
运动训练在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应用与研究
刘敏, 向文海, 邓爽, 万栋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4):  92-96. 
摘要 ( 42 )   PDF (773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能够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功能能力、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随着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意识的增强,心脏运动康复日益受到关注。该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回顾总结心脏康复的定义、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模式及其机制,旨在提高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增加运动康复的参与度,为探索最佳获益的个体化运动模式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