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期刊浏览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费用标准
缴付说明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信息
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主 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
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
国内刊号:CN 44-1581/R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快捷查稿
友情链接
万方论文查重
知网
万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达比加群对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谷彩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3-5.
摘要
(
214
)
PDF
(25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达比加群对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组40例。对照组给予达比加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能量代谢[游离脂肪酸(FFA)、收缩末圆周室壁应力(cESS)、心肌能量消耗(MEE)]、神经内分泌因子[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FFA、cESS、MEE、NT-proBNP、AngⅡ、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达比加群应用于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及神经内分泌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患者不同时机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效果分析
郭丽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6-8.
摘要
(
34
)
PDF
(33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于尿激酶静脉溶栓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于入院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治疗。两组均间隔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一次,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冠状动脉再通时间、再通率及再梗死发生率)、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浓度。
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的冠状动脉再通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再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治疗,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NT-proBNP水平降低,sCD40L水平升高,且治疗组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再通冠状动脉,改善心功能,降低再梗死的发生率。
基于Lp(a)及LDL-C构建预测模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马开阳, 徐日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9-14.
摘要
(
33
)
PDF
(67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住院的ACS且接受过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PCI治疗后的第一年内进行了随访。结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S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影响其预后的相关风险因素。联合Lp(a)和LDL-C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不良预后的风险预测模型。此外,基于
Spearman
相关系数评估LP(a)与LDL-C和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
结果
本研究989例患者中有385例(38.9%)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单变量Logistic模型显示年龄、颈动脉斑块、PCI支架总长度、冠脉Gensini评分、LP(a)、甘油三脂和是否使用阿司匹林与ACS患者接受PCI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多变量Logistic模型显示年龄、颈动脉斑块、冠脉Gensini评分、LP(a)和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与ACS患者接受PCI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LP(a)和LDL-C、 LDL-C与冠脉Gensini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心血管不良事件Logistic预测模型为Logit(P)= 4.559+0.017(年龄)+0.311(颈动脉斑块)+0.010(冠脉Gensini评分)+0.004(LP(a))+0.017(LDL)+0.674(是否使用阿司匹林)。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0.05。
结论
基于LP(a)和LDL-C构建的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模型效能较好。
冠状动脉心脏介入联合尼可地尔应用于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
刘定坤, 谭玉文, 齐彬, 郑欢, 文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15-19.
摘要
(
134
)
PDF
(42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脏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联合尼可地尔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RI)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86例CHD合并RI患者分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3例及B组43例。A组给予PCI联合尼可地尔治疗,B组给予PCI联合常规静脉水化处理。观察两组肾功能、炎症与应激反应水平、心肌损伤状况、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24 h后,A组NGAL、Cys-C、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低于B组(
P
<0.05);治疗24 h后,A组IL-6、IL-8、hs-CRP、MPO水平均低于B组,A组SOD水平均高于B组(
P
<0.05);A组CK-MB、cTnI水平均低于B组(
P
<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与B组(1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PCI联合尼可地尔应用于CHD合并RI,可有效改善肾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炎症症状及心肌损伤状况,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冠心病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价值分析
廖海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20-22.
摘要
(
35
)
PDF
(44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
方法
数据取自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CHD全身麻醉患者,手术类型为心脏搭桥手术,按随机取样法分为盐水组(泵入等剂量生理盐水,
n
=40)、研讨组(右美托咪定,
n
=40),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
麻醉前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麻醉后与盐水组比较,研讨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心率(heart rate,HR)值更低;简易智力状态评分量表(Simple Mental State Rating Scale,MMSE)评分更高;研讨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盐水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4.114,
P
=0.043,
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CHD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认知功能,避免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系统钙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郑梅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23-25.
摘要
(
29
)
PDF
(46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系统钙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CKD患者总共108例进行研究,通过心脏超声、冠脉多层螺旋CT评估心血管钙化情况,后分成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钙、磷酸盐、胎球蛋白A以及基质γ羟基谷氨酸蛋白水平差异,将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导致CKD患者心血管系统钙化的主要因素。
结果
108例CKD患者20例心血管系统发生钙化纳入到钙化组,其中包含血管内膜钙化10例,血管中膜钙化7例,心脏瓣膜钙化3例,占比18.52%;余下88例心血管系统未发生钙化纳入到无钙化组,占比81.48%。钙化组和无钙化组血钙、磷酸盐、胎球蛋白A以及基质γ羟基谷氨酸蛋白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钙化组的血钙、磷酸盐水平高于无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胎球蛋白A以及基质γ羟基谷氨酸蛋白水平低于无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将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出血钙和磷酸盐升高、胎球蛋白A和基质γ羟基谷氨酸蛋白降低是导致CKD患者心血管系统钙化的主要因素(
OR
值均>1,
P
<0.05)。
结论
钙化促进剂(血钙和磷酸盐)以及钙化抑制剂(胎球蛋白A和基质γ羟基谷氨酸蛋白)不平衡可能是CKD患者心血管系统钙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血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解存, 肖红缨, 韩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26-29.
摘要
(
27
)
PDF
(5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高血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行PCI治疗且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患者,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随访30天,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相比,MACE的发生未见显著异常(
P
>0.05),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增高(
P
<0.05),严重出血事件未见增加(
P
>0.05)。随访1年,高血压组的MACE、小出血的发生率增高(
P
<0.05),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并不是近期及远期MACE和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
P
>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PCI围手术期中应用比伐芦定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降低严重出血的风险。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李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30-32.
摘要
(
34
)
PDF
(58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给予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3 d及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对比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对比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半年内的再梗死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mRS评分、VEGF及MMP-9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4 h、3 d及1个月时,联合组NIHSS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1个月时,联合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联合组VEGF、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联合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半年内再梗死率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缓解患者症状,提升神经功能,避免短期再梗死。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范智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33-36.
摘要
(
37
)
PDF
(55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方法
对就诊于我院心内科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改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收集降压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动态血压、B-型钠尿肽、尿酸等临床资料,比较改药前后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
结果
改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6周后,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改药前增加(
P
<0.05),昼夜节律异常比率由改药前的90%下降为63%(
P
<0.05);尿酸、B-型钠尿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改药前(
P
<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显著的降压效果,并能够将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从而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焦虑情绪风险研究
曾华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37-39.
摘要
(
33
)
PDF
(61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焦虑情绪风险。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为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观察组(发生MACE,
n
=25),对照组(未发生MACE,
n
=65),收集各时间点焦虑水平。
结果
两组糖尿病、心功能分级、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3 d(T2)、术前1 d(T3)时,观察组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糖尿病、术前焦虑、甘油三酯(TG)为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焦虑、糖尿病、甘油三酯与围手术期发生MACE有一定关联。
护理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护理干预对妊娠并心律失常患者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
邓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40-42.
摘要
(
23
)
PDF
(56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护理干预对妊娠并心律失常患者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1-12月收治的妊娠并心律失常患者94例,以护理干预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
n
=47),给予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护理的为研究组(
n
=47),对比组间妊娠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研究组心电图ST-T波为27,对照组ST-T波为28,干预后,研究组ST-T波为6,对照组ST-T波为1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将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用于妊娠并心律失常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降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循证理念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模式在CABG术中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
洪素千, 许晓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43-45.
摘要
(
32
)
PDF
(68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循证理念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不良事件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拟行CABG的116例患者随机纳入常规组(58例)或干预组(5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策略,干预组予以循证理念指导下的程序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入院时及术前心理评估以及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在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干预组患者术前SAS、SD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干预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
结论
循证理念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预防CABG不良事件发生效果良好,且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减少术中损伤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临床治疗。
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结合系统化健康指导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林榕, 翁克姬, 陈丹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46-48.
摘要
(
26
)
PDF
(63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结合系统化健康指导实施于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经严格纳排标准,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合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实行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结合系统化健康指导,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展开评估比较。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38.29±3.91)分、SDS评分(40.59±3.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8.41±3.63)分、(48.39±4.82)分,同时观察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结合系统化健康指导的实施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保障良好睡眠质量,同时促进生活质量大幅度改善,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基于问题解决法护理对心绞痛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刘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49-51.
摘要
(
35
)
PDF
(61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绞痛伴肾功能衰竭患者开展基于问题解决法的护理干预的作用。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心绞痛伴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计70例,研究开启于2021年3月,完结在2022年3月。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其中常规组(35例)摸蓝球,试验组(35例)摸红球,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常规组患者中,将常规护理以及基于问题解决法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试验组患者中。针对每组患者各时期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自护能力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乐观、坚韧以及自强得分均高于常规组(
P
<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AHSMARS-Ⅱ得分高于常规组(
P
<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以及自我护理技能得分均高于常规组(
P
<0.05)。
结论
对心绞痛伴肾功能衰竭患者开展基于问题解决法的护理干预,能够强化其心理弹性,培养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护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SEPPV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并高血压术后患者血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林媚媚, 陈思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52-54.
摘要
(
24
)
PDF
(69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评估乳腺癌并高血压患者应用SEPPV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评估对患者血压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确诊的100例乳腺癌并高血压患者基线资料,其入院建档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将入组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组后将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以后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SEPPV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癌因性疲乏水平。
结果
护理前,测定组间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护理后,组间血压水平测定结果表示为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执行对应护理措施前,对照组、观察组癌因性疲乏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乳腺癌并高血压患者于护理期间采取SEPPV护理干预具有理想效果,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能够预防术后并发症,可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值得借鉴以及推广。
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陈秀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55-57.
摘要
(
26
)
PDF
(65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次实验在各项工作开展前,对我院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时间段内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疾病共计90例患者予以选取,随机做分组处理,对照组在此过程中,对所纳入的45例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运用本科室日常工作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过程中,对所纳入的45例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就各项措施开展前后,两组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度评估值、生活质量测评分值、血压测评值展开细致分析。
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项目中,观察组获取结果实际数据高于对照组(
P
<0.05)。在血压水平项目中,干预前无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获取结果实际数值低于对照组(
P
<0.05)。在生活质量项目中,干预前无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获取结果实际数值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原发性乳腺癌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期间,通过予以护理干预,并发症减少,血压降低,满意度较高。
1M3S管理预防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价值
王小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58-60.
摘要
(
38
)
PDF
(66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1M3S管理预防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74例,采取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
n
=37)和研究组(1M3S护理管理,
n
=37),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心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未发生医院感染,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81%,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研究组左心室内径(LV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
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低于对照组(
P
<0.05),心脏指数(CI)、心脏每博指数(SVI)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实施1M3S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
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分娩结局的影响
蔡月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61-63.
摘要
(
33
)
PDF
(66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救治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
n
=43)和对照组(
n
=43)。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同时观察组另予以个体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疾病管理能力、分娩结局以及血压水平。
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疾病管理能力相比对照组较高(
P
<0.05);两组分娩结局对比(
P
>0.05),但观察组相对更好;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
P
<0.05)。
结论
经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使得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以改善分娩结局。
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心脏功能与衰弱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袁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64-66.
摘要
(
24
)
PDF
(68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心脏功能现状及衰弱现状,探讨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心脏功能与衰弱现状的相关关系。
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入组患者。对于入组的冠心病行PCI术患者,PCI术后3 d内由本研究责任护士对入组患者进行相关问卷的调查、回收和统计。
结果
本研究纳入120名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年龄34-74岁,平均(52.45±10.66)岁。其中,男性67例,占比55.83%,女性53例,占比44.17%。心脏功能Ⅰ级20例,占比16.67%;心脏功能Ⅱ级70例,占比58.33%;心脏功能Ⅲ级27例,占比22.5%;心脏功能Ⅳ级3例,占比2.5%。其中,无衰弱症状冠心病患者19例,占比15.83%;衰弱前期冠心病患者43例,占比35.83%;衰弱冠心病患者58例,占比48.34%。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的方法,结果显示: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心脏功能与衰弱现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
=0.423,
P
<0.001。
结论
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心脏功能与衰弱现状间呈正相关。对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衰弱筛查,有利于减少PCI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冠心病患者长期生活质量。
高血压并食管癌手术患者系统性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露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67-69.
摘要
(
26
)
PDF
(688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并食管癌患者开展系统性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及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方法
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时段开展研究,将70例高血压并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对象,以随机方式分两组,各35例,分组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行系统性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组;评估对比患者心理状态,并比较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同时统计对比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82.53±8.38)mmHg、收缩压(128.72±10.41)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0.63±7.85)mmHg、(143.63±12.48)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系统性围术期护理的实施,不仅有效改善高血压并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消除焦虑抑郁,同时实现血压水平的稳定控制,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基于LACE模型的目标化干预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王培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70-72.
摘要
(
36
)
PDF
(75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LACE)的目标化干预在高血压(HTN)合并脑梗死(CI)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HTN合并CI患者9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
n
=45,常规护理)、观察组(
n
=45,常规护理+基于LACE模型的目标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BP)控制情况、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
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0 d、90 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出院后30 d、90 d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出院后30 d、90 d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基于LACE的目标化干预在改善HTN合并CI患者血压、神经功能与提高ADL中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可借鉴。
预警式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郑小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73-75.
摘要
(
25
)
PDF
(69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预警式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纳入对象: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且依据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5例实施预警式护理措施,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
在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相比于对照组(13.33%),观察组(2.22%)明显更低;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医嘱执行度、心理依从度以及饮食规律度均较对照组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实施预警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症状,且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5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郑美琴, 彭志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76-78.
摘要
(
42
)
PDF
(773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5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筛选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厦门市第三医院100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心内科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基于5A模式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至术后2个月。于干预前、干预至术后2个月时,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采用汉化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估)、运动耐量[采用6min步行距离实验(6MWD)评估]、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
结果
干预至术后2个月时,两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总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6MWD、BI均较干预前增加,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总评分更高,6MWD、BI更优(
P
<0.05)。
结论
对AMI介入治疗患者开展基于5A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运动耐量,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及心率、呼吸频率的影响
谢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79-81.
摘要
(
33
)
PDF
(71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并展开对照分析,按护理方法不同分组,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均
n
=25),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改变、心率和呼吸频率。
结果
观察组咳嗽、发热、憋喘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两组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数值均无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CI、LVEF数值均较对照组更高(
P
<0.05)。干预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均无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症状消退、心功能提升以及心率和呼吸频率改善等均可起到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心力衰竭专科护理
基于标准化程序的容量管理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
黄淑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82-85.
摘要
(
32
)
PDF
(73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基于标准化程序的容量管理对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重症H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标准化程序容量管理前(2021年1-6月)收治的46例设为对照组,将应用标准化程序容量管理前(2021年7-12月)收治的52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血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的差异;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差异。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LVEF、LVEDV、LVESV、MLHF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LVEDV、LVESV、MLHFQ评分较干预前下降,LVEF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LVEDV、LVESV、MLHFQ评分小于对照组,LVEF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基于标准化程序的容量管理有助于改善重症HF患者的血压、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专项呼吸训练与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压水平的改善分析
范惠琴, 许燕梅, 林金华, 林慧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86-88.
摘要
(
31
)
PDF
(76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专项呼吸训练与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主体展开对照分析,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记对照组(
n
=30,常规护理)、观察组(
n
=30,专项呼吸训练与早期心脏康复干预),统计两组各项指标(心功能、血压水平、生活质量、6 min步行试验、运动耐量),展开细致观测并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CK、LVEDD低于对照组,LEVF、CO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6 min步行试验、运动耐量无显著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期间通过予以专项呼吸训练与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具有改善心功能及血压水平的效果,且患者6 min步行试验、运动耐量有所提升,生活质量显著升高,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综述
电子烟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黄光业, 杨婉纯, 宋红佳, 陈健文, 刘培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 89-96.
摘要
(
80
)
PDF
(784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电子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该文基于当前国内外电子烟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研究进行综述。以电子烟整体、各成分、气溶胶等方面与非吸烟者和传统卷烟使用者进行研究比较。研究发现与非吸烟者比,电子烟气溶胶会造成使用者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使心率和血压增加;引起炎症、氧化应激和血小板聚集;损害内皮功能,增加血管僵硬度等。与传统卷烟烟雾相比,电子烟气溶胶中大多数种类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较低,对心血管影响相对较小。且在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血管僵硬度等多方面对人体的损伤均小于传统卷烟烟雾。但由于当前研究对电子烟的作用机制不明确,未来应该重视电子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机制探究和长期影响,加强相关研究阐明其安全性。该文总结了前期电子烟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研究,以期对未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