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1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1-05-25
临床研究
前列地尔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分析
吴嘉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3-5. 
摘要 ( 78 )   PDF (216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分析。方法 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低,Aa、Bb均较长,La、Lb均较短,治疗有效率较高,搏动指数和血流平均速度均较高(P<0.05)。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有显著疗效。
PiCCO运用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复苏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价值分析
陈亚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6-8. 
摘要 ( 68 )   PDF (303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管理,观察组根据PiCCO检测结果指导液体管理,对比两组治疗后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TBI、CI、GEDI水平高于对照组,PVPI、ELW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CVP、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h、12h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28d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iCCO技术监测结果指导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早期达到液体复苏标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但对短期病死率影响不明显。
围手术期使用胺碘酮对换瓣手术的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律影响的临床研究
宋仁义, 黄晖, 孔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9-12. 
摘要 ( 36 )   PDF (358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胺碘酮对换瓣手术的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术后复律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拟行瓣膜置换术的86例心瓣膜病合并慢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复律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前即口服胺碘酮治疗,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继续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1、3、6月时房颤复发率及窦律维持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74.42%(32/43)高于对照组的44.19%(19/43)(χ2=8.142,P=0.004);观察组患者术后1、3、6月时房颤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窦率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与对照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瓣膜病合并慢性房颤患者围术期使用胺碘酮可明显提高术后窦率维持率,降低房颤复发率,还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区域协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研究
谢丽梅, 陶红芳, 石艺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13-15. 
摘要 ( 75 )   PDF (38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对心血管病患者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区域协同模式进行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70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并采取不同模式急救,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区域协同急救模式。比较两种急救模式下胸痛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D2B低于90min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急救模式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充分结合移动互联网平台模式上采取区域协同急救方式对心血管病患者各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可缓解生理和经济负担,提升群众对于心血管病的认知与预防意识,有利于促进医院心血管急救服务水平,值得推广。
Tei指数、TAPSE联合 NT-proBNP、hs-cTnI评估儿童重症肺炎右心功能的早期价值探讨
陆文婷, 梁世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16-18. 
摘要 ( 72 )   PDF (413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儿童重症肺炎中重症超声右心功能指标和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右心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83例重症肺炎患儿及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儿作为对照,重症肺炎组分为右心衰组(37例,44.58%)(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和非右心衰组(46例,55.42%)。评估三组病例重症超声右心功能指标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 index,Tei指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tion,TAPSE)和NT-proBNP、hs-cTnI。结果 右心衰组的Tei指数、NT-proBNP、hs-cTnI明显高于非右心衰组和对照组,右心衰组的TAPSE明显低于非右心衰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重症超声右心功能指标Tei指数、TPASE和心肌标志物NT-proBNP、hs-cTnI有助于在儿童重症肺炎中早期识别右心功能不全,有助于早期评估,展开精准医疗。
氯吡格雷强化剂量治疗冠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的Meta分析
周美清, 陈小艳, 邓月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19-25. 
摘要 ( 70 )   PDF (3885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强化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冠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WanFang Data,收集有关强化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冠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8月。提取有效数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 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47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强化剂量组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RR=0.59,95% CI[0.39,0.91],P=0.02)、心源性死亡(RR=0.46,95% CI[0.26,0.83],P=0.009)、支架内血栓形成(RR=0.39,95% CI[0.24,0.63],P=0.0001)及复合终点事件(RR=0.48,95% CI[0.36,0.63],P<0.00001)的发生率明显减低,而大出血(RR=0.78,95% CI[0.47,1.31],P=0.35)及小出血事件(RR=1.21,95% CI[0.98,1.51],P=0.08)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剂量氯吡格雷可降低冠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缺血事件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真武汤合五苓散化裁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胡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26-28. 
摘要 ( 248 )   PDF (477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真武汤合五苓散化裁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56例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观察,以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作为观察时间段,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化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和症状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D、LVEDD、LVEF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悸评分、胸闷评分、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真武汤合五苓散化裁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比较明显,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水化肝素钠在PCI术中无复流的效果观察
林伟, 熊尚全, 李翠云, 林超, 林飞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29-32. 
摘要 ( 60 )   PDF (512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AMI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水化肝素钠在PCI术中无复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手段分别为硝普钠和水化肝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结果 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进行对比,经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数值在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值在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组用药后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计算矫正的TIMI帧数进行对比,经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数值在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值在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组用药后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LVEF、NT-proBNP、SV)进行对比,经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数值在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值在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组用药后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经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水化肝素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PCI术中的无复流现象、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水平,对临床推广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恩格列净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分析
张志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33-35. 
摘要 ( 146 )   PDF (520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组均予以运动指导、饮食控制及口服二甲双胍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格列美脲治疗,研究组则联合应用恩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血压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酸(UA)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等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mA1b、UA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悸、水肿、面色潮红、关节疼痛、头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过程中应用恩格列净,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同时有助于降低其血压、mA1b、UA水平,弱化心血管病变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完善县域“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效及预后影响分析
王志明, 陈卫海, 殷人麟, 程根泉, 叶福龙, 吴雁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36-39. 
摘要 ( 55 )   PDF (530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医联体建设基础上完善县域“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成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和2019年1-12月,完善“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前后,在我院心内科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161例。回顾分析完善“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救治关键时间节点、心脏收缩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以及住院时间、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协同救治组STEMI患者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转诊医院入门到出门(DI-DO)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到达PCI医院大门(FMC-to-D)时间、发病至首次球囊扩张(SO-to-B)时间以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到达PCI医院大门至首次球囊扩张(D-to-B)时间均达标(<90min),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协调救治组患者术后半年LVEF<40%发生率、术后1年MACE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LVEF<40%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现行“胸痛中心”医联体模式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全科医生对社区冠心病高危患者“网格化”管理,进而完善县域“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缩短SO-to-FMC、DI-DO、FMC-to-D、SO-to-B、FMC-to-B时间,能够进一步改善转运STEMI患者PPCI的救治成效及近远期预后。
护理
基于时间管理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邱莹, 邵庭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40-42. 
摘要 ( 48 )   PDF (23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基于时间管理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实施基于时间管理的护理干预。将两组的依从性、血压、脉压差、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高等水平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脉压差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时间管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方式,可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探究
徐二喜, 陈笑欢, 钟秋苑, 吴丽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43-45. 
摘要 ( 41 )   PDF (322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LVESD、LVEDD和LVEF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LVESD、LVEDD和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给予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效果研究
陈彩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46-48. 
摘要 ( 62 )   PDF (34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开展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于本院开展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手术的76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各38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CH患者开展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手术后加以护理干预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其各类并发症出现,值得采用。
基于增强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的目标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林静子, 汪思平, 揭贝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49-51. 
摘要 ( 75 )   PDF (367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基于增强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的目标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冠心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开展基于增强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的目标护理模式干预,就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效能、心理弹性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角色、症状、情绪三个维度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乐观、自强、坚韧三个维度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增强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的目标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应用价值突出。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的效果分析
林吓姜, 林苹青, 黄晓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52-54. 
摘要 ( 30 )   PDF (392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的效果。方法 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急救流程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急救流程)与实验组(31例: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总抢救时间等相关抢救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急救护理满意度(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升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急诊科急救护理满意度。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对肺癌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康复及心理弹性的影响分析
唐丽, 郑剑菁, 陈志珊, 林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55-57. 
摘要 ( 60 )   PDF (415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对肺癌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康复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肺癌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心脏康复情况及心理弹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早期/晚期峰值流速(E/A)、6min步行距离(6MW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弹性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配合度为95.12%,较对照组78.05%高(P<0.05)。结论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心脏康复护理可促进肺癌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康复,也能提高其心理弹性与配合度,值得推广。
量化评估护理对心律失常经射频消融术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刘玲玲, 林雯娟, 陈玲, 高碧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58-60. 
摘要 ( 81 )   PDF (441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给予心律失常经射频消融术患者量化评估护理的效果,分析对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且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中筛选9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分析,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纳入48例应用不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予以对照组基础护理,予以观察组量化评估护理服务,对护理情况实施评价。结果 统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量化评估护理具有理想的效果,能够缓解疾病和治疗造成的不良情绪,进而可改善生活质量,对减轻疾病损害,恢复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且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分析
熊丽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61-63. 
摘要 ( 45 )   PDF (478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中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抢救成功率。方法 将80例入组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40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与观察组(40例,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1.14±0.05)min]、检查时间[(11.08±3.58)min]、静脉通路建立时间[(3.22±1.14)min、治疗时间[(35.41±6.25)min]均低于对照组[(2.26±0.61)min、(15.33±4.02)min、(4.87±1.21)min、(43.39±6.89)min](P<0.05);观察组生命体征、意识恢复、临床症状、器官功能评分[(2.59±0.24)分、(2.45±0.21)分、(2.58±0.23)分、(2.46±0.16)分]与抢救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2.11±0.17)分、(1.97±0.04)分、(2.21±0.14)分、(1.97±0.15)分]、85.00%(P<0.05);观察组急救护理满意度(环境、业务、服务、技术、沟通)评分[(89.65±7.24)分、(91.77±6.24)分、(90.26±7.45)分、(89.98±6.54)分、(90.54±6.33)分]均高于对照组[(78.25±6.14)分、(82.21±5.07)分、(79.58±6.24)分、(81.17±5.21)分、(80.62±6.43)分](P<0.05)。结论 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利于急救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提升、急救护理满意度提高。
预见性护理联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人脑梗死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观察
杨双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64-66. 
摘要 ( 50 )   PDF (502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干预对老年人脑梗死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分,统计两组患者DVT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统计对比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干预前肢体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偏瘫和失语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联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脑梗死后DVT的形成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优质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影响分析
阙雪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67-69. 
摘要 ( 72 )   PDF (499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应用优质护理给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妊娠结局和血压水平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以便利抽样法分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组间对比:(1)护理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2)妊娠并发症发生率;(3)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1)组间比较护理前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再次组间对比,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应用优质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控制其血压水平,减少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及对血压的改善作用观察
肖艳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70-71. 
摘要 ( 81 )   PDF (492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观察血压改善情况。方法 于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中遴选134例实施总结分析,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综合平衡法,各组均纳入67例,组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评价两组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DBP、S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有利于血压水平的降低及控制,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英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72-73. 
摘要 ( 57 )   PDF (492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正反面抛掷硬币法”将我院7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实施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效果相关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及致残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致残率比对照组低,护理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以无缝隙护理为主的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减少致残率。
King达标理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周娌彬, 陈碧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74-76. 
摘要 ( 48 )   PDF (56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King达标理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70例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接受King达标理论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的自我管理(CSM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前,患者的CSMS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试验组的CSM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ng达标理论能够有效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特殊护理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吴诗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77-79. 
摘要 ( 49 )   PDF (547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研究特殊护理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8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特殊护理),对比生活质量、依从性、心理状态、心肺功能。结果 分析依从性,和对照组(80.00%)相比,观察组(97.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生活质量,观察组社会关系(71.25±3.25)分、精神状态(68.33±3.01)分、躯体功能(70.98±0.98)分、生理功能(69.71±1.64)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心肺功能,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特殊护理干预,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具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依从性的效果,患者的心肺功能有所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徐汉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80-82. 
摘要 ( 90 )   PDF (548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情干预中,纽曼保健系统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限定于本院高血压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2月到2020年12月,共计收录本院高血压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护理两组,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 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组患者SBP、DBP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指标相关数据分析中,对照组患者四项数据在干预前较之护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改善情况据均较为显著,护理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更接近标准范围(P<0.05);累计干预4个月后,收录组间患者着各阶段生活质量评分数据,相关数据分析得知,护理组患者各项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护理中,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改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与日常行为习惯,更好地促进病理状态的显著改善,应用价值显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观察
黄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83-85. 
摘要 ( 73 )   PDF (546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院急性心梗合并心衰患者93例,基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差异,其中47例实施常规指导干预的患者调研数据录入对照组,46例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调研数据录入干预组,分析组间调研数据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中,心衰控制、气喘改善、水肿改善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前负性心理情绪评分较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饮食行为、行为态度、主观意志、行为控制干预前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四项健康认知评分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病理护理干预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更好地促进患者病理状态好转,心理状态改善,同时在健康认知方面也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护理专案行动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黄桂华, 黄美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86-88. 
摘要 ( 97 )   PDF (545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行动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3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每组15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护理专案行动。以统计学对两组患者血压达标情况、负面情绪、自护能力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组血压达标率94.00%明显高于参照组84.67%(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负面情绪指标相似(P>0.05)。护理后,护理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评分、自护技能评分以及自护责任感评分等自护能力指标相似(P>0.05)。护理后,护理组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案行动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有利于病情控制,提高自护能力,有利于负面情绪的改善,建议优先使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作用研究
周玉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89-91. 
摘要 ( 33 )   PDF (560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干预中,开展运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限定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在院慢性心衰患者共计72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指导,共计收录患者36例,观察组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共计收录36例,对比分析患者依从性、康复指标、心理情绪、生活质量评分等相关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94.44%)大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性(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患者MNA、6min步行实验相关数据分析中,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NA、6min步行实验评分数据较之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患者GAD-7、PHQ-9相关数据分析中,组间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AD-7、PHQ-9评分数据较之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交能力、自我效能相关数据分析中,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交能力、自我效能评分数据较之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康复干预中,基于患者生理状态开展有效的运动康复护理措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生理机能改善,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安全护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陈罗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92-94. 
摘要 ( 61 )   PDF (564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均分为两组,各50例。奇数编号为对照组,偶数编号为观察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剖宫产术。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安全护理模式。经过干预后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将两组患者手术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手术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对于减少手术风险事件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手术质量及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纳。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干预价值分析
庄三妹, 黄秋贵, 吴小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15):  95-96. 
摘要 ( 47 )   PDF (559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抽签方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35例。观察组施行护理干预,参照组施行一般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实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死亡率、参照组的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参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不但能获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而且可严格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