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1-03-05
临床研究
米力农联合贝那普利、呋塞米治疗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张阳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3-5. 
摘要 ( 34 )   PDF (234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米力农联合贝那普利、呋塞米对中重度心力衰竭(HF)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74例中重度HF患者(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接受基础治疗。二联组以贝那普利+呋塞米治疗,三联组米力农+贝那普利+呋塞米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三联组89.19%高于二联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联组比较,治疗后三联组6min步行距离较长,LVEF较高,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联合贝那普利、呋塞米治疗中重度HF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
CTA联合DCG-3检查对早期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符合率的影响分析
陈汉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6-8. 
摘要 ( 57 )   PDF (325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CT血管成像(CTA)联合3导联动态心电图(DCG-3)检查对早期冠心病心肌缺血(CHD-MI)患者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疑似CHD-MI患者110例,均行CTA、DCG-3单独及联合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A联合DCG-3对CHD-MI诊断效能的影响,统计CHD-MI确诊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符合率。结果 CTA、DCG-3联合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漏诊率低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DCG-3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75.00%(57/76)高于CTA检查46.05%(35/76)、DCG-3检查35.53%(2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联合DCG-3检查应用于CHD-MI诊断,可明显提高准确率、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对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干预。
利伐沙班对比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魏香兰, 黄燕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9-12. 
摘要 ( 72 )   PDF (350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疗效,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6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利伐沙班组(n=53)和肝素组(n=53);术后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VTE而分为VTE组和无VTE组,先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肝素组比较,利伐沙班组出血率和隐性出血量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26;t=10.058,P=0.000)。肝素组和利伐沙班组术后VTE发生率分别为20.75%(11/53)和5.66%(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22)。VTE组和无VTE组在年龄、BMI、置换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麻醉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是导致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低分子肝素比较,利伐沙班更能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出血风险。
川崎病治疗中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炎症状态的影响分析
余瑜, 张朝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13-15. 
摘要 ( 48 )   PDF (388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川崎病治疗中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49例川崎病患儿,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研究组于病程第7d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照组于病程第7d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炎症状态指标水平变化与治疗后症状持续时间。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补体C3、免疫球蛋白M水平与炎症状态指标水平更低,免疫球蛋白G水平更高,症状持续时间更短(P<0.05)。结论 川崎病治疗中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炎症状态,提升其免疫功能。
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唐剑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16-18. 
摘要 ( 30 )   PDF (411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炙甘草汤与美托洛尔联合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8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炙甘草汤联合治疗。以统计学对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胸闷、胸痛、心悸以及失眠等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2.86%(显效18例、有效21例)明显高于参照组76.18%(显效15例、有效17例)(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炙甘草汤与美托洛尔联合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可优先选择。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
陈志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19-21. 
摘要 ( 58 )   PDF (434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依那普利叶酸片在H型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受检样本采集于本院接收的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均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对症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分组,50例/组。对照组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舒张压、收缩压、肌酐、尿素氮以及胱抑素C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肌酐、尿素氮以及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能通过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达到改善肾功能的效用,并可改善心功能。
64排128层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薛秀昌, 庄一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22-24. 
摘要 ( 47 )   PDF (481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64排128层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症状患者62例,先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的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0.85);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0.83%、81.08%、92.31%,特异度分别为99.20%、99.23%、98.64%,准确度分别为94.63%、96.98%、96.98%。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能够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胸痛中心建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分析
蔡天文, 赵丽萍, 张远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25-27. 
摘要 ( 37 )   PDF (50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胸痛中心建立前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另抽取胸痛中心建立后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设为观察组(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诊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以及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心衰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设可显著提高STEMI患者的急救效率,对其救治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分析
丁涛, 樊明强, 戴慧, 李建军, 杨向向, 李利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28-30. 
摘要 ( 70 )   PDF (503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8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NLR水平分为高NLR组(NLR>2.43,n=93)和低NLR组(NLR≤2.43,n=87)。另纳入同期收治的90例正常体检患者视为正常组。检测各组外周血细胞计数,计算NLR并进行比较,对比高NLR组和低NLR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在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等外周血细胞方面,高NLR组和低NLR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细胞计数方面,高NLR组和低NLR组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高NLR组为15.05%,明显高于低NLR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PCI术后患者,NLR有着十分重要的检测价值,对心血管不良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氨氯地平与坦度螺酮联合逍遥散加味方在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温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31-33. 
摘要 ( 237 )   PDF (554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与坦度螺酮联合逍遥散加味方应用在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随机择取的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7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采用氨氯地平与坦度螺酮治疗,观察组40例加用逍遥散加味方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治疗后,组间比较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与坦度螺酮联合逍遥散加味方能够促使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血压水平、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临床用药安全性高。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在重度钙化分叉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陈晨阳, 盛喆, 曹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34-39. 
摘要 ( 65 )   PDF (604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评估旋磨与单纯球囊预处理对钙化分叉病变的分支保护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重度钙化分叉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旋磨预处理分为旋磨组(n=90)与非旋磨组(n=84)。比较两组分支受累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近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旋磨组分支受累(6.7% vs 16.6%,P<0.05)以及支架贴壁不良或膨胀不全(0 vs 7.1%,P<0.05)的发生率要低于非旋磨组,而院外随访期间发生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12.2% vs 31.0%)以及复发心绞痛(4.4% vs 13.1%)和晚期管腔丢失发生率(1.1% vs 9.5%)同样显著低于非旋磨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合并严重钙化的分叉病变进行旋磨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纯球囊扩张相比,旋磨能够有效保护分支血管并显著减少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人群防治
微信联合动机性访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陈小丽, 莫彩云, 罗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40-42. 
摘要 ( 26 )   PDF (573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微信联合动机性访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干预,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信联合动机性访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89.47%)高于对照组(65.78%)(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运动、饮食、血压监测、服药依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联合动机性访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可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控制达标率。
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右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小微, 邱金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43-45. 
摘要 ( 44 )   PDF (617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右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接收的90例右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群体,其研究时间开始于2018年2月,并于2020年2月结束。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45例的常规组和45例的实验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开展干预,对比每组患者手术前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结果 在准备和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在进行干预后,实验组SA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在进行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右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发挥一定干预效果。
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高飞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46-47. 
摘要 ( 36 )   PDF (638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我中心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期间68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管理;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多模式慢性病管理,观察两组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邓梅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48-50. 
摘要 ( 29 )   PDF (658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效果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救治时间、护理后心功能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更短,两组救治指标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功能Ⅰ级占比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级、Ⅲ级及Ⅳ级等心功能分级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救治效率及抢救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心功能及病情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优化抗阻运动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研究
张丽华, 周文盘, 洪沐青, 陈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51-53. 
摘要 ( 66 )   PDF (64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针对低血压(IDH)患者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抗阻运动能够对其血压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之间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HD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个组别,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包含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干预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抗阻运动干预措施,为其进行6个月的干预治疗之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最低血压水平、IDH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给予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的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的之后,研究组患者的IDH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治疗6个月之后,研究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DH患者采用抗阻运动进行干预,能够对其低血压这一症状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并且能够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对于IDH患者来说,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干预措施。
门诊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对策探讨
田晓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54-56. 
摘要 ( 50 )   PDF (68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自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134例分成两组,参照组(n=67)应用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n=67)同时接受心理护理。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SDS及SA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均得到改善,观察组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促进其心理状态改善并有助于使其护理满意度度得到提高。
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预后的影响分析
郑海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57-58. 
摘要 ( 41 )   PDF (66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2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干预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与干预期间并发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较对照组,研究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4个领域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率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4)。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观察
谭剑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59-62. 
摘要 ( 72 )   PDF (694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82例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在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入组时、干预3个月后运动持续时间(ED)、最大氧耗量(VO2 peak)、无氧阈值(AT)、6min步行试验(6MWT),采用SF-36 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六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入组时,对照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三个维度评分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AT、VO2 peak、ED、6MWT均较入组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3个月AT、VO2 peak、ED、6MWT较入组时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AT、VO2 peak、ED、6MW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腹腔镜下高血压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柔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雪, 高洁, 吴玉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63-65. 
摘要 ( 41 )   PDF (693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高血压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柔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于术后实施柔性护理。将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性护理干预应用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能够稳定生命体征,减小血压波动,促使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减少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吴淑芳, 雷华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66-68. 
摘要 ( 30 )   PDF (719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躯体化症状评分(SSS)和服药依从性评分(MMAS-8),护理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较对照组,观察组SSS评分更低(P<0.05),护理后1个月两组患者MMAS-8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较对照组,观察组MMAS-8评分更高(P<0.05);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LVESD、EPSS指标更低,LVEF、LVFS、E/A指标更高(P<0.05);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和护理6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躯体化症状和服药依从性,使患者心功能有效改善,但对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作用不明显。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分析
郭丽丹, 王春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69-70. 
摘要 ( 51 )   PDF (709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分析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我院接收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75例。参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再配于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是在参照组的常规微创手术治疗之上再配合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优于参照组73.33%,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也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预后改善,显著的降低术后不良反应,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价
石岚, 林瑜, 吴静冰, 何淑芳, 连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71-73. 
摘要 ( 66 )   PDF (731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冠心病(CHD)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ICU住院治疗的118例CHD患者,根据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参照组59例患者予以传统护理,实验组59例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比较GCQ评分、PSQI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GCQ评分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后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9%)低于参照组(13.5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ICU病房CHD患者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气压泵在预防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姚艳萍, 谢芳, 余宝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74-75. 
摘要 ( 92 )   PDF (709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气压泵预防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预防下肢DVT,基于此,观察组应用气压泵预防下肢DVT。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100.00%)较对照组(8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5.00%)较对照组(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应用气压泵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配合运动疗法用于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观察
余长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76-78. 
摘要 ( 62 )   PDF (730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配合运动疗法用于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统计患者小腿腿围、患肢平均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和其主观感受,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小腿腿围、平均血流速度、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疼痛感以及DVT发生率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配合运动疗法用于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梁振娥, 颜羽, 罗倩, 杨奕, 莫小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79-82. 
摘要 ( 30 )   PDF (755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我科住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进行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前、6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仪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应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6个月两组LEVF、LVEDV高于入组时,LVEDD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LEVF、LVEDV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受限程度评分均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受限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和肺部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杨楠楠, 崔得恒, 阙榕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83-85. 
摘要 ( 47 )   PDF (75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脏和肺部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102例老年冠心病PCI后患者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分别施以常规疗法、常规结合心脏康复疗法。比较两组心脏、肺部功能指标与6min步行实试验(6MWT)、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较对照组高,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心率(HR)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6MWT较对照组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疗法的运用,可促使其心、肺功能指标改善,增加其6MWT距离,提高其自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
钟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86-87. 
摘要 ( 65 )   PDF (733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n=47)与观察组(n=47),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中用药知识、疾病防治知识、自我管理、运动方法、饮食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值得推荐。
舒适护理对ICU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林瑜, 林君卿, 陈奕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88-90. 
摘要 ( 47 )   PDF (75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将舒适护理应用于ICU冠心病患者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开展研究,共纳入92例对象,全部是上述时间段进入本医院ICU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结合随机掷骰子结果将其均分成对照组(n=46,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46,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SAS与HAMD量表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与HAMD量表评分均更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ICU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同时可提高其满意程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基于互联网宣教平台行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吴丽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91-93. 
摘要 ( 60 )   PDF (755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宣教平台行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行便利抽样法从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取86例进行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化,设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则基于互联网宣教平台行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持续干预2个月,统计两组饮食护理情况,记录营养指标,并观察康复效果。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饮食知识掌握度、膳食指导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9.09±0.46)分vs (6.56±1.38)分、(9.24±0.42)分 vs (5.98±1.14)分];两组Alb、TF均有上升、HbAlc则下降,观察组Alb、TF高于对照组,HbAlc则更低(P<0.05)[(35.12±5.67)g/L vs (30.14±4.96)g/L、(3.37±1.19)mg/L vs (2.84±1.04)mg/L、(7.48±1.65)g/L vs (8.61±1.84)g/L];两组MI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74±0.99)分vs (5.78±1.06)分]。结论 基于互联网宣教平台行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糖尿病,可使患者饮食知识了解加深,依从性提高,且营养指标得到改善,康复效果较好。
信息化护理服务对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陈秀敏, 陈金梅, 欧蕊, 高碧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7):  94-96. 
摘要 ( 46 )   PDF (73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选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接收68例SSc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研究,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4,选用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按照科室制度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告知疾病治疗中注意事项,以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观察组(n=34,选用信息化护理服务,由护理人员借助移动信息平台从用药、心理、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该项疾病,并通过生活指导,纠正其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统计两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35±1.52)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34.62±1.08)分、SAS(36.88±2.21)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化护理服务在SSc合并肺动脉高压护理中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亦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