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02-25
临床研究
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低钠血症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金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3-5. 
摘要 ( 124 )   PDF (212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低钠血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进行观察,按照用药差异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观察组两组的临床指标、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96.88%(31例)、75%(24例),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钠是(147.3±2.5)mmol/L,24h尿量(2637.4±62.8)mL,体质量指数(59.3±5.2)kg/m2,BNP是(936.2±125.9)p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是(128.5±3.8)mmol/L、(1836.5±183.9)mL、(67.3±6.9)kg/m2、(2185.5±116.4)pg/L,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是(68.4±8.3)mm,LVEF是(58.3±5.3)%,E峰(1.5±0.3),E/A值(76.8±7.2)cm/s,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是(61.2±4.9)mm、(51.6±4.7)%、(1.3±0.1)、(67.9±8.4)cm/s,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疗效理想,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低血钠、尿少等症状,值得推广。
改良冠状动脉造影后桡动脉止血器不同减压方案的效果观察
林海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6-8. 
摘要 ( 55 )   PDF (325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选择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止血器不同减压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期间102例选择桡动脉穿刺行CAG后通过旋压式止血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均采用逆时针旋转止血器减压。对照组减压方案为:术后3h减1圈,术后6h减压完毕;术后12h撤除止血器,运用无菌输液贴外贴,24h后将输液贴去掉;观察组减压方案为:术后1h减0.5圈,术后2h减0.5圈;术后4h减压完毕,术后6-8h撤除止血器,运用无菌输液贴外贴,12h后将输液贴去掉。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率及临床舒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止血器快速减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舒适满意度。
左旋卡尼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
钱显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9-11. 
摘要 ( 52 )   PDF (362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论左旋卡尼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到2020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病例(108例)设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分别对两组患者通过左旋卡尼汀单药治疗(对照组)和左旋卡尼汀联合贝那普利(观察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9% vs 72.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前,LVEDD、LVESD、LVEF等方面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以后均存在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左旋卡尼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以实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理想用药手段。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唐学弘, 程国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12-16. 
摘要 ( 64 )   PDF (42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青年AM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期间我院AMI患者资料,分为青年组(≤40岁)和老年组(≥60岁),其中青年组107例,老年组163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和术后早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青年组患者男性、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酗酒和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主要犯罪血管都是前降支(62.6% vs 51.5%,P>0.05),青年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72.9% vs 15.3%,P<0.001),而老年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患者(49.7% vs 9.3%,P<0.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CE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青年AMI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危险因素主要以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酗酒和肥胖为主,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以单支病变为主。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高血压手术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及术后麻醉效果的影响分析
许金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17-19. 
摘要 ( 77 )   PDF (432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高血压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高血压患者75例,均行全身麻醉,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对照组(n=37),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min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等量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中切]、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组内比较:T1、T2、T3时间点观察组HR均低于T0时间点,MAP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HR、MAP均高于T0时间点,术后1d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前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中切较术前高(P<0.05);组间比较:T1、T2、T3时间点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d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中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高血压手术围术期,可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手术及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提高苏醒质量。
加味防己黄芪汤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肖赐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20-22. 
摘要 ( 81 )   PDF (480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早期肾损害患者除应用西医方案治疗外另实施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3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加味防己黄芪汤。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后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西医结合加味防己黄芪汤作用于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可有效改善肾功能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64- MSCT检查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分析
姚惠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23-25. 
摘要 ( 67 )   PDF (502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检查在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完成PCI术治疗的164例SAP患者(共植入318枚支架)作为研究对象,均行64-MS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64-MSCT检查诊断SAP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64-MSCT检查对正常冠状动脉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68%(253/259)、91.53%(54/59)、96.50%(307/318);对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76%(43/49)、97.40%(262/269)、95.91%(305/318);对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00%(9/10)、99.68%(307/308)、99.37%(316/318),64-MSCT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指数=0.870)。结论 64-MSCT检查在SAP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获得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近的评估结果,且具有便捷、无创等优势,可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颈动脉加压灌注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张远平, 罗秀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26-28. 
摘要 ( 96 )   PDF (527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颈动脉加压灌注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脑梗死(CI)后遗症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联合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组采取颈动脉加压灌注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出院前、出院3个月的疗效及治疗前、出院3个月的改良巴塞尔(BI)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结果 出院前、出院3个月,联合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两组患者BI指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加压灌注联合针灸治疗CI后遗症期患者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急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心电图中心室复极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郑鸿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29-33. 
摘要 ( 54 )   PDF (572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心电参数的变化,探讨这些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性选取2019年1-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BPPV的患者,测量这些患者头晕急性发作期及头晕缓解后1月时的心电图中如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QT比值、Tp-e/QTc比值等一系列心电参数。同时采集50例对照组人群的心电图相关参数作对照。采用t检验分析头晕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心电学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人群进行对照。结果 共纳入109例BPPV组的对象,平均年龄为(59.85±14.98)岁,男性占31.20%。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心率、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占比、血肌酐、电解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期比较,BPPV组头晕急性发作期测量的心室复极参数,如Tp-e间期(t=7.612,P<0.001)、Tp-e/Qt比值(t=7.133,P<0.001)、Tp-e/QTc比值(t=6.771,P<0.001)较头晕缓解期增高;与对照组相比,BPPV组急性发作期的Tp-e间期(t=3.445,P=0.001)、Tp-e/QTc比值(t=2.909,P=0.004)偏高;而头晕缓解期与对照组人群比较,相关的心电参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PV患者急性发作期可能存在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对相关心室复极参数明显异常的BPPV急性期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其心律情况。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分析
尹文俊, 周建华, 李勇, 张世超, 仲秋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34-36. 
摘要 ( 55 )   PDF (569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腹主动脉瘤患者,共170例,其均为2006年6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第1次手术完成后,根据并发症的情况给部分患者实施二次手术治疗,对本组患者随访1-84个月,平均(9.9±12.6)个月,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再次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经首次手术治疗后,共有168例(98.82%)手术成功,2例死亡。首次术后随访发现,共有9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并进行二次手术干预,分别为髂支闭塞4例,Ⅰa型内瘘4例,Ⅱ型内瘘1例,其均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手术均成功,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二次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9/9)。结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腔内修复术治疗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如髂支闭塞、Ⅰa型内瘘等,治疗人员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及时实施二次手术治疗,进一步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麦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陈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37-39. 
摘要 ( 77 )   PDF (575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对照组(n=43),均开展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给药,研究组联合给予参麦注射液干预,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及预后效果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LVESD、LVEDD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6MWT距离显著增加,LIHFe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参麦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的疗效确切,在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方面的价值突出。
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梅青, 林永花, 黄群峰, 许朝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40-42. 
摘要 ( 65 )   PDF (624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就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1)、对照组(n=41),均开展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并给予氯吡格雷给药,研究组联合给予通心络胶囊干预,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及血清因子水平的评定对比。结果 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炎性因子及ET-1水平均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及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理想,有助于提升机体炎症控制效果,促进内皮功能改善。
骨密度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朱志玲, 林岫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43-46. 
摘要 ( 48 )   PDF (635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CHF患者101例,对照组为我院体检者43例。收集一般资料,行NT-proBNP、心脏彩超及BMD检查。将CHF者分为LVEF降低组(HF-REF组)和LVEF保留组(HF-PEF组)。根据BMD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NYHAⅠ、Ⅱ、Ⅲ、Ⅳ级组,分析CHF组和对照组BMD关系,及骨密度与心功能关系。结果 CHF者BMD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的BN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骨质疏松组的BNP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II级、III级、IV级组的BMD值均小于心功能I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者BMD减低,BMD越低,心功能越差,低BMD是CHF的危险因素。
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疗效分析
刘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47-48. 
摘要 ( 52 )   PDF (620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疗效。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心内科诊治的7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均对两组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实时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再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焦虑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焦虑发生率27.77%低于对照组患者47.22%(χ2=9.01,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7%,且(χ2=5.24,P<0.05)。结论 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并实时监测患者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做早期救治,改善预后情况,临床上值得推广。
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潘金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49-51. 
摘要 ( 47 )   PDF (657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1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列入甲组,将接受优质护理的46例患者列入乙组;对比两组血压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及再出血率。结果 干预后,乙组GSES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再出血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促进血压的下降,减少再次发生鼻出血的风险。
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黄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52-54. 
摘要 ( 61 )   PDF (66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抽样法将来自同一乡镇社区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另外来自不同乡镇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次急诊率、再次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血压、血脂指标,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
综合护理在妊娠期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及对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
郑晓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55-57. 
摘要 ( 54 )   PDF (68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综合护理在妊娠期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及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单一护理,45例)和对照组(综合护理,45例),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负性情绪、产后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负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自行排尿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降低妊娠期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负性情绪,改善患者产后恢复情况,临床价值更高。
心脏有氧康复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黄森, 苏虹, 邱小娥, 秦柳, 刘峥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58-59. 
摘要 ( 41 )   PDF (681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有氧康复运动在生活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排列法抽取30例进行常规治疗,归为对照组;另30例进行心脏有氧康复运动治疗,归为研究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运动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GQOL-74)评分均有所提高,但研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每日运动时间、每周运动频率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心脏有氧康复运动,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促进患者心功能的康复。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颜春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60-62. 
摘要 ( 27 )   PDF (70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并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结果 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均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其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改善,对于控制和稳定病情有重要价值。
综合性护理在高血压伴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实施意义探讨
邱乡, 郭丽芸, 高玉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63-65. 
摘要 ( 64 )   PDF (719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慢性胃溃疡患者施以综合性护理中效果。方法 76例高血压伴慢性胃溃疡患者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辅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水平、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溃疡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出院时生活质量量表(SF-36)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精神状况及一般健康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溃疡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高血压伴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综合性护理的运用,可降低其血压水平及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其溃疡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优化护理效果。
对老年胃癌术后并发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应用临床心理护理的满意度评价
张萍, 程松英, 林三, 罗建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66-68. 
摘要 ( 63 )   PDF (716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对老年胃癌术后并发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应用临床心理护理的满意度。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术后并发高血压亚急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在其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将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血压水平、高血压亚急症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压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胃癌术后并发高血压亚急症患者的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可减轻其负面情绪,提升控压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宣教及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干预效果分析
刘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69-70. 
摘要 ( 35 )   PDF (711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宣教及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11月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宣教及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7.78% vs 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宣教及延续性护理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分析
俞德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71-73. 
摘要 ( 49 )   PDF (753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血压变化影响。方法 纳入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临床各项并发症率,值得应用。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康复效果分析
曹雪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74-76. 
摘要 ( 57 )   PDF (740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给予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行心肺复苏的84例心脏骤停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急救效果和心脏复苏效果,分析复苏3h后两组患者的动脉压、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观察组接诊至胸外心脏按压时间、接诊至心电图检查时间、接诊至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复苏成功率(88.10%)、自主呼吸恢复率(73.81%)、自主循环恢复率(66.67%)和存活率(95.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压、心率、PO2均高于对照组,PCO2和pH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的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效果提高,自主呼吸恢复等心肺复苏效果好,动脉压、心率及血气指标改善,康复效果好。
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ICU冠心病患者心理焦虑状况的作用分析
陈秀红, 何碧莲, 林丽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77-78. 
摘要 ( 52 )   PDF (732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ICU冠心病患者心理焦虑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 参考随机抽样原则对70例ICU冠心病患者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方案干预效果。结果 组间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不同组别生存质量评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案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与精神健康等生存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ICU冠心病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对提升其治疗护理配合度具有积极作用。
延伸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郑成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79-82. 
摘要 ( 86 )   PDF (75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延伸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PCI术冠心病患者70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研究组35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延伸护理,对两组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焦虑(27.25±5.21)分与抑郁评分(28.14±6.07)分均低于对照组(36.52±4.61)分、(38.76±8.47)分,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t=7.8833;6.0294);研究组用药总依从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χ2=4.2000);研究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血栓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5.71%,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χ2=5.2851)。结论 将延伸护理应用于PCI术冠心病患者中,可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提高其出院后用药依从性,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探讨
郑秀晶, 林美英, 陈玉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83-85. 
摘要 ( 67 )   PDF (744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将本院1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常规协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神经功能、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训练评分比较,观察组均较高(P<0.05)。出院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HISS)较对照组低,简易心智量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优化临床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规范化护理在心肌梗死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林桂, 陈鑫鑫, 许艳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86-88. 
摘要 ( 35 )   PDF (764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规范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急诊ICU(重症监护病房)的104例A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52例患者采纳常规护理,试验组52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SCL-90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SCL-90评分低于参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92%)低于参照组(15.38%),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6.15%)高于参照组(73.08%),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可有效减轻AMI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李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89-91. 
摘要 ( 90 )   PDF (754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施以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各施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协同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医护配合度、健康知识掌握度、血压水平。结果 两组医护总配合率比,观察组(95.74%)较对照组(80.85%)高(P<0.05)。观察组高血压基础知识、情绪调控、饮食控制、科学运动、规律用药、按时作息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健康教育的运用,可增加其医护配合度,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及血压控制效果。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刘国庆, 张云兰, 娄会芬, 刘婷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6):  92-96. 
摘要 ( 84 )   PDF (775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介入术后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肺功能、左心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以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评估结果。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准时复诊、康复训练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最大心率(HRmax)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而最大摄氧量(VO2max)、LVE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O2max、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ESCA、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ESCA、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