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2-15
临床研究
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观察
李学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3-7. 
摘要 ( 196 )   PDF (241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方法 接收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100例,并检测氯吡格雷快代谢、中代谢、慢代谢基因,对慢代谢型基因患者调整为替格瑞洛口服,随访1年并记录。结果 100例患者中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BCB1和PON1各基因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年,中间代谢型氯吡格雷加倍口服,慢代谢型改为替格瑞洛口服,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ABCB1携带TT、TC、CC等位基因、PON1携带AA、AG、GG等位基因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用药可依据氯吡格雷抵抗基因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具有可靠性。
各年龄层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
陈春晖, 傅宴, 郑国燕, 宁丽晔, 王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8-13. 
摘要 ( 200 )   PDF (4695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发病时年龄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分布特点,为高危人群血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数据库,共收集到10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另1635例在心内科入院的非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入院时的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根据年龄分为30-39、40-49、50-59、60-69、70-79、80-89(岁)这8个年龄层,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量值分为<1.8、1.8-2.5、2.6-3.3、3.4-4.0、4.1-4.8、≥4.9(mmol/L)这6个水平,以年龄层作为亚组,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入院前1个月是否处方他汀类药进行卡方检验。再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2.6、≤2.6(mmol/L),年龄以30-59、60-89(岁)进行分层,重新进行二次分层分析,分别对试验组、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年龄分层关系进行卡方检验;对30-59岁、60-89岁这两个年龄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关系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对于30-39、40-49(岁)这两个年龄层,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8、0.001;50-59、60-69、70-79、80-89(岁)这4个年龄层,P值分别为0.135、0.675、0.665、0.072,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性别及入院前1个月是否处方他汀这个指标的分析结果发现两组间各年龄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率类似的情况下,30-39、40-49岁的心梗患者发病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人群,而60岁以上心梗患者发病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对照人群无显著差异。
ICU危重症患者炎性因子在心房纤颤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分析
叶碧玲, 林文基, 徐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14-16. 
摘要 ( 192 )   PDF (352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炎性因子在心房纤颤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患者573例,根据心房纤颤诊断纳入患者59例,其中持续性房颤12例,阵发性房颤47例,同时选取同期在ICU入住窦性心律的患者60例作为无房颤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测量。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与无房颤组在年龄、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方面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高于无房颤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的年龄和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是发生心房纤颤的相关因素之一,并且IL-6、hs-CRP、TNF-α水平增高与诱发心房纤颤相关,而hs-CRP的水平与心房纤颤持续时间相关。
Firebird2TM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丘军, 余志国, 李云英, 曾德智, 徐韵, 欧文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17-19. 
摘要 ( 162 )   PDF (367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Firebird2TM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研究组使用Firebird2TM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对比两组置入支架成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置入支架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支架平均个数和支架释放最大气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形成支架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及再住院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rebird2TM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血栓率及再住院率,治疗效果可靠,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研究
黄丽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20-22. 
摘要 ( 169 )   PDF (410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伴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伴T2DM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单双号随机化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并对比两组CD63、CD4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且需统计术后至出院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A、α角、K、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伴T2DM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预防血栓,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率。
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何颖宜, 钟琳, 罗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23-26. 
摘要 ( 162 )   PDF (470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对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在65-85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组(U组)和生理盐水联合甲强龙对照组(C组),每组30例。监测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T1),上骨髓泥前(TG0),上骨髓泥即刻(TG1),上骨髓泥后5min(TG2)、10min(TG3)、30min(TG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Vigileo监护仪记录的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情况,并在麻醉前(T0)、麻醉后(T1)、上骨髓泥后即刻(TG1)、术后6h(T2)、术后12h(T3)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脑钠肽(BNP)的含量。结果 麻醉后,与T0比较,两组的MAP、HR、CO及CI在T1时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骨髓泥后,与TG0相比,两组的MAP、CO及CI在TG1、TG2时点均有显著下降(P<0.05),HR显著升高(P<0.05),但U组较C组在TG1时MAP、CO及CI明显升高(P<0.05),HR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的cTn-I及BNP的含量在T2、T3时升高,U组与C组对比,cTn-I及BNP的含量在T2、T3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乌司他丁能有效保护围术期心脏功能。
替米沙坦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陈加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27-29. 
摘要 ( 266 )   PDF (481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替米沙坦联合血液透析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80例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成对照组(n=40,血液透析)和观察组(n=40,血液透析联合替米沙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治疗有效率、血压水平、肾功能参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研究分析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水平中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肾功能指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下调患者血压水平,对患者肾功能可有效改善,同时联合用药不会让患者不良反应得到明显增加,应用价值高。
阿托伐他汀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陈雄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30-32. 
摘要 ( 226 )   PDF (482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92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汀,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rh-BNP。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LVEF、SV较治疗前增大,LVEDD、LVESD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与对照组(4.3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取阿托伐他汀及rh-BNP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具有安全性。
院前急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率的影响分析
王建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33-35. 
摘要 ( 118 )   PDF (527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经我院救治的80例ACI患者,其中40例患者经院前急救直接送至CT室确诊后进入导管室行脑血管再通术治疗(观察组),另40例患者则未经院前急救,由急诊接收经CT确诊后送至神经内科CCU行脑血管再通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救治时间(就诊至CT诊断时间、就诊至脑血管再通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经过救治后,两组均无院内死亡病例,但观察组在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普遍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院前急救措施应用于ACI患者的急救程序中,可有效缩短临床诊治时间,提高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颅内动脉闭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陈利捷, 陈利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36-38. 
摘要 ( 167 )   PDF (525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颅内动脉闭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9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症颅内动脉闭塞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TCD检查,观察TCD诊断缺血性卒中并发颅内动脉闭塞的结果、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正常血管865条,颅内动脉闭塞224条。TCD显示:正常血管882条,颅内动脉闭塞207条。TCD诊断缺血性卒中并发颅内动脉闭塞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95%、96.18%、94.49%。结论 以血管造影作为参照,TCD诊断缺血性卒中并发颅内动脉闭塞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虽然TCD对颅内动脉闭塞检出数目略低于血管造影,但其具有无创、可反复性操作等优势,并能反映血管闭塞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
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与预测
陈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39-42. 
摘要 ( 147 )   PDF (672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时的CT结果与24h后复测的CT结果值分为血肿扩大组(40例)和血肿稳定组(40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观察量表。结果 两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入院随机血糖、入院后血压控制水平、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血清总胆固醇、血肿部位、出血量、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肿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数据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病程、入院收缩压、入院后血压控制水平、入院随机血糖、总胆固醇含量、出血量及GSC评分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呈正相关,入院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也可影响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结论 高血压病程、入院收缩压、入院随机血糖、入院后血压水平控制欠佳、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出血量及GSC评分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呈正相关,入院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亦是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又以入院后血压控制水平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最大,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中的用药效果分析
池慧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43-45. 
摘要 ( 145 )   PDF (59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施以拉贝洛尔与硫酸镁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分别施以硫酸镁治疗、硫酸镁配以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压与24h尿蛋白水平、临床相关指标、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比,观察组均较低(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于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中,拉贝洛尔与硫酸镁的联合运用可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改善其血压、24h尿蛋白水平及血液黏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丹参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静, 孔令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46-48. 
摘要 ( 204 )   PDF (595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丹参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丹参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LVEDD、LVESD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参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CHF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利于预后。
人群防治
微信平台式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49-50. 
摘要 ( 141 )   PDF (609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式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微信平台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平台式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
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价值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张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51-53. 
摘要 ( 135 )   PDF (628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7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明显加快机体各项症状体征的恢复速度,同时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心脏康复训练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研究
邹全, 张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54-56. 
摘要 ( 159 )   PDF (617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9月收治的冠心病PCI手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表法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脏康复训练,在患者掌握训练方法后,出院后坚持训练3个月,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随访表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1152.7±43.8)mv/min、左心室射血分数(39.4±5.2)%、最大心率(89.4±2.8)次/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随访表明,观察组运动耐力情况(387.9±35.4)m明显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315.3±29.3)m(P<0.05);(3)随访表明,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状态(87.7±11.8)分、疾病认知(88.6±12.0)分、心绞痛发作(85.6±14.3)分、治疗满意度(87.9±12.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行心脏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强心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优质护理服务在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云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57-59. 
摘要 ( 174 )   PDF (640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力衰竭(CHF)患者护理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就诊的DCM伴CHF患者中选取96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48例,干预时,对照组选择常规手段,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分析组间干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再次入院率12.5%低于对照组37.5%,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5.8%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HAMA、HAMD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伴CHF患者行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其再次入院率,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满意度,值得推行。
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黄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60-61. 
摘要 ( 181 )   PDF (656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舒张血压监测水平、收缩血压监测水平、护理满意度、舒张压降低至达标水平的时间、收缩压降低到达标的时间、母婴不良事件出现率。结果 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舒张血压监测水平、收缩血压监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更高,血压达标时间更早,母婴不良事件更少(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能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提高孕妇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傅毓萍, 颜惠娜, 潘俊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62-64. 
摘要 ( 148 )   PDF (691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实施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低体温及皮肤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强化手术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提升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提升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吴育苗, 程小娟, 纪素玫, 俞德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65-67. 
摘要 ( 166 )   PDF (700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提升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参照组48例,予常规护理;试验组48例,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依从性及入院时、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护理依从性为95.83%,高于参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较入院时提高,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应用于血液透析过程中效果显著。
中医调气调神运动在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王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68-70. 
摘要 ( 154 )   PDF (685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医调气调神运动在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97例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进行中医调气调神运动,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调气调神运动可有效控制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缓解其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门诊护理管理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刘莹莹, 陈秀清, 陈碧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71-72. 
摘要 ( 153 )   PDF (679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门诊护理管理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6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实施分组,分别予以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及门诊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干预后患者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两组对比,研究组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更低(P<0.05)。干预后患者HDL-C水平明显升高,LDL-C、TG、TC等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两组对比,研究组HDL-C水明显更高,LDL-C、TG、TC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 门诊护理管理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能够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对于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任婷, 刘红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73-75. 
摘要 ( 131 )   PDF (707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救治有效率以及抢救时间。结果 观察组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输液通道建立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56%高于对照组,院内再次PCI率4.88%、院内再次AMI率2.44%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结论 急诊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患者院内再次PCI和AMI再发率。
妊娠高血压患者行分阶段心理护理对妊娠结局以及血压的影响观察
骆丹, 王勤, 潘秀晖, 林珊, 陈丹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76-79. 
摘要 ( 136 )   PDF (724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究于妊娠高血压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分阶段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对妊娠结局、舒张压、收缩压产生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的患者,共计88例,患者救治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将纳选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确保两组患者所占比例一致,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展开分阶段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未见明显差异(P>0.05);落实护理干预措施以后,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值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数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血压指标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数值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妊娠高血压患者分阶段心理护理措施具有确切效果,对控制血压指标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负面情绪的调整,在临床上具有借鉴推广价值。
手术室整体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林君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80-82. 
摘要 ( 141 )   PDF (695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手术室整体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治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抽签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例数显著下降;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手术室内围术期整体护理,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病例数,增强其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观察
林小倩, 陈文惠, 林雁萍, 庄芝芳, 俞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83-84. 
摘要 ( 122 )   PDF (712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住院治疗的106例AMI患者,根据“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参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53例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应用于AMI介入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佘学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85-87. 
摘要 ( 137 )   PDF (719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已接诊的8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的治疗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气喘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干预的治疗指标、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整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分析
吴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88-90. 
摘要 ( 130 )   PDF (716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整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2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6例,给予整体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疾病了解程度、治疗满意度等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有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等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等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护理总满意47例,满意率83.9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54例,满意率96.4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整体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有应用价值。
双心护理联合亲情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张伟霞, 林琳珑, 林翠玲, 蔡娜萍, 黄翠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91-93. 
摘要 ( 113 )   PDF (723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双心护理联合亲情化护理在支气管哮喘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冠心病患者视为研究样本,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抽选出90例患者参与研究。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前者开展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双心护理联合亲情化护理,各45例。对比上述两组支气管哮喘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观察组支气管哮喘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前HAMA、HAMD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性比较(P<0.05),观察组支气管哮喘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双心护理联合亲情化护理服务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支气管发生次数,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对患者预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综述
冠心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研究进展
闵文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5):  94-96. 
摘要 ( 174 )   PDF (725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准备度进行综述,为了解目前冠心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内涵、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干预措施进行归纳,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出院后的生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