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期刊浏览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费用标准
缴付说明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信息
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主 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
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
国内刊号:CN 44-1581/R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快捷查稿
友情链接
万方论文查重
知网
万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30期 刊出日期:2020-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复合静脉麻醉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陈晓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3-5.
摘要
(
76
)
PDF
(217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静脉麻醉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取栓术治疗)分为对照组(26例,应用单纯局部麻醉)、观察组(26例,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镇静评分。
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62%)(
P
<0.05),且镇静评分较对照组更高(
P
<0.05);观察组T
1
、T
2
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静脉麻醉更有助于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安全性更高且麻醉效果更优。
SMI与CEUS诊断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分析
林婧, 李雅娴, 林丛珊, 苏仙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6-8.
摘要
(
67
)
PDF
(282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超微血管成像(SMI)、超声造影(CEUS)在颈动脉不同厚度斑块新生血管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入的颈动脉斑块患者73例,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斑块位置,再完善SMI、CE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
结果
CEUS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出率高于SMI(
P
<0.05);颈动脉斑块厚度越厚,则SMI、CEUS评分越高,斑块厚度与斑块的增强程度呈正相关;SMI评分与CEUS评分一致性较为满意(Kappa=0.574)。
结论
对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斑块厚度的评估,SMI、CEUS检查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中SMI检查相对更有优势。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温伶俐, 柳贞夷, 陈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9-11.
摘要
(
163
)
PDF
(326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3例:缬沙坦)与实验组(33例: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给药4周后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
P
<0.05)。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96.97%)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
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高,数据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缬沙坦治疗。
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蒙绪君, 庞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12-14.
摘要
(
115
)
PDF
(369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应用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价值。
方法
研究组行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记录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1.88%)(
P
<0.05);两组治疗前LVESV、LVEF、LVESD等指标检测值对比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研究组LVESV、LVESD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对照组用药期间各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应用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的疗效探讨
陈明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15-17.
摘要
(
68
)
PDF
(368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冠心病患者脑纳素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冠心病患者87例,随机分组,A组(对照样本)44例,B组(观察样本)43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钠肽(NT-proBNP)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SF-36)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A组、B组NT-proBNP、心功能指标、SF-36量表评分皆有改善,B组改善明显(
P
<0.05),差异有可比性。
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可改善心功能,促进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影响的探讨
李润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18-20.
摘要
(
65
)
PDF
(389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9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施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施行常规疗法+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及生命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
P
<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更高(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更低(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
P
<0.05)。
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增强疗效,且可起到一定降脂作用,患者生命质量更高。
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杨明, 肖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21-22.
摘要
(
98
)
PDF
(429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3D-CTA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分析DSA及3D-CTA检查结果,另分析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及一致性。
结果
95例患者经DSA检查共检出76例颅内动脉瘤,3D-CTA检查共检出71例颅内动脉瘤。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灵敏度为92.11%、特异度为94.74%、准确度为92.63%。kappa检验:3D-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90,
P
=0.000)。
结论
256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利于早期开展合理的治疗方案。
不同通气方式序惯治疗ICU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评价
侯毅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23-25.
摘要
(
75
)
PDF
(456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不同通气方式在ICU重症心力衰竭序惯治疗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
将我院ICU收治的94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成机械通气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组、机械通气联合常规吸氧组,分别予以机械通气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序惯治疗、机械通气联合常规吸氧序惯治疗。
结果
机械通气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组与机械通气联合常规吸氧组总体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治疗后,机械通气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组BNP、肌钙蛋白、CKMB水平均低于机械通气联合常规吸氧组(
P
<0.05),乳酸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两组间ICU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序惯治疗有助于用于ICU重症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高脂血症方联合针刺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赵结换, 陈晓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26-28.
摘要
(
59
)
PDF
(476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方联合针刺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86例,按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高脂血症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的指标改善情况,并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对(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组间对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脂血症方联合针刺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血脂指标,疗效显著,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
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行PCI后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裕丰, 岑仲然, 彭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29-31.
摘要
(
66
)
PDF
(529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患者应用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
方法
纳入60例病例,均为AMI行PCI后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者,遵循随机数字表的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其中31例纳入为实验组,2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单纯使用胺碘酮治疗,而实验组给予患者使用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在经相关治疗的治疗效果上,实验组为96.77%,对照组为79.31%,比较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治疗72h后电复律或电除颤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给药前后、该药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采取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AMI行PCI后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转归分析
张义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32-34.
摘要
(
99
)
PDF
(529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转归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以我院58例心绞痛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人数相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患者各项症状转归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排量、舒张末期内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排量、舒张末期内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13.8%,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心绞痛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病情。
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观察
廖爱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35-37.
摘要
(
91
)
PDF
(524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的9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此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方法给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磷酸肌酸钠对患儿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儿进行2-4周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肌酶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81.63%优于对照组51.02%,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好,且药物使用对患儿无副作用。用药后患儿体内心肌酶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CHD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患者应用胺碘酮的有效性价值研究
黄泳强, 胡承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38-40.
摘要
(
76
)
PDF
(552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患者应用胺碘酮的有效性价值。
方法
选择60例CHD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30例,分别选择普罗帕酮治疗、胺碘酮治疗,随后对比两组LVEF、LVEDD、A峰、E峰、E/A比值、心率、P-R间期、Q-T间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LVEF(59.66±4.51)%、LVEDD(47.35±4.85)mm、A峰(75.15±7.18)cm/s、E峰(52.31±4.84)cm/s、E/A比值(0.43±0.19)、心率(72.65±5.87)次/min、P-R间期(154.82±15.74)ms、Q-T间期(39.86±9.24)ms、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总有效率(93.33%)均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胺碘酮用于CHD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患者中效果显著,更利于心功能恢复和稳定。
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价值分析
林亚碰, 程小娟, 苏美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41-43.
摘要
(
58
)
PDF
(548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92例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高血压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6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给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05),但是在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与护理措施实施之前相比较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给其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将患者的血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此种护理方式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血压控制的促进作用研究
林美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44-46.
摘要
(
92
)
PDF
(548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126例(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内63例为对照组,2019年2-8月内6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出生1min、出生5min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
P
<0.05);出生1min、出生5min观察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35%低于对照组20.63%(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3%高于对照组84.13%(
P
<0.05)。
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能降低血压水平,改善新生儿状态,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对重症瓣膜病患者术后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郑小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47-49.
摘要
(
79
)
PDF
(593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对重症瓣膜病患者的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4例重症瓣膜病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开展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住院时长及机械通气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的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其6min步行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后,两组的各项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
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在重症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心功能水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赋能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探讨
李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50-52.
摘要
(
100
)
PDF
(594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赋能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赋能健康教育。90d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与健康知识评分状况。
结果
研究组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DHL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90d后,研究组DH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赋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SAS、SDS评分的价值研究
林瑞云, 王皇美, 黄菊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53-55.
摘要
(
77
)
PDF
(594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究给予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后取得的临床效果,探讨对患者SAS、SDS评分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本院ICU科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此次研究内容相符合者共计64例,以方便抽样法作为此次分组依据,划分以后保证两组例数一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心理护理,分析探究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均低于对照组(
P
<0.05)。以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值为参照,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
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率明显更低(
P
<0.05)。
结论
在本院ICU科室中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具有理想作用,能够帮助患者进行自身心理状态的积极调整,有利于缓解由负性情绪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推广。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林凤晖, 林晓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56-58.
摘要
(
84
)
PDF
(608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接受中医辨证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接受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并发症情况、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4.3%,高于对照组的80.8%;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中医辨证护理干预,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大幅度改善心脏功能,使护理满意度得以提高。
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探讨
许梅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59-61.
摘要
(
62
)
PDF
(632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22例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标准组(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每组61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急救反应时间、病死率、致残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干预后,标准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规组(
P
<0.05);标准组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常规组(
P
<0.05);标准组的病死率、致残率分别为3.28%、4.92%,均低于常规组的13.11%、16.39%(
P
<0.05)。
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为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并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压,让护理人员的急救反应更快,护理效果更理想。
居家运动康复锻炼联合出院宣教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的应用观察
陈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62-64.
摘要
(
89
)
PDF
(635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居家运动康复锻炼联合出院宣教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46例,按入院时间分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居家运动康复锻炼联合出院宣教,对比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心功能[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家属依从性。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LVED、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家属依从率95.65%、家属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与对照组4.35%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
居家运动康复锻炼联合出院宣教可提高家属指导患儿居家运动康复锻炼依从性,利于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对护理服务认可度。
风险管理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护理纠纷率的影响分析
邹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65-67.
摘要
(
84
)
PDF
(626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以及对护理纠纷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外科手术的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纠纷率、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护理的风险事件、纠纷事件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能降低护理纠纷率,促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焦虑抑郁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陈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68-70.
摘要
(
68
)
PDF
(652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焦虑抑郁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ICU病房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8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ICU病房护理)与人文组(给予常规ICU病房护理+持续人文关怀护理),各39例,观察两组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家属满意度。
结果
人文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ICU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给予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家属满意度。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观察室高血压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娟, 陈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71-73.
摘要
(
68
)
PDF
(652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在急诊观察室高血压患者安全管理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
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急诊观察室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接诊的90例高血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45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率。
结果
(1)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44%)、风险事件发生率(8.89%)均低于对照组(24.44%)、(28.89%)(
P
<0.05);(2)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
P
<0.05)。
结论
在急诊观察室中给予高血压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风险事件,赢得患者认可。
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动机性访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张海誉, 邱梅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74-76.
摘要
(
87
)
PDF
(672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究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动机性访谈对患者自我效能以及遵医行为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被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次研究实验中采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动机性访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遵医行为。
结果
对比遵医行为,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
P
<0.05);分析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观察组都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期间应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动机性访谈具有确切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明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77-79.
摘要
(
81
)
PDF
(672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肺炎伴心衰患儿的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炎伴心衰患儿共7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各39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
P
<0.05);观察组的心衰纠正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
P
<0.05)。
结论
予以肺炎伴心衰患儿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尽快纠正其心衰,缩短其住院时事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模式用于焦虑症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效果临床分析
卓小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80-82.
摘要
(
64
)
PDF
(670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焦虑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1-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焦虑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外还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起到的作用。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差异表示观察组患者的情绪恢复良好,也能有助于缓解高血压症状。
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具有非常明确的护理针对性,患者的焦虑状况得到了有效好转,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样得到改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可以因此而提升。
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效果观察
王金花, 刘一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83-85.
摘要
(
86
)
PDF
(675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
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呼吸稳定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护理后患儿家属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康复知识、护理指导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值得推荐。
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陈清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86-88.
摘要
(
59
)
PDF
(685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家长的意愿和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护理满意度评分(NSNS量表评分)。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SNS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组内对比,护理后NSN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组间对比,观察组NSN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过程中引入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董冰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89-91.
摘要
(
53
)
PDF
(687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科室收治的65例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患儿,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30例患儿行常规护理,即为常规组;35例行集束化护理,为集束组;评估患儿症状恢复时间,统计患儿治疗依从性,调查家长满意率。
结果
集束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治疗依从率94.29%高于常规组的63.33%,家长满意度97.14%高于常规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对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炎患儿有显著作用,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意义大,值得应用。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结局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郑晶晶, 黄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92-94.
摘要
(
91
)
PDF
(690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产妇80例,所有孕妇均伴随高血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式,在次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结局、护理前后两组孕妇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血压水平。
结果
研究组围生儿中早产儿率、出生低体重者率、胎儿窘迫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中剖宫产率、子痫率、宫缩乏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DS、SA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更低(
P
<0.05)。
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明显改善分娩结局,降低患者血压水平、调节患者情绪,缓解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居民高血压的原因和护理干预研究
苏艳伟, 林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0): 95-96.
摘要
(
60
)
PDF
(682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我区居民高血压的原因和护理干预。
方法
本次时间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内,对象选取我区居民高血压患者670例,均根据随机法分组,两组各335例。总结所有患者发病原因,其中控制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个组别血压水平、服药依从性及满意率。
结果
两组670例患者病因中体重占比50%,生活习惯占比55.22%,遗传因素占比65.67%,其他包括年龄、性格、精神环境等。两个组别护理后血压水平、服药依从性、满意度等评分对比发现实验组更优(
P
<0.05),说明差异显著。
结论
我区居民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较多,而通过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则可对患者血压予以有效控制,且可提升其服药依从性和满意率,值得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