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31期 刊出日期:2020-11-05
临床研究
免疫比浊法CK-MB mass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研究
黄汉常, 李玲, 叶秀碧, 韩孟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3-6. 
摘要 ( 25 )   PDF (22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免疫比浊法CK-MB mass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自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118例AMI患者和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64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AMI组和健康组。对两组血清cTnT、CK-MB mass水平进行检测,并对AMI患者给予溶栓治疗,监测病程中血清cTnT、CK-MB mass水平。比较AMI患者发病后2h、6h、12h、1d、2d、4d、7d与健康组的血清cTnT、CK-MB mass水平和cTnT、CK-MB mass的不同时间点阳性率以及诊断效能。结果 发病后AMI患者的血清cTnT、CK-MB mass水平较健康组均显著升高(P<0.05),cTnT在发病后2h即显著升高,12h至1d达到峰值,7d后水平仍较高,CK-MB mass在发病后6h明显升高,12h至1d达到峰值,4d后水平显著降低。健康组cTnT、CK-MB mass两指标的阳性率均为0,AMI组cTnT阳性率在发病后2h、6h、12h、1d、2d、4d、7d普遍很高,明显高于CK-MB mass阳性率(P<0.05)。cTnT的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95,CK-MB mass的灵敏度为0.93,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93,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免疫比浊法CK-MB mass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应将其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能力。
某市三甲医院利伐沙班片的使用合理性分析
柏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7-9. 
摘要 ( 85 )   PDF (30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某市三甲医院应用利伐沙班片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入住本院并接受利伐沙班片治疗的40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系统性分析每位患者应用利伐沙班片治疗的情况,包括用量用法、适应证、禁忌证、应用时间。结果 应用利伐沙班片治疗的患者,通常为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骨科大手术患者。分析利伐沙班片应用情况,总共有191例使用不合理,占比47.75%,其中18例应用时间不合理、14例用药疗程不合理、31例超适应证应用、128例用量用法不合理。结论 就现阶段而言,临床医师已广泛应用利伐沙班片,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尤其在给药剂量方面,同时在使用期间要密切关注出血性相关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积极关注指南更新以促进利伐沙班片合理使用。
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心脏超声的应用效果观察
郑林晖, 李裕生, 卓冠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10-12. 
摘要 ( 56 )   PDF (36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心脏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2019年1-12月收治的73例疑似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展开研究,先后进行左心室造影(金标准)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诊断效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结果 心脏超声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与左心室造影检查相近,两种检查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查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2.96%、50.00%、91.78%、50.00%、7.04%;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不同节段的心功能指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应用心脏超声检查可获得与左心室造影检查相当的确诊率,并可对运动异常类型进行鉴别诊断,观察不同节段的心功能,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力衰竭治疗中盐酸贝那普利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邝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13-15. 
摘要 ( 52 )   PDF (36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治疗中盐酸贝那普利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150例心力衰竭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选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选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血清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33)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33更低,各项指标对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应用效果优于盐酸贝那普利,减轻炎症反应,促使患者心功能恢复。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李明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16-18. 
摘要 ( 88 )   PDF (4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血清炎性因子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身体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更优,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较好,不仅可以及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病症,还能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临床推广价值高。
DAPT评分指导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患者PCI治疗的应用研究
汪沛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19-21. 
摘要 ( 51 )   PDF (411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DAPT评分指导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患者PCI治疗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ACS患者行PCI满12个月后,DAPT评分≥2分的ACS患者进行研究,选择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100mg/d,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片每天1次,75mg/d。对比两组患者不同程度出血发生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观察组1、2、3型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源性死亡、脑卒中、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DAPT对ACS患者进行缺血风险评估后,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降低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对DAPT评分≥2分的患者而言,采取小剂量的氯吡格雷不加重出血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研究
杨柯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22-24. 
摘要 ( 38 )   PDF (45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其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51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组),在PCI术前、PCI术后12周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另外51例健康志愿者(常规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PCI治疗之前的梗死节段心肌径向应变、纵向应变、面积应变、圆周向应变均值较常规组更低(P<0.05);PCI术后12周给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急性心梗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过50%;亚急性心梗患者LVEF升高5%以上;陈旧性心梗患者LVEF升高不足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较好的辨别左心室不同节段心肌运动的时间、空间差异,以便于临床医师对患者左室壁运动状况进行全面、实时定量分析,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大范围推广。
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杨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25-27. 
摘要 ( 143 )   PDF (47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胺碘酮治疗;35例)与观察组(胺碘酮+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35例),对比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3%(33/3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1%(27/35),经卡方检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心律失常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也显著更短,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这一用药方案在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促进其窦性心律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高血压病与主动脉弓形态相关性分析
黄志林, 李次发, 吴志武, 谢姚屹, 黄研菊, 岑花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28-30. 
摘要 ( 42 )   PDF (50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病与主动脉弓形态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脑血管造影术的高血压患者7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高血压患者患病情况分为高血压组(478例)及非高血压组(246例),均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并进行主动脉弓Myla分型及主动脉弓上大血管迂曲程度的判定。结果 本组724例患者中,不同年龄的Ⅰ型、Ⅱ型及Ⅲ型主动脉弓形态占比存在显著差异(χ2=30.355,P<0.05)。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Ⅰ型主动脉弓、Ⅱ型主动脉弓、Ⅲ型主动脉弓分型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5.202,P<0.05),Ⅱ型主动脉弓、Ⅲ型主动脉弓与发生高血压风险更高,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迂曲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1.735,P<0.05),中度迂曲、重度迂曲与无迂曲、轻度迂曲与发生高血压风险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中度迂曲、重度迂曲与发生高血压风险更高。结论 高血压病与主动脉弓Myla分型及弓上动脉迂曲程度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诊疗中须予以关注。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定量指标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施武, 陈渊明, 吴少杰, 许燕塔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31-33. 
摘要 ( 34 )   PDF (50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定量指标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1年随访,按照发生MACE与否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各10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病变长度、是否存在餐巾环标志、斑块总体积大小(TPV)、钙化/非钙化斑块体积大小(CPV/NCPV)、斑块负荷等指标,采用Cox回归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ACE组中TPV、NCPV、病变长度、斑块负荷均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CPV以及餐巾环标志均显著低于非MACE组(P<0.05),TPV及斑块负荷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定量指标中TPV与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临床诊疗中应将TPV指标作为参考。
探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磷酸肌酸钠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刘花香, 伍艳, 王亚, 何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34-36. 
摘要 ( 20 )   PDF (52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磷酸肌酸钠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48例心肌炎患儿纳入研究(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磷酸肌酸钠治疗,分析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两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过敏。实验组有1例患儿发生血压下降,未经治疗自行好转。经治疗,两组心肌酶水平下降,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 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磷酸肌酸钠的应用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可有效促进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郑龙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37-39. 
摘要 ( 63 )   PDF (52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86例冠心病者,随机分设组别,对照组43例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43例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低于研究组的95.35%;对照组患者用药后TG、TC和LDL-C水平高于研究组,而HDL-C水平低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高于研究组的4.65%(P<0.05)。结论 相比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而且还能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非那雄胺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研究
吴周源, 吴周珍, 范晓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40-42. 
摘要 ( 87 )   PDF (52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那雄胺治疗对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的90例老年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45)以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n=45)给予常规降压药联合非那雄胺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治疗前后IPSS评分、PV、炎症因子水平与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IPSS评分为(14.58±3.84)分、PV为(31.66±5.73)ml、炎症因子水平中IL-6,MMP-1,CRP,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老年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采用非那雄胺治疗效果较好,可减轻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前列腺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尼可地尔辅助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陈惠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43-45. 
摘要 ( 29 )   PDF (57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45)以常规抗凝进行治疗,观察组(n=45)以尼可地尔辅助治疗,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室壁运动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心力衰竭评分、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及室壁运动评分、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辅助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节段分析法联合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
陈雪琴, 李桥福, 张贵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46-48. 
摘要 ( 24 )   PDF (56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节段分析法联合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入选1482例产前筛查产妇,采用节段分析法联合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筛查,完成诊断后随访至孕期结束,并与引产和产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检测在先天性心脏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节段畸形检出率方面均高于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单一检测,漏诊率低于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单一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检测敏感性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节段分析法联合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对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较高检出率,且敏感性较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护理
医院-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胡瑾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49-51. 
摘要 ( 14 )   PDF (59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医院-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医院-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遵医行为(定期复查、按时用药、饮食运动)、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少于护理前,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定期复查、按时用药、饮食运动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6.55%(56/58)高于对照组84.48%(49/58)(P<0.05)。结论 医院-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增强遵医行为意识,患者认可度高。
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谢芳婧, 唐嘉良, 卢圣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52-54. 
摘要 ( 33 )   PDF (61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研究实施健康管理措施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门诊、体检中心等检查出的脑卒中高危患者共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普通组和干预组,各60例。普通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施基础护理措施,进行普通宣教;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健康管理措施。治疗一年后对两组在不同干预模式下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将两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影响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的改变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经对比分析,干预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较普通组得到明显的控制,干预组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每日血压、血糖测量正常率均高于普通组;干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远低于普通组;对比结果差异均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高危病人实施健康管理后,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产生较大影响,对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改变产生积极作用,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明显降低高危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肾衰竭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谭雪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55-57. 
摘要 ( 19 )   PDF (61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肾衰竭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科室收治的75例肾衰竭并高血压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即34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常规组,41例行人性化护理者作为人性化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统计血压水平的变化。结果 人性化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常规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肾衰竭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改善负面心理状态,有助于控制血压变化。
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意义
张书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58-60. 
摘要 ( 34 )   PDF (61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意义。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比较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心肌血流灌注恢复情况、左心射血分数。结果 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在观察组中均短于对照组(P<0.05)。TIMI血流3级占比在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左心射血分数在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康复护理用于冠心病心脏介入术后,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有利于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
全方位护理对合并冠心病的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观察
陈小英, 林小妹, 兰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61-63. 
摘要 ( 14 )   PDF (63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合并冠心病的骨折老年患者接受治疗恢复期间的全方位护理方法 ,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全方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的患者比例(92.16%>76.47%)相对更高(P<0.05),而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3.92%<17.65%)以及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次[(0.95±0.26)<(1.98±0.42)]次/月、骨折部位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94±0.34)<(3.63±0.51)]分相对更低(P<0.05),住院时间[(15.62±2.05)<(21.17±4.27)]d相对更短(P<0.05)。结论 在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减少骨折愈合的干扰因素,进而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魏云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64-66. 
摘要 ( 16 )   PDF (65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PaO2(93.5±1.3)mmHg、RR(15.4±1.7)次/min、SPO2(98.4±0.5)%、撤机时间(4.54±0.59)d、自主进食时间(5.10±0.69)d、住院时间(6.81±1.02)d、满意度95%、护理风险发生率2.5%、并发症发生率2.5%。对照组PaO2(89.65±1.47)mmHg、RR(20.61±1.96)次/min、SPO2(92.40±3.00)%、撤机时间(7.48±2.30)d、自主进食时间(8.99±1.45)d、住院时间(10.48±2.61)d、满意度75%、护理风险发生率20%、并发症发生率1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缩短撤机、进食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情绪管理联合呼吸训练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林思宏, 谢龙, 肖得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67-69. 
摘要 ( 16 )   PDF (65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情绪管理联合呼吸训练在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92例心衰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情绪管理联合呼吸训练)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6min步行距离、用力肺活量(FVC)、静息心率以及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等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绪管理联合呼吸训练对心衰患者各项运动耐力指标改善效果明显,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显著提高,临床价值高。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抢救护理研究
曾路梅, 邱秋缘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70-72. 
摘要 ( 31 )   PDF (65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抢救护理临床价值。方法 选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实施常规抢救护理)、研究组(32例,实施综合抢救护理),比较组间患儿心衰纠正时间、护理前后患儿呼吸频率、心率水平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前呼吸频率、心率水平相近(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水平均较常规组低,心衰纠正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研究组家长抢救护理满意度为96.88%,较常规组81.25%高(P<0.05)。结论 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综合抢救护理,可促进生命体征恢复并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冠心病患者应用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郑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73-75. 
摘要 ( 24 )   PDF (67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6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性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护理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为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将观察组患者的饮食行为、用药行为、锻炼行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执行状况明显较好(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冠心病患者予以行为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效果明显。
血压控制护理对颅内动脉栓塞术预后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控应用研究
何文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76-78. 
摘要 ( 32 )   PDF (68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血压控制护理对颅内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医院就诊的80例接受颅内动脉栓塞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血压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12-48h,观察组患者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观察组CV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组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者比例(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压控制护理可显著提高颅内动脉栓塞术术后疗效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持续质量改进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杨晓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79-81. 
摘要 ( 23 )   PDF (65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1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与研究组(5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入院时(护理前)与分娩前(护理后)血压水平、母婴不良预后与护理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围生儿总不良预后率16.36%与产妇不良预后率18.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73%、32.73%(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调节患者情绪,缓解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母婴预后。
情绪释放诱导联合精细化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傅晓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82-84. 
摘要 ( 33 )   PDF (68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情绪释放诱导联合精细化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髋关节置换术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内30例为对照组,2019年5-11月内3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绪释放诱导联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压控制效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依从性及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93.55%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情绪释放诱导联合精细化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合并高血压能缓解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控制血压水平,提升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基于延续性照护理念的多模式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管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闻艳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85-87. 
摘要 ( 25 )   PDF (68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延续性照护理念的多模式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压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HDCP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分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基于延续性照护理念的多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妊娠结局、护理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结果 护理后两组SBP、DB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00%(3/60)低于对照组16.67%(10/6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56/60)较对照组73.33%(44/60)高(P<0.05)。结论 予以HDCP患者基于延续性照护理念的多模式干预能显著控制血压水平,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认可度。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效果的作用研究
邓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88-90. 
摘要 ( 22 )   PDF (68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比患者血压水平、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前后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性98.21%,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收缩压(136±10)mmHg、舒张压(90±4)mmHg,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69.6±5.2)分、自护能力(7.8±1.3)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同时改善患者病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
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黄丽琴, 郑菊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91-93. 
摘要 ( 22 )   PDF (69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导管室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60例急性STEMI患者纳入,对患者实施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观察抢救成功率、生命体征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6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成功率达到100.00%,抢救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抢救前增高(P<0.05),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总满意率达到96.67%。结论 在急性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期间应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确保抢救效果,促使生命体征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减轻不良情绪,提升满意度。
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小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1):  94-96. 
摘要 ( 27 )   PDF (68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6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纳入研究,所有产妇均在产后出现出血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出血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