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32期 刊出日期:2020-11-15
临床研究
比较依普利酮和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及与GDF-15、NT-proBNP的关系
贾芳, 金哲秀, 黄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3-7. 
摘要 ( 105 )   PDF (447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别应用依普利酮和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与GDF-15、NT-proBNP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螺内酯,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依普利酮,其余方案两组基本相同,连续治疗4周后分析其临床疗效;随访1年,记录预后情况(心源性死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GDF-15、NT-proBNP、临床疗效和预后;并分析不同疗效和预后患者血浆GDF-15和NT-proBNP的差异,同时绘制受试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浆GDF-15和NT-proBNP对CHF预后的价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GDF-15和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80例CHF患者中,无效组血浆GDF-15和NT-proBNP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80例CHF患者中,事件组血浆GDF-15和NT-proBNP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浆GDF-15和NT-proBNP均可预测CHF预后,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至93.2%和89.9%。结论 培哚普利和依普利酮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改善预后,与血浆GDF-15和NT-proBNP相关。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分析
曾旋, 吴冰虹, 张春兰, 欧学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8-10. 
摘要 ( 91 )   PDF (302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体检部行无创动脉硬化健康体检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检者年龄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36例(<40岁)、B组53例(40-60岁)、C组17例(≥60岁)三组,均对其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A组PWV、ABI、PPI等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组PWV、ABI、PPI等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异常人数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正常值与动脉弹性降低测量值时,PWV均低于合并基础疾病组,且高血压与高血脂组正常值与动脉弹性降低测量值时,PWV小于糖尿病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健康体检者尤其针对高龄者应加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能及时发现被检者是否存在动脉硬化风险,有助于及时予以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干预,最大程度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或阻止心血管疾病进一步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腹膜透析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钟志旭, 沈慕群, 廖奕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11-13. 
摘要 ( 71 )   PDF (350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分为高RDW组(>15%)和低RDW组(≤15%)。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高RDW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高RDW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RDW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DW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178,P=0.035),和血清白蛋白(r=-0.218,P=0.003)、前白蛋白(r=-0.241,P=0.005)、三酰甘油(r=-0.189,P=0.003)呈负相关。RDW上升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RDW上升和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对重症心力衰竭急诊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黄剑钊, 钟倩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14-16. 
摘要 ( 110 )   PDF (36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治疗上予以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及对心功能改善价值。方法 选取7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组,35例对照组用急诊常规方法,即使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35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相关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94.29%,对照组77.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均提高,BNP均降低,实验组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虽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总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满意且安全性高。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临床价值
石灿灿, 巩雷, 张慧, 刁军, 武维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17-21. 
摘要 ( 93 )   PDF (113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后3月发生左心室重塑(LVR)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急诊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患者85例。入院急诊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CI术后24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和GLS。PCI术后3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测量LVESV、LVEDV和LVEF。LVEDV较前增长20%以上判定为LVR。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评价hs-CRP和GLS预测LV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85例急性STEMI患者成功进行急诊PCI术,并完成术后3个月的随访,根据LVEDV变化分为LVR组和非LVR(non-LVR)组,胸痛症状发生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上,LVR组(185.3±62.7min)明显长于non-LVR组(139.4±46.9min)(P<0.001),FMC至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6.4±25.3 vs 82.7±23.0min,P=0.501)。LVR组的hs-CRP和GLS明显高于non-LVR组(P<0.001)。hs-CRP、GLS预测急性STEMI患者在急诊PCI术后3月LV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0.839(P<0.001),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57mg/L、-12.34%,敏感度为72.7%、73.7%,特异度为68.8%、85.7%。结论 对于急性STEMI患者,GLS是预测其发生LVR的一个较理想指标。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通过多巴胺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对心功能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花香, 何张, 胡瑛, 彭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22-24. 
摘要 ( 43 )   PDF (431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通过多巴胺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对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取去乙酰毛花苷注射用治疗,观察组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多巴胺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通过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采取单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联合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采取单一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联合治疗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LVESD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通过多巴胺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心功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并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对比
陈佩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25-27. 
摘要 ( 91 )   PDF (46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对比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抽调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资料(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开展治疗,观察组则实施磷酸肌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肌指标、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肌指标、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炎患儿采用磷酸肌酸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不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使用效果良好。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与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相关分析
胡幼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28-30. 
摘要 ( 84 )   PDF (506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并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组(60例),中度组(60例)和重度组(6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ST-T改变,并分析不同程度和预后患者ST-T改变的比例及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患者无ST-T改变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重度组患者持续性ST-T改变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ST-T持续性改变的比例高达70.1%,显著高于生存组(21.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病情程度和缺血性ST-T改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可能与缺血性ST-T改变有关,病情程度和缺血性ST-T改变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评估方式。
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何国东, 周志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31-33. 
摘要 ( 81 )   PDF (501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施行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7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施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38例,施行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血浆氮末端B型利钠肽原)、醛固酮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较对照组更小,且LVEF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醛固酮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施行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有助于增强疗效,促进心功能好转,且安全性较好。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钟宇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34-37. 
摘要 ( 87 )   PDF (530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n=100)和中西结合组(n=100),基础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双抗常规西药治疗,中西结合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西结合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治疗后气虚血瘀证候总评分低于基础治疗组且WHOQOL-BREF量表评分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的心电图疗效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对患者不良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佳,并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杨国华, 黄剑钊, 邱娇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38-40. 
摘要 ( 43 )   PDF (544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通过胸痛中心进行持续改进,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于患者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改善前组与改善后组,改善前组均为胸痛中心进行持续改进前收治,共有患者200例,改善后组为胸痛中心进行持续改进后收治,共有患者200例。对比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FMC)至植入球囊扩张时间、心肌总缺血时间、进门至患者植入球囊扩张时间、术后30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改善前组200例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为112min,心肌总缺血平均时间为241min、进门至患者植入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为103min、术后30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改善后组200例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至植入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为84.5min,心肌总缺血平均时间为204.8min、进门至患者植入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为72.5min、术后30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50%。结论 在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合理地对胸痛中心内部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改善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减少患者的总体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情况。
急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行新活素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的效果分析
徐琦, 李家缙, 倪仕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41-43. 
摘要 ( 112 )   PDF (56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活素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的50例急诊急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25)以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n=25)以新活素+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SBP、DBP、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00%(χ2=4.320),较对照组高;SBP为(120.85±8.11)mmHg(t=8.937)、DBP为(78.32±6.79)mmHg(t=6.096),较对照组低;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AHF伴高血压患者采用新活素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较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与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坎地沙坦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的影响
吴彬, 程春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44-46. 
摘要 ( 124 )   PDF (594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坎地沙坦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及对心功能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对照组以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LVEF、LVESD、LVEDD、CRP、NT-pro 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而LVESD和LVE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水平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LVESD和LVEDD水平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NT-pro BNP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治疗中联合坎地沙坦酯和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CRP、NT-pro BNP水平,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应用。
芪丹苓桂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和疗效总结
陆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47-49. 
摘要 ( 72 )   PDF (589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中应用芪丹苓桂汤的效果,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月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参照组56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而56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芪丹苓桂汤联合治疗,对比两个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NT-proBNP、hs-CRP水平和心功能的变化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2.86%(52/56)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14%(46/56),具有差异性显著(P<0.05);心功能各指标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DD、LVESD指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NT-proBNP、hs-CRP以及6MWD指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除6MWD有所升高外,其余两个指标均下降,且试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芪丹苓桂汤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还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益气活血汤辅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丁永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50-52. 
摘要 ( 62 )   PDF (613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益气活血汤辅助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前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后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FR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心功能。
护理
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整体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吴美娜, 翁遇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53-55. 
摘要 ( 96 )   PDF (614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观察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期间应用整体护理措施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ICU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6例,将患者按照护理措施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措施,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前后的ADL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都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护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成效探讨
林剑平, 黄湘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56-58. 
摘要 ( 76 )   PDF (635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成效。方法 于本院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中随机选取44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本文研究,观察组冠脉复常22例(100%),平均白细胞计数水平(8.17±0.54)×109/L,C-反应蛋白(73.59±3.62)mg/L,治愈21例(95.5%)。观察组住院时间(9.24±1.52)d,满意度评分(94.82±3.74)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川崎病合并冠脉异常患儿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不良反应,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可改善治疗效果。
基于护理差错管理在小儿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59-61. 
摘要 ( 62 )   PDF (63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护士核心能力评价表数据收集的护理差错管理规范护士诊疗行为。方法 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数据收集,记录护理不规范的治疗行为和护理差错,进行差错分析并使其与护士绩效挂钩,加强护理安全。结果 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构建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差错发生率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7-12月住院患儿给药、输血、标本采集、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率少于2018年1-6月;医生满意度高于2018年1-6月。结论 基于护士核心能力评价表构建新的护理管理模式以规范护士诊疗行为,能够降低护士差错发生率,保障住院患儿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及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李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62-64. 
摘要 ( 48 )   PDF (63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以及综合护理管理应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68例对象均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管理组(34例,予以健康教育及综合护理)和对照组(34例,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管理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03.5±6.4)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为(96.3±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时间为(4.4±1.3)min,发作频率为(5.1±0.6)次/周,对照组为(7.8±1.5)min、(8.8±1.2)次/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及综合护理管理能够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
MDT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陈梅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65-67. 
摘要 ( 63 )   PDF (639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多学科团队(MDT)护理模式在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DM合并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8例作为常规组,2019年2-11月期间接受基于常规组实施MDT护理模式干预的50例作为实验组。统计对比两组血压控制率、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FPG、2 hPG、HbA1c较常规组小(P<0.05);与常规组66.67%(32/48)相比较,实验组血压控制率86.00%(43/50)有明显增高(P<0.05);两组干预后ESC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后GQOLI-74评分较干预前高,且实验组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 MDT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增强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探讨
汪月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68-69. 
摘要 ( 33 )   PDF (630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行为依从性以及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流程优化联合时间追踪管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陈淑烟, 陈雪姗, 刘美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70-72. 
摘要 ( 32 )   PDF (682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流程优化联合时间追踪管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静脉溶栓的2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时间追踪管理干预组(A组: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95例和流程优化联合时间追踪管理干预组(B组: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11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ODT)、患者入院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T)、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DP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出血、脑疝、死亡等情况。结果 B组患者ODT、DIT、INT、DNT、ONT、DPT指标及NIHSS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脑疝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给予流程优化联合时间追踪管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NIHSS评分,促进患者预后。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林亚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73-75. 
摘要 ( 42 )   PDF (679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科室收治的9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加强化健康认知护理;测定患者血压水平,分析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血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先兆子痫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6.15%、1.92%、1.92%,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75.56%、15.56%、17.78%),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3.85%、1.92%、1.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15.5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可有效控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推广意义,值得应用。
术中综合保温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赵自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76-78. 
摘要 ( 85 )   PDF (683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术中综合保温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6例,均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和体温情况。结果 对照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毕体温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中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和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患儿体温,降低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痛苦,值得应用。
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采用优质护理对产妇血压的影响观察
汪小灵, 戴亚端, 郭进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79-81. 
摘要 ( 64 )   PDF (682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采用优质护理对产妇血压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优质护理。将两组的血压水平、妊娠结局、产后相关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精准护理干预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分析
李媛玲, 黎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82-84. 
摘要 ( 60 )   PDF (703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精准护理干预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92例接受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精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分的差别。结果 术后,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总人数比例是13.46%,远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准护理干预对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有效,能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
五常法管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李美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85-87. 
摘要 ( 49 )   PDF (708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五常法管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围术期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五常法管理模式干预,术后两组均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24h两组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术后24h,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出现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NIHS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同期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GQOLI-74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对血压水平影响分析
潘燕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88-90. 
摘要 ( 94 )   PDF (700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将两组的血压水平、术后相关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有助于维持其血压水平稳定,可缩短康复进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王惠玲, 陈丽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91-93. 
摘要 ( 59 )   PDF (700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将两组的血压水平、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好的比例、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用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强化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遵医行为的影响和满意度分析
张玉珍, 叶晓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2):  94-96. 
摘要 ( 31 )   PDF (701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强化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遵医行为的影响和护理满意度分析,讨论其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全年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强化心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流程,观察两孕妇的遵医行为和妊娠结局,对比入院时和分娩时血压,并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遵医行为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且分娩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低于对照组,也显著低于入院时。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孕妇,能显著提高其遵医性,从而有助于维持血压的相对正常稳定,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