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28期 刊出日期:2020-10-05
临床研究
SMI技术和CEUS技术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测价值研究
林丛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3-5. 
摘要 ( 28 )   PDF (21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SMI技术和CEUS技术应用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72例,患者先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以明确目标斑块,再行SMI及CEUS检查。观察患者SMI评分、CEUS评分、CEUS评分与SMI评分一致性。结果 SIM评分及CEUS评分随着斑块风险程度升高而随之升高,不同SIM评分及CEUS评分在不同斑块风险程度中有显著差异(P<0.05)。SIM评分与CEUS评分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 SMI技术和CEUS技术应用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测均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陈登凤, 卢程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6-8. 
摘要 ( 33 )   PDF (28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干预组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阿托伐他汀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可有效纠正患者的心功能异常。
缩短诊断救治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及预后影响研究
赵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9-11. 
摘要 ( 50 )   PDF (35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缩短诊断救治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胸痛中心投入使用与否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流程救治,观察组采取胸痛中心模式救治,对比两组患者存活率、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完成心电图到确诊时间、门球时间、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I、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结果 观察组存活率、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完成心电图到确诊时间、门球时间、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心肌坏死标志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肌坏死标志物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诊断救治时间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胸痛中心的建设应提上工作日程。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钟远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12-14. 
摘要 ( 33 )   PDF (37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105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心率下降,其中观察组治疗1h、6h、12h、24h、48h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率、心力衰竭缓解率、房颤转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能够快速降低心率,并可提高心功能改善率、心力衰竭缓解率、房颤转复率,改善患者预后,用药后会增加不良反应,应及时对症处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贝那普利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及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探讨
张飞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15-17. 
摘要 ( 65 )   PDF (39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及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老年患者接受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老年患者接受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血压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76%;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与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相比,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更为显著,其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改善血压水平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促进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对降低不良反应及提高治疗安全性的探讨
雷美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18-20. 
摘要 ( 38 )   PDF (41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对降低不良反应及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遵循分组对照理论指导,研究时间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需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64名患者,依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2例。依照组别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指标(FIB、PT、APTT)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常规组(68.75%),其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变化情况也要优于常规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25%远低于常规组21.88%(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治疗方案,选择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方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提高治疗效率与治疗安全性,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探讨价值。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谢佰华, 黎秀云, 张丽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21-23. 
摘要 ( 51 )   PDF (43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5例)与参照组(2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临床疗效确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汪沛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24-26. 
摘要 ( 24 )   PDF (45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疗效以及安全性,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PCI术治疗,观察组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61.14)%]高于对照组[(54.70±2.99)%],而LVEDD、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41.12±2.61)mm、(30.16±1.78)mm]低于对照组[(5.28±3.02)mm、(33.21±3.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肌缺血的效果评价
郝迎君, 张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27-29. 
摘要 ( 110 )   PDF (48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肌缺血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并发心肌缺血患者共85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而后在研究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缺血治疗有效率和血压情况展开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收缩压、舒张压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水平(P<0.05)。结论 由此可见为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血栓通注射液的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成效。
接受其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郭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30-31. 
摘要 ( 36 )   PDF (49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接受其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接受其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包含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9例,术中同步或术后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治疗,评价患者治疗成功率及恢复效果。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时间(72.28±3.06)min,X线曝光量平均(815.52±112.20)mGray,左心房压力平均(15.53±2.17)mmHg。术后随访未发现出血及栓塞事件,无脑卒中发生。结论 针对接受其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采取左心耳封堵术具有较高价值,尤其房颤射频消融术可同时行左心耳封堵术,保证良好恢复,值得推广。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杨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32-34. 
摘要 ( 23 )   PDF (52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8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及同期60例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其均施行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并依据是否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合并组(34例)、无合并组(50例),分析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患者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中合并组患者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均高于无合并组(P<0.05);(3)QTd>80ms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60ms组、60-80ms组(P<0.05);(4)QTd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会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且QT离散度越高,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故可将QT离散度作为评估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凤武云, 王金萍, 孙红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35-37. 
摘要 ( 36 )   PDF (52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86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结合病情及症状施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43例,结合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施行抗感染治疗)。对比两组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抗感染治疗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二重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长。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沉、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二重感染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6.28%)(P<0.05),且抗感染治疗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长均较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 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有助于缩短抗感染治疗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有助于降低二重感染率。
胎儿心脏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筛查应用研究
杨鸣, 李阿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38-40. 
摘要 ( 38 )   PDF (55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胎儿心脏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筛查的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460例孕妇,进行胎儿心脏超声产前筛查,在产后1周之内予以新生儿心脏超声检查,对死亡胎儿、流产胎儿予以解剖学病理检查,评估新生儿心动图/解剖学检查、产前心脏超声检出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情况。结果 妊娠产检460例,均为单胎,新生儿心动图/解剖学确诊先天性心脏病39例,其中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室发育不全4例,单心室5例,右室双出口7例,法洛四联征5例,三尖瓣下移12例,心内膜垫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9例,超声诊断符合36例,诊断符合率为92.3%,胎儿心脏超声检出的准确率与新生儿心动图/解剖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超声产前筛查的准确性较高,可按照诊断结果评估是否予以终止妊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呈现低电压的临床意义及对诊断影响的探讨
王热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41-44. 
摘要 ( 57 )   PDF (60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呈现低电压的临床意义及对诊断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择取88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检查对象92例。两组均接受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查,将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QRS波时限与QRS波振幅、心功能的关系,同时观察不同导联下观察组患者QRS低电压的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以及心胸比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导联电压振幅低于对照组,QRS间期、QTc间期的数据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QRS波时限<120ms者的QRS波振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QRS波时限≥120ms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低于QRS波时限≥120ms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LADⅢ导联-QRS低电压发生率高于LCX、RCA,Ⅲ导联-QRS低电压发生率高于Ⅰ导联-QRS、Ⅱ导联-QR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存在超声指标、心电图指标异常的情况,同时心电图QRS波低电压可为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一定的帮助。
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王幸双, 杨芬, 魏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45-46. 
摘要 ( 34 )   PDF (59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DEX组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至术毕,C组按照相同的速度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3min(T2)及麻醉诱导后5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于术前1d、术后3d、术后7d记录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测量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T2、T3时HR、MAP均高于T1时(P<0.05),且DEX组T2、T3时HR、MAP均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7d MMSE、MoCA评分均低于术前1d(P<0.05),且DEX组术后3d、7d MMSE、MoCA评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托咪定辅助麻醉能有效保持心脏瓣膜置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更高。
人群防治
军队退休干部中高血压未控制患者实施强化管理达标模式的效果分析
吴小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47-49. 
摘要 ( 20 )   PDF (59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军队退休干部中高血压未控制患者实施强化管理达标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干休所中高血压未控制患者7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研究组使用强化管理达标模式干预。对比两组的用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用药依从性(94.73%)高于对照组(78.94%),干预后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军队退休干部中高血压未控制患者实施强化管理达标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
41例社区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干预措施探讨
张海誉, 邱梅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50-52. 
摘要 ( 32 )   PDF (61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41例社区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研究对照收集,到2020年5月结束,共选择配合本研究的社区心力衰竭患者82例,对其进行随机编号,并进行随机抽取,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1例,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心功能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心功能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比对照组优质(P<0.05),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提高社区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通过护理有效改善心功能临床指标,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等发生,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
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析
李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53-55. 
摘要 ( 31 )   PDF (61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心率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给予研究组行预见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及心肌梗死发生率、血糖血压正常率。结果 (1)护理后,研究组患者TC、LDL-C、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2)研究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研究组心肌梗死发生率、血糖血压正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使患者的血脂水平处在良好的状态,且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心肺复苏仪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
沈玉英, 陈珠珍, 李艳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56-58. 
摘要 ( 35 )   PDF (62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仪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使用徒手按压复苏的44例心脏骤停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使用心肺复苏仪复苏的44例心脏骤停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复苏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复苏成功率及有效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14.56±3.18)min、(5.73±1.67)min,短于对照组的(17.34±3.85)min、(7.49±1.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SaO2、PaO2为(95.68±2.74)%、(13.65±1.85)kPa,高于对照组的(87.53±5.89)%、(10.54±1.46)kPa,PaCO2为(3.25±0.49)kPa,低于对照组的(4.14±0.8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有效率为43.18%、81.82%,高于对照组的22.73%、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仪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复苏时间,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连续腹膜透析护理效果的影响观察
黄小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59-61. 
摘要 ( 8 )   PDF (63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连续腹膜透析患者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持续腹膜透析患者,借助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对比组下实施延续性护理,并对两组依从率、腹膜炎发生率、6个月再住院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予以比较。结果 对比组依从率80%,低于实验组的95.56%(P<0.05);对比组腹膜炎发生率与6个月再住院率分别为17.78%、15.56%,均高于实验组的2.22%、2.22%(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干预前高,且实验组干预后的评分比对比组高(P<0.05)。结论 连续腹膜透析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可减少腹膜炎与再住院率,提高其依从率、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
董菲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62-64. 
摘要 ( 38 )   PDF (64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以基础护理,研究组43例患者在基础护理前提下实施舒适护理,并对两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评分予以比较。结果 研究组睡眠时间、日间功能以及主观睡眠质量等睡眠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小(P<0.05); 研究组情绪、社会以及角色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舒适护理的效果确切,可使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安宁疗护对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
连碧霞, 吴碧昭, 陈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65-67. 
摘要 ( 19 )   PDF (67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晚期恶性肿瘤并高血压患者接受安宁疗护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20例晚期恶性肿瘤并高血压患者,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实验组安宁疗护模式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分析两组晚期恶性肿瘤并高血压患者干预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晚期恶性肿瘤并高血压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社会维度、物质维度、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并高血压患者接受安宁疗护干预,可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以及血压水平。
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合并胃癌患者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
林理真, 蔡宝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68-70. 
摘要 ( 37 )   PDF (67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讨论冠心病合并胃癌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冠心病合并胃癌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42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剩余42例纳进实验组(实施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价值。结果 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心理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胃癌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效果显著,有改善临床指标及心理状况,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致心肌损害的护理研究
李炎云, 张瑞春, 滕清霞, 蔡清华, 林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71-73. 
摘要 ( 46 )   PDF (69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致心肌损害的护理疗效。方法 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白血病化疗致心肌损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2例)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Frankl依从量表4级例数所占比例(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1周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72h、1周后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化疗致心肌损害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雷莹, 阮丽容, 罗金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74-76. 
摘要 ( 19 )   PDF (69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接收的128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各64例,观察两组血液净化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血液净化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13%、96.8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7.19%、78.13%(P<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辅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液净化时不良事件发生,保证血液净化有效性与安全性。
护理干预对肾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血肌酐水平的影响评价
游少珺, 陈德英, 冯少馨, 陈丽娟, 陈华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77-79. 
摘要 ( 41 )   PDF (69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肾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Scr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肾性高血压患者7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8例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将两组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好的比例和干预后的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SBP、DBP水平以及Scr、BUN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肾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提升其疾病知识掌握度,促进血压水平以及肾功能的改善。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宋晓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80-82. 
摘要 ( 43 )   PDF (65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8年4月22日至2019年9月25日就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NT-proBNT(411.02±16.85)μg/L、LVEF(68.45±8.41)%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应用价值和复发率分析
陈小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83-85. 
摘要 ( 25 )   PDF (69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对病症复发率的影响状况。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共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用双盲随机选取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研究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同时运用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病症复发率、家属护理满意度数据。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5.68%%,卡方值为6.080,P=0.013,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病症复发率为5.41%,对照组为27.03%,卡方值为7.397,P=0.006,病症复发率显著较低,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为81.08%,卡方值为5.863,P=0.026,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针对患者的自身状况开展护理,提高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降低病症复发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因此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周桂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86-88. 
摘要 ( 13 )   PDF (70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门诊冠心病患者148例,其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71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为对照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7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人文关怀护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生活质量(SAQ评分)。结果 试验组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93.51%(72/77)高于对照组81.69%(58/71)(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09%(7/77)低于对照组22.54%(16/71)(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8.70%(76/77)高于对照组83.10%(59/71)(P<0.05);护理后3个月两组SAQ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门诊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可提高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生活质量,患者认可度高。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影响的观察
李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89-91. 
摘要 ( 14 )   PDF (70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分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8.33%,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1]
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疗效评价
林丽媛, 戴亚端, 刘雅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92-94. 
摘要 ( 30 )   PDF (70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实施个体化营养护理。将两组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分娩方式、妊娠结局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孕妇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护理有助于控制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压水平和血糖水平,有助于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优化妊娠结局。
病例报告
冠脉旋磨术致冠脉穿孔一例
何文锦, 马贤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28):  95-96. 
摘要 ( 18 )   PDF (73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