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9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9-03-25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2.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标准刊号:CN44-158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015邮发代号:46-192定价:8.00元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
体力活动、心肺耐力与40-49岁城市男性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尹莲花;郑彦;吴俊泉;黄毓珊;黄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3-7. 
摘要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与心肺耐力的关系以及二者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与体检的40~49岁城市男性300例,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日常体力活动情况,分为高(H组)、中(M组)、低(L组)体力活动水平组;采用改良Bruce运动平板试验检测最大摄氧量VO2max,按照百分位法四等分为心肺耐力差(C1组)、中等(C2组)、良(C3组)、优(C4组)组;于安静、空腹状态检测血压、身高、体重、血脂、血糖等CVD风险因素指标。对比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组的VO2max及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组、不同等级心肺耐力组的CVD风险因素指标,分析VO2max与CVD风险因素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H组的VO2max明显高于M组和L组,L组的BMI、SBP、TC、FBG明显高于M组和H组,而HDL-C、ApoA1明显低于M组和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1组的BMI、LDL-C、ApoB明显高于C2、C3、C4组,SBP、TC、TG、FBG明显高于C3、C4组,而HDL-C、ApoA1明显低于C3、C4组,C2组的SBP、TC、FBG明显高于C3、C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体力活动水平和心肺耐力等级的升高,BMI、血压、血脂、血糖等CVD风险因素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CVD风险有所降低;体力活动、心肺耐力可一定程度上预测40~49岁城市男性的心血管风险。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廖爱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8-10.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和在院的病症复发率、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病症的了解更多,患者的病情恢复快,在院复发率低,心理健康状况好,以上比较均有差异学统计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以促进患者的病情稳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知识,有效避免了病情的复发,在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很高,值得推广。
群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及行为状况影响
韦红卫;冯献湘;刘雪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11-13.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群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及行为状况影响。方法选择选择已确诊且在社区已建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8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2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群组干预,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疾病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与行为依从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险因素、常见并发症、治疗方法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χ2=27.508、20.605、11.850、17.311,P<0.05)。结论群组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率与行为依从率。
健康宣教联合追踪随访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院外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洪夏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14-16.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追踪随访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院外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n=56)、对照组(n=56)。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以健康宣教联合追踪随访实施干预,均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健康行为评分(HPLPⅡ)、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前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HPLPⅡ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DBP及SBP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健康宣教联合追踪随访施行干预能改善院外健康行为,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夏明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17-18. 
摘要 ( 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划分为参照组(缬沙坦治疗)及实验组(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且每组等分为26例。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69)%,临床有效率为25(96.1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的9(34.62)%,临床有效率的21(80.76)%。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5,9.512,P<0.05)。结论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缬沙坦,且联合使用安全、可靠,不良反应更少,可作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理想治疗方案。
乌拉地尔与硝普钠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的效果分析
潘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19-21.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患者实施乌拉地尔、硝普钠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9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患者分为乌拉地尔组(45例,应用乌拉地尔治疗)、硝普钠组(45例,应用硝普钠治疗)。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血肿体积、血压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乌拉地尔组患者治疗后2h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硝普钠组,P<0.05;乌拉地尔组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血肿体积均少于硝普钠组,P<0.05;乌拉地尔组治疗后半年运动功能评分高于硝普钠组,且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硝普钠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早期活动性出血患者实施乌拉地尔治疗的效果较硝普钠更优,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短期预后比较
杜翔;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22-23.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短期预后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阿替普酶组(A组)和尿激酶组(B组)各23例。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两组短期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B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二者短期预后均较好。
磁共振成像与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黎春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24-25. 
摘要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和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对照组患者采用CT成像,观察和对比两组不同的方式对脑出血判断的准确性。结果经过检查和对比,对照组的诊断正确例数为27例,而观察组的诊断正确例数为36例,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67.50%,而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对于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上面,准确率更高,能够缩短诊断的时间,从而使得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因此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浅谈听诊器胸件在袖带内外测量血压对血压值的影响
陈莹;余蓉生;潘芳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26-27. 
摘要 ( 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浅谈听诊器胸件塞进袖带内测量血压和听诊器胸件在袖带外测量血压这两种方式对血压值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50例患者,按不同的因素分成两组,采用两种方法测量后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方法一听诊器胸件塞进袖带内测量血压,方法二听诊器胸件放在袖带外测量血压。结果非肥胖组中两种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本文主要采用除肥胖组外的患者数据,从而得出方法一的血压测量值小于方法二的测量值。结论听诊器胸件塞进袖带测量血压会造成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所以此测量方法为错误的测量方法。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
包强;朱海;林晓强;秦忠;詹源胜;周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28-30.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并指导临床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共3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每日接受40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患者则每日接受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随访6~12个月比较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6%,显著高于对照组(74.5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K-MB和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K-MB(12.42±2.53)ug/L和CRP(3.15±1.03)mg/L均显著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随访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MACE4例,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方面:观察组的TC、TG和LDL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而HDL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出现2例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为10例。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40mg)的阿托伐他汀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疗效更佳。
复方丹参滴丸和硝酸异山梨酯片缓解冠心病急性发作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林进师;李安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31-33. 
摘要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CDDP)和硝酸异山梨酯片缓解冠心病(CHD)急性发作心绞痛(AP)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32例CHD急性发作AP患者为本次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66例。A组给予CDDP治疗,B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症状改善率为96.97%,B组为84.85%(P<0.05)。A组的心电图改善率为95.45%,B组为83.33%(P<0.05)。A组的检验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B组为18.18%(P<0.05)。治疗后,A组的HRV高于B组(P<0.05)。结论为该病患者行CDDP治疗的效果优于硝酸异山梨酯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异常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蒋兴勇;禹小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34-36. 
摘要 ( 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应用曲美他嗪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病患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病患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病患,给予常规组病患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常规组心绞痛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1.7%,治疗组病患的心绞痛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病患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的血流峰值之比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治疗组病患一周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应用曲美他嗪,可有效缓解病患的心绞痛症状,改善病患的左心室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评价
曹光强;方春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37-38.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冠脉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本次研究,笔者从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两年时间内收治的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将其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治疗方法的原则进行分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两组中包括了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通过冠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通过常规的方法展开医治,在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主要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对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优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7%(29/30),康复患者有19例,显效患者有6例,有4例患者治疗有效,只有1例患者通过治疗后无效,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经过计算,只有70.0%(21/30),治疗后的患者表现为康复有9例,有5例患者治疗显效,有7例患者治疗有效患,治疗后,表现为无效患者高达9例,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所以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心绞痛复发情况、心律失常情况、造影剂肾病情况,各有一例患者产生,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有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心绞痛复发有4例患者,心律失常有5例患者,造影剂肾病有2例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冠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极优良的治疗效果,并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保障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不同级别心血管高危患者的临床检测效果观察
刘雁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39-40.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不同级别心血管高危患者予以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此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心血管高危患者20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的患者归为研究组(100例)、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处于1.1~1.5mm之间的患者归为对照组(100例);对所有患者均予以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组间的危险因素数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研究组的危险因素数目(0.31±0.17个)、CAG单支双支病变率(6.00%)、CAG三支病变率(10.00%)均比对照组(危险因素数目、CAG单支双支病变率、CAG三支病变率分别为:0.31±0.17个、12.00%、37.00%)更低,且研究组的CAG阴性率(83.00%)比对照组(50.00%)更高,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不同级别的心血管高危患者,可以对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且该种检查方式操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海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41-43.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患者采取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到本院就诊的8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参照组、治疗组。参照组45例,实行胺碘酮治疗,治疗组43例,则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射血分数(EF)和心率(HR)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肌功能,促进疾病预后。
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林桂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44-46.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45例,常规用药治疗+美托洛尔,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与QT间期离散度(QT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与QTd差异性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QTd均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以及QT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不明原因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特征分析
胡小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47-49.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和分析不明原因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例不明原因性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并根据患者监测期间是否出现晕厥发作将其分成晕厥组(8例)和无晕厥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监测期间,共发现13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5.0%,其中包含6例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博、4例窦房传导阻滞、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晕厥组患者各种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R-R间期均明显高于无晕厥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R间期<3.0s者,无1例发生晕厥。结论心律失常是引发不明原因性晕厥再次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不仅能明确不明原因性晕厥患者的病因,还能检测其R-R间期长度,因此,其检出结果能作为指导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依据。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评价
王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50-51.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心房纤颤的16例患者作为A组,22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B组,再将A组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n=10)和持续性房颤组(n=6),对三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并给予比较。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三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所出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呈现显著升高现象,其水平升高程度与心功能呈反比。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房颤的效果分析
庄志成;朱珊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52-54.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房颤的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房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瑞舒伐他汀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与实验组(100例: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LVFS、LAD和BN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50.00%、45.00%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房颤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佘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55-56. 
摘要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3例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21例在对照组上加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重度心力衰竭、快速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5.5%、95.5%高于对照组76.2%、81.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95.5%高于对照组76.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时,采取胺碘酮静脉注射效果更佳,治疗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螺内酯与培哚普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金涛;苏玉森;李春红;李智君;左卫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57-58. 
摘要 ( 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螺内酯与培哚普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培哚普利联合常规疗法,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螺内酯,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干预后的6min步行结果、左室舒张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衰疾病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联合使用培哚普利以及螺内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类方案能够全面延缓心衰疾病进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因此时都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分析
曾爱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59-60.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为所有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结合患者药物应用的剂量纳入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n=27)。在分别应用不同药物剂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3%,小剂量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7.78%,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适合于临床推广。
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冯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61-62. 
摘要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40例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对象,分为2组接受治疗,患者均在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间来院就诊,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20例采用依那普利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则加以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NT-proBNP、LVEF、U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结果则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延缓心衰,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一例肺栓塞患者的救治体验
洪荷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63-64.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肺动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围手术期的救治体会。方法选择一例急性肺栓塞经皮肺动脉造影及溶栓术的患者对其进行术中的护理配合。结果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快速、准确、全面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心肌损伤深究
张木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65-67. 
摘要 ( 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癫痫持续状态(SE)是否会引起心肌损伤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纳入研究组中,选取同期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54例非惊厥持续状态惊厥儿作为对照组研究主体,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值及ECG检查结果,同时给予26例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系统化护理(A组),给予另外26例患者常规化护理(B组),观察对比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K-MB、CK、LDH1及LDH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ECG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异常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16.6%:57.1%),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小儿癫痫持续状态会引起心肌损伤,为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该护理模式可在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中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刘瑞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68-70.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均属于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一共12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组SAS评分、SDS评分、WHOQOL-100评分经对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后明显比对照组更低,WHOQOL-100评分护理后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WHOQOL-100评分经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后明显比护理前降低,WHOQOL-100评分护理后明显比护理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减缓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及对其预后的影响观察
刘秀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71-72.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恢复期的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有效率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作为疾病样本选取区间,从此区间内选取我院104例患有心肌梗死的高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研究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6.2%,较对照组有效率80.7%高。为研究预后效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休克、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的概率为1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几率32.7%,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能够全面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护理有效率,同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延伸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邓雅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73-74.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的8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接受2个月的延伸护理干预后,其治疗依从性、心功能、生活质量更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更低,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及生命质量评分的影响分析
许燕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75-77.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对生命质量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68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应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5%)高于对照组(73.53%),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较佳的效果,可有效提高其生命质量,改善其预后。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和心功能治疗的影响评价
塔林萨日娜;刘中华;张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78-79. 
摘要 ( 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特定时段内我院治疗的4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措施的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心功能。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SAS(45.22±3.33)分,SDS(50.33±2.11)分,CO、LVEF%、CI高于对照组,LVEDD、LA、LVESD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心功能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分析
夏丽君;严红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80-81. 
摘要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探讨在临床治疗中患者自我调节能力的作用。方法将我院72例心力衰竭病人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护理组及对照组,通过延续性护理后,以自我护理行为评价量表(EHFSCB-9)评价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对两组间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护理组患者护理行为评价量表分值呈上升趋势,效果改善明显,组间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手段,其效果较为明显,积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葛慧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82-84.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抽样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入选为28例,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变化、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经不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明显较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价值。
急性脑内血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刘小燕;陈愔愔;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85-86.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急性脑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治疗的急性脑内血肿患者66例采取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21.2%,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内血肿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胡惠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87-89.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术后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潘玉玲;黄秀美;廖丽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90-91. 
摘要 ( 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孕妇中系统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诊的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孕妇为例,共72例,年龄为23~37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3.89%)低于对照组(36.11%),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孕妇予以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维持稳定血压水平,有助于妊娠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妊娠质量。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兰桥玉;杨艳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92-94.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的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处于正常值范围。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帮助患者调整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完成,术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患者最好的恢复环境,其护理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房颤的药物治疗进展
张智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4):  95-96. 
摘要 ( 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房颤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手术。使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节律控制和控制心室率,同时需要与抗凝治疗联合应用。药物治疗效果确切且经济,病人可接受度较好。本文对房颤的药物治疗进展展开综述,分析各类药物的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