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9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9-04-15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2.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标准刊号:CN44-158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015邮发代号:46-192定价:8.00元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介入心血管病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刊物。
社区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
朱珊娜;庄志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3-5.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50例: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4w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相关血脂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4w后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健康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用药依从性的作用观察
罗彩容;吴碧昭;赖敏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6-8.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健康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用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2例,研究时段确定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分组原则以护理方式差异性为主,分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41例,护理人员健康指导),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用药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92.68%)显著较对照组(75.61%)高,χ~2=4.479,P=0.034,(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试验组输用药依从性(95.12%)显著较对照组(78.05%)高,χ~2=5.145,P=0.023,(符合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健康指导可促进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值得借鉴。
心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陈丽;陈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9-11.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为了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促进疾病的康复,探讨社区中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调查2017年9月17日-2018年3月27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干预前,社区高血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整体上是以轻中度的焦虑和抑郁为主。干预后,患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分值的下降。干预后男性SAS评分为(41.54±8.26)分,低于干预前(58.66±7.13)分,t=-0.543,P=0.588;干预后女性SAS评分为(45.89±11.65)分,低于干预前(59.39±7.68)分,t=-2.332,P=0.021;干预后男性SDS评分为(33.66±5.17)分,低于干预前(59.86±4.67)分,t=-2.372,P=0.019;干预后女性SDS评分为(40.00±3.06)分,低于干预前(62.15±5.86)分,t=-8.294,P<0.001。结论应用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评价健康教育门诊对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的效果
黄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12-14.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教育门诊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冠心病的出院患者84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医疗门诊的方式进行复诊与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让患者至我院心血管健康教育门诊部就诊,以个性化方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1年后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为97.61%,1年后患者再入院率为2.38%,对照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为80.95%,患者1年后的再入院率为21.42%,观察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门诊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医院门诊推广应用。
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高血压病情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陈家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15-17. 
摘要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病情评估中运用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效果。方法将内科80例高血压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间收治)设为高血压组,将同期8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对所有人员均实施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分析总结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高血压组中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组中颈动脉内膜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患者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血压中运用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可有效辅助患者病情评估,且通过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了解患者血管病变状况,辅助并发症风险评估。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曹光强;梁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18-19. 
摘要 ( 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利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展开治疗,研究患者的所获得的治疗情况,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评价其治疗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笔者在我院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的两年时间内,随机选择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使用随即数字化分组方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需要服用药物控制自身的血糖变化情况,对照组患者利用厄贝沙坦展开医治,而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外加服用硝苯地平进行联合治疗,统计患者的治康复。显效、有效、无效、效情况,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然后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分析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的治疗效果,对其临床治疗价值以及安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之后,获得的总有效率为94.0%(47/50),23例患者表现为康复,16例患者表现为显效,8例患者表现为有效,3例患者在治疗后,表现为无效,对照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34/50),10例患者表现为康复情况,18例患者表现为显效情况,16例患者表现为有效情况,剩余16例患者则表现出无效,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5所以,我们认为,其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共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症状,1例患者发生头痛,1例患者发生头昏,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产生不良情况,2例患者表现为头疼情况,3例患者产生头昏状况,1例患者浑身乏力,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卡托普利治疗小儿急性肾炎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苏婉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20-22. 
摘要 ( 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小儿急性肾炎高血压患儿实施卡托普利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74例小儿急性肾炎高血压患儿分为观察组(37例,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37例,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血压水平、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78.38%),P<0.05。观察组治疗5d后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18.92%),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肾炎高血压患儿实施卡托普利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血压,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效果评价
方爱英;郑玉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23-25.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拉贝洛尔对妊娠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和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分娩结局。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用药患者治疗有效率高,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两项对比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在临床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对分娩结局的正面影响也比较大,在实际的运用中,运用价值高,应该进一步的广泛推荐运用。
尿微量白蛋白在妊娠高血压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欧阳文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26-28.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尿微量白蛋白在妊娠高血压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7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选取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产妇、观察组100例疑似妊娠高血压产妇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CysC、BNP监测。结果观察组BNP(142.98±24.39)pg/ml、mAIb(32.89±2.35)mg/L、CysC(1.98±0.53)mg/L高于对照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对妊娠高血压产妇的敏感度为97.78%,特异度为90.00%,漏诊率为2.22%,误诊率为10.00%。同时观察组早产(19.00%)、胎儿窘迫(5.00%)、产后出血(20.00%)、围生儿死亡率(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检测妊娠高血压产妇时,运用尿微量白蛋白诊断价值较高。
长春西汀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分析
苏宗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29-31. 
摘要 ( 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讨论长春西汀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以及实验组45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方法,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中添加了长春西汀的应用,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要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期脑梗塞的治疗方案中应用长春西汀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唐俊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32-33.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明显优势,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分析
潘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34-36. 
摘要 ( 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74%),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46±2.15)分]低于对照组[(25.24±2.32)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P<0.05。结论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更优,更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探讨血小板指标及心肌肌钙蛋白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康丽珍;林永发;李铭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37-39.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小板指标及心肌肌钙蛋白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2月确诊为CHD患者216例,依据患者病情分为心绞痛组(n=106)和心肌梗死组(n=110),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三组血小板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心肌肌钙蛋白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其阳性率。结果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RDW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cTnT、cTnI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组cTnT、cTnI阳性率依次为100%、100%高于心绞痛组15.09%、33.96%(P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王书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40-41.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危重心脏病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应用时机及对治疗效果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50例心内科危重心脏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在并发心源性休克或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时予以IABP进行辅助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50例患者行IABP治疗的时间在40~158h,平均时间(91.5±14.8)h,共发生死亡事件10例,IABP治疗总病死率20.0%;32例IABP早期安装患者发生死亡事件2例,病死率为6.25%;18例IABP晚期安装患者发生死亡事件8例,病死率为44.44%。IABP早期安装患者病死率相比晚期安装患者显著更低(P<0.05)。5例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过程中穿刺点周围发生皮下瘀血,其他患者治疗过程均未见发生并发症,40例患者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危重心脏病患者,IABP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治疗手段,该治疗方法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效果,但IABP的安装时机选择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显著。IABP安装原则应尽早使用,勿迟使用。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曾淑云;陈谭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42-44. 
摘要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96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胺碘酮及硝苯地平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房颤复发率、房颤复发第一次间隔时间、房颤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大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82.23±0.42)mmHg]、收缩压[(126.42±0.29)mmHg]低于对照组[(86.78±2.95)mmHg、(132.30±2.36)mmHg],P<0.05;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房颤复发第一次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十分可行,不仅可增强降压效果,还能减少房颤复发,缩小左心房内径。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
谢莉萍;黄素华;王芸;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45-46.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例数2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5月10日到2018年5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别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常规心电图监测,将两组监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检出率97.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误诊率1.00%和漏诊率2.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敏感性95.00%和特异度90.00%高于对照组(P
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王木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47-49. 
摘要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胸痹心痛患者例数200例,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是否患有冠心病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胸痹心痛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2月-2018年10月,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无冠心病患者),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心电图检查,分析中医证型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200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诊断后,冠心病患者100例、无冠心病患者100例。心电图中显示,在ST段低平、ST段抬高、Q波中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无冠心病患者,在心电图正常、房颤、T波倒置、LBBB、RBBB中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P<0.05);气虚证患者在检查结果中显示ST段抬高比例低、ST段下移比例高;阴虚证患者在异常Q波中比例较高、在ST段抬高中比例较低;阳虚证患者在异常Q波中具有较高比例、在T波低平、ST段抬高中所占比较低;气滞证患者在T波倒置和ST段下移中具有较高所占比、在ST段抬高中所占比较低;血淤证患者在异常Q波中具有较高比例、ST段抬高中所占比较低;痰浊证患者在ST段下移、异常Q波中所占比较高、在T波倒置中所占比较低;寒凝证患者在ST段下移、异常Q波中具有较高比例、在T波倒置中比例较低;在上述所有证型中,阳虚证患者异常Q波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改变具有相关性,在不同中医证型下,胸痹心痛患者存在不同心电图变化规律。
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时对心功能及BNP、hs-CRP的影响
陈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50-52.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中对心功能及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BNP、hs-CRP等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钙蛋白(c Tn I)、同工酶(CKMB)、BNP、hs-CRP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及LVEF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心力衰竭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缓解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无创机械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陈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53-54. 
摘要 ( 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纳入研究,以治疗方法为标准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鼻管通气,观察组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结果治疗2h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循环指标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帮助改善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叶丽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55-57.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实施价值。方法 2017年1月~12月,医院收治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8年1月~12月,医院收治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纳入观察组,组建科室感染防控小组,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落实护理改进对策。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代谢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紊乱、新发营养不良,尿道黏膜、气道黏膜损伤,反复加机、撤机失败,误吸误咽、浓痰,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制定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急诊科护士早期鉴别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方法及安全护理管理分析
苏秋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58-60. 
摘要 ( 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士早期鉴别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方法及安全护理管理措施,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2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法对120例疑似患者进行诊断,以CT、MRI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法的有效性,并将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安全护理管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 (1)经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法评估可知,116例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误诊2例(1.67%),漏诊1例(0.83%);(2)观察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8.62%),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可使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法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早期鉴别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较低,且为改善患者预后,可对其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干预。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龚唇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61-62.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0例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患儿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包含45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先天性心脏病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入院时两组患儿家长在用药、饮食、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相当,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用药、饮食、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的各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度和护理能力,获得患儿家长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
陈叶香;谢保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63-65. 
摘要 ( 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来我院就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n=54)和参照组(n=54),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血压水平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4.81%明显高于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85%,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当中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其血压水平,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手术室整体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管丽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66-68.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16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作为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基本生活活动能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实验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0%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的40%发生率,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93.33%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6.67%的护理满意度,且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不仅缩短了患者手术耗时,也提高了患者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
冠心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微信群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洪雅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69-71. 
摘要 ( 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延续护理中采用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9例患者,在其延续性护理中分别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微信群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度、用药依从率以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率以及护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延续护理中,采用微信群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知识掌握度、提高用药依从性并提升护理有效率,效果显著。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陈艺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72-74. 
摘要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中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护理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全面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6.35±4.15)分,低于对照组(54.22±5.32)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27.5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77.50%,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脑梗死接受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并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
肖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75-77.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并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并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共62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31例作为对照组,另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的31例作为护理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其对NIHSS评分、血脂、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护理后两组的NIHS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TG、TC、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而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护理总有效率、患者总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并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中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重症监护室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黄金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78-80.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内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9月96例重症冠心病患者,依据不同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4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施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及实施干预后3周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变化情况、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干预后3周,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并且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焦虑、抑郁患者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及综合护理研究
蓝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81-83.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72例,分为研究组(n=36)和常规组(n=36),其中选择传统护理服务的患者,定义为常规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并对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56%),常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SDS以及SAS)评分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常规组负性情绪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陈丽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84-86. 
摘要 ( 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心内科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10例,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n=55),而将加用延伸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55),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率、再次住院率差异。结果 (1)研究组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率的98.18%高于对照组的87.27%(P<0.05);(2)研究组的再住院率3.64%低于对照组的16.36%(P<0.05)。结论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促使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避免患者再次住院,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王艺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87-89.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针对慢性心衰的老年患者,探究舒适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所产生的突出效果。方法首先确定效果探究的时间段,即2017年6月-2018年5月。将期间我院收治的上述患者共计114人列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些患者编制成两个小组。对观察组病人(n=59)施以舒适护理方式,对照组病人(n=55)则接受了常规护理方式。最后从病人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等三个层面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心理状况、总有效率还是护理满意度,都普遍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而言,舒适护理比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更为明显,有助于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促使其产生良好的心态,从而使身体得到快速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评估心理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何若男;缪星;余锦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90-92.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对术后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我院7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均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分为观察组(36例,应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焦虑程度。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林双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93-94.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借助随机抽样法从2017年-2018年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10例,随机分组,共分为干预组(包括55例)和对照组(包括55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差错类风险事件、投诉纠纷事件以及意外事故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态度、技能熟练度、情感支持、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规避各项护理风险因素,从而显著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降低各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配合进展
黄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6):  95-96. 
摘要 ( 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是心血管外科领域应用较为普遍的心脏外科微创术式,相较于传统的手术,该术式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但是,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护理配合的要求较高,如何高质量完成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值得每位专科护理人员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