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俊文,夏鹰,于正涛.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再通治疗及临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3,20(8):556-563. [2] 林发. 血管内取栓治疗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有显著临床获益[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45):3646-3649. [3] 赖针珍,陈智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后循环侧支评分与取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23,25(2):225-227. [4] 康周城,李德帅,李扬,等. 急性串联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伴对侧椎动脉闭塞或发育不良患者血管内开通策略[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32(5):464-469. [5] 王连红,卢宝全.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影像学评估[J]. 基础医学理论研究,2022,4(2):11-14. [6] 孟媛媛,钟孟飞,陈晓辉,等.CTA评分对发病6-24 h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1, 30(11):1100-1104. [7] 刘丽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监护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 中华医学杂志,2017,97(3):161-161. [8] 孙冲,徐迪荣,李碧磊. 改良Rankin量表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长期生存的预后价值[J]. 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2):179-182. [9] 杨文进,马鹏,李高义,等.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3,20(1):94-98,103. [10] 徐英钦,张保朝.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6):47-51. [11] 杨小庆,周星帆,殷信道,等. 基于NIHSS评分和多模MRI构建急性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预测模型[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2):14-16. [12] 徐英钦,张保朝.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6):47-51. [13] 张哲宇,徐良额,江秉泽,等. 基于CT灌注成像评估侧支循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前后脑梗死进展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1,20(1):8-15. [14] 郭亚东,罗晓婷,卓文燕.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治疗与预后效果评价[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2):165-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