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4-12-02
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分析
赖琼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3.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检验的500例检验分析前质量出现问题的血标本,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种:饮食、用药状况、患者心理,分别占17.2%、9.6%、12.4%,其次是医生、送检人员以及护理人员等。结论在血标本检验分析前的采集、送检以及保存等操作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中的要求进行,以降低血标本质量检验分析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失血性休克在妇产科临床上的救治
段转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4-6.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救治方法及要点。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发生的100例失血性休克病患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即行施以救助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抢救和护理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均于术中积极配合抗休克治疗,于医护人员的积极施救后脱离生命危险,后痊愈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及时实施救治措施是保障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社区居民冠心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吴兴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7-8. 
摘要 ( 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县辖区社区居民来我院就诊的300例冠心病患者,填写调查表,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吸烟、饮酒、病史等,进行冠心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男性占68%,女性32%。46~75岁的患病率为86%,35~45岁的患病率为9.5%,男性超重人数为142人,女性超重人数为71人;男性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为65.2%;冠心病合并疾病中高血压占53%,糖尿病占22%。结论冠心病是社区医院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社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随访,指导居民用药,控制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尿毒症患者在心血管方面临床表现及治疗体会
朱绍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9-10.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血液净化疗法获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不仅有效缓解了尿毒症患者的病痛折磨,还延长了其生命,但心血管病作为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尿毒症心血管方面的临床表现与其治疗体会。
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张贻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1-13.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甘露醇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综合效益。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2例其中以半剂量甘露醇治疗患者38例纳入半剂量组,以全剂量甘露醇治疗44例纳入全剂量组。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给予甘露醇、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分别在入院次日、停用甘露醇当日测肾功能、血离;入院时、治疗后14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ME-SS)、血肿大小。就ME-SS水平、血肿大小变化、指标异常率进行组间、组内对比。结果组内与组间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与血肿扩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剂量组减量停用好转率55.56%高于直接停用者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剂量组,全剂量组中减量停用、直接停用、合计者肾功能、尿常规、离子水平异常率高于治疗前,全剂量组直接停用者肾功能、尿常规、离子水平异常率分别为47.06%、47.06%、52.94%高于减量停用14.81%、7.41%、18.52%,全剂量组27.27%、22.73%、31.82%高于半剂量组7.89%、13.16%、15.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应用甘露醇后仍可能发生血肿扩大,不同患者疗效差异较大;全程全剂量水平、多频次给予甘露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不显著,也不能有效遏制血肿扩大,全程全剂量使用还可能增加毒理作用;初始应用全剂量甘露醇,而后进行调整应用,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患者预后更好。
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周波;徐细平;冯小坚;潘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4-17.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小剂量合贝爽、培哚普利、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小剂量合贝爽组和培哚普利组,三组患者的血压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差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对比(P<0.05);与培哚普利组对比,脉压差改善明显(P0.05)。三组患者的舒张压水平对比(P>0.05);与治疗前对比,三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及培哚普利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接受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明显降低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差,降低尿微量尿蛋白,服药简便,安全有效。
纳洛酮在37例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疗效
蔡晓祯;黄建辉;吴玉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8-19.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37例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12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突发心跳骤停患者共7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例)和观察组(n=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的复苏情况、复苏成功率以及48h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χ2自主循环恢复率=7.439,P=0.006;χ2自主呼吸恢复率=7.820,P=0.005),意识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t意识恢复时间=6.250,P=0.000)。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48h生存率分别为51.4%、45.9%,对照组分别为22.2%、16.7%,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复苏成功率=6.643,P=0.010;χ2生存率=7.249,P=0.007)。结论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应用纳洛酮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应大力推广。
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研究
郭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20-22.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中出现相关性肺炎40例患者为实验组,剩余80例患者未出现肺炎,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与相关性肺炎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 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40例出现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是33.3%,与患者的糖尿病、年龄、吞咽困难、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或插管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在利用Logistic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与糖尿病、吞咽困难、呼吸机使用等因素相关。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需医护人员重视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早通气,晚撤机-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机械通气问题
陆宇翔;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23-24.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早通气,晚撤机-重型颅脑损伤存在的机械通气问题。方法本次选取80例早通气、晚撤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40)与针对撤机问题针对性治疗(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撤机时间为(7.9±2.3)d,明显少于对照组(17.5±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早期重视营养支持,加强呼吸道管理,重视呼吸肌锻炼,可使撤机的成功率提高,使患者痛苦减轻,保障康复效果,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和芬太尼联合诱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岳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25-27.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丙泊酚、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诱导对老年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B、C三组,依次采取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诱导、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诱导、丙泊酚、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诱导。观察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入室静卧(t0)、置入喉镜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3min(t3)四个时点患者的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心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t0相较,三组患者在诱导之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皆有明显下降,与t0时刻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降幅(t1-t0)A组最明显(P<0.05);插管时三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皆有明显上升,与t1时刻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升幅(t2-t1)A组最明显(P<0.05),但心率的升幅则C组与其余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丙泊酚、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的麻醉诱导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可保障循环功能更稳定,从而更好地顺利完成手术。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对比
张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28-29. 
摘要 ( 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缬沙坦、卡托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2013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高血压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给予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给予观察组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BP、DBP分别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SBP=5.140,P=0.000;tDBP=5.815,P=0.000)。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效率分别是97.4%、7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总效率=4.708,P=0.030)。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2.6%、23.7%,观察组明显地低于对照组(χ2副作用=5.843,P=0.016)。结论缬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中降压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分析
郭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30-31. 
摘要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部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放松训练等系统的护理。随机将5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1.30%(21/2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2.73%(16/22),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均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分析
夏九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32-34.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降糖治疗手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计1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非药物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症时使用药物对患者血压和血糖进行控制的同时,对患者实施适当的非药物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借鉴和推广。
硫酸镁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朱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35-36.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联合肌注的方式给予硫酸镁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明显下降,尿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6.0%,3例(6.0%)患者发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无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硫酸镁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临床应用中应加强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性。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顾达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37-38. 
摘要 ( 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经过我院的治疗后,52例患者好转出院,占86.7%,6例患者病情无变化或是存在恶化趋势,放弃治疗或者是转院治疗,占10%,2例患者死亡,占3.3%。结论由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情较急,一旦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一入院就需进行对症治疗与综合治疗,以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挽救患者生命,以降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
扩血管药物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定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39-40.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扩张血管药物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扩血管药物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疗效十分显著,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何玉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41-43.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讨论应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抗血栓方法实施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尿激酶溶栓方法实施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采取尿激酶溶栓方法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血管再通率得到提升,并使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降低,其值得广泛的在临床中被推广使用。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
尹永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44-46.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20例,对该120例患者术后支架内的再狭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采取Logistic多因素分析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术后患者危险因素研究可知,与患者的胆固醇、术前狭窄、是否吸烟、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与支架有无药物涂层也有关,表现为负相关,危险度是0.01。结论对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来说,实施支架植入术之后,出现再狭窄症状的几率增加。同时,冠脉支架患者对危险因素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戒烟,避免再狭窄情况出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
谷晓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47-49.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变异性心绞痛(VA)做为心绞痛(AP)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药物诱发实验、尸检等已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可以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上,亦可以发生在冠脉病变完全正常的情况下。即使是正常的冠脉病变,因急性冠脉痉挛而导致冠脉闭塞出现心肌梗死、猝死的病例临床上亦不少见,即使对于有狭窄的冠脉病变的V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效果及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与冠状动脉粥样硬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裴昌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50-51.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患者及治疗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及HDL-C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即血脂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偶有消化系统轻微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应用丹芪通络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玉明;洪霞;张勤;朱和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52-54.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应用丹芪通络汤结合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芪通络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病次数和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高切、低切、血浆浓度、红细胞压比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而言,应用丹芪通络汤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病次数和时间,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单硝酸异山梨酯静滴治疗老年冠心病探讨
李伟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55-56.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静滴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0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病例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对照组病例应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V为(62.21±14.02)ml/次,LVEF为(0.31±0.13),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静滴治疗老年冠心病,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症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研究
莫显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57-58.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症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临床疗效予以讨论。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患者,将其分为UAP组和AMI组,其中UAP组为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AMI组为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都实施口服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毫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四周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血BNP及C反应蛋白予以测定。结果 AMI组患者的BUP、CRP明显高于UAP组,两组患者的血BNP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下降,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与患者的血BNP水平上升及C反应蛋白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口服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BNP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由此可见,阿托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患者炎性反应作用的减轻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冠脉供血。
替罗非班联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行性对比
陈志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59-60.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联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可行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泵入替罗非班,给予患者瑞舒伐他汀的剂量实验组为20mg,对照组为10mg。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后TG、TC、LDC的情况,并记录随访1年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TG、TC、LDC的含量下降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83.33%,实验组为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更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比小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更加有效、安全,更能有效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非ST段抬高型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与鉴别
何秀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61-62.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临床特征,为以后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最为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一共有2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接收的患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一共有26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同时给予进一步研究。结果对照组病人胸部疼痛、心律失常以及吸烟史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冠心病、心绞痛及糖尿病人数显著要比研究组少,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加强急性心肌梗塞健康宣教重要性探讨
高岩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63-65. 
摘要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开展健康宣教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自我管理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的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病情监测、遵医行为、用药管理等指标上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管理的效果,减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附壁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院前急救在急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冯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66-67.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80例急高危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90例患者实施了院前急救为观察组,有90例患者是被其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救治的为对照组。通过心电图检测诊断出有236例患者为心肌梗死,44例为普通胸痛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心率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以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救治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心率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以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在救治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高危胸痛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不但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心率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以及恶性心血管,还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在急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高脂血症应用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探析
周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68-69.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FPG、2h PG、Hb Alc)、血脂(TC、TG、HDL-C、LDL-C)及BM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相比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更佳,能有效降低血糖及血脂,值得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陈小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70-71.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和常规心电图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及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和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14%和5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和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室性早搏成对和房性早搏成对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患者心率6:00~12:00较高,0:00~6:00较低。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可获得的检出率,且能够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严永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72-74.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由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HR)明显下降(P<0.05),QT间期(Q-Tc)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降血脂以及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探讨
尤翠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75-77.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对患者给予不同种类和剂量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醛固醇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的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前后治疗的显效、有效、无效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患者在住院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和第四周的入院住院费用,并计算人均日住院费用;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值、收缩压、舒张压、LVEF、LVDD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例数为35例,有效例数为14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8%;患者在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DD、LVEF等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患者在住院第一周花费的费用最大,并且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患者花费的住院费用逐渐下降,差异显著,P<0.05;人均日住院费用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时,应该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地较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并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曲美他嗪辅助标准抗心衰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
刘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78-79.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辅助标准抗心衰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关于性别、年龄、病因构成、心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行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行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和对比组均按标准用药6月。结果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的6min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疗效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标准抗心衰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中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浅议基层医院老年心衰患者住院用药特点
李树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80-82.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老年心衰患者住院用药特点,为基层医院医生提供一个实用用药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衰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性别及病情程度将其用药范围和用药时间予以对比分析。结果Ⅰ级心衰患者无主要用药,Ⅱ级心衰患者以洛丁新为主要应用药物,Ⅲ级心衰患者以速尿及洛丁为主要应用药物。结论基层医院老年心衰患者应当依据其病情程度选择药物,病情危重者慎用倍他乐克。
心脏病合并妊娠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钏助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83-84.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状态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100例,就不同心功能不全妊娠方式、终止妊娠时机、母儿结局等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62例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9例Ⅲ级,11例Ⅳ级。剖宫产88例,阴道分娩12例。心功能Ⅲ-Ⅳ级20例,19例剖宫产,占95%,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围产儿死亡率,为2%,无孕妇死亡。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在临床属高危妊娠,易有严重心功能低下发生,在心功能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明显增加了低出生体重儿和孕妇剖宫产概率,采用介入和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了妊娠风险。减轻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降低,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并加强术后镇痛,对心脏保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母婴风险及防治研究
陆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85-86.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母婴存在的风险以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9例心脏病合并妊娠的产妇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母婴存在的风险。结果心功能为Ⅲ-Ⅳ级的孕产妇发生心衰和死亡的几率明显高于心功能为Ⅰ-Ⅱ级的孕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婴儿情况方面,心功能Ⅲ-Ⅳ级的产妇出现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心功能为Ⅰ-Ⅱ级的孕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Ⅲ-Ⅳ级的产妇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可能要明显高于心功能为Ⅰ-Ⅱ级的孕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病合并妊娠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做好产前体检并积极进行患者心脏病的治疗十分必要。
尼麦角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张福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87-88.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尼麦角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53.33%),好转13例(43.33%),治疗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5例(50%),好转13例(43.33%),治疗总有效率93.3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麦角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利用。
腹主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处理
董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89-91.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的处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患者3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均采用支架置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康复干预处理。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14例患者术后康复良好,康复率73.7%,4例患者出现较重并发症,1例患者病情加重死亡;观察组18例患者康复良好,康复率94.7%,1例出现较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观察组患者康复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率73.7%,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得出腹主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给予科学的康复干预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康复率,减短康复时间,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探讨
杜蕊明;黄宗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92-94.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采取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病人一共有74例,另外,选取同一时期ACS(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给予对照,判断影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诊断的关键诱因。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一共有74例,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7:1(54/20);疼痛一共有67例,占总体的90.54%;血压升高一共有51例,占总体的68.91%;四肢血压不对称或者一侧肢体脉搏消失一共有38例,占总体的51.35%;可闻以及心脏或者周围血管杂音一共有40例,占总体的54.05%;交感神经兴奋一共有42例,占总体的56.75%;血清酶血阳性改变一共有17例,占总体的22.97%;ECG(心电图)改变一共有52例,占总'lopk体70.27%;胸片阳性变化一共有54例,占总体的72.97%。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关表现较为复杂,会出现胸片阳性变化、疼痛、心脏或者周围血管杂音等是鉴别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指标,可以使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研究
吕祖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95-96.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患者MPV(血小板体积)及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73例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检测,统计其血小板计数及MPV、PDW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寻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有差异,其中观察组PLT为(89.42±35.7)×109/L,MPV为(18.33±4.01)fl,PDW为(15.17±1.51),P-LCR为(26.17±1.51)%,对照组对应数据为(151.08±20.7)×109/L、(11.96±1.07)fl、(16.34±0.97)fl和(36.51±6.0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颈总动脉中膜厚度与弹性相关性分析
李云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97-99.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颈总动脉中膜厚度与弹性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患有妊高症的患者61例,以其中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34例患者为观察A组,其中患子痫前期患者27例为观察B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检查所有实验成员的颈总动脉的膜厚度、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和僵硬度系数(β),分析对照其相关性。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及对照组的各项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A组>对照组;顺应性系数:对照组>观察A组>察B组;扩张性系数: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B组的颈总动脉的膜厚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的膜厚度与β呈明显正相关(0
后腹腔镜气腹对老年患者PaCO_2与P_(ET)CO_2相关性及循环的影响
林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00-101.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后腹腔镜气腹手术对于老年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相关性以及该手术对患者的循环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后腹腔镜气腹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析在气腹后15min及30min和停腹后15min及30min的行动脉血气,同时记录相应时间的Pa CO2与PETCO2数据以及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气腹后15min及30min和停腹后15min及30min的Pa CO2与PETCO2均比术前的显著升高(P0.05);SBP在气腹后15min、30min及停气腹15min、30min均比术前的显著升高(P
老年高血压加强舒适护理价值探讨
唐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02-104.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高血压加强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我科室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所医治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护理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经临床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舒适护理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便于高血压患者治疗、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沈菊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05-106.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2011年3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4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HAMD评分、HAMA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为8.9±1.1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的16.0±2.1分(t=14.736,P=0.000)。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6.5±0.8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的11.3±1.9分(t=11.414,P=0.000)。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以人为本,提供舒适服务,可有效改善焦虑病情、抑郁病情。
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理状况的影响
秦茗;朱红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07-108. 
摘要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3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到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6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6.7±0.9分)、HAMD评分(9.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2±2.1分,16.7±2.2分)(tHAMA=11.340,P=0.000,tHAMD=15.850,P=0.000)。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焦虑情绪和抑郁心理,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临床探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特点及护理体会
王玉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09-110.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0例心肌缺血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无痛组与有痛组,在对两组进行分析的时候,主要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情况、发病时间、发病心率等一些身体症状,从这些症状的对比中总结出老年人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要点和体会。结果通过数据显示的结果发现,无痛组在睡眠的状态下,心电图S-T向下偏移小于1.0毫米以内数值,临床发病率高于有痛组;无痛组的平均心率明显低于有痛组的平均心率。结论老年人无痛性心肌缺血和有痛性心肌缺血在临床特点上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对这种差异性,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进行精心的护理,预防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由于身体无痛性特点引起的突发病危情况,通过精心的护理,降低心肌缺血患者的病发率,改善患者病后生活质量。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效果分析
张继霞;杜春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11-112.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64例患者,将其按照每组32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36±2.5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60±3.45)天(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为(13810.76±1012.23)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654.31±1256.32)元(P<0.05);观察组取得的患者满意度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同时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人性化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沈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13-114.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2011年3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行手术者5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后的HAMA和HAMD评分,观察组分别为(6.9±1.2)分、(8.7±2.0)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的(10.8±2.7)分、(15.9±3.3)分(t=6.751,P=0.000;t=9.562,P=0.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χ2=5.097,P=0.000)。结论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术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黄秋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15-116.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和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生活护理、药物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指导。结果通过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生活护理、药物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减少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并发症而死亡的人数;有效预防了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从饮食、运动、生活、药物、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指导,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依从性,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病人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范青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17-118.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管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68例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以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2组以同时配合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组护理中交班遗漏的有6例,占比例的17.64%,药物错发的有4例,占比例的11.76%,临床事故发生有8例,占比例的23.53%,护理机率潦草的有11例,占比例的32.35%。2组护理中交班遗漏的有1例,占比例的2.94%,临床事故发生有2例,占比例的5.88%,护理机率潦草的有1例,占比例的2.94%,无药物错发事件,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组护理质量平均分为(85.3±11.3),2组护理质量分数平均为(95.2±6.4),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心血管患者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徐美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19-120.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心血管患者得到一个更加全面的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自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才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64.00%,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很大作用,值得临床的运用以及推广。
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护理探析
李翠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21-123. 
摘要 ( 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34例高龄胃癌患者均给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34例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经术后护理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8例),护理满意度高达(92.31±2.08)分。结论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后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死亡率。
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兰海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24-125.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绩效考核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绩效考核本身的优势来增强护理队伍的活,力十分必要。但是绩效管理在普外科的护理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整个科室的健康发展。本文简单介绍绩效考核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常常存在的问题,分析绩效考核的几种办法,最后指出护理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应该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应用价值探讨
查中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26-128.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为普外科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给予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对应为5%、76.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优质护理在四肢骨折功能锻练中的应用
刘青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29-131.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四肢骨折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四肢骨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行给予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肌肉萎缩、舒适度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肌肉萎缩、舒适度等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患者功能锻炼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肢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
徐美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32-134.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措施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各类疾病患者72例,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传统护理组)各36例,比较两组在妇产科治愈效果与临床预后上的差异,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进行优质护理病例对象在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心理焦虑情况方面好于常规护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改善妇产科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护理模式的发展,有利于疾病诊治,值得临床应用。
子宫疤痕妊娠再次剖宫产运用整体护理对预后影响探讨
尹一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35-137.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和研究整体护理对子宫疤痕妊娠再次剖宫产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子宫疤痕妊娠再次剖宫产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初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初乳后24小时内哺乳次数、产后48小时内血清泌乳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疤痕妊娠再次剖宫产患者治疗中,能够降低患者早期乳房胀痛及排尿困难等发生机率,利于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及泌乳,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心血管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宋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38-139.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治疗的9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组,即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此90例患者的睡眠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冠状动脉造影、CT检查等指标,诊断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分别计算三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结果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患者及重度组患者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于轻度组患者,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具有相关性,且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情加重而提高。
常见Ⅱ型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用药及其疗效分析
沈云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40-142.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常见Ⅱ型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用药方案,对临床疗效进行总结,为日后的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四组,每组患者应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选择应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拜糖平、达美康片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并且做出相应的检测与临床用药分析。结果四组患者在服用不同的药物后,血糖均出现明显下降,经过测试,血糖水平与未服药之前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见Ⅱ型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用药效果比较理想,在四种药物当中,二甲双胍片的药效比较突出,可作为首选。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分析
李志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43-144.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展开临床上的分析,总结治疗方法,为日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前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慢性咳嗽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总结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慢性咳嗽的症状的致病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分别为胃食管返流、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等等[1]。100例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临床上的总有效率为98.0%。结论慢性咳嗽作为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病痛,今后在治疗之前,应加强对临床症状的诊断与总结,提高治愈率。
小儿麻醉中应用七氟烷吸入诱导与氯胺酮肌肉注射的比较
李文森;杨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45-147. 
摘要 ( 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七氟烷吸入诱导与氯胺酮肌肉注射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已收治住院的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组和氯胺酮组,每组65例。七氟烷组患儿手术麻醉选择七氟烷吸入诱导,氯胺酮组患儿手术麻醉选择氯胺酮肌肉注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对比分析数据。结果七氟烷组患儿手术前麻醉诱导时间为(16±5)s,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为(13±4)min;氯胺酮组患儿手术前麻醉诱导时间为(368±79)s,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为(102±26)min。七氟烷组的术前诱导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比氯胺酮组的时间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儿共出现17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6.2%,其中,2例(3.1%)嗜睡,15例(23.1%)不安,没有发生心脏功能变化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氯胺酮组患儿共出现2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3.8%,其中,13例(20.0%)嗜睡,3例(4.6%)不安,1例(1.5%)心跳变化,5例(7.7%)恶心呕吐。七氟烷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氯胺酮组,除了不安比例高于氯胺酮组,其他不良反应均少于氯胺酮组,总的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法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症状轻,在小儿麻醉手术中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李永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48-150.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110例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术后停用,对观察组患者予以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宫缩情况及术后阴道流血量等。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动、静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宫缩情况、阴道流血量及排尿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未增加产后出血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中的临床研究
李树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51-152.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卵巢囊肿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麻醉所需时间为(2.14±0.43)小时,麻醉药物所花费的成本为(278.42±42.14)元,术后苏醒所需时间为(0.29±0.06)小时;对照组术前麻醉所需时间为(2.91±0.79)小时,麻醉药物所花费的成本为(453.54±53.91)元,术后苏醒所需时间为(0.59±0.08)小时,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术后患者清醒质量良好56例,一般34例;对照组患者清醒质量良好10例,一般24例,差56例,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处理,有助于抑制患者术中出现应激反应,术前麻醉时间减少且术后苏醒时间缩短,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血压变异性进展及展望
吐尔逊娜依·艾海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53-154.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血压变异性影响因素,机制及其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对预测靶器官损害和降压治疗至关重要。
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与心脏重构研究进展
赵印平;莫江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55-157.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当前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25%-40%[1]。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我国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作为心脏疾病末期临床表现之一心力衰竭则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成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改变受损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目前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即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2):  161.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标准刊号:CN44-1581/K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015邮发代号:46-192定价:8.00元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