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11-0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肌损害治疗观察
廖瑶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3. 
摘要 ( 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急性期有机磷中毒在临床中对心肌的损害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抢救并治疗的12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心肌损伤情况。结果本组120患者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均出现心肌损害的现象,可以表现为临床中症状与体征的改变,继发的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的改变。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会引起心肌的损害。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过程中,应使用心肌营养药并给予正确的抢救治疗。这在临床中有着重要意义。
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周子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4-5.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B组患者行阿莫西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C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6.6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为此要根据患者病情及禁忌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观察
李国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6-7.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对流行性出血热以病毒唑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5月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病毒唑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其作出分析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中患者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较短,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流行性出血热以病毒唑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尽快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并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是在临床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一种有效药物,可广泛应用。
卵圆孔未闭致缺血性卒中临床分析
靳丽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8-9.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可能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分析收集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4个月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和防治措施。结果卵圆孔未闭(PFO)9例,其中<45岁的患者7例。结论对45岁以下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PFO是1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除常规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管炎系列(如抗心磷脂抗体)、血糖、血脂、心电图、TCD、颈部血管超声、心脏彩超、头颈部CTA、MRA、颅脑DSA等,在有条件的医院应行经食道超声检查,提高PFO的检出率,行卵圆孔封堵术及早干预,降低卒中的再发风险。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庄华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0-12. 
摘要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5%,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分别是(42.37±4.10)分、(24.94±5.96)分,观察组分别是(42.23±4.56)分、(16.51±6.50)分,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个性化康复训练改善早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
周伟;吴永斌;张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3-15.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早期个性化的语言康复训练,观察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加神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神内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语言学测评,采用BAD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量化语言损伤程度,分别对入组当天、治疗1月、治疗2月、治疗3月四个时间点进行语言学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均较治疗前改善,除对照组听理解、书写的P<0.05,余各项P<0.01;治疗后,治疗组谈话、复述、命名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除听理解、阅读及书写外,两组分值递增与时间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早期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语言损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预后随访分析
马祥;巴瑞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6-17.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50例,均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MRA检查发现的症状性MCA狭窄患者,对其进行预后随访,观察患者狭窄MCA归转和随访期内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50条狭窄血管中,好转血管12条,稳定血管30条,进展血管8条;在随访中,有7(14.0%)例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再发,其中TIA5例,卒中2例;脑血管事件再发与狭窄MCA转归有明显相关性(P=0.0072,OR=2.127)。结论 MRA随访检查是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狭窄MCA转归和预后的有效手段,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也有警示作用。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探讨
徐安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8-20. 
摘要 ( 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基本治愈10例(29.41%),显效17例(50%),有效4例(11.76%),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11.76%),显效13例(38.24%),有效6例(17.65%),总有效率67.6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颅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明确等特点,值得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氢氯噻嗪联合卡托普利和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甘启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21-22.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不同给药方案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8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依据给药方案差异分组,其中78例给予氢氯噻嗪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80例在此基础上添加辛伐他汀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用药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有平稳下降,但两组用药前后血压水平差异不大(P>0.05);两组用药12个月后TG、TC、LDL-C以及HDL-C水平存在较大差异(P<0.05);两组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依次为11.25%与26.25%,观察组效果明显更理想(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氢氯噻嗪、卡托普利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血压与血脂水平,且对其远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均作用显著。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效果探讨
胡蓉芳;杨重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23-25.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王娇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26-27.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自2012年11月本院治疗中重度高血压6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合用缬沙坦80mg,qd;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治疗。两组均每日晨起服用药物,疗程为8周。期间对两组患者每周进行血压、心率、不良反应监测并记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4.2﹪。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肾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后血压和脂质的效果探讨
吴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28-30.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采用厄贝沙坦联合丹参川穹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厄尔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穹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血清肌酐(Se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70.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Ser、UAER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组间(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HDL-C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TG、TC、UAER,增加HDL-C,改善患者肾功能,不失为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想药物组合,值得推广及应用。
高张葡萄糖预防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临床疗效评估
张云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31-33.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张葡萄糖预防终末期糖尿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半年的血液透析治疗,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中行100毫升葡萄糖(50%)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变化、低血压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小时收缩压为(127.21±7.23)mm Hg,对照组治疗后1小时收缩压为(100.02±7.89)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25%,两组比较P<0.05。另外,两组透析3小时、透析结束及晚饭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应用高张葡萄糖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低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研究利用。
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观察与护理分析
敖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34-35.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本次选取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在应用硫酸镁治疗的同时,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40)与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70%,不良反应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90%,6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高血压疾病,采用硫酸镁治疗的同时,加强用药指导和病情观察等整体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率及不良反应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保障护理水平,改善妊娠结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高血压患者子宫肌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王晓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36-38.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科接收的子宫肌瘤伴有高血压的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对病人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病人干预后的血压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在子宫肌瘤整个围手术期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使病人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当中,可以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价值。
生活干预联合足浴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张宇娟;王建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39-40.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生活干预联合足浴疗法在降低老年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生活干预,中药足浴。结果治疗组的降压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93.3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活干预联合足浴疗法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高血压水平。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和疗效观察
王晓冬;曾波;许春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41-42.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优势以及可行性。方法对在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需行冠脉介入治疗(TR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穿刺成功有110例,成功率为98.21%,而术后并发症:桡动脉发生痉挛3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小血肿有1例,前臂出现肿胀有1例,血管迷走痉挛1例,共有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孟艳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43-45.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配合心绞痛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94.0%vs 70.0%),临床疗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6.0%vs 78.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显著,相对安全,有助于缓解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卡维地洛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梁显锋;张强;赵元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46-47.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卡维地洛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LVEDVI、LVESVI、LVEF、CI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DVI、LVESVI在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DVI明显减少于对照组,两组LVEF、CI均有增加,其中观察组患者增加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中应用卡维地洛安全有效,有效缓解心功能衰竭进展,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负荷重的AMI直接PTCA术的应用总结
刘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48-50.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负荷重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栓负荷重的AMI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PTC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导管进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变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呈3级血流、ST段下降>50%的例数明显增多,且CK-MB达峰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DED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血栓抽吸可以有效提高血栓负荷重的AMI患者直接PTCA的疗效,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和早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王娜;张立强;张华新;范文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51-52.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LVEF(左心射血分数)进行分组,将LVEF低于0.5分的3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LVEF高于0.5分的分为实验组。随后,分析对比两组的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依照患者的早期预后情况,比较随诊3个月后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的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结果 1实验组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死亡患者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比生存患者高,P
冠心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变化分析
周卓东;唐喜艳;唐秀革;莫昌干;申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53-54.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冠心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变化。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C、TG、LDL-C、TNF-α、MMP-9、CRP、MDA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崔玉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55-56.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28例采用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采用40mg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该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覃双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57-59. 
摘要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该病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随机选取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相关科室收治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79例,对所有患者包括患者年龄、BMI水平、吸烟情况、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家族病史等进行调查,实时监测患者血压、血脂变化情况,对患者BMI水平进行评测,统计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选取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血脂水平、BMI水平、吸烟情况、糖尿病患病经历、家族遗传等因素都呈现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在有关预防、治疗、后期护理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过程中可从多种发病因素开展,加强对该病症的控制,值得临床广泛研究和借鉴。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
李吉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60-62.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中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效果,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45例,入选时间为2013年7月-2013年12月,均为该阶段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期间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砒格雷治疗,设为治疗组,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临床期间给予单一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数据信息统一经SPSS软件作分析处理。结果治疗期间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和评估,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7%、74.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χ2=8.413,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次数和时间间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砒格雷治疗效果显著,颇具临床价值。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冼伟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63-64. 
摘要 ( 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血管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治疗组患者治疗之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血管患者进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其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质子泵抑制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分析
付翠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65-66.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兰索拉唑治疗的实验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未有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的不适,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18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的不适,实验组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不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降低PCI术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引起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不适的发生率。
浅谈缺血性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与预防
吴就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67-68.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探讨我院2009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预测患者的危险度,分析危险性因素。结果经研究发现,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等疾病、吸烟、糖尿病等均为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能防止患者心脑血管疾病。
导管介入消融治疗4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分析
孙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69-71.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2例,观察组采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LAD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11%vs 68.1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起到逆转心房重构的作用,有效维持窦性心律,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李学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72-74.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讨论在临床中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胺碘酮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显效率为48.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效率为80.0%;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00例冠心病衰竭患者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46例,随着左心室内径的逐渐增大,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则越高。结论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来说,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应用胺碘酮对其进行治疗,具备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病人的疗效观察
王向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75-77.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就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病人的疗效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1月到2013年1月所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5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分别是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静脉注射胺碘酮溶液及口服胺碘酮。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2%,二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值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都达到正常水平,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都没有出现肾功能、肝功能损害、恶性心律失常、不可耐受性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病人的疗效较佳,安全有效,无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动态改变在急性胃肠炎诊治中重要性
钱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78-79.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在急性胃肠炎诊治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性胃肠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及ST-T段改变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岁以上伴有中度以上脱水者心律失常及ST-T段改变检出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组(P<0.05)。结论急性胃肠炎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患者是否伴有心律失常及ST-T段改变的预测更加准确,40岁以上中重度脱水患者需加强心电动态监护。
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张云珊;田伟盟;钱海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80-82.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OSAH(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常见类型以及相关诱发原因。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收由于睡眠打鼾的病人一共有71例,对其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多导睡眠图进行监测。另外,以呼吸暂停指数和夜间最低氧饱和度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夜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和类型,同时深入分组研究夜间心律失常的相关诱因。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发生夜间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要比单纯鼾症的病人要高(P<0.05)。另外,随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进一步加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不断增大,夜间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升高,发生时间进一步延长,以及恶性程度明显增加,特别是以缓慢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最多。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夜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其病情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夜间心律失常的出现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低氧血症有关,应该对夜间心律失常病人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治给予高度重视。
老年肺源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预后观察
朱发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83-85.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老年肺源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肺源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予以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据此进行总结。结果结合患者的LVVF、BNP测定和NT-pro BNP测定结果,以上患者共53例患者确确诊,确诊率为80.30%。心功能分级结果为14例为Ⅱ级,31例为Ⅲ级,8例为Ⅳ级。经治疗后,18例患者显效,42例患者为有效,其余6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 BNP以及NT-pro BNP具有较强的诊断作用,联合LVEF测定可以有效实现老年肺源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对强化患者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肺源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此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非常关键,而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肺源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效果,可推广应用。
42例心力衰竭患儿的急诊抢救体会
王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86-87.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42名心力衰竭患儿抢救经验与体会,以期能够提升心力衰竭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42名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抢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儿,给予其正确利尿、体位、强心、增加氧气供应、扩张血管以及提高心肌收缩力等急诊抢救措施,对心力衰竭患儿急诊抢救前后的临床体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对患儿实施综合抢救后,42名患儿临床症状及时得到恢复,1名患儿死亡,抢救总有效率为97.62%,急诊抢救后,患儿的心率、呼吸以及肝右肋下大小等临床体征明显好转,抢救前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心力衰竭患儿实施综合抢救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抢救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
谷晓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88-89. 
摘要 ( 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心苷、利尿常规以及缬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新功能状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LVEF、LVS、LVD等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对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确切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前列地尔针在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戚永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90-92.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前列地尔针在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84例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吸氧、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针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a O2与Pa O2均有所提高,Pa CO2有所下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前列地尔针对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很少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浅析76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观察
何永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93-94.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76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分别是(717.59±177.78)pg/ml、(709.78±161.15)pg/ml,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是(407.83±173.86)pg/ml、(587.42±171.19)pg/ml,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治疗效果良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对比
解永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95-96.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均为该阶段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208例,根据患者临床期间所接受的不同用药方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4例,临床期间采用贝那普利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患者104例,临床期间采用缬沙坦片(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6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效果更佳,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浅议老年心衰在急诊内科中的应急治疗策略
唐海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97-98.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中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30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呋塞米+硝酸甘油+西地兰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NYHA)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对。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变化,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呋塞米+硝酸甘油+西地兰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生存和生活质量,可将此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急诊内科救治老年心衰患者当中。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行剖宫产的临床处理探讨
肖继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99-100. 
摘要 ( 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行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38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8例产妇中,37例经过临床治疗和处理,心力衰竭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剖宫产孕产妇存活37例,存活率为97.37%;新生儿双胞胎2例,存活39例,存活率为97.50%。产前心力衰竭产妇存活率明显低于产时心力衰竭和产后心力衰竭的产妇存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妊高征存活率94.12%较围产期心脏病存活率100.00%要低。结论通过有效的临床处理可以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存活率,故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行剖宫产时应及时进行临床处理,并根据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对症处理。研究还发现,产后心力衰竭的产妇具有更少的用药禁忌,其存活率较产前的高,妊高征存活率较围产期心脏病存活率要低。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王志华;王俊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01-102.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仅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干预。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黄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03-104.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分析心脏疾病确诊前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最终确诊的符合率,观察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有70例患者的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9.74%,其中对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41.03%;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30.76%;心肌梗死性疾病诊断符合率为17.95%。结论胸外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陶桂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05-106.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86例高血压病人均给予综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病人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血压水平,有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加强优质护理对防范不良事件影响分析
陆建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07-108.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对其防范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本院的心脑血管内科接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的进行分组,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并及时的记录分析护理过程。结果在对实验组的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身体机能、认知、生活、以及心理素质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的病患者随时都有加重病情的可能。结论高血压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徐珍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09-110.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2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7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比两组病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血压控制知识、日常行为重要性知晓率分别为93.1%、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67.9%(P
老年冠心病患者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后影响分析
资金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11-112.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50)与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康复出院,观察组物质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张春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13-115.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强优质护理干预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对象均为该时期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6例)。按照患者就医的不同时间(以单号和双号为标准)进行分组:单号入院者设为对照组,共78例,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双号入院治疗的7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临床期间加强优质护理。注意患者治疗期间的恢复情况,评估其基础护理、护理质量分数和护理满意度,研究所得数据信息均经过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基础护理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观察存在明显差异,P0.05;采用满意度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统计评分分别为92.3%、74.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冠心病患者临床期间的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分数、基础护理分数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干预探讨
杨冬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16-118.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7月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结合入院紧急救治,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95、15%,对照组分别是75%、30%,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而且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ICU心肌梗塞患者重视心理护理效果探讨
李林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19-121.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ICU心肌梗塞患者重视心理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8月于我院ICU病房就诊的心肌梗塞患者共6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2周的心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在接受上述心理护理之后,其中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ICU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并且促进了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应该进行广泛的推广。
心绞痛护理康复及预防调摄措施分析
李维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22-124.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绞痛护理康复及预防调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康复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时间、复发率及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6.7%,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绞痛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康复措施,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调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远期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复发率,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陈开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25-126.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7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患者家属陪护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82.9%),患者院内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家属陪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孕妇产科护理
李树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27-129.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孕产妇的产科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43.3%,患者总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66.7%,观察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孕妇的母婴结局,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护理
张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30-131.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CP)的防治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护理干预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普通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的产妇在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病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产妇而言,一定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妊高症的发生。而患有妊高症的产妇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妊高症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母婴的生存质量。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刘桂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32-134.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8月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4例,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患者分别利用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观察组患者在对其进行治疗中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在经过护理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0.6%;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患者的满意率为83.3%,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糖尿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使护理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并且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得到明显提高,减少医疗纠纷,可进行广泛应用。
心血管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
张慧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35-137.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留置导管等各类感染性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常规分离培养,统计分析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获得了无重复分离病原菌250株,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共155株,静脉导管末端掺病原菌20株,尿液病原菌10株;胸腔积液病原菌15株,血液病原菌40株;其他部位标本共1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0株,革兰阳性球菌40株,真菌占40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以及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心血管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其多种耐药情况严重,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仿真食物模具在民族地区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者晓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38-139. 
摘要 ( 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仿真食物模具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影响,提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糖尿病病人接受饮食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65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食物模具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组比较,试验组优于传统组。结论应用仿真食物模具进行糖尿病饮食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饮食控制的原则和方法,达到更好控制血糖的目的。
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王俞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40-141.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HBe 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预测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接诊的HBe 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未有抗病毒药物处理史,入院后皆采用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12个月,随访>6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同时探讨其预测因素。结果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33.33%(10/30),而HBe Ag血清转换率则为43.33%(13/30),其中持续病毒学应答组(10例)HBe Ag血清转换率则达到60.00%(6/10);进一步对相关因素分析可知,抗病毒效果与性别、是否母婴传播等无关,而与基线HBV-DNA、TBIL、AST、ALT等有关,可作为预测因素。结论干扰素α-2b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肝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其中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血清转换率,而且抗病毒效果与基线HBV-DNA、TBII、AST、ALT等水平有关,应加强重视。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临床体会
潘亚林;罗明;罗荣磊;李荣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42-143.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肿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病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照组病例行开放性手术,统计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肾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72.61±6.65)ml,术后禁食时间为(1.06±0.23)d,住院时间为(6.21±0.98)d,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止痛药物应用率为12.5%,以上统计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超声对阑尾炎诊断价值分析
贺桂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44-146.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研究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为日后的阑尾炎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临床疑诊的1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超声扫查右下腹,并且做出准确的诊断,149例患者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结果高频超声对的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90.60%[1]。结论高频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较高,日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并深入研究。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临床救治观察
杨会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47-149.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体会,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8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救治要点。结果经过及时、针对性的的救治及护理,围手术期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27%,其余患者均成功抢救并痊愈出院,住院时间约7-20d,治愈率为97.7%。结论根据失血性休克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并结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降低孕产妇的子宫切除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龙凤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50-151.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异位妊娠采取经腹部结合阴道超声共同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疑似异位妊娠的女性78例,对78例采取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对其临床诊断效果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在78例异位妊娠当中包括有异位妊娠破裂类型56例,占总体的71.79%,没有破裂类型21例,占总体的26.92%,还有1例为黄体囊肿破裂误诊,占总体的1.28%,临床诊断符合率98.71%。结论异位妊娠采取经腹部结合阴道超声共同诊断,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诊断效果,使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医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的应用
杨正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52-153.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自主排气所需时间,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自主排气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而其对护理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自主排气所需时间,改善其腹胀临床表现,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临床研究
黄彬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54-156.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两者相互作用,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比单纯患有其中某一疾病的影响更为严重,危害性更大。而对于该病患者而言,控制血压比控制血糖更重要。在控制血压方面,药物种类繁多,疗效各异。怎样选择药物使降压效果更好,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降压治疗方式及如何使用药物降压方面做一综述,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
冯周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57-158.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BV相关肝硬化是慢性HBV感染的重要临床结局,病毒持续高载量与肝硬化累积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是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可作为预测肝硬化的独立因素。抑制HBV复制有助于改善肝纤维化,延缓代偿期肝硬化发展,降低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多项实验证实,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为HBV相关肝硬化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多个国家肝病学会在乙型肝炎(CHB)诊治指南中提出,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0(11):  161.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标准刊号:CN44-1581/R国际标准刊号:1SSN1672-3015邮发代号:46-192定价:8.00元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