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5-06-30
上一期   
临床研究
颈动脉超声参数结合血浆Lp-PLA2、sd-LDL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
魏菊花, 李群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3-6. 
摘要 ( 6 )   PDF (118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参数结合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4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以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60例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颈动脉超声参数(IMT)、斑块积分]及血浆Lp-PLA2、sd-LDL水平,并对数据进行ROC曲线评估,以探究以上参数对高血压患者ASCVD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IMT值、斑块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Lp-PLA2、sd-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MT值、斑块积分、Lp-PLA2、sd-LDL诊断高血压ASCVD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90、0.975、0.771、0.810(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参数IMT值、斑块积分,以及血浆Lp-PLA2、sd-LDL水平对评估高血压患者ASCVD发生情况有一定预测价值。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及对策分析
黄志兰, 王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7-14. 
摘要 ( 4 )   PDF (199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BPNN)构建与验证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本院行PCI术AMI患者210例作为建模集,按照PCI术中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分为并发组(65例)和未并发组(145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SS 21.0软件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块的径向基函数,进行神经网络模型拟合,以建模集构建模型,确定模型参数。按照7∶3(建模集:验证集)的分配比例选取验证集样本量,即另选取2024年6-12月本院行PCI术AMI患者90例作为验证集,验证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预测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病变血管部位、梗死范围、病变血管数量、血管闭塞程度、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动脉压力波形、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血糖过高均是PCI术A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构建的BPNN模型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排序为:血管闭塞程度>血糖过高>病变血管部位>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动脉压力波形>TIMI>病变血管数量>梗死范围。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95%CI:0.944-0.991),最大约登指数为0.828,敏感度为0.938,特异度为0.890,该模型区分度及预测效果良好;验证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基于BPNN模型构建在PCI术中A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能指导医护人员采取预防措施或及时干预策略,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或可为进一步优化AMI患者的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依洛尤单抗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金子安, 陈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5-18. 
摘要 ( 3 )   PDF (119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依洛尤单抗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东院区心血管病科住院治疗的6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且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血脂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洛尤单抗140 mg皮下注射,2周/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如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清炎性因子如白介素-6(interleukin-6,IL- 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过程中脱落2例,最终纳入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L-6、IL-8、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IL-10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洛尤单抗能够降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同时升高IL-10水平。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高雪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9-22. 
摘要 ( 4 )   PDF (119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与血脂变化与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16例。随访1年,根据患者MACE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67)和未发生组(n=14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入院时的实验室指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组血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G,triglyceride)、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血UA、TC、TG、LDL以及低水平HDL均是导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UA、血脂变化与MACE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在临床管理中,应密切监测其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MACE的发生风险。
达格列净联合度拉糖肽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功能、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分析
熊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23-25. 
摘要 ( 7 )   PDF (118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并分析达格列净(DAP)联合度拉糖肽(DUL)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对心功能、血糖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 纳入2024年1-12月在本院收治的84例T2DM合并CH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DAP组(n=42)和DUL+DAP组(n=42)。DAP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以达格列净治疗,DUL+DAP组患者在DAP组基础上联合度拉糖肽治疗,均持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DUL+DA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DAP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UL+DAP组血糖指标FBG、2 h PBG、HbA1c分别为(5.58±1.31)mmol/L、(7.33±1.35)mmol/L、(6.51±1.23)mmol/L,低于DAP组的(6.61±1.42)mmol/L、(8.43±1.56)mmol/L、(7.48±1.35)mmol/L;DUL+DAP组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分别为(47.58±4.37)mm、(42.65±4.35)mm,低于DAP组的(51.43±4.56)mm、(47.39±4.23)mm,DUL+DAP组LVEF(53.63±6.47)%高于DAP组(46.59±6.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DAP组和DUL+DAP组患者发生低血糖、胃肠反应、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度拉糖肽治疗T2DM合并CHF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轻心脏负担,进一步改善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对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血脂指标的影响
陈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26-29. 
摘要 ( 4 )   PDF (118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对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采用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指标,缩小IMT,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用药安全性较好。
常规心电图Tp-Te/QT比值联合动态心电图参数对AMI患者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李萍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30-34. 
摘要 ( 3 )   PDF (131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Tp-Te/QT比值联合动态心电图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6月在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n=45)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n=105)。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参数(包括Tp-Te间期、QT间期、Tp-Te/QT比值)及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包括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指标、T波变异性(T wave alternans,TWA)等]。结果 恶性心律失常组Tp-Te间期、QT间期、Tp-Te/QT比值均显著高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HRV各项指标、HRT参数显著低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P<0.05);TWA≥65 μV在恶性心律失常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Te/QT比值、所有正常心搏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NN)、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 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 TS)及TWA是A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显示,Tp-Te/QT比值联合动态心电图参数对AMI患者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92,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3.2%。结论 常规心电图Tp-Te/QT比值联合动态心电图参数对AMI患者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早期预警和风险分层提供参考依据。
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
杨芳伟, 陈达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35-38. 
摘要 ( 3 )   PDF (119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形成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A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凝治疗)与研究组(介入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下肢周径差、凝血-纤溶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研究组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综合治疗ADVT的效果理想,可缩小患者下肢周径差,调节机体的凝血–纤溶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变学。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与抗凝治疗的疗效对比与适应证探讨
石洪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39-42. 
摘要 ( 4 )   PDF (126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IVT)与抗凝治疗(AC)的临床结局,并分析影响功能预后和颅内出血的关键因素,以优化AIS的治疗策略。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IVT或AC治疗的560例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90天功能结局(mR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及卒中复发率。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功能预后,NIHSS≥5分患者中,IVT组90天良好预后(mRS 0-2)率显著高于AC组(69.1% vs 52.5%,P=0.004);NIHSS<5分患者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溶栓时间窗影响,0-1.5 h溶栓的mRS 0-2率最高(80.6%),1.5-3 h次之(70.3%),3-4.5 h显著下降(42.5%,P=0.009)。3-4.5 h溶栓的颅内出血风险增加(10.4%,P=0.043)。颅内出血风险,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率7.9%,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75岁)、高NIHSS评分(>10)、高血压病史、既往抗血小板治疗(P<0.05)。抗凝组卒中复发率 6.4%,与房颤(P=0.002)、CHA2DS2-VASc评分≥4(P<0.001)、华法林INR未达标(P=0.031)显著相关。结论 中重度卒中(NIHSS≥5分)患者静脉溶栓优于抗凝治疗,轻度卒中(NIHSS<5分)患者两者差异不显著,需个体化决策。超早期(0-1.5 h)溶栓获益最大,3-4.5 h溶栓疗效下降且出血风险升高,应严格筛选患者。高龄、高NIHSS评分、高血压病史及抗血小板治疗史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需加强监测。抗凝患者卒中复发与房颤及INR控制相关,建议优化抗凝策略,优先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丹红注射液联合多索茶碱注射液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研究
卢盛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43-45. 
摘要 ( 2 )   PDF (12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开展丹红注射液联合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慢性肺心病患者76例,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划分两组,其中对照组以多索茶碱注射液进行治疗(38例),观察组则按照丹红注射液联合多索茶碱注射液进行治疗(38例)。分析患者肺功能、心功能、血气水平、炎性水平。结果 肺功能水平,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气水平,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指标检测(C反应蛋白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按照丹红注射液、多索茶碱注射液联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升患者血气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患者迅速进行恢复。
心理社会因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巍, 郑小星, 陈惠敏, 刘丹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46-51. 
摘要 ( 6 )   PDF (122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理社会因素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3例,采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生活事件量表(LES)、患者临床指标、一般状况调查表等作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社会因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HQ-9总分为(5.60±1.70),抑郁程度为轻度;GAD-7总分为(7.18±3.19),焦虑程度为轻度;LES负性事件总分为(10.74±11.60);(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有无支架史、睡前玩手机时间、心脏射血分数、有无抑郁、有无焦虑和是否急诊PCI与肌钙蛋白I(cTnI)水平有关(P<0.05);(3)肌钙蛋白I水平与患者年龄和尿酸呈负相关关系;与负性生活事件得分、PHQ-9分数、GAD-7分数、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B型尿钠肽(BNP)水平呈正相关;(4)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D-7分数、负性生活事件得分、性别、BNP水平、总胆固醇和睡前玩手机≥2 h是肌钙蛋白I的独立影响因素。GAD-7、负性生活事件得分、BNP水平、总胆固醇与肌钙蛋白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该值越大,肌钙蛋白I水平越高。不同性别中,女性肌钙蛋白I水平较男性低;睡前玩手机时间<2 h者肌钙蛋白I水平较≥2 h者更低。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数处于轻度焦虑、轻度抑郁状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BNP水平、总胆固醇水平、睡前玩手机时间≥2 h者存在升高肌钙蛋白I风险,可加重患者病情。
IABP联合冠脉介入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中的研究
林建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52-55. 
摘要 ( 2 )   PDF (119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抽选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时段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实施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功能指标、死亡率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对照组上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创动脉收缩压(S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相比对照组上升,肺动脉楔压(PCWP)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随访一年,观察组死亡率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方案,有助于心功能指标改善,调节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病死风险。
脑部CT灌注成像联合脑电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张彦, 林小秀, 邓开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56-59. 
摘要 ( 3 )   PDF (129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计算机断层灌注成像(CTP)联合脑电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方法 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病90 d后改良 Rankin 量表(mRS)的评分结果为依据,将患者划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共21例)以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共79例)。分析两组患者CTP参数,定量脑电图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对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各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预后良好组低,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较预后不良组高(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α变动较预后良好组低,DTABR、大脑对称性指数(BSI)、光谱熵较预后良好组高(P<0.05);ROC曲线显示,CTP、脑电图联合检查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786、0.817、0.857。结论 与CTP、脑电图单一检查相比,CTP联合脑电图预测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更高。
头颈部血管CT成像及ABCD2评分对高血压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钟龙华, 方坤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60-62. 
摘要 ( 2 )   PDF (123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头颈部血管CT成像(CTA)及ABCD2评分对高血压合并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TIA患者78例,根据7 d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头颈部血管CTA数据、ABCD2评分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高血压合并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头颈部血管CTA及ABCD2评分对高血压合并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78例高血压合并TIA患者中,7 d内发生脑梗死18例(23.08%),未发生脑梗死60例(76.92%)。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史、血管狭窄程度及ABCD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病程、血管狭窄程度及ABCD2评分均为高血压合并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管狭窄程度及ABCD2评分均对高血压合并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0.813、0.820,P<0.05)。结论 除了年龄、高血压病程以外,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ABCD2评分是高血压合并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冠心病专科护理
基于叙事理论的心理干预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邱瑞芬, 叶益真, 蔡累, 翁友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63-66. 
摘要 ( 5 )   PDF (118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叙事理论的心理干预护理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 对2023年1月2024年8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治疗的126例老年CHD患者展开研究,运用红蓝摸球的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甲组(n=63,常规护理)、乙组(n=63,基于叙事理论的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CSMS量表)、心理状态(HADS量表)、生活质量(SF-36量表)、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甲组比较,乙组护理后CSMS评分、SF-36评分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DS评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CHD患者实施基于叙事理论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能显著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护理干预在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姚亚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67-70. 
摘要 ( 4 )   PDF (119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护理干预在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管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病情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各评分均高(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随访护理对心脏康复及并发症预防的观察
黎彩云, 纪立婷, 何丹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71-74. 
摘要 ( 2 )   PDF (119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出院后随访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奇偶序列法进行分组处理,即对纳入患者进行奇偶排序,奇数46例归入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宣教,偶数46例归入观察组实施出院后随访护理,比较两组心脏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梗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后随访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并发症预防、生活质量提升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和采用。
高血压专科护理
知信行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谭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75-77. 
摘要 ( 5 )   PDF (117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知信行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入院起始时间为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开展临床实践研究,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4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89.57±4.03)分、服药依从性评分(6.24±0.67)分高于对照组(62.93±3.28)分、(3.04±0.3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93,t=10.281,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4.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39,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还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能全面改善其预后。
基于微信的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管理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肖文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78-81. 
摘要 ( 4 )   PDF (119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管理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采用常规居家护理)与试验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的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均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应对方式、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3个月后,较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SBP、DBP水平更低(P<0.05);干预3个月后,较常规组,试验组患者消极应对评分更低(P<0.05),积极应对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在高血压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临床价值,能有效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提升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链式抢救流程护理联合责任制小组护理对ICU高血压患者干预的效果
邹萍, 黄银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82-84. 
摘要 ( 2 )   PDF (122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ICU高血压患者接受链式抢救流程护理联合责任制小组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ICU在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开展分组研究,共纳入92例并随机划分两组(数字随机表法),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链式抢救流程护理联合责任制小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血压指标、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情况。结果 根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监测情况,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相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问卷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并发症统计情况,观察组总发生率相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高血压患者接受链式抢救流程护理联合责任制小组护理可更好地控制血压,促进神经功能、自理能力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
心力衰竭专科护理
微信视频护理模式在EICU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探讨
丁芳, 孙君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85-88. 
摘要 ( 3 )   PDF (118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采取微信视频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择宜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EICU收诊心衰患者346例作为入组目标,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173例)采取半限制探视护理;观察组(173例)实施微信视频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态情况、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微信视频护理后不良心态评估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医院EICU收诊的心衰患者采取微信视频护理模式干预能够帮助其调节不良心态,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SMG健康管理联合远程自助正念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黄君, 何菲菲, 林清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89-92. 
摘要 ( 5 )   PDF (118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SMG健康管理联合远程自助正念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12月于本院治疗的88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4例试验组、44例对照组,对照组遵慢性心衰常规健康管理与心理护理方式开展护理支持活动,试验组接受SMG健康管理联合远程自助正念训练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自我护理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压力评分、出院后1年内再发率与再入院率、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SMG健康管理联合远程自助正念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干预,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与疾病再发概率,优化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干预对心肺气虚兼血瘀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作用
钱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93-95. 
摘要 ( 2 )   PDF (122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心肺气虚兼血瘀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后对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到溧阳市中医医院诊治的心肺气虚兼血瘀心力衰竭患者110例进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干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案,有助于提高心肺气虚兼血瘀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改善便秘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5E理论下综合性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康复效能及睡眠质量影响
顾冬梅, 徐苏, 周士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96-99. 
摘要 ( 4 )   PDF (118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5E理论下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心脏康复效能、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如东县人民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接收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2例作为目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6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56例,采取5E理论下综合性护理);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脏康复效能变化,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结果 经检测,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匹兹堡失眠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5E理论下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康复效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MEWS下分级护理干预在EICU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孙旭, 韩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00-103. 
摘要 ( 8 )   PDF (118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改良早期预警(MEWS)下分级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以宜兴市人民医院EICU收诊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06例为目标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实施MEWS下分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检测各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改良预警评分变化,观察且统计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住E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改良预警评分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CU重症心衰老年患者采取改良早期预警下分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借鉴。
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门诊指导护理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
陈思, 刘丽娜, 许婷婷, 林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04-107. 
摘要 ( 4 )   PDF (120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慢性心衰患者开展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门诊指导护理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4年1-12月本院慢性心衰患者中选择76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均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38例),观察组则开展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门诊指导护理(38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以及依从性。结果 心功能水平,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水平,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衰患者开展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的门诊指导护理,可以提升患者心功能,增加患者自我效能,提升患者恢复期间生活质量,增加患者依从性。
Neuman理论护理联合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遵医率的影响
黄珏, 肖木金, 兰小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08-111. 
摘要 ( 3 )   PDF (118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心力衰竭患者开展Neuman理论护理联合慢性疾病轨迹护理针对患者遵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本院接诊心力衰竭患者88例,通过随机抽样入组病例均分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44例),观察组则开展Neuman理论护理联合慢性疾病轨迹护理(44例)。针对患者遵医率、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行为评分,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开展Neuman理论护理联合慢性疾病轨迹护理,能够提升患者遵医率,提升患者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护理
盐味觉的限盐饮食护理改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盐味觉偏好的研究
陈春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12-115. 
摘要 ( 4 )   PDF (118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盐味觉的限盐饮食护理改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盐味觉偏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收治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纳入样本例数: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对纳入患者随机排序1号~80号,单号序列患者纳入对照组(归类到该组的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共40例),双数序列患者纳入研究组(归属于该组的患者均进行盐味觉的限盐饮食护理,共40例)。对比两组的控压效果、心功能指标、盐味觉偏好情况、限钠盐饮食依从性及心理弹性水平。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其舒张压、收缩压更低,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DSRQ评分及心理弹性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盐味觉偏好改善情况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味觉的限盐饮食护理有助于改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盐味觉偏好情况,提高控压效果,促进心功能康复。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左心耳封堵术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赵艳婷, 傅为清, 余金活, 简艳娜, 黄丽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16-119. 
摘要 ( 5 )   PDF (119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左心耳封堵术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本医院选择64例左心耳封堵术心房颤动患者,病例均于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就诊,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两组,观察组32例选择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32例选择常规护理,在护理后比较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自我感受负担。结果 生活质量比,护理前两组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QO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态比,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感受负担比,护理前两组SPB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PB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心耳封堵术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为其提供精细化护理服务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减轻患病后自我感受负担,从而改善预后效果。
以“萨提亚模式”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情绪状态、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程琳, 黄鸾鸾, 杨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20-123. 
摘要 ( 7 )   PDF (118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使用以"萨提亚模式"为核心的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经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26例,使用摸球法进行分组,均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以"萨提亚模式"为核心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情绪状态、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萨提亚模式"为核心的心理护理予以经PCI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仅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还有助于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以动机行为指导下多轨道专科护理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陈胜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24-127. 
摘要 ( 5 )   PDF (118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以动机行为指导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分别行常规术后护理,和以动机行为指导下多轨道专科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中文版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各维度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ESCA)评分及总分、用药依从率、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动机行为指导为理论框架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用药依从率,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且护理满意度高。
基于思维导图的自我管理模式在高血压不孕症辅助生殖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徐丽, 王丹萍, 时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28-131. 
摘要 ( 12 )   PDF (118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自我管理模式在高血压不孕症辅助生殖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接受辅助生殖护理的156例高血压不孕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78,常规指导)、研究组(n=78,基于思维导图的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HBP SCP量表)、生活质量(FertiQoL量表)、辅助生殖结局。结果 护理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P SCP、FertiQoL评分均显著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不孕症患者,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自我管理模式辅助生殖护理策略,能有效调控患者的血压水平,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并进一步优化妊娠结局。
多科室协作手术室护理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探讨
潘虹, 史延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32-135. 
摘要 ( 4 )   PDF (119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应用多科室协作手术室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5年2月在本院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应用多科室协作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访视、转运风险管理、手术安全核查、术中配合、应急预案管理以及患者满意度6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应用多科室协作手术室护理可提升手术护理质量,进而更好地减少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改善急性胰腺炎伴高血压预后的研究
黄桥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36-139. 
摘要 ( 8 )   PDF (119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急性胰腺炎伴高血压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急性胰腺炎伴高血压患者共84例进行随机分组(时段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根据预后情况、营养指标、血压指标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率、目标营养量达标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伴高血压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能促进营养状态恢复,降低血压指标,提高肠内营养耐受率,改善整体预后。
综述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谭治明, 谢宗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2):  140-144. 
摘要 ( 7 )   PDF (120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各有优劣。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为HICH治疗带来新契机。本文回顾其发展历程,阐述技术原理,包括先进的规划系统和精准的机械臂操作。在应用方面,涉及立体定向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和辅助内镜手术,临床研究显示其在精准定位降低术中损伤、治疗中少量脑出血及经济学效益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如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节省费用等。然而,手术机器人面临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和技术故障风险等挑战。未来,其智能化水平将提升,应用范围将扩大,远程手术也有望发展,在 HICH 治疗中潜力巨大,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