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5-15
上一期   
临床研究
胸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玉兰, 杨沛婷, 兰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3-5. 
摘要 ( 7 )   PDF (118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胸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中纳入了自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每组各包含45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而在观察组中,患者则接受了胸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相结合的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的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初始评估阶段(T0时),两组患者在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等关键血流动力学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观察至T1时点,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时相比,保持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1时点有所下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恢复阶段,观察组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减轻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还能降低其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残余胆固醇水平与老年心房颤动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康栋梁, 刘文捷, 吴玉婷, 李庆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6-9. 
摘要 ( 5 )   PDF (126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老年心房颤动(AF)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老年AF发生风险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1月于本院初诊的老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共67例,为病例组。从同期进行老年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共67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人群的临床数据:性别、年龄、吸烟史、有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使用降血脂药物等情况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老年AF发病关联的危险因素,感受性曲线(ROC)分析残余胆固醇与老年AF发病之间的关联。结果 病例组的RC与TC、HDL-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性分析老年AF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RC与TC、HDL-C、LDL-C水平均是老年A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相较于其他血脂指标,残余胆固醇也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为0.638(95%CI,0.544-0.732),提示其与老年AF发病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 血清RC水平降低的老年AF发病风险较高,且RC降低与老年AF发病呈负相关,为早期预测老年AF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LPIN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姜峰, 王成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0-14. 
摘要 ( 7 )   PDF (151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HP)患者血清中LPIN1的表达、调控和临床病例资料关联性。方法 收集2024年4-10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88例 HP患者和88例健康人血液。qRT-PCR实验检测血清中LPIN1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LPIN1表达与HP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的关系。生物信息学分析调控LPIN1表达的上游micro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24-3p.2对LPIN1调控关系。结果 qRT-PCR实验结果表明在HP人群中,LPIN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χ2=4.061,P<0.05),而在单纯性HP中,LPIN1表达水平高于HP伴左室肥大者(χ2=3.946 ,P<0.05)。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LPIN1表达与收缩压、舒张压、BMI、FBG和TC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LDL、HDLC 和TG无关(P均>0.05)。通过TargetScan进行生信分析并经qRT-PCR验证发现miR-124-3p.2是LPIN1的上游调控micro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提示miR-124-3p.2与LPIN1的3'UTR结合抑制了LPIN1的表达水平。结论 LPIN1在HP中表达水平下调,LPIN1表达与收缩压、舒张压、BMI、FBG、TC和左心室肥大密切相关,在HP中miR-124-3p.2/LPIN1信号轴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为LPIN1或miR-124-3p.2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志物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并为高血压发病机理增添了新的内容。
aVR导联P波持续时间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谢金, 江惠琼, 吴婉芳, 黄映婷, 谢思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5-17. 
摘要 ( 5 )   PDF (119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aVR导联P波持续时间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之间的关系,旨在评估aVR导联P波持续时间作为预测PAF的潜在指标的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分为PAF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通过测量aVR导联P波持续时间,并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参数。结果 PAF组的aVR导联P波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且在校正年龄、性别、抗心律失常药物、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房内径后,aVR导联P波持续时间仍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P<0.001)。结论 aVR导联P波持续时间作为一种简单、易于测量的心电图指标,与PAF风险显著相关,可能成为临床中预测PAF的重要工具。
铁蛋白水平在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探析
彭姝姝, 林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8-20. 
摘要 ( 5 )   PDF (119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铁蛋白(SF)水平在慢性心衰(CHF)合并贫血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2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合并贫血分为CHF合并贫血组(69例)、未合并贫血组(73例),纳入83名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SF水平与CHF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CHF合并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CHF合并贫血组NYHA分级中Ⅱ级占比低于未合并贫血组,Ⅳ级占比高于未合并贫血组(P<0.05);CHF合并贫血组、未合并贫血组NT-proBNP、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CHF合并贫血组高于未合并贫血组(P<0.05);CHF合并贫血组、未合并贫血组LVEF、6-MWT、Hb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CHF合并贫血组低于未合并贫血组(P<0.05);CHF合并贫血组SF水平低于未合并贫血组、正常对照组(P<0.05),但未合并贫血组S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YHA分级、LVEF、6-MWT、Hb、HCT、NT-proBNP、hs-CRP、SF均为CHF患者发生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SF水平与NYHA分级、NT-proBNP、hs-CRP均呈负相关(r=-0.318、-0.799、-0.813,P均<0.05);血清SF水平与LVEF、6-MWT、Hb均呈正相关(r=0.640、0.625、0.851,P均<0.05)。结论 CHF合并贫血患者存在显著的铁代谢紊乱,低SF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炎症激活及贫血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开展动态监测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颈部血管超声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罗志京, 孙丽, 郭奇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21-23. 
摘要 ( 5 )   PDF (119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CDU)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CDU对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患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CDU血流参数[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大脑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此判定CDU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8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显示,CDU与DSA的符合率为94.89%,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923,P<0.05);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相比,重度狭窄组EDV、PSV及RI均呈现出更高水平,PI水平则较低,且中度狭窄组EDV、PSV和RI均高于轻度狭窄组,同时,PI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 CDU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能有效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效能良好。
冠状动脉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联合应用于STEMI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
林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24-27. 
摘要 ( 3 )   PDF (120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联合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74例2024年2-12月本院接受CAG联合OCT指导下介入治疗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74例接受常规CAG指导的介入治疗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CAG检查发病部位为靶病变左前降支占55.75%,其次为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占比23.01%、21.24%;观察组CAG检查发病部位为靶病变左前降支占53.04%,其次为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占比24.35%、22.61%;观察组OCT检查发病原因为斑块破裂占64.86%,其次为斑块侵蚀、钙化结节及冠脉痉挛,分别占比24.32%、6.76%、4.05%;术后7 d,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0 d,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0%(2/74)、1.35%(1/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与OCT联合应用于STEMI患者介入治疗中可明确其发病机制,且可改善其心功能,安全性较高。
冠脉造影技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病变特点及斑块成分评估中的应用
苏文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28-31. 
摘要 ( 9 )   PDF (119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冠脉造影技术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病变特点及斑块成分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到2025年2月收治的58例单支CTO患者,在住院前2个月内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检查(CTA),分析冠脉造影对CTO患者病变特点及斑块成分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基于CAG分析的闭塞段长度≥15 mm比例、存在桥侧支比例及多支闭塞比例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坏死脂核容积、纤维脂肪斑块容积、纤维斑块容积、钙化斑块容积、闭塞残端刀切状、纤维帽模糊、近端严重病变、远端严重病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基于CAG分析的闭塞残端刀切状比例、闭塞段长度≥15 mm比例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存在桥侧支比例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坏死脂核容积、纤维脂肪斑块容积、纤维斑块容积、钙化斑块容积、纤维帽模糊、近端严重病变、多支闭塞、远端严重病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基于CTA分析的坏死脂核容积以及基于CAG分析的多支闭塞比例、存在桥侧支比例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闭塞残端刀切状比例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5),纤维脂肪斑块容积、纤维斑块容积、钙化斑块容积、纤维帽模糊、近端严重病变、闭塞段长度≥15 mm、远端严重病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等危险因素的CTO患者,冠脉造影技术对病变特点及斑块成分容积的评估结果存在差异,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时间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急诊救治策略探讨
叶锦山, 郑细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32-35. 
摘要 ( 7 )   PDF (120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心源性猝死(SCD)患者心肺复苏(CPR)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究急诊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147例SC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PR时间将患者分为超长CPR组(CPR时间≥60 min)和常规CPR组(CPR时间<60 min),比较不同CPR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超长CPR的影响因素,并探究急诊救治策略。结果 本研究147例SCD患者CPR时间27.65-89.58 min,平均CPR时间为(54.58±13.57)min,其中超长CPR组65例,常规CPR组82例,超长CPR组与常规CPR组患者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史、家属是否在院、心搏骤停地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长CPR组与常规CPR组年龄、初始心率、是否有自主循环恢复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初始不可电击心率、无自主循环恢复均是SCD患者超长CP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初始不可电击心率、无自主循环恢复均是SCD患者超长CPR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及早采取针对性急诊救治策略,以提高SCD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其预后。
血清NT-proBNP、SAA、25-OH VitD与AECOPD早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黄炜, 陈碧雄, 王志豪, 曾婉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36-39. 
摘要 ( 8 )   PDF (12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淀粉样蛋白A (SAA)、血浆25-OH维生素D(25-OH Vit 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早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4例,根据AECOPD患者是否有心肌损伤分为A组(有心肌损伤患者29例)和B组(无心肌损伤患者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NT-proBNP、SAA、25-OH Vit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ROC评价NT-proBNP、SAA、25-OH VitD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价值。结果 A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ECOPD患者NT-proBNP(245.16±16.42)pg/mL、SAA(14.96±2.46)mg/L水平高于B组的(183.24±15.37)pg/mL、(10.37±2.42)mg/L,25-OH VitD(20.46±2.45)ng/dL水平低于B组(23.16±2.16)n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高血压等因素影响后,血清NT-proBNP(OR=2.643,P=0.039)、SAA水平高(OR=2.883,P=0.025)、25-OH VitD(OR=0.358,P=0.009)水平低仍是影响AECOPD早期心肌损伤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SAA、25-OH VitD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AUC均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NT-proBNP、SAA水平高、25-OH VitD水平低是影响AECOPD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且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价值较高。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空腹C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魏小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40-43. 
摘要 ( 4 )   PDF (131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LC)及空腹C肽(FC-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纳入本院120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T2DM合并高血压组)、98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及91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三组基线资料特征及INS、GLC、FC-P水平差异;将T2DM合并高血压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为硬化组(n=40)和非硬化组(n=80),对比两组INS、GLC、FC-P水平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INS、GLC、FC-P水平对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T2DM合并高血压组、T2DM组和对照组之间体重质量、血压、FBG、2 hPG、HbA1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NS、GLC、FC-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组和非硬化组INS、GLC、FC-P、baPWV及IM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NS、GLC、FC-P对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伴动脉粥样硬化的AUC为0.694、0.884、0.760,联合诊断的AUC为0.916,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中INS、GLC、FC-P水平异常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于预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新四联”药物对射血分数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
洪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44-47. 
摘要 ( 6 )   PDF (120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四联”药物对射血分数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间心内科收治的射血分数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2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其中采取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方案64例为对照组,采取“新四联”药物方案治疗88例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血清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6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P<0.05);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察组NT-proBNP、TnT、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四联”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且安全性较好。
沙库巴曲缬沙坦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研究
隋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48-51. 
摘要 ( 7 )   PDF (11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12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均伴有稳定型心绞痛病症,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将单独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75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将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75例患者纳入联合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血压缓解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联合组无效者5例,总有效93.33%,这显然高于常规组63.81%的有效率(P<0.05)。治疗以后,联合组SBP水平是(124.21±8.18)mmHg,DBP水平是 (84.03±7.27)mmHg,均低于常规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以后,联合组心绞痛发作(0.35±0.18)次/周,持续时间 (2.06±0.66)min/次,均低于常规组及治疗前(P<0.05)。联合组发生水肿3例,心悸1例,总体发生5.33%,均低于常规组10.67%(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药物选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率,缓解血压以及心绞痛发作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人群防治
“三高”人群疾病认知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蔚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52-55. 
摘要 ( 6 )   PDF (120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三高”人群的疾病认知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于本院体检发现的120例“三高”患者,采用自制“三高”疾病知识调查问卷评估“三高”人群的疾病认知度,并收集相关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三高”人群疾病认知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三高”患者中,78例认知度低下(65.00%),42例认知度良好(35.00%)。不同年龄、病程、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三高”疾病宣教活动、定期体检的“三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对比(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高、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未参加“三高”疾病宣教活动、未定期体检是“三高”患者疾病认知度低下的危险因素(OR>1,P<0.05);病程较长、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是该类患者疾病认知度低下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三高”人群的疾病认知度较为低下,年龄较高、病程较短、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低下、未参加“三高”疾病宣教活动、未定期体检是其认知度较低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专科护理
全程优质手术配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倪小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56-59. 
摘要 ( 4 )   PDF (120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全程优质手术配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本院导管介入室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5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配合。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手术配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手术护理依从性、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在麻醉、手术以及护理的依从性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患者全程优质手术配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导向的正念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池同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60-62. 
摘要 ( 7 )   PDF (124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以认知行为疗法(CBT)为导向的正念心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理状况、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CHD患者共96例(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11月),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基于此,观察组实施以CBT为导向的正念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对比两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正念水平[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46.69±4.32)分]、SDS评分[(47.74±4.32)分]均低于对照组[(51.13±5.21)分、(51.94±5.27)分];干预后,观察组MAAS评分[(67.47±5.74)分]高于对照组的[(52.28±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以CBT为导向的正念心理干预能够改善CHD患者PCI后心理状态,提高正念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导向下渐进式心脏康复训练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效果
吴锦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63-66. 
摘要 ( 6 )   PDF (120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理论导向下渐进式心脏康复训练应用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0例进行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则在上述方式基础上增加IMB理论导向下渐进式心脏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治疗五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LVEF水平(49.68±4.17)%高于对照组(43.99±4.07)%,LVEDD(49.37±3.56)mm﹑LVESD(41.37±4.57)mm均低于对照组(55.87±3.89)mm、(47.59±4.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1.69±3.71)分、(26.28±3.15)分,均低于对照组(38.99±3.34)分、(37.30±3.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得分(62.87±3.66)分高于对照组(49.16±3.78)分;GQOLI-74评分(82.91±2.56)分高于对照组(70.61±2.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采用IMB理论导向下渐进式心脏康复训练可提升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高一文, 王慧, 张淑萍, 张雪, 马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67-69. 
摘要 ( 7 )   PDF (119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辅助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宿迁市中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接受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入组,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40例)认知行为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认知情况、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评分、自我管理水平评估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治疗后辅助以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有效强化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借鉴。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下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在冠心病管理中的应用
李苏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70-73. 
摘要 ( 6 )   PDF (119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下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在冠心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于厦门市第五医院就诊的1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蓝红摸球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常规护理)、观测组(n=66,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下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健康信息素养、心理弹性(CD-RISC)、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 护理后,两组健康信息素养各领域评分、CD-RISC各领域评分均显著增加,且观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测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管理中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下的个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健康信息素养、心理弹性、减少心绞痛发作。
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
戴双双, 葛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74-77. 
摘要 ( 3 )   PDF (122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恢复有显著影响,能减少并发症,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阻抗-耐力训练联合七步康复训练护理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康复的效果
曾小艳, 柯巧滨, 吴珊珊, 游灼芝, 张雪萍, 卢冬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78-81. 
摘要 ( 4 )   PDF (12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重症冠心病患者接受阻抗-耐力训练联合七步康复训练护理的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医治共82例重症冠心病,入选时段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全部病例划分2个小组各41例(数字随机表法)。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和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开展七步康复训练,观察组开展阻抗-耐力训练联合七步康复训练。根据心肺适能参数、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综合评估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最大公斤摄氧量(VO2 max/kg)、无氧阈(AT)、氧脉搏(O2/HR)相较干预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试验(6MWT)相较干预前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内,MACE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冠心病患者接受阻抗-耐力训练联合七步康复训练护理有助于改善心肺适能参数,提高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MACE风险。
APACHEⅡ的干预措施联合身心综合干预对重症冠心病睡眠、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文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82-84. 
摘要 ( 5 )   PDF (118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的干预措施联合身心综合干预对重症冠心病患者睡眠、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92例重症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46例,分别实施基于APACHEⅡ干预、基于APACHEⅡ干预结合身心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干预前,A、B两组相近(P>0.05);干预后B组低于A组(P<0.05);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CQQC):干预前,A、B两组相近(P>0.05);干预后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实施基于APACHEⅡ干预结合身心综合干预,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高血压专科护理
以Fried衰弱表型评估为基础的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朱丽津, 苏少清, 陈丽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85-88. 
摘要 ( 7 )   PDF (119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Fried衰弱表型评估为基础的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1-12月于本院就诊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以Fried衰弱表型评估结果为指导开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衰弱评分、握力、步速、服药依从性、血压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衰弱评分、血压数值均比对照组低,其握力和步速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服药总依从率、护理总满意率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时,基于Fried衰弱表型评估结果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衰弱程度,有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满意度。
微信小程序为载体的健康追踪管理平台对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童慧珍, 林晓春, 林圣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89-92. 
摘要 ( 6 )   PDF (119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微信小程序为载体的健康追踪管理平台对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微信小程序为载体的健康追踪管理平台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结束后的血压控制合格率、干预期间的遵医行为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的变化。结果 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相较对照组的血压控制合格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干预期间遵医行为优良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相较干预前在疾病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运动管理上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相较对照组患者在上述评分上明显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微信小程序为载体的健康追踪管理平台不仅有助于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血压,还可增加其遵医行为,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自我决定理论干预联合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率的影响
薛云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93-96. 
摘要 ( 7 )   PDF (119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干预联合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对遵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共9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入选时段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划分两个小组,各纳入4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干预联合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综合评价两组遵医行为、自我效能、知识水平、血压指标。结果 观察组遵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高血压疾病知识水平量表(HK-LS)相比干预前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相比干预前均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干预联合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可明显提升遵医率,增强自我效能,提高疾病知识水平,降低血压指标。
家庭访视护理联合互联网为媒介的认知行为指导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康燕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97-100. 
摘要 ( 6 )   PDF (119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访视护理联合互联网为媒介的认知行为指导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4年1月至10月社区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36例,对照组),另一组实施家庭访视护理联合互联网为媒介的认知行为指导(36例,观察组)。针对两组日常治疗期间血压、健康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对比。结果 统计患者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依从性分析,观察组1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针对患者HPLP评分进行调查与评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针对患者WHOQOL-BREF评分进行调查与评估,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访视护理联合互联网为媒介的认知行为指导可以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增加患者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专科护理
量化评估分级护理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影响
温庆波, 李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01-104. 
摘要 ( 5 )   PDF (120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量化评估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择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重症CH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个独立小组,对照组、观察组纳入病例数一致,各35例,其中对照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行量化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患者运动耐力和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较之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0.05);干预后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较干预前苏明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更低(P<0.05);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对于老年重症CHF患者实行量化评估分级护理模式,对其心功能改善和运动耐力提升有积极作用,进一步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取得满意的护理干预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干预研究
何武金, 王海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05-108. 
摘要 ( 5 )   PDF (119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了在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本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纳入70例NYHA II-III级CHF患者,干预组实行综合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采用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效果。结果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后健康饮食、合理运动、遵医嘱用药、及时复诊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后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精力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3)干预组(94.29%)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74.29%)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改善生活质量。
耳穴埋豆结合情志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韧性及预后的影响
陈巧云, 李小丹, 叶灵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09-112. 
摘要 ( 6 )   PDF (119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耳穴埋豆结合情志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本院收治74例心力衰竭患者,以奇偶序列法将收录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耳穴埋豆结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心理韧性、心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坚韧、自强、乐观3个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更长、MLHFQ评分更低(P<0.05)。结论 耳穴埋豆结合情志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韧性、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提升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护理
时间护理理论下综合性临床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影响
沈燕虹, 郑燕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13-115. 
摘要 ( 3 )   PDF (119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理论下综合性临床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血压控制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时间节点为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和观察组(时间护理理论下综合性临床路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止血率、干预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变化以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对照组一次止血成功率为60.00%,观察组为8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间护理理论下综合性临床路径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更大程度上改善其血压及情绪状态。
早期康复护理配合血液循环驱动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DVT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蔡晓晴, 胡丹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16-119. 
摘要 ( 5 )   PDF (120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配合血液循环驱动泵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选择早期康复护理配合血液循环驱动泵与早期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较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较低,凝血功能改善情况较好,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配合血液循环驱动泵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降低DVT发生率,改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基于TTM理论构建的多元化护理模式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彭海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20-123. 
摘要 ( 5 )   PDF (119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理论建构的多元化护理模式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患者们被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TTM理论建构的多元化护理模式,B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血清转铁蛋白(TRF)和白蛋白(ALB)水平]和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II(HPLP-II)]。结果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相较干预前在血清TRF水平、ALB水平及HPLP-II量表各维度评分上明显升高(P<0.05);且与B组相比较,A组在上述指标水平和评分上明显更高(P<0.05)。结论 基于TTM理论构建的多元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群组管理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刘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24-126. 
摘要 ( 8 )   PDF (118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临床应用群组管理模式,其对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自护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诊断及治疗的96例瓣膜疾病患者,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管理,研究组采用群组管理模式,持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及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进行6个月随访后,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自护能力各条目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群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以及INR达标率。
放松式心理护理联合活动性疼痛评估护理对老年高血压骨折患者疼痛度的影响
谢丽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27-129. 
摘要 ( 9 )   PDF (12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老年高血压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放松式心理护理联合活动性疼痛评估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使用便利抽样法随机分组50例对照组,使用活动性疼痛评估护理,50例观察组联合放松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前后的血压波动幅度、术后24 h疼痛管理状况、术后疼痛程度分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波动幅度(4.67±0.69)mmHg、收缩压波动幅度(5.18±0.21)mmHg低于对照组舒张压波动幅度(7.78±0.11)mmHg,收缩压波动幅度(7.16±0.41)mmHg,观察组自评静息时疼痛强度(0.78±0.12)分、自评活动时疼痛强度(3.42±0.27)分,低于对照组自评静息时疼痛强度(1.56±0.11)分、自评活动时疼痛强度(5.16±0.17)分,同时观察组FAS疼痛分级Ⅳ、Ⅲ级人数低于对照组,Ⅱ、Ⅰ级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放松式心理护理联合活动性疼痛评估可有效管理术后血压,同时降低术后24 h内的疼痛程度,促患者机体舒适,平稳度过术后最疼痛期,让患者受益,术后养护质量更高。
整体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瘤介入栓塞围术期中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陈雯娟, 朱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30-133. 
摘要 ( 8 )   PDF (119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整体护理方案在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72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瘤介入栓塞患者,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6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23%)显著高于对照组(86.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平均住院时间缩短(8.52±1.24)d vs (11.35±1.8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瘤介入栓塞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及健康意识理论的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髋部骨折的影响
朱春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34-137. 
摘要 ( 7 )   PDF (11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联合健康意识理论的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从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本院收治老年高血压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94例行分组对照研究,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行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联合健康意识理论的康复护理。根据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压水平综合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并发症统计情况得知,观察组4.26%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髋关节评分表(Harri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血压指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预防为导向的预警护理联合健康意识理论的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PRECEDE-PROCEED模式下精细化健康支持管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
李雯, 林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38-141. 
摘要 ( 6 )   PDF (12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PRECEDE-PROCEED模式下精细化健康支持管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CHF)伴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6例。研究组采用PRECEDE-PROCEED模式下精细化健康支持管理干预,常规组采用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心功能分级情况、营养状况[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功能分级分布情况,PA、T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心功能整体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TF水平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CEDE-PROCEED模式下精细化健康支持管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CHF伴营养不良患者的心功能和营养状况。
综述
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陈舒莟, 赵婷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9):  142-144. 
摘要 ( 5 )   PDF (83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方式改变,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血栓形成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血栓可直接阻塞血管腔,导致心肌缺血、梗死,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环氧酶(COX)抑制剂、P2Y12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等。本文综述了各类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现状,对临床最新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机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