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15
上一期   
临床研究
血清hs-cTnI、Myo、PCT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分析
刘胜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3-5. 
摘要 ( 16 )   PDF (126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清高敏肌钙蛋白(hs-cTnI)、肌红蛋白(Myo)、降钙素原(PCT)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组(25例)和多支组(3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指标(hs-cTnI、Myo、PCT)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支组HDL-C水平低于单支组;多支组血清hs-cTnI、Myo和PCT水平均较单支组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TnI(AUC=0.710)、Myo(AUC=0.765)、PCT(AUC=0.727)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与血清hs-cTnI、Myo、PCT水平异常升高有关。
缬沙坦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林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6-8. 
摘要 ( 13 )   PDF (12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缬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司美格鲁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SBP、DB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FPG、2hPG及HbAlc水平均更低(P<0.05);观察组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OCK1、LVMI、LVPW、IV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司美格鲁肽在社区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肾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ROCK1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王崇法, 黄家明, 植富, 梁伦昌, 陈伟泉, 张家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9-13. 
摘要 ( 15 )   PDF (168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构建可用于预测谵妄发生的Nomogram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312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有15例发生谵妄,记为谵妄组(n=15);剩余未发生谵妄的患者记为非谵妄组(n=297)。采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CDSC)筛查患者,探究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显示:谵妄组患者的BMI、收缩压、病程、左心室射血分数、白蛋白低于非谵妄组,而在使用镇静安眠药比例上谵妄组高于非谵妄组,谵妄组的血钠、血钾、血肌酐高于非谵妄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表中显示统计学意义的连续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以评估这些变量在区分不同临床状态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BMI、收缩压、病程、左心室射血分数、白蛋白、血钠、血钾、血肌酐的AUC分别为:0.867、0.702、0.792、0.839、0.920、0.880、0.946;最佳截断 值分别为:22.76、115.25、41、31、51.01、138.16、4.3、128.88。将单因素有差异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中,其结果显示:BMI、病程、白蛋白、血钠、血肌酐、使用镇静安眠药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内验证示Nomogram模型预测心衰患者谵妄风险C-index为0.687(95%CI:0.241-1.988)。校准曲线显示高一致性。阈值>0.16时,模型临床净收益显著,且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本研究基于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构建了预测风险Nomogram模型,该模型对临床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谵妄预估有前瞻作用。
替罗非班不同用药方式联合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余小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4-17. 
摘要 ( 14 )   PDF (12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安陆市普爱医院心内科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采用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ST段抬高回落情况、术后再灌注指标[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TFC)、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CK-MB)峰值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ST段抬高回落良好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TFC、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等再灌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VESD、LVEDD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均较低,LVEF水平较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较低(P<0.05)。结论 STEMI患者采用冠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指标,ST段抬高回落良好,心功能各指标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利西尤单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强化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韩新冉, 沈童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8-22. 
摘要 ( 18 )   PDF (124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利西尤单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方案,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合并高危因素患者中的早期强化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23年3月至2024年8月连续入组本院收治的ACS高危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达标率、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DL-C<1.4 mmol/L达标率、LDL-C较基线水平降幅≥50%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LDL-C<1.4 mmol/L达标率、LDL-C较基线水平降幅≥50%达标率、LDL-C双达标率(LDL-C<1.4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高于对照组(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S高危患者的早期降脂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利西尤单抗的LDL-C达标率高于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且安全性相当,理论上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潜在优势。
达格列净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效果分析
吴奕真, 蔡震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23-26. 
摘要 ( 16 )   PDF (12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达格列净治疗对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心衰患者,均为本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时间段内所收治,按抽签法做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30例)与干预组(常规药物联合达格列净治疗,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与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心肌损伤物水平低于对照组,炎性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应用于心衰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机体炎性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72h Holter应用于上海市城乡结合区、城区老人房颤的筛查
陈恩丽, 张庆勇, 金迎, 魏魏, 陈荔萍, 闻婕, 陆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27-29. 
摘要 ( 18 )   PDF (12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72h Holter对社区老年人群心房颤动(房颤)检出率。方法 选取上海市城乡结合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65岁至85岁居民,进行72h Holter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 共筛查65至85岁老年人891例。结果显示,72h Holter的房颤检出率为4.26%,高于常规心电图的3.1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7,P =0.246)。对阵发性房颤的检测中,72h Holter的检出率(1.5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P =0.038)。此外,城乡结合区的房颤检出率为4.23%,城区的房颤检出率为4.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2)。结论 房颤的检出率在城乡结合区和城区之间无显著差异。72h Holter对房颤的检出率为4.26%,高于常规心电图的3.14%,且在对阵发性房颤的检测中,72h Holter具有明显优势。因此72h Holter在房颤筛查,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筛查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在社区房颤筛查中推广应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常爱娟, 李淑华, 宋雪晶, 李金泽, 白雪, 刘双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30-33. 
摘要 ( 12 )   PDF (122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本院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各组30例,分析两组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时,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稳定血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冠状动脉疾病筛查中的效果研究
许银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34-37. 
摘要 ( 14 )   PDF (123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CCTA)在冠状动脉疾病筛查中的效果,探讨其诊断准确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冠心病高危患者进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CCTA的诊断性能指标,同时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CCTA诊断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97.4%,准确度为93.0%,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软斑块更易导致严重狭窄。CCTA检查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14 mSv,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CCTA在冠状动脉疾病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良好的安全性,能提供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斑块性质等重要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睡眠障碍与血压变异性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杨军, 文洪波, 姚义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38-42. 
摘要 ( 13 )   PDF (135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对血压波动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纳的113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PSQI评估结果,将患者划分为病例组(PSQI评分达到或超过7分,存在睡眠障碍,包含30位患者)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7分,无睡眠障碍,包含83位患者)。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信息、认知功能评分及血压波动相关指数。对所有患者的PSQI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和血压波动相关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MoCA评分、MMSE评分、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预测效果。结果 在常规的临床信息比较中,两组患者的指标数据未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病例组的MoCA和MMSE得分显著不及对照组,而观察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舒张压变异系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PSQI得分与MoCA、MMSE得分呈现负相关性(P<0.05),同时PSQI得分与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呈现正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oCA得分、MMSE得分、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舒张压变异系数是急性脑梗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采用MoCA得分、MMSE得分、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以及这四项指标的综合(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P值)对急性脑梗患者并发睡眠障碍进行ROC曲线预测,得出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798、0.810、0.805和0.976。结论 MoCA和MMS得分降低以及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舒张压变异系数升高的急性脑梗患者,其并发睡眠障碍的风险极高,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并努力提高睡眠质量,以优化急性脑梗患者的康复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
孙海平, 程境琳, 孙明慧, 李芳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43-46. 
摘要 ( 13 )   PDF (123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对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临床症状、血压变异性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4例更年期女性1级、2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包括常规降压药物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压变异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及卵泡刺激素(FSH) 、雌二醇(E2)水平变化。结果 干预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P<0.05)。干预后观察组24 hSBpCV、DSBpCV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E2、FSH浓度对比(P>0.05)。结论 穴位贴敷可将更年期高血压伴抑郁焦虑女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减小血压变异性,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调节女性患者性激素的分泌无关。
HMGB1、Cys-C、cTn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继发MACE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黄艺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47-49. 
摘要 ( 15 )   PDF (12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继发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预测中的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MACE事件为分组条件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血管病变支数、HMGB1、Cys-C、cTnI水平,并进行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血管病变支数不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继发MACE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年龄、合并高血脂、HMGB1、Cys-C、cTnI水平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继发MACE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脂不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继发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MGB1、Cys-C、cTnI水平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继发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MGB1、Cys-C、cTnI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继发MACE 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750、0.681、0.937,截断值分别为5.36、1.09、0.42。结论 HMGB1、Cys-C、cTn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继发MACE预测中均有着一定价值,其中cTnI预测价值最高。
人群防治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对高血压血压控制的效果
曾小艳, 柯巧滨, 游灼芝, 张雪萍, 许剑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50-52. 
摘要 ( 16 )   PDF (123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8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将纳入病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44例),观察组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44例)。针对两组血压、生活质量、健康行为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行为评分,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可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联合中医食疗干预在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黎爱珍, 钟永英, 雷小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53-55. 
摘要 ( 16 )   PDF (121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联合中医食疗干预在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间节点为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中医食疗干预)和观察组(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联合中医食疗干预),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次数、发病持续时间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西医症状、生理、心理、社会4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联合中医食疗干预应用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降低其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冠心病专科护理
心脏七步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及心肺储备的影响
彭晴晴, 袁杭, 卢子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56-59. 
摘要 ( 14 )   PDF (122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脏七步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及心肺储备的影响。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10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脏七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以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健康行为量表(HPL)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用力肺活量(FVC)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6个月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七步康复护理更有利于提升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增强心肺储备水平,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
任全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60-62. 
摘要 ( 13 )   PDF (121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后应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自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n=46)、参照组(n=46)。参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疾病知识掌握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疾病知识掌握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渐进性八段锦联合可穿戴智能设备下心脏康复运动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邱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63-66. 
摘要 ( 12 )   PDF (12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渐进性八段锦联合可穿戴智能设备下心脏康复运动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的9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简单化随机分组(单双号法)将94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单号)与联合组(双号),各4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心脏康复训练和渐进性八段锦训练,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可穿戴智能设备下心脏康复运动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血压、血糖、甘油三酯)、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差异,比较两组随访6个月后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差异。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心功能指标、SAQ评分、心血管危险因素指标及GQOLI-74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且联合组各指标评分较常规组更优(P<0.05);两组的MACE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渐进性八段锦联合可穿戴智能设备下心脏康复运动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控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护理计划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心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林秀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67-69. 
摘要 ( 14 )   PDF (127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护理计划应用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自护能力、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1-12月本院ICU接受介入治疗的65例C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护理计划),评价组间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心功能。结果 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知识掌握度、ESCA、CQQC评分以及LVEF均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介入治疗的CHD患者予以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护理计划,可以提高患者对心脏康复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自护能力,促进心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应激系统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
邱金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70-73. 
摘要 ( 15 )   PDF (122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激系统理论下的护理干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选取68例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法),两组各有34例。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中实施应激系统理论护理,在两组中,关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作比较。结果 护理后,关于自我管理能力,在四个维度测评,研究组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NT-proBNP比对照组低,其左心射血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在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研究组护理后分数比同期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落实应激系统理论护理,能增强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心功能,使其生活质量提升。
术前视频宣教联合引导想象训练对冠心病PCI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影响
高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74-77. 
摘要 ( 15 )   PDF (122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术前视频宣教联合引导想象训练对冠心病PCI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10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术前视频宣教联合引导想象训练),各50例。比较两组负面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PCI患者采取术前视频宣教联合引导想象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个体化康复运动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探讨
赵利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78-80. 
摘要 ( 18 )   PDF (121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个体化康复运动护理的改善作用。方法 资料采集起始、截止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来自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合计94例,随机分组,录入对照组(47例),自愿参与常规干预者,录入观察组(47例),自愿参与个体化康复运动护理。区分护理差异性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前数据差值呈现(P>0.05);护理后,,观察组统计的心功能明显改善,情绪变化结果分值高,生活质量显著,差值结果呈现(P<0.05)。结论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个体化康复运动护理,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调节情绪,使生活品质提升。
早期递进式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健康行为及心功能的影响
覃春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81-84. 
摘要 ( 12 )   PDF (122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递进式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健康行为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心血管内科2023年6-12月收治的44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护理;选取2024年1-6月收治的45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早期递进式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心功能的变化,并调查两组的心脏康复锻炼依从性,随访3个月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健康行为量表(HPL)评分、心脏锻炼康复依从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更小,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递进式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促进心肌梗死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康复依从性,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以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
陈言凤, 刘淑婷, 李国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85-87. 
摘要 ( 14 )   PDF (121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时段: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随机数表法分为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50例观察组(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持续时间更短,观察组SAQ评分更高,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SECD-6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从而使患者获益,能够获得患者满意、认可。
基于分级责任制的急诊护理服务对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邱静静, 茅彬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88-91. 
摘要 ( 14 )   PDF (12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分级责任制的急诊护理服务对急性心梗(AMI)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将2022年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予急诊常规护理;另将2023年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予基于分级责任制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救治效果、救治时间、心理状况及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高,相关救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采用基于分级责任制的急诊护理服务可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救治时间,减轻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
高血压专科护理
家属参与的TTM血压控制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邱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92-94. 
摘要 ( 13 )   PDF (127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的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收治的EH患者72例,以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TTM护理和耳穴压豆。对比两组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及睡眠质量[匹兹睡眠质量指数(PSQI)]、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量表(HPSMBRS)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改善显著,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依从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TM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干预有助于降低EH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其自我管理能力。
FMEA护理及多学科协作护理对ICU长期高血压卧床患者压疮率的影响
连燕燕, 黄珍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95-97. 
摘要 ( 16 )   PDF (121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ICU长期高血压卧床患者接受FMEA护理及多学科协作护理的价值。方法 本试验对象为本院ICU收治的长期卧床高血压患者,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入组共94例,并对其随机分组(数字随机表法)。对照组纳入47例,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纳入47例,提供FMEA护理及多学科协作护理。从血压水平、压疮风险评分、压疮率、生活质量对两组干预效果综合评估,结果 出科时观察组SBP、DBP相比对照组更明显下降,Braden压疮风险评分更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压疮率相比对照组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相比对照组更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长期高血压卧床患者接受FMEA护理及多学科协作护理有助于更好控制血压,减少压疮率,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新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
蔡海宏, 林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98-101. 
摘要 ( 13 )   PDF (123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新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价值。方法 样本入选起始与截止时间: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样本容量:本院收治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37例(奇数序列)予以常规护理及随访干预,观察组37例(偶数序列)开展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用药管理、病情检测等6个维度内容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新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将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
护理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在CCU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薛萌萌, 范冰琼, 祖丽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02-105. 
摘要 ( 10 )   PDF (12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辅以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方法 于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CU纳入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8例,按护理模式,设为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模式,n=54)、观察组(辅以双心医学护理模式,n=54)。连续护理3个月后,比较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6 min步行距离(6MWT)、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预后优良率。结果 护理后,两组SCHFI各维度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D-RISC总分升高,MLHFQ总分降低,且观察组CD-RISC总分比对照组显著性升高,MLHFQ总分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6MWT延长,CI、LVE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6MWT比对照组显著性延长,CI、LVEF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U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辅以双心医学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自我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增强心理弹性,提高运动耐力和心功能,促进预后改善。
以童趣化理念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先心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曾路梅, 沈晓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06-108. 
摘要 ( 13 )   PDF (121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童趣化理念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先心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自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录的先心病患儿92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将两组患儿分为童趣化理念组、先心病标准组各46例。先心病标准组实施标准化护理,童趣化理念组在先心病标准组基础上另行基于童趣化理念导向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采用(儿童质量生存量表3.0)PedsQLTM3.0心脏模块中文版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前后的心脏病模块得分情况、采用(儿童质量生存量表4.0)PedsQLTM4.0普适表评判患儿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并统计患儿后遗症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PedsQLTM3.0得分与PedsQLTM4.0得分均大于先心病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后遗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将童趣化理念作为导向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可提升先心病患儿生活质量,使其情绪得到稳定控制,有利于促使术后及早康复,在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
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护理的围术期护理对高血压胃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卢美伶, 饶灿, 詹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09-111. 
摘要 ( 10 )   PDF (121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高血压胃癌手术患者接受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护理的围术期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手术治疗高血压胃癌手术患者,将入组8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取ESPCS护理。根据心理应激反应、疾病不确定感、血压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组间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组间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固体饮食时间相比对照组均缩短(P<0.05)。结论 高血压胃癌手术患者接受ESPCS护理的围术期护理,可减轻心理应激反应与疾病不确定感,降低血压指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Barthel及SDS评分的影响
魏晓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12-115. 
摘要 ( 14 )   PDF (12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期间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共纳入本院在2022年2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9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心内科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8,心内科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患者情绪状态、自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健康行为经干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及状态的改善情况更为理想,其中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相对更低,其中SDS对比情况为(39.65±3.86 vs 46.96±4.02)分(P<0.05);自我维护能力(Self-Maintenance Ability Scale for Adults, ESCA)、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the Barthel Index of ADL,Barthel)更高,其中Barthel对比情况为(71.78±3.15 vs 49.15±3.42)分(P<0.05);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定分值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从抑郁情绪改善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上来看,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影响分析
杨紫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16-119. 
摘要 ( 12 )   PDF (122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新的干预思路。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肺康复运动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包括FVC、FEV1 和 MVV 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更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较对照组23.33%(7/30)更低(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合并冠心病的胃癌患者接受基于预后营养指数分析的营养支持效果
朱丹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20-123. 
摘要 ( 17 )   PDF (122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合并冠心病的胃癌患者在接受基于预后营养指数分析的营养支持后的效果,以探索针对这类疾病患者的营养管理策略。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合并冠心病的胃癌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分别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观察组接受基于预后营养指数分析的个体化营养支持,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在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包括ALB、TP 和TRF比较并未存在显著差距,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较对照组更好,组间差距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23.33%,观察组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冠心病的胃癌患者实施基于预后营养指数的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SBAR模式下五常法干预用于射频消融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心理弹性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丁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24-127. 
摘要 ( 11 )   PDF (122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射频消融术患者应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模式下五常法干预,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心理弹性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纳入心血管内科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88例,入院后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n=44)、研究组(n=44),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SBAR模式下五常法干预,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弹性、遵医行为。结果 (1)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scale,ESCA)评分(150.02±14.10)分、心理弹性量表(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分(88.44±6.32)分,高于参照组(138.66±13.88)分、(80.52±7.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依从率(43/44,97.73%)高于参照组(36/44,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4.456,P=0.035)。结论 实施SBAR模式下五常法干预,可改善射频消融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弹性,并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提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及干预对策
李秋月, 郑雪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28-132. 
摘要 ( 11 )   PDF (123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0例经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运动恐惧情况将其分为高度组和中低度组,收集两组一般社会学资料和相关评估量表结果,分析有差异项目,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项,探究影响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策略。结果 100例经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总分为(45.05±5.50)分,其中37例患者总分>37分,纳入高度组,63例患者总分≤37,纳入中低度组;两组在性别、家庭收入、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冠心病、运动习惯和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方面无差异(P>0.05),在年龄、职业情况、文化程度、居住类型、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EE)评分、多伦多大学心房颤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AFSS)评分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年龄(OR值=1.235,P<0.05)、职业情况(OR值=5.133,P<0.05)、文化程度(OR值=3.593,P<0.05)、居住类型(OR值=5.400,P<0.05)、症状严重程度(OR值=2.162,P<0.05)均是影响经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患者运动恐惧程度的危险因素,自我效能水平(OR值=0.498,P<0.05)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OR值=0.570,P<0.05)均是影响患者运动恐惧程度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职业情况、文化程度、居住类型、自我效能水平、症状严重程度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上述因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降低运动恐惧水平,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基于IMB模式的自我管理方案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王雯易, 唐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33-136. 
摘要 ( 13 )   PDF (12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IMB模式的自我管理方案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41,常规干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式的自我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血流动力学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更优(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7.32%更低34.15%(χ2=5.513,P<0.05)。结论 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期间采用基于IMB模式的自我管理方案,其显著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临床意义。
SBAR模式护理路径在风心病房颤患者中的应用
陈丽莉, 肖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37-139. 
摘要 ( 11 )   PDF (125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SBAR模式护理路径在风心病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2-11月收治的74例风心病房颤患者,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SBAR模式护理路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接受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两组入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的SAS、SDS得分都比入院时低,且观察组的SAS、SDS得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总依从35(94.59%)例比对照组的29(78.38%)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NSNS量表在对患者关注度、护理服务态度以及服务的便利性等方面得分及总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模式护理路径应用在风心病房颤患者中,显著减轻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述
太极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及述评
张欢欢, 段朝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5, 15(1):  140-144. 
摘要 ( 16 )   PDF (123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太极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神经康复的研究热点。最新的太极临床应用指南提示,太极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时需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特点等对其进行简化改良。文章对太极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