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3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3-05-25
临床研究
NT-proBNP、CRP、D-D检测对评估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
郑川, 谢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3-5. 
摘要 ( 20 )   PDF (347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检测对评估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分为观察组(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与对照组(无心力衰竭),分别为32例及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CRP、D-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CRP、D-D水平对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NT-proBNP、CRP、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T-proBNP、CRP、D-D水平是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独立影响因素。血清NT-proBNP、CRP、D-D及三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0.950、0.912、0.98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63.945 pg/mL、14.835 mg/L、0.405 ng/L、13325.448,敏感度分别为93.8%、90.6%、84.4%、90.6%,特异度分别为58.8%、97.1%、94.1%、100.0%。结论 血清NT-proBNP、CRP、D-D检测对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评估价值。
右美托咪定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对MAP及HR指标的影响
廖道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6-8. 
摘要 ( 21 )   PDF (345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对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接收的74例择期进行剖宫产术PIH产妇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考组,每组37例。两组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在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实验组加用右美托咪定,参考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0 min、胎儿取出时的MAP、HR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前、麻醉后10 min,两组MAP、HR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取出时,两组MAP、HR水平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PIH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有利于优化MAP、HR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证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对血压控制效果、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陈东标, 张志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9-12. 
摘要 ( 40 )   PDF (428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证原发性高血压(PH)的有效性及对血压控制效果、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痰湿壅盛证PH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针灸组(针灸,n=40)、联合组(针灸+半夏白术天麻汤,n=4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疾病相关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血管活性肽-β(Salusin-β)]、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针灸组(8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个月后两组24 h MDBP、24 h MSBP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联合组更为明显(P<0.05);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ET-1、vWF、ICAM-1水平低于针灸组,NO高于针灸组(P<0.05);与针灸组相比,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hs-CRP、TNF-α、Salusin-β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能有效减轻痰湿壅盛证PH患者炎症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压。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赖荣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13-15. 
摘要 ( 31 )   PDF (41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借助格拉斯预后量表(GOS)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中GOS得分在3分及以下的31例患者纳入术后预后不良组,GOS得分在3分以上的51例患者纳入术后预后良好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在性别、出血部位、吸烟史、饮酒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在8分及以下、术前瞳孔发生改变、出血量在50 mL及以上、脑中线移位在1 cm及以上、有糖尿病史、接受开颅手术、超过72 h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达到2种及以上的人数占比以及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术后预后良好组,其发病至接受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术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60岁及以上、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在8分及以下、术前瞳孔发生改变、出血量在50 mL及以上、脑中线移位在1 cm及以上、有糖尿病史、接受开颅手术、超过72 h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达到2种及以上、术后血压过高均属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在60岁及以上,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在8分及以下、术前瞳孔发生改变、出血量在50 mL及以上、脑中线移位在1 cm及以上、有糖尿病史、接受开颅手术、超过72 h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达到2种及以上以及术后血压过高的患者术后呈现预后不良状况的风险更高。
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苏菊清, 邱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16-19. 
摘要 ( 105 )   PDF (484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缓释片、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该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11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左心室射血分数(EF)]、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1(ET-1)]、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间隔50 ms以上的百分比(PNN50)]。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参照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DD、LVESD、E、EF改善幅度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T-1低于参照组,CGRP、NO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NN、rMSSD、PNN50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缓释片、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心脏自主神经张力,促进病情转归,且安全性较高。
血清Metrnl蛋白、LGMN水平预测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临床价值
刘蓓蓓, 刘文亮, 徐超超, 郭亚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20-22. 
摘要 ( 27 )   PDF (61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血清Meteorin-like(Metrnl)蛋白、天冬酰胺内肽酶(A1egumain,LGMN)水平预测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8例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疾病分为发生组(n=26)和未发生组(n=42)。对比两组患者血清Metrnl蛋白、LGMN水平和一般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分析Metrnl蛋白、LGMN水平对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Metrnl蛋白、LGMN、高血压占比、糖尿病占比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rnl蛋白、LGMN、高血压、糖尿病和Hcy水平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Metrnl蛋白、LGMN水平对于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预测灵敏度分别为65.0%、73.1%,特异度分别为78.6%、85.7%,两者联合预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7.7%,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透析发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Metrnl蛋白、LGMN水平出现明显的变化,且两者预测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价值较高。
老年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五聚素3、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可溶性CD40配体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王红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23-26. 
摘要 ( 22 )   PDF (553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五聚素3(PTX3)、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可溶性CD40配体(sCD40)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斑块稳定性、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4例老年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2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3例)。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入院时血清PTX3、VE-cadherin、sCD40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PTX3、VE-cadherin、sCD40水平与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IMT、NIHSS评分、Lp-PLA2、Hcy、血清PTX3、VE-cadherin、sCD40水平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入院时血清PTX3、VE-cadherin、sCD40水平与IMT、NIHSS评分、Lp-PLA2、Hcy、是否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PTX3、VE-cadherin、sCD40水平联合诊断老年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802,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24%、65.12%。结论 血清PTX3、VE-cadherin、sCD40水平与老年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提供参考,以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降低脑梗死发生风险。
清眩降压汤辅助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影响
林冰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27-30. 
摘要 ( 41 )   PDF (56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清眩降压汤辅助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共9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眩降压汤。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心功能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清眩降压汤辅助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可以较好地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调节血脂水平。
人群防治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分析
范淑青, 方素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31-32. 
摘要 ( 35 )   PDF (54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提高居民对疫苗接种的接受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7月顺利接种两剂新冠灭活疫苗的200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观察第一剂、第二剂接种前与接种30 min后的平均动脉压水平,评估疫苗对血压是否有影响,并在两剂接种结束后2个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指数,调查接种者的满意率。结果 200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两剂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前、接种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均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剂接种结束后总不良反应发生指数为17.00%,其中第一剂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指数与第二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者满意率高达93.00%。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对血压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可放心接种。
护理
护理干预对ICU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价值研究
苏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33-35. 
摘要 ( 19 )   PDF (588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对ICU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展开,病例选取时段介于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将该院ICU内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选取,规范分组操作(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血糖及血压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及血压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并改善其血糖水平。
5A慢性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价值
戴璐璇, 皮妮颖, 杨小云, 程俊, 闫培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36-38. 
摘要 ( 18 )   PDF (575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5A慢性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目标,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病患。对照组开展高血压并糖尿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5A慢性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各病例管理18个月后,就两组患者血糖与血压水平、血管内皮功能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管理18个月后研究组患者FBG、SBP、DBP等血糖与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M、vWF、AngⅡ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慢性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中,在降低血压与血糖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的价值突出。
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刘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39-41. 
摘要 ( 22 )   PDF (635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并研究妊娠高血压采取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的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妊娠高血压患者62例进行研究,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就诊,依据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行基础护理,以此为基准,观察组(31例)辅以个体化营养干预配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血压水平:干预前,两组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收缩压(128.36±14.50) mmHg、舒张压(90.16±11.25) mmHg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140.23±17.04) mmHg、(102.42±12.6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应激情绪:干预后,观察组焦虑(41.24±9.13)分、抑郁程度(38.15±11.48)分均与之对照组(47.33±9.45)分、(44.42±10.56)分比表现出更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观察组早不良妊娠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采取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可起到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在妊娠结局、心理状态改善方面具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的作用
陈爱伴, 郭丽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42-44. 
摘要 ( 17 )   PDF (624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抗阻训练+有氧运动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区间随机法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心功能指标波动情况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评分(MLFHQ)波动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压水平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MLFHQ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阻训练+有氧运动血压合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建议临床采纳。
5E模式下多方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杨巧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45-48. 
摘要 ( 16 )   PDF (67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5E模式指导下的多方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5E模式指导下的多方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健康行为依从性、自护能力、心功能。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判断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5E模式指导下多方位护理干预能够加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护能力与健康行为依从性,使生活质量与心功能提高。
多学科协作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指标及心功能的价值分析
刘玉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49-51. 
摘要 ( 37 )   PDF (66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评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护理联合膳食干预的临床价值,探析对患者营养指标以及心功能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次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样本为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病例入档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入组对象共计7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处理,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营养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组间心功能水平及营养指标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水平、营养状态改善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联合膳食干预对于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以及促进心功能水平恢复具有关键性作用,取得的效果得到了患者认可,值得借鉴。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跨理论模型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李永珍, 余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52-55. 
摘要 ( 16 )   PDF (68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跨理论模型延续性护理效果及对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跨理论模型延续性护理,对照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耐力、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耐力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 予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跨理论模型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炎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曹竞春, 林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56-58. 
摘要 ( 16 )   PDF (683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炎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膝关节炎伴高血压患者加入研究,全部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组别包括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膝关节功能及疾病认知程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为(119.34±7.64)mmHg、舒张压为(80.69±4.64)mmHg、膝关节功能评分为(3.19±0.65)分,该组的上述指标结果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为(90.65±7.67 )分,该组的上述指标结果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膝关节炎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之中可有效控制其机体血压水平,促进机体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护理对象的疾病认知水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肺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肺功能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欧阳锦琳, 何小敏, 郭如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59-61. 
摘要 ( 27 )   PDF (71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讨论肺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肺功能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的92例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肺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护理。观察指标:肺功能指标、血压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这两者指标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及收缩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以人为中心、个性化管理、服务专业度、问题解决及时性、防范风险方面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及血压水平,且患者十分满意该模式。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
黄海萍, 卢巧玲, 李玉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62-64. 
摘要 ( 20 )   PDF (722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在该院就诊的64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间。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对照组纳入实施常规护理的32例患者,观察组则纳入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32例患者。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据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控制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还可提升患者满意度。
标准化流程的护理干预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及急救时间的干预分析
郑晓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65-67. 
摘要 ( 36 )   PDF (71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标准化流程的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及急救时间的影响。方法 此次实验对象为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入选患者共9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共47例)与实验组(标准化流程的护理干预,共47例)。对比两组的心率、血压、急救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流程的护理干预用于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确切,有利于稳定生命体征,缩短急救时间,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健康信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郭丽贞, 夏文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68-70. 
摘要 ( 28 )   PDF (71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健康信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区间随机法分组,其中45例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45例入实验组,增加健康信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ESCA)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GSES)。结果 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疼痛管理、症状应对、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理、躯体、心理、总体健康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信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应对方式,有一定临床意义。
细节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肺癌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吴思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71-73. 
摘要 ( 34 )   PDF (712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节化护理用于高血压合并肺癌患者围术期对血压控制的显著效果,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阶段采集病例展开研究,实施对象为70例高血压合并肺癌患者,经严格纳排标准后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合理分组,对照组(35例)实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开展细节化护理;检测并对比两组血压水平,同时评估对比患者心理状态,问卷方式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并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82.53±8.38)mmHg、收缩压(91.63±7.85)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0.72±7.41)mmHg、(105.63±8.48)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细节化护理措施于高血压合并肺癌患者,在实现血压水平稳定控制的基础上,一方面对血压水平稳定控制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实现心理状态的调整,消除焦虑抑郁,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基于KAP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在子宫肌瘤并高血压围手术期的应用
吴水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74-76. 
摘要 ( 27 )   PDF (711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针对基于KAP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32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16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KAP模式的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健康认知、社会功能以及医患交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指标相较于护理前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护理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基于KAP模式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当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应用分析
方爱玉, 林世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77-79. 
摘要 ( 26 )   PDF (733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诊的64例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炎症因子白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护理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开展集束化护理服务能缩短患儿退热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儿家长依从性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促进患儿疾病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再入院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患者中的应用
吴小玲, 石菲萍, 庄芳萍, 李晓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80-83. 
摘要 ( 20 )   PDF (755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再入院风险评估基础上,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该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预见性护理前(2021年1-4月)和实施预见性护理后(2021年5-8月)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再入院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资料、血压控制情况、认知水平指标[症状表现、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保健知识]、焦虑状态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指导质量[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结果 采取预见性护理后,两组SBP、DBP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水平症状表现、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保健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指导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6%及不良事件发生率4.88%均少于对照组24.39%、12.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于再入院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可以缓解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缓解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改善出院指导质量。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KAP模式健康教育的效果
俞凯婷, 罗春华, 苏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84-85. 
摘要 ( 39 )   PDF (723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KAP模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纳入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收时间段介于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间。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的45例患者,观察组则纳入施以KAP模式健康教育的45例患者。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结束后的舒张压测定值、收缩压测定值、空腹血糖测定值、餐后2 h血糖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数据,KAP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P模式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和控糖效果,还可能够提升患者的知信行水平。
冠心病专科护理
基于医护患陪共参与制定的家庭随访方案对老年冠心病自护能力的影响
陈素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86-88. 
摘要 ( 31 )   PDF (73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基于医护患陪共参与制定的家庭随访方案对老年冠心病(CHD)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老年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35)和参照组(n=35),参照组患者给予CHD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医护患陪共参与制定的家庭随访方案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比较干预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ESCA、GQOL-74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ESCA、GQOL-74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3个月期间,干预组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基于医护患陪共参与制定的家庭随访方案可有效提高老年CHD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利。
集束化护理联合气压治疗在冠心病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
李蓉, 蔡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89-91. 
摘要 ( 24 )   PDF (73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气压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住的冠心病患者106例,以随机排列法划分成两组,分别53例,研究组开展集束化护理+气压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气压治疗,统计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干预前后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干预后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55%)少于对照组(22.64%)(P<0.05)。两组干预前的凝血指标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TT、PT、aPTT均大于对照组,但Fbg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4.34%)高于对照组(81.13%)(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气压治疗的效果更好,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综述
亚临床动脉硬化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屈献乐, 马红梅, 陈娇娇, 王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5):  92-96. 
摘要 ( 29 )   PDF (772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动脉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也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亚临床动脉硬化作为动脉硬化的前期阶段,在人群当中广泛存在却不被充分认识。本文对近年来亚临床动脉硬化健康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汇总,为动脉硬化临床管理及指导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