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3-04-05
临床研究
冠脉CTA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应用
程亮, 朱晓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3-5. 
摘要 ( 74 )   PDF (22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CTA检查,检测最小管腔面积和斑块负荷值;以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脉CTA对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及其程度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的患者最小管腔面积和斑块负荷值的差异性。结果 在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共检测360段主要冠脉;冠脉CTA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的灵敏度为92.16%,特异度为89.74%;对比CAG检查结果,冠脉CTA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准确度为83.89%;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增大,冠脉CTA检测的最小管腔面积随之减小,斑块负荷值随之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CTA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的效能较好,对于评估管腔狭窄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
李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6-8. 
摘要 ( 58 )   PDF (41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的ACS患者73例,按有无糖尿病病史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ACS合并DM组37例和单纯ACS组36例。收集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断冠脉病变情况;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以评估心率变异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HbA1c与SDNN、SDNN index、rMSSD、SDAN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单纯ACS组相比,ACS合并DM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构成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构成比、男性构成比、年龄、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随机血糖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显示ACS合并DM组与单纯ACS组相比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右冠病变、左主干病变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与单纯ACS组相比,ACS合并DM组SDNN、SDNN index、SDANN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SDNN、SDNN index、rMSSD、SDANN之间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r分别为-0.363(P=0.027)、-0.224(P=0.183)、-0.219(P=0.192)、-0.339(P=0.040)。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参数SDNN、SDNN index、SDANN较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降低,其HbA1c与SDNN、SDANN负相关。
中青年NSTEMI患者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脉闭塞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谈金月, 黄斯斯, 蒙陆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9-12. 
摘要 ( 45 )   PDF (36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青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冠脉闭塞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中青年NSTEMI患者76例为观察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分为闭塞组和非闭塞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9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单核细胞计数(MON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MHR水平,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MONO(0.55±0.18)×109/L及MHR(0.60±0.11)高于对照组(P<0.05),HDL-C(0.92±0.30)mmol/L低于对照组(P<0.05);闭塞组MONO(0.65±0.24)×109/L及MHR水平(0.69±0.23)均高于非闭塞组(P<0.05),HDL-C水平(0.88±0.16)mmol/L低于非闭塞组(P<0.05);多支病变组MONO(0.67±0.35)×109/L及MHR(0.68±0.13)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P<0.05),HDL-C(0.81±0.19)mmol/L低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中青年NSTEMI患者MONO、MHR与冠脉闭塞、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性(P<0.05);HDL-C与冠脉闭塞、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中青年NSTEMI患者MHR水平呈高表达,对于中青年NSTEMI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MHR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与冠脉非闭塞病变比较,MHR在冠脉闭塞病变呈相对高表达;MHR对于中青年NSTEMI患者冠脉病变闭塞及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判价值。
环磷腺苷辅助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症状改善、心肌酶谱的影响
罗依萍, 刘华芬, 黄胜立, 吴师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13-15. 
摘要 ( 102 )   PDF (45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环磷腺苷辅助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症状改善、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的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B组、A组,每组34例。B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A组采用环磷腺苷辅助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1周后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选择素(ES)、CC类趋化因子配体(CCL4)水平。结果 治疗1周后A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高于B组(76.47%)(P<0.05);治疗1周后A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P<0.05);治疗1周后A组CK、CK-MB、LDH、AST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1周后A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B组(P<0.05);治疗1周后A组血清IL-6、TNF-α、ES、CCL4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 环磷腺苷辅助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肌酶谱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联性
潘毓翔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16-19. 
摘要 ( 50 )   PDF (46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联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数据分析基础,依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n=70)、Hp阴性组(n=30),均行抗血小板治疗。再以随机掷骰子法将Hp阳性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Hp根除治疗,比较各组上消化道出血评分(Rockall)情况、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相关指标(血肌酐、血红蛋白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与Hp阳性组比较,Hp阴性组患者Rockall低危占比更高,中危、高危占比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ockall低危占比更高,中危、高危占比更低(P<0.05)。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更低(P<0.05)。三组血肌酐、血红蛋白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对比(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相关性(r=0.892,P<0.05)。结论 Hp感染与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Hp根除治疗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治疗效果明显。
3DEA、2DBP技术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朱志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20-22. 
摘要 ( 63 )   PDF (46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3DEA)、二维双平面Simpson's法(2DBP)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心脏核磁共振(CMR)、3DEA、2DBP技术测量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以CMR为金标准,分别将3DEA、2DBP技术测量结果与CMR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3DEA、2DBP技术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分析时间。结果 与术前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术后3个月的LVEDV、LVESV水平均降低(P<0.05),LVEF水平均升高(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3DEA技术测量各左心室功能参数结果与CMR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BP技术测量各左心室功能参数结果与CMR、3DEA技术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EA技术分析时间明显短于2DBP技术(P<0.05);与2DBP技术相比,3DEA技术与CMR测量的左心室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更高,负性偏倚值更小。结论 3DEA技术可准确量化左室收缩功能,且检测效率较2DBP技术更高,可一定程度替代CMR成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随访评估项目。
丹黄通脉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陈雍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23-25. 
摘要 ( 51 )   PDF (47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丹黄通脉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EH合并CAS患者72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3,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ABAACT)],观察组(n=39,给予ABAACT+丹黄通脉胶囊),比较两组血压变化情况、斑块在横切面上最大面积(Smax)、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Smax、IMT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为6.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黄通脉胶囊联合ABAACT治疗EH合并CAS,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抑制CAS进展,改善患者内皮功能,临床应用相对安全。
PSV和EDV指标监测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的作用
林小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26-28. 
摘要 ( 71 )   PDF (592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彩超监测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指标分析及临床价值。方法 共纳入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至我院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超检查,比较两组PSV、EDV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比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S/D)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征将其分为妊娠高血压组(4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4例)以及重度子痫前期组(36例),比较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妊娠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初/经产妇以及超声检查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EDV更低,S/D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PSV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三组患者的PSV、S/D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EDV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剖宫产率、羊水异常率以及早产率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V、EDV以及S/D等血流动力学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P<0.05)。结论 彩超监测可了解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PSV、ED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为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针刺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
叶芳倩, 郑粮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29-32. 
摘要 ( 61 )   PDF (55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针刺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针刺法治疗,两组于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效果,并对患者完成12个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证候积分、心功能、运动能力、内皮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氧化氮、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完毕后4、8个月随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内皮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远期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麻醉诱导前药物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非心脏急诊手术麻醉的影响
朱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33-35. 
摘要 ( 62 )   PDF (55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药物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非心脏急诊手术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分为参照组(麻醉诱导前未使用药物)和试验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各41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对象在T0时刻的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水平基本一致(P>0.05);参照组患者在T1、T2、T3这三个时刻的DBP与SBP水平均低于试验组(P<0.05),研究对象在T0时刻的心率水平基本一致(P>0.05);参照组患者在T1时刻的心率低于试验组,在T2、T3时刻的心率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对采取非心脏急诊手术麻醉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后,能够有效维持患者麻醉期的血压水平,避免患者的心率出现剧烈波动,值得应用。
叶酸及维生素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内皮损伤及胎盘血流灌注的影响
叶丽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36-39. 
摘要 ( 62 )   PDF (59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叶酸及维生素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内皮损伤及胎盘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充叶酸及维生素,对比两组的血清内皮损伤水平、胎盘血流灌注、血清氧化应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皮损伤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灌注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氧化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补充叶酸及维生素,可有效缓解血压升高带来的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胎盘血流灌注,降低血清氧化应激反应。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林世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40-42. 
摘要 ( 41 )   PDF (60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的1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9例)与对照组(99例),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联用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多巴胺(DA)、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水平、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递质水平与BI、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A、5-HT水平与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Asp、Glu水平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DA、5-HT水平与BI评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Asp、Glu水平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用疗效显著,可对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予以改善,并促使日常生活能力快速恢复。
稳心颗粒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
周金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43-45. 
摘要 ( 138 )   PDF (72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稳心颗粒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心功能、动态心电图、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舒张末期内径(LVID)、收缩末期内径(LVIDS)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动态心电图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改善症状、心功能,对心电图结果、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临床建议使用。
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王文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46-48. 
摘要 ( 44 )   PDF (62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QRS波形态与其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就诊于我院心内科100例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根据入院时急诊十二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表现分为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阳性的观察组和碎裂QRS波阴性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N端脑钠肽前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III级和IV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血管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fQRS群波阳性近期预后较差,心功能恢复较差,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较大。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分析
李益明, 陈揆龙, 刘诗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49-52. 
摘要 ( 62 )   PDF (65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救治的132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分为两组,即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设为观察组(n=68),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设为对照组(n=64)。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心血管疾病类型及程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132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共计45例患者出现术后相关并发症(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0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25%)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76%)对比(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lavi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呼吸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局部相关并发症以及其他并发症对比(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循环系统并发症较高(P<0.05)。不同心血管疾病类型及程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循环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此针对此类患者需格外注意循环系统的监测,并及时予以正确的防治措施,从而保障手术疗效。
基础研究
大鼠高血压病理模型的制备及意义
侯燕琳, 刘亚琪, 徐源慧, 张鹏, 王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53-56. 
摘要 ( 56 )   PDF (77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血压已然成为导致全球死亡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建立良好的高血压动物模型对探究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文选用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来诱导高血压模型的创建。L-NAME能够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致使内源性一氧化氮对内皮素-1的抑制作用减弱,进而导致血管张力增加,构建大鼠高血压模型。本实验以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按照0.01 g/100 mL的比例将L-NAME放置于大鼠饮用水中,充分混匀,使大鼠自由饮水,4-5周即可成功建立大鼠高血压模型。根据大鼠无创尾动脉测压仪表明,模型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解剖发现,大鼠心脏变硬,血管突出,做病理切片实验检查,结果可见脏器明显玻璃样改变。此种方法用时短,耗材少,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结论 通过口服含L-NAME的饮用水(0.01 g/100 mL)即可成功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的建立。
人群防治
基于医联体背景的远程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何文辉, 方燕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57-59. 
摘要 ( 47 )   PDF (77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基于医联体背景的远程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原发性高血压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医联体背景的远程综合管理,连续干预12个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与健康素养等健康状况相关指标。结果 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24 h 平均SBP、24 h 平均DBP均降低,健康素养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月后,研究组24 h 平均SBP、24 h 平均DBP水平低于对照组,健康素养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医联体背景的远程综合管理较常规高血压干预措施能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健康素养,提升躯体健康状况。
E-Coach健康教育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林志, 罗琳, 张继权, 何顶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60-64. 
摘要 ( 60 )   PDF (742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E-Coach健康教育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12月在德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和观察组(E-Coach健康教育模式),各45例。比较干预前、干预后2周、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两组PCI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和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oach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提升康复锻炼依从性,增强其心脏康复锻炼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
PCI术后患者体力活动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戴小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65-68. 
摘要 ( 57 )   PDF (76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行PCI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术后6个月以上复查的患者185例。调查患者体力活动、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可能影响患者体力活动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患者体力活动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 185例冠心病心绞痛CPI术后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为728.39 MET-min/周,其中76例(41.08%)处于低体力活动水平,83例(44.86%)处于中等体力活动水平,26例(14.05%)处于高等体力活动水平;患者自我效能评分(41.09±6.28)分、SAQ生活质量评分(68.94±7.32)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LVEF以及自我效能与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年龄以及BMI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体力活动水平的重要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PCI术后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自我效能、年龄以及BMI是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且患者术后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加强患者术后体力活动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基于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的预警干预在冠心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张云琼, 聂立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69-71. 
摘要 ( 41 )   PDF (76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基于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LACE)的预警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延伸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CHD患者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常规组(n=60)和观察组(n=60),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LACE预警干预的延伸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CHD患者再入院风险因素:生活方式[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体重[体重指数(BMI值)]、饮酒[密西根酒精依赖筛查量表(MAST)]、吸烟[法氏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TND)],比较CHD患者出院后30 d内计划外再入院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CSMS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常规组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MI、MAST、FTND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常规组更低(P<0.05);观察组CHD患者计划外再入院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 CHD患者应用LACE模型预警的延伸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不良习惯,避免CHD复发导致计划外再入院。
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林靖怡, 陈思萍, 何小蓉, 林秀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72-74. 
摘要 ( 56 )   PDF (845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家庭参与式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72例心房颤动患者,均给予抗凝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依从性良好率(91.67%)高于对照组(72.22%)(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为健康知识(49.32±4.36)分、自我概念(27.63±2.51)分、自我责任感(25.52±4.13)分、自我护理技能(29.45±3.06)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分别为症状(13.65±3.12)分、日常生活(43.62±4.01)分、治疗担心(23.52±2.54)分、治疗满意度(14.63±2.54)分,均高于护理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升抗凝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可进一步促进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恢复。
风险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齐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75-79. 
摘要 ( 53 )   PDF (81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并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460例脑卒中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230)进行风险评估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n=230)进行风险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简化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吞咽功能有效率、血压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BP、DBP分别为(132.69±5.31)mmHg、(82.36±5.20)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38.71±5.22)mmHg、(89.76±5.3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评分:屈肌协同、伸肌协同、反射情况、肢体活动评分分别为(17.35±3.12)分、(16.85±3.05)分、(17.22±3.65)分、(18.22±2.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6.41±2.89)分、(16.13±3.10)分、(16.18±3.71)分、(17.34±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吞咽功能有效率(32.61%)高于对照组(2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30%)低于对照组(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并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心肺康复运动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
徐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80-82. 
摘要 ( 46 )   PDF (84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肺康复运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筛选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手术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前者施以常规护理,后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心肺康复运动干预,于持续干预12周以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组间心肺功能、心脏超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实施以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最大摄氧量、最大每搏摄氧量、最大代谢当量较高(P<0.05);在心脏超声指标项目中,观察组各项指标实际获取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在心血管不良事件项目中,观察组实际获取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心肺康复运动治疗并规范合理实施,具有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在心血管不良事件减少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水平。
正性暗示联合超早期康复路径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体会
方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83-86. 
摘要 ( 52 )   PDF (80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正性暗示联合超早期康复路径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体会。方法 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开展心肌梗死常规心脏康复干预,研究组开展正性暗示联合超早期康复路径干预,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与康复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离院前1 d与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Peak VO2、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性暗示联合超早期康复路径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在促进心功能改善、提示康复效果方面的效果突出。
病例报告
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并Marshall束化学消融治疗顽固性心房颤动1例
王智勇, 朱王亮, 高江峰, 冯德喜, 崔旭东, 许志茹, 曹明昆, 赵琳, 张海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87-88. 
摘要 ( 62 )   PDF (81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1例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间断TIA的罕见病例,行环肺静脉、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及房顶线性高效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术后,患者仍呈顽固性心房扑动持续状态,进行Marshall束无水酒精化学消融后,心房扑动终止,患者成功转为窦性心律。此病例证实三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并Marshall束化学消融术式治疗顽固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综述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现状及进展
岳锦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89-91. 
摘要 ( 53 )   PDF (86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房颤动是临床发病频次较高的一种心律失常类型,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普遍以射频消融术为主要手段,但实践研究发现,射频消融术会继发各种临床并发症,其中又以肺静脉狭窄最为常发,情况严重者甚至会诱发患侧肺淤血和血流灌注异常,发展至终末期阶段甚至会出现进展性肺循环高压。由于肺静脉狭窄属于临床上少发的医学问题,又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很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为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本文围绕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狭窄的流行病学、形成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展展开如下综述。
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刘玉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10):  92-96. 
摘要 ( 58 )   PDF (83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s)、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钙离子增敏剂及中药制剂在治疗心梗合并心衰患者中显示出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对心梗合并心衰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