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1卷 第35期 刊出日期:2021-12-15
临床研究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罗萍, 黄雪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4-6. 
摘要 ( 56 )   PDF (27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脑梗死偏瘫(CIH)患者采取核心稳定性训练(CT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自2020年1-12月我科收治的CIH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康复训练,n=40)、研究组(CT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n=40),总干预时间12周。比较组间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平衡功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间GMFM-66、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更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间BBS、T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对于CIH患者,采取CT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肢体活动、平衡功能。
血塞通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朱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7-11. 
摘要 ( 1158 )   PDF (39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塞通+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入组研究对象是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分组依照随机法,每组50例,对比组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每次5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予以200mg血塞通注射液,溶于25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均在治疗4周后评价治疗效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比组(66.00%),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Barthel指数高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SS-QOL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与对比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有效减轻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促进受损神经功能修复,降低IMT,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且联合用药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借鉴、推广与参考。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价值及症状改善作用评价
朱逸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12-14. 
摘要 ( 92 )   PDF (40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价值及症状改善作用。方法 在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选取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硫酸镁给药方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增加拉贝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症状(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改善用时、妊娠结局。结果 在治疗前对两组的血压以及血清Hcy水平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的血压水平、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症状改善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血清Hcy水平,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对确保母婴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高敏肌钙蛋白监测对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
卢泽安, 曾文聪, 梅超, 纪浩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15-18. 
摘要 ( 60 )   PDF (46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具有一种及以上心脏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自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对具有一种或多种心脏危险因素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在术前、术后的第1d和第3d记录了所有纳入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水平。高敏肌钙蛋白水平(hsTNT)> 0.03ng/ml诊断为高敏肌钙蛋白升高。结果 研究共入选了166例患者,术后28例(16.8%)患者出现了高敏肌钙蛋白升高。对比对照组(无高敏肌钙蛋白升高)与观察组(高敏肌钙蛋白升高)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糖尿病、冠心病或脑卒中的病史(P<0.05);关节手术类型具有组间差异,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观察组比率更高;观察组的ASA分级更高(P<0.05)。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出现高敏肌钙蛋白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脑卒中病史、全髋关节置换术、ASA评分。术后3个月随访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观察组(术后高敏肌钙蛋白升高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14.29%,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17.86%,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发生率14.29%、死亡发生率10.71%以及事件复合终点发生率21.4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2.9%,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2.17%,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发生率1.45%、死亡发生率1.45%以及事件复合终点发生率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肌钙蛋白监测是一种可靠的监测心肌损害的方法,可用来评估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的心肌损伤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BNP和左房容积指数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任小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19-21. 
摘要 ( 51 )   PDF (46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左房容积指数在判断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行导管消融术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Af并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患者50例,依据Af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的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结果 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比,两组的房颤病程、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指数是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指数是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有助于预防Af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川崎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钟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22-24. 
摘要 ( 44 )   PDF (49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30例患儿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作为西药组;另30例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联合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以及血小板体积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联合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患儿血小板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联合组患儿血小板体积均小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患儿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血小板参数,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临床护理
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分析
王燕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25-27. 
摘要 ( 46 )   PDF (53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90例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入院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为(79.41±3.17)mmHg、收缩压为(110.64±6.47)mmHg,均明显较对照组(93.28±5.86)mmHg、(125.97±10.88)mmHg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亦明显低于对照组(8.89%)(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中效果显著,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的价值。
强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及QOL评分的影响评价
谢玫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28-30. 
摘要 ( 27 )   PDF (55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价值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筛选70例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对改善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状态有积极作用,亦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预防性临床护理对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杨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31-33. 
摘要 ( 19 )   PDF (55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预防性临床护理实施于骨创伤患者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 方法 遴选时段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内80例骨创伤患者,以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临床护理;比较两组干预结果:DVT发生率、股动脉血流指标。结果 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股静脉血流指标(血流峰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预防性临床护理的实施,有利于预防及控制骨创伤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加快康复速率,促进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提高患者预后,取得满意的护理体验。
基于IKAP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遵医行为、生存质量的影响
王文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34-36. 
摘要 ( 49 )   PDF (587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伴心衰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1-2020.12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心衰老年患者总共52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除对照组护理之外加以基于IKAP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各26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合理饮食、按时用药、适量运动、定期复诊、情绪稳定和坚持自我检测比例高出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生存质量得分及总分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伴心衰患者采取基于IKAP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效果确切,能改善其遵医行为,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采用。
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吴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37-40. 
摘要 ( 55 )   PDF (185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ICU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接收的87例行PCI术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住院号尾号奇偶号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研究组(44例,给予思维导图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术后心肌梗死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出院时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心肌梗死复发率分别为2.27%、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0%、20.93%(P<0.05)。结论 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治疗期间辅以思维导图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避免术后心肌梗死再复发。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王爱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41-43. 
摘要 ( 41 )   PDF (58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心理状态、血压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高血压老年患者96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n=48)和心理组(n=48),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血压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组心理状态评分、血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常规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血压水平,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接受同理心护理和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林胡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44-46. 
摘要 ( 32 )   PDF (60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同理心护理和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于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68例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上述患者均为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院,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同理心护理和营养支持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韧性状态和癌因性疲乏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乐观性评分、坚韧性评分、力量性评分以及心理韧性总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理心护理和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于合并冠心病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
陈火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47-50. 
摘要 ( 24 )   PDF (62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抽取的100例接受剖腹产的患者分为干预组(针对术中仰卧住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与参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组低血压综合征、头晕、冷汗发生率为0.00%、2.00%、0.0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0.00%、14.00%、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相较于常规组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腹产孕妇进行相关预防与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预防产妇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改善孕妇负性情绪,提升满意度,值得应用。
分阶段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应用双心护理改善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效果分析
刘钰, 王文卿, 王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51-53. 
摘要 ( 41 )   PDF (63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阶段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应用双心护理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疾病感知情况、自我行为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90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以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分阶段行为转变理论指导下的双心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主,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弹性评分疾病感知水平评分和自护行为评分的改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CD-RISC评分、BIPQ评分及SCHFI评分接近(P>0.05),干预后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双心护理联合基于分阶段行为转变理论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对疾病的感知水平和自护行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母婴专科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王玉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54-56. 
摘要 ( 44 )   PDF (63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母婴专科护理的价值。方法 筛选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0例均自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入本院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专科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康复中给予母婴专科护理可改善其血压水平,亦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值得借鉴。
高血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干预
柯清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57-59. 
摘要 ( 34 )   PDF (65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性干预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方式。方法 选择本院80例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主体,2020年4月研究开始,并于2021年4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划分成(40例)的常规组以及(40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基础护理干预,予以实验组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是2.50%、17.50%(P<0.05)。结论 高血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发挥一定干预效果。
多样性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的临床价值
林婷婷, 郑旋玲, 张月宝, 林晓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60-62. 
摘要 ( 46 )   PDF (65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多样性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在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多样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记录并对比患者自护能力、护理依从性、血糖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经护理,患者自护能力均有所提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指标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为了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医护人员应合理做好对于多样性护理模式的应用。
健康宣教联合强化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
候秀林, 李燕, 郑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63-66. 
摘要 ( 25 )   PDF (66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将健康宣教与强化护理进行联合实施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工作选择在我院展开,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收的患者为例,人数为100例,均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对患者展开不同护理干预,将100例患者采用平均分配法分为两组,组名称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联合强化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和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81.23±2.44)mmHg、(120.23±5.43)mmHg和(10.54±1.44)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87.32±5.21(生活起居)、94.33±1.65(饮食)、85.34±3.22(运动)、83.23±3.23(卒中危险因素)、73.21±3.76(卒中处理)、75.45±2.32(卒中先兆)、84.33±3.54(血压控制)和89.23±3.65(服药),均比对照组高;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3.32±0.41(健康责任)、3.65±0.54(营养)、3.42±0.62(运动锻炼)、3.68±0.41(自我实现)、3.54±0.32(压力管理)和3.32±0.35(人际关系),均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更好。结论 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将健康宣教与强化护理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其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意义显著。
个体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王燕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67-70. 
摘要 ( 37 )   PDF (66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给予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应用个体护理,对其中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4月7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各给予个体护理与常规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27.87±9.63)mmHg,舒张压为(82.34±3.61)mmHg,NI脑卒中评分(HSS)、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分别为(13.96±4.94)分、(64.32±7.55)分、(72.57±10.69)分,相应的t值分别为6.248、17.227、2.833、5.970、3.963,护理满意度为94.29%,相应的χ2为4.20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应用个体护理,患者的血压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可得到改善,可见个体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病例分析
嗜铬细胞瘤合并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及肠梗阻穿孔1例
孙英皓, 谭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71-74. 
摘要 ( 20 )   PDF (260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术动态
年轻的癌症幸存者长期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
谭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75-76. 
摘要 ( 22 )   PDF (580KB) ( 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健教园地
妊娠期心房颤动
何旭瑜, 梁倍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5):  77-78. 
摘要 ( 18 )   PDF (57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