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期刊浏览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费用标准
缴付说明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信息
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主 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
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
国内刊号:CN 44-1581/R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快捷查稿
友情链接
万方论文查重
知网
万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1卷 第33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
张娟娜, 刘远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4-6.
摘要
(
53
)
PDF
(2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伊伐布雷定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水平。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
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心室间隔厚度(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E-Flow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价及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徐志鸿, 段春霞, 吴良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7-10.
摘要
(
34
)
PDF
(36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增强型能量多普勒(E-Flow)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评价及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56例,患者均接受E-Flow血流成像技术检查。比较纳入患者中不同回声信号特征斑块的血流显示率、不同形态斑块的血流显示率,以及颈动脉斑块内有血流、无血流患者脑梗死发生率。
结果
血流显示率由高到底的顺序为混合、低、中等以及强回声,而与低回声信号相比,中等回声信号以及强回声信号斑块的血流显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中等回声信号相比,低回声信号、强回声信号以及混合回声信号的血流显示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混合回声相比,中等回声信号、强回声信号斑块的血流显示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形态不规则斑块血流显示率显著高于形态规则的斑块(
P
<0.05);斑块内有血流组脑梗死发生率为65.38%,显著高于无血流组的40.45%(
P
<0.05)。
结论
E-Flow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进行检测,可对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脑梗死进行预测和评估。
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钟耀棠, 程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11-13.
摘要
(
52
)
PDF
(38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观察。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DN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肾素、AngⅡ、ACE、糖代谢指标。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4.21%)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DN患者可通过抑制ACE的表达,降低肾素、AngⅡ水平,提高改善肾功能的效果。
尼莫地平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范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14-16.
摘要
(
35
)
PDF
(42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尼莫地平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其中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的23例患者为单独用药组,另23例采用尼莫地平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患者为联合用药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单独用药组(
P
<0.05);联合用药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低于单独用药组(
P
<0.05);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组(
P
<0.05)。
结论
采用尼莫地平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心电图碎裂QRS波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俞晋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17-19.
摘要
(
23
)
PDF
(44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碎裂性QRS波对心电图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分为ST段抬高组和ST段未抬高组,对比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的发生情况;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再次分组为fQRS波组、病理性Q波组以及fQRS+病理性Q波组,回顾性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
ST段抬高组fQRS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病理性Q波发生率;ST段未抬高组的fQRS波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发生率;fQRS波组患者在敏感性方面明显低于fQRS+病理性Q波组患者;fQRS波组患者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患者在阴性预测值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
心电图碎裂QRS波操作安全简便,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ST段未抬高患者的早期诊断和识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治疗方案的及早拟定,且与病理性Q波检测相联合可以更为显著地提高其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人群防治
降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在肥城地区高血压人群中的分布研究
陈盈, 杨晓燕, 张金山, 陈连华, 石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20-24.
摘要
(
31
)
PDF
(50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降压药物相关基因在肥城地区高血压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20年1-12月在肥城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9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测序技术进行降压药物相关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高血压患者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
结果
894例高血压患者中CYP2D6*10、ADRB1(1165G>C)、CYP2C9*3、AGTR1(1166A>C)、ACE(I/D)、CYP3A5*3、NPPA(T2238C)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7.54%、71.14%、5.37%、5.48%、39.88%、72.48%、0.22%。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差异在不同性别、不同地域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汉族、蒙古族、布依族三个民族的高血压患者相比,AGTR1(1166A>C)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汉族、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相比,ACE(I/D)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三个民族的高血压患者相比,CYP3A5*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降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性别、地域无关,CYP3A5*3基因多态性存在民族性差异,肥城地区高血压患者中CYP2D6*10、ADRB1(1165G>C)、CYP3A5*3突变频率较高,提示该地区大多数高血压人群对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较为敏感,临床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适当调整剂量。因此通过降压药物相关基因的检测,可以为不同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用药方案。
护理
护理干预的延续性对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治疗的影响研究
宋晶晶, 蔡雪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25-27.
摘要
(
30
)
PDF
(53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作用。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2019年12月研究开始,并于2020年12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划分成(40例)的常规组以及(40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予以实验组患者基础护理以及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前以及护理三个月后每组患者血压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结果
护理三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三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三个月后在生活质量水平得分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血压水平,提升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水平,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干预的效果
杜秀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28-30.
摘要
(
26
)
PDF
(53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遵医依从性、疾病相关指标达标率。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遵医依从性为94.00%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达标率分别为96.00%、98.00%、94.00%、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74.00%、72.00%、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临床上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遵医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改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妊娠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代谢特点分析
马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31-33.
摘要
(
18
)
PDF
(56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血糖代谢特点。
方法
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在本院接受产检的妊娠晚期孕妇当中,共抽选116例,样本抽选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依据产检结果将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A组,共24例,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B组,共42例,将正常妊娠孕妇分为C组,共50例。于妊娠24周至32周为孕妇开展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三组孕妇的糖代谢特点和胰岛素抵抗特点。
结果
A组和B组孕妇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分别为(130.53±9.47)pmol/L、(103.93±8.59)pmol/L,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为(175.39±9.69)、(170.26±5.6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别为(5.69±0.48)、(4.52±0.45),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115.29±1.46)mmHg、(90.61±0.96)mmHg,均明显高于C组的(83.25±6.76)pmol/L、(135.97±5.42)、(2.49±0.51)以及(85.79±1.01)mmHg(
P
<0.05);A组孕妇的FINS、IAUC、ISI以及MAP均明显高于B组(
P
<0.05);三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分别为(4.72±0.39)mmol/L、(4.69±0.41)mmol/L、(4.55±0.40)mmol/L,血糖曲线下面积(SAUC)分别为(1.55±0.48)、(1.49±0.52)、(1.37±0.50),三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代谢异常程度较单纯妊娠期高血压或正常妊娠孕妇强,MAP对于预测胰岛素抵抗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人文关怀护理在冠心病随访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张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34-36.
摘要
(
24
)
PDF
(55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在冠心病随访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冠心病随访门诊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
结果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冠心病门诊随访患者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更好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意义重大。
血压强化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方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37-39.
摘要
(
20
)
PDF
(58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应用血压强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110例PI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常规组55例,实施常规护理;强化组55例,实施血压强化护理,观察护理前(首次就诊时)、护理后(护理2个月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变化,完成对血压水平、负性情绪的评价。
结果
护理后,强化组SBP、DBP均低于护理前(
P
<0.05),且低于同时期的常规组(
P
<0.05);护理后,强化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P
<0.05),且低于同时期的常规组(
P
<0.05)。
结论
强化血压护理可有效控制PIH患者的血压,并缓解其负性情绪,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双心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研究
吴琼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40-42.
摘要
(
27
)
PDF
(57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双心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抽样出96例进行编号并分成两组,分别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8例和采取双心护理模式的观察组48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心功能,将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饮食、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这4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05)。
结论
将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病症,提高生活质量和配合程度。
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分析
张奕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43-45.
摘要
(
27
)
PDF
(57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对心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IVST、LVEF、LVDD、LVSD心功能改善远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值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后展开系统化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朱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46-48.
摘要
(
19
)
PDF
(62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后采用系统化护理的价值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2020年1-12月),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0例(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选用系统化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效果、急救成功率、再入院率、睡眠质量。
结果
(1)护理效果:观察组日常活动评分、家属满意度、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急救成功率: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再入院率:观察组(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睡眠质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系统化护理管理在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后护理中效果,可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依从性及睡眠质量,亦可提高急救成功率,避免患者反复入院增加自身心理压力及家庭经济压力,值得借鉴。
临床护理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伴高血压患者术后效果的观察
黄冬丽, 林丽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49-51.
摘要
(
32
)
PDF
(62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伴高血压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方法
遴选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6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伴高血压患者,参考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0例)。比较护理干预结果:术后血压控制率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
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血压控制率更高,住院时间相对短,术后并发症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P
<0.05)。
结论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伴高血压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稳定控制术后血压,预防及控制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胡雅静, 李丽琴, 程素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52-54.
摘要
(
42
)
PDF
(62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血压、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P<0.05)。
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血压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邱模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55-57.
摘要
(
28
)
PDF
(66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择期介入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基本护理干预)与观察组(50例,基本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入院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护理观察组术前1h、术后5d、出院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穿刺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为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状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对SAS、SDS评分的影响分析
钱彩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58-60.
摘要
(
29
)
PDF
(66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施行优质护理的效果。
方法
借助掷币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6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施行优质护理)。随访半年,对比两组SAS、SDS评分、血压水平及遵医行为评分。
结果
(1)观察组护理后SAS[(39.67±2.26)分]、SDS评分[(37.25±2.32)分]均低于对照组[(45.98±2.30)分、(42.92±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观察组护理后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观察组护理后舒张压[(81.67±2.15)mmHg]及收缩压水平[(126.25±5.32)mmHg]均低于对照组[(84.98±2.18)mmHg、(133.92±5.3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施行优质护理有助于增加遵医行为,降低血压及减轻不良情绪。
跨理论模型干预模式联合ABC情绪护理对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陈丹凤, 江发英, 翁克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61-63.
摘要
(
33
)
PDF
(66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施行跨理论模型干预模式联合ABC情绪护理的效果。
方法
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我院70例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施行跨理论模型干预模式联合ABC情绪护理)。对比两组血压、应对方式评分、自护行为评分。
结果
(1)观察组护理后积极应对评分[(22.30±2.69)分]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10.28±1.44)分]均优于对照组[(19.36±2.74)分、(13.24±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观察组护理后自护维持、自护管理及自护信心评分[(52.30±10.10)、(70.96±11.32)、(75.96±12.32)分]较对照组[(39.24±10.68)、(46.24±12.36)、(63.24±12.32)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观察组护理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128.58±3.35)、(82.65±2.32)mmHg]较对照组[(134.15±3.26)、(86.15±2.36)mmHg]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施行跨理论模型干预模式联合ABC情绪护理有助于改善其应对方式,增加其自护行为,降低其血压水平,可行性较佳。
血压强化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李婉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64-66.
摘要
(
29
)
PDF
(6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压强化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的护理影响。
方法
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妊高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压强化护理,分析血压指标改善情况、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评分、不良情绪改善情况。
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8.72±10.19)mmHg和(113.28±8.08)mmHg,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8.56±11.41)mmHg和(114.44±8.18)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3.26±5.27)mmHg和(98.46±4.18)mmHg,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2.18±6.31)mmHg和(105.18±5.1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情绪自控、饮食自控、用药自控、运动自控、作息自控评分分别为(86.72±5.18)分、(87.93±5.19)分、(84.81±5.18)分、(86.76±5.22)分、(87.02±5.78)分,观察组情绪自控、饮食自控、用药自控、运动自控、作息自控评分分别为(77.68±5.65)分、(75.15±5.17)分、(75.05±5.76)分、(77.52±5.24)分、(74.73±5.57)分,各项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前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73.12±5.96)分、(73.23±5.58)分,对照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73.62±5.28)分、(73.91±5.4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9.77±5.62)分、(29.78±5.95)分,对照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8.89±5.29)分、(39.14±5.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压强化护理可改善患者血压指标,提高妊高症治疗干预效果,同时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良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高血压合并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游丽丽, 郑建华, 蔡雪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67-69.
摘要
(
32
)
PDF
(67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高血压伴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的作用。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伴耳鼻喉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主体,2020年2月研究开始,并于2021年2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划分成(35例)的常规组以及(35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实验组患者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每组患者血压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配合程度。
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并且同组护理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护理前(
P
<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HAMD得分、HAMA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并且同组护理后HAMD得分、HAMA得分均低于护理前(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总配合度依次是94.29%、77.14%(
P
<0.05)。
结论
高血压伴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改善不良情绪,提升配合度,发挥重要作用。
病例报告
心电图呈“8+2”现象的神经源性应激性心肌病1例
夏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70-72.
摘要
(
98
)
PDF
(194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脑卒中可导致心脏发生结构和(或)功能性的改变,称为神经源性应激性心肌病(NSC)。既往绝大多数研究是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而脑出血后的 NSC数据很少,由于缺乏特定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所以给临床医生带来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现报道一例急性脑出血后心电图呈“8+2”现象的NSC,极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缺血,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NSC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综述
PAH的未来治疗方向
张传寿, 谭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33): 73-78.
摘要
(
28
)
PDF
(73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类中归属为第1组,是一种多因素的、进行性加重的恶性疾病,预后极差。现有的药物治疗针对参与PAH发病的三条主要途径:前列环素、内皮素和一氧化氮(NO)途径,其基本作用均为舒张血管以降低肺动脉压力,但仅能部分减轻症状和体征,尚无法将其治愈或阻止其进展。随着对PAH病理生理学和遗传学等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未来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血管重构的病理机制及特异性信号传导途径上,目前一些以炎症/免疫、神经激素、代谢等途径和基因为靶向的药物正在研究开发中。在此,本文仅对其中部分新近开发的治疗方法和靶点作一简单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