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期刊浏览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费用标准
缴付说明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信息
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主 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
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
国内刊号:CN 44-1581/R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快捷查稿
友情链接
万方论文查重
知网
万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9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19-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高血压与脑血管病
缬沙坦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徐桂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3-4.
摘要
(
60
)
PDF
(172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
抽取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组,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46例)和研究组(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46例),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心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降压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心肾保护作用
李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5-7.
摘要
(
92
)
PDF
(286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心肾保护的作用。
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4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根据抽签法的形式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为70例。参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血压变化、缺血时间的发生概率。
结果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变化、血压变化没有差异,组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肾功能变化、血压变化、缺血时间的发生概率均比参照组理想,组间对比
P
<0.05。
结论
采用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对心肾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郑积明, 游潇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8-10.
摘要
(
88
)
PDF
(303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
11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及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BP、SBP、FINS、FBG、CPR、MALS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91.53%)比对照组临床疗效(72.88%)高(
P
<0.05);DBP、SBP、FINS、FBG、CPR、MAL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1)。
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稳定血压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作用分析
李朝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11-12.
摘要
(
36
)
PDF
(387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价值和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Y组和X组,每组各50例,其中Y组使用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治疗;X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呲格雷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Y组和X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情况。
结果
X组患者治疗后在治疗效果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数据,均明显高于Y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差异显著。
结论
使用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提升治疗成功率,值得大力推广。
论著/冠心病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李谟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13-15.
摘要
(
107
)
PDF
(370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替格瑞洛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生命体征值均低于氯吡格雷组(
P
<0.05),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后的ET(55.42±2.92)ng/L、TXB2(93.23±6.26)ng/L水平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替格瑞洛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替格瑞洛在减少血栓发生率,调节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心率水平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值得推广。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效果
李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16-18.
摘要
(
53
)
PDF
(389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效果。
方法
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12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照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甲组患者的边支直径小于2.5mm,给予导丝保护,乙组、丙组患者的边支直径大于2.5mm,乙组患者给予球囊扩张,丙组患者给予球囊扩张后TAP(植入支架), 比较三组患者的冠脉介入疗效。
结果
三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对比无差异(
P
>0.05)。其中甲组的术后血管再狭窄率、住院期间心绞痛发生率、随访6月内心绞痛发生率大于乙组、丙组(
P
<0.05)。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造影剂应用剂量均大于乙组、甲组(
P
<0.05)。
结论
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期间,给予球囊扩张、植入支架可获得满意疗效,可减少不良现象发生率。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任海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19-21.
摘要
(
45
)
PDF
(389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从本院2018年1-11月期间接受冠心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其中低剂量组瑞舒伐他汀用量为5mg/次,频率为1次/d;高剂量组瑞舒伐他汀用量为10mg/次,频率为1次/d。连续用药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而TC水平、TG水平以及LDL-C水平,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
P
<0.05)。与此同时,高剂量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低剂量组(
P
<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适当提高瑞舒伐他汀使用剂量,可以有效提升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沙格列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泵血功能的长期疗效
王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22-24.
摘要
(
91
)
PDF
(436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观察给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沙格列汀治疗的长期效果。
方法
抽选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实验组给予沙格列汀治疗,用心脏超声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测定,总共随访12个月。
结果
心脏超声动图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的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都呈减退趋势,到12个月随访时间结束,实验组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且其LVES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LVEDV、E/A值、SV、E/A值、e/a值、e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沙格列汀治疗,能有效增加LVEF水平、加强心脏泵血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探讨
宋宏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25-27.
摘要
(
68
)
PDF
(455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0名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以藻酸双酯钠、肝素及复方氨基酸治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计数资料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治疗前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同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实验组治疗后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计量资料的组内比较差异与治疗后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与缺氧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常规治疗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在此种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论著/心律失常及检查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范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28-29.
摘要
(
54
)
PDF
(455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笔者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分组信件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吸氧、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24h室性期前收缩总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24h室性期前收缩总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经剂量调整或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无一例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
结论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心律失常次数,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表现分析
傅洪宾, 郑文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30-32.
摘要
(
34
)
PDF
(504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表现。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按心肌梗死部位的差异分为前壁组、下壁组和非ST段抬高组,每组50例。对三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了解患者心律失常表现。包括不同小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另对各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三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前壁组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下壁组(
P
<0.05,χ
2
=6.045)、低于非ST段抬高组(
P
<0.05,χ
2
=8.157)。前壁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较下壁组、非ST段抬高组更为严重(
P
<0.05)。
结论
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接近,但发生于下壁的心肌梗死以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有较大可能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则面临心率变异问题的影响。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曾庆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33-34.
摘要
(
99
)
PDF
(498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患实施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675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337例)以及实验组(338例),予以常规组病患普罗帕酮药物治疗,予以实验组病患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病患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总出现率。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与常规组有效率分别是93.79%、52.23%(
P
<0.05);不良反应总出现率分别是1.78%、8.61%(
P
<0.05)。
结论
使用射频消融方式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并且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小儿心律失常采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
陈江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35-37.
摘要
(
70
)
PDF
(501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小儿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效果以及对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小儿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对照组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实验组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小儿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结果。
结果
实验组小儿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高(
P
<0.05);两组治疗后TSH、T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3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TSH、T4、T3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小儿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意义重大。
论著/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静萍, 马娟, 陈吉丽, 熊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38-40.
摘要
(
78
)
PDF
(502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研究观察了我院收治的88例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采用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指标。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42例),其数据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率为(67.44±8.39)次/min,LVEF为(45.38±6.37)%,LVEDD为(48.34±4.58)mm,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这对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其它躯体系统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呋塞米和托拉塞米治疗的效果比较
刘峥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41-43.
摘要
(
176
)
PDF
(524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呋塞米和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便利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包括62例患者和对照组包括6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等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进行治疗。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尿量、血钾、血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PWT、IVST指标值及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相比呋塞米,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不仅能够明显提高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在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心功能和心功能等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林民, 黄丽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44-46.
摘要
(
82
)
PDF
(552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
以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8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区分成每组各分得42例患者的两组。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另外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无效情况,,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aO
2
、SaO
2
、尿量和BNP水平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数据对比验证了临床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王可旺, 郭进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47-48.
摘要
(
64
)
PDF
(545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100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有效强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论著/心脏及血管病
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林维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49-51.
摘要
(
90
)
PDF
(574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观察组(44例)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对照组(44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好(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P
>0.05)。
结论
给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匹伐他汀辅助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黄柳莺, 陈雅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52-53.
摘要
(
57
)
PDF
(569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匹伐他汀辅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CRF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MH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伐他汀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统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及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匹伐他汀辅助MHD治疗CRF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炎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的作用。
论著/护理
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刘玉, 邓亚青, 朱玉峰, 李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54-56.
摘要
(
94
)
PDF
(619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作者医院自2018年1-12月接受住院治疗且行介入手术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
=60)及对照组(
n
=6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出院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18.33%;住院时间分别为(7.5±2.23)d、(10.3±2.10)d;满意度则分别为95.00%、70.00%,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心脏介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衰竭的护理
王咏梅, 冯琳, 梁青龙, 赵昌莉, 穆庆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57-58.
摘要
(
83
)
PDF
(610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衰竭行心脏介入术的护理措施。
方法
随机选择68例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照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别分为相对应的两组进行差异性护理(传统组:常规护理;创新组:常规护理+围术期全面护理)。而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创新组患者接受相应护理后的所有临床相关指标均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创新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传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52%。
结论
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衰竭患者行心脏介入术围术期全面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其心功能,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营造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探究访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以及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黄秋云, 曾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59-60.
摘要
(
46
)
PDF
(611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访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以及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抽样式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例,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出院时实施常规护理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出院后实施访视护理的10例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睡眠状况以及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出院后6个月以及12个月观察组睡眠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0.00%,高于对照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70.00%(
P
<0.05)。
结论
对患者实施访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状况,减少急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探讨
黄启霞, 林华珠, 陈柳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61-62.
摘要
(
76
)
PDF
(632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择取78例于本院诊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时间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组间比较其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临床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模式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的临床效果分析
廖宝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63-65.
摘要
(
74
)
PDF
(659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就诊于本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200例,选取时间范围为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一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称为:观察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措施(称为:实验组),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比观察组和实验组的跌倒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跌倒发生情况、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较观察组患者的跌倒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更高,跌倒发生率更低,血压控制更好,对比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跌倒发生率,维持血压在理想范围,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陈秀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66-67.
摘要
(
98
)
PDF
(655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4例,根据患者治疗时接受护理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30.65±2.73)分、SDS评分为(34.69±2.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
P
<0.05);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评分为(78.86±7.62)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9.53±7.71)分、物质功能评分为(79.75±7.73)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8.94±7.68)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被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卢惠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68-70.
摘要
(
76
)
PDF
(656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8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
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HAMA评分为(6.79±0.62)分、抑郁HAMD评分为(6.31±0.58)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
小儿暴发型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张小燕, 曾阿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71-73.
摘要
(
83
)
PDF
(658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儿暴发型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102例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暴发型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性(94.12%)优于对照组(72.5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7.6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4%)高于对照组(84.31%),两组差异明显(
P
<0.05)。
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在小儿暴发型心肌炎治疗中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术后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张珍珠, 周巧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74-76.
摘要
(
103
)
PDF
(658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为主,于其中抽取58例开展此次研究。随机将58例患儿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0.69%,观察组FLACC疼痛评分(4.9±1.5)分低于对照组的(6.3±1.8)分,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68.97%,以上结果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
<0.05)。
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突出,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缓解患儿疼痛感,获得患儿家长的普遍认可,值得推广。
综合护理方案在NICU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应用效果
柯春花, 刘婉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77-79.
摘要
(
101
)
PDF
(681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方案在NICU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把本院e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NICU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家属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疼痛评分(1.89±0.06)分低于对照组(4.32±0.38)分;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1%)低于对照组(54.76%);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缓解NICU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疼痛,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柳燕瑛, 黄丽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80-82.
摘要
(
52
)
PDF
(681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表法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水平情况。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30.56%),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80.56%)(
P
<0.05)。
结论
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中从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的血压水平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高血压患者行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王东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83-85.
摘要
(
66
)
PDF
(682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行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4例行骨科大手术治疗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的循证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3.2%,对照组为6/9.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514,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1/98.4%明显高于对照组53/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证护理进行高血压行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林素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86-88.
摘要
(
82
)
PDF
(686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护理满意度95.2%、社会功能(73.6±4.5)分、认知功能(70.3±4.2)分、躯体功能(72.3±9.1)分、角色功能(75.1±5.2)分、情感功能评分(70.8±3.4)分均优于对照组9.5、76.2%、(60.5±4.0)分、(61.0±3.2)分、(62.7±8.1)分、(54.2±4.1)分、(60.5±4.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人文关怀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预防作用
姜琼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89-91.
摘要
(
51
)
PDF
(686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人文关怀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预防作用。
方法
在2016年6月22日至2017年6月22日期间选择12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为试验对象,运用奇偶数分组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后,再分别进行人文关怀、常规护理,各60例。
结果
观察组MMSE评分(26.85±2.33)分、ADL评分(18.37±1.51)分、焦虑评分(20.13±3.24)分、抑郁评分(18.42±2.08)分均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确定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后,加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效果显著。
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褚国城, 周培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92-93.
摘要
(
70
)
PDF
(684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施行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
方法
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本院收治择期手术患者88例进行分析,随机分组为对照组、预防组,两组择期手术患者均施行常规围术期护理,预防组则同时施行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后组间对比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情况。
结果
预防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且术后5d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强化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综述及其他
1例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病例分析
何昕, 彭丹一慧, 王文英, 钱懿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24): 94-96.
摘要
(
187
)
PDF
(701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例48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服用替格瑞洛抗血栓,用药第2日出现呼吸困难,换用氯吡格雷第2日,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呼吸困难发生与替格瑞洛用药有合理时间关系,且为药品说明书中已知不良反应,复查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排除病理因素,故该例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相关性判定为很可能。呼吸困难为替格瑞洛常见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随访,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