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期刊浏览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费用标准
缴付说明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信息
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主 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
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
国内刊号:CN 44-1581/R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快捷查稿
友情链接
万方论文查重
知网
万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05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分析
陈清月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3-5.
摘要
(
44
)
PDF
(207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美托洛尔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有效率的影响。
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4例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单一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厄贝沙坦+美托洛尔治疗。将两组的血压水平、临床效果、用药安全性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75.26±7.35)mmHg]、收缩压水平[(111.85±12.30)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高血压治疗中采用厄贝沙坦、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降压效果理想且用药安全性高。
高血脂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分析
刘明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6-8.
摘要
(
107
)
PDF
(253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阐述高血脂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方法,根据分层情况给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及耐受度,调整药物剂量,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C(4.30±0.18)mmol/L、TG(2.01±0.56)mmol/L、LDL-C(0.84±0.52)mmol/L、HDL-C(1.33±0.61)mmol/L、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疗后TC(5.45±0.40)mmol/L、TG(2.80±0.13)mmol/L、LDL-C(2.96±0.68)mmol/L、HDL-C(0.82±0.55)mmol/L、有效率79.55%。观察组治疗前高危者占54.55%、中危者占31.82%、低危者占13.63%。观察组治疗后高危者占2.28%、中危者占11.36%、低危者占86.3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根据高血脂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给予患者不同药物治疗疾病,可有效降低血脂指标,降低心血管危险性,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对比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观察
林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9-11.
摘要
(
80
)
PDF
(316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实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参考抽签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本医院治疗的72例患者分组,各组纳入36例,试验组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行硝苯地平治疗,了解用药前和用药1个疗程后收缩压测量值、舒张压测量值、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内径测量值、加压之后肱动脉内径扩大百分数,计算治疗有效统计值。
结果
试验组用药1个疗程后收缩压测量值、舒张压测量值、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内径测量值少于对照组计算数据值(
P
<0.05),试验组用药1个疗程后加压之后肱动脉内径扩大百分数多于对照组计算数据值(
P
<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统计值多于对照组计算数据值(
P
<0.05)。
结论
为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的效果良好。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氯沙坦钾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刘盼, 李英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12-13.
摘要
(
69
)
PDF
(361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氯沙坦钾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作用与效果。
方法
选出我院接受并治疗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7年12月直到2019年7月,把其中41例只接受盐酸贝那普利片的为A组,另外41例接受氯沙坦钾的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
结果
在治疗后,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更低,具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
P
<0.05);在治疗后,B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对比A组患者更低,具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
P
<0.05)。
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氯沙坦钾对比盐酸贝那普利能够得到更为良好且确定的治疗效果,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促进其血压被控制到更为理想的范围中,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曹鸾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14-16.
摘要
(
81
)
PDF
(391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1例采用冠脉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心肌酶谱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K、CKMB水平、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与神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说明了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治疗。
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分析
宋洪美, 马风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17-18.
摘要
(
85
)
PDF
(382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有效率。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5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组间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TC(5.05±0.72)mmol/L和LDL-C(2.61±0.7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2±0.64)mmol/L和(3.14±0.67)mmol/L;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1%)明显高于对照组(84.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观察组为(7.8%),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提升疗效,安全性良好。
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CysC及血浆Hcy水平变化及意义
苏行, 陈向民, 申晓华, 陈保见, 李丹丹, 吕罗岩, 周婉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19-22.
摘要
(
52
)
PDF
(616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体内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12月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肾功能异常分为单纯心力衰竭组(50例)及心肾综合征组(50例),本研究肾功能异常定义为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另选取3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正常的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不同组别,不同心功能患者的CysC、Hcy、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水平变化。
结果
心肾综合征组及单纯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CysC、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5);心肾综合征组患者血清CysC、血浆Hcy水平高于单纯心力衰竭组的患者(
P
<0.05);心肾综合征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清CysC及血浆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CysC及血浆Hcy水平变化与LVEF水平变化呈负相关(
P
<0.05);ROC曲线表明CysC及Hcy对诊断心肾综合征有意义(AUC分别为0.610、0.707,95%CI分别为0.500~0.652、0.596~0.812,
P
=0.001)。
结论
血清CysC及血浆Hcy水平有助于2型心肾综合征诊断,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杨奕轩, 席雅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23-25.
摘要
(
72
)
PDF
(455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将心内科6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用计算机对入院编号随机抽样分组,分为:常规组(
n
=30,胺碘酮)、联合组(
n
=30,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分析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联合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联合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心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许云耀, 陈友莲, 黄世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26-28.
摘要
(
67
)
PDF
(505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影响。
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的68例心律失常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胺碘酮(实验组)进行治疗干预及普罗帕酮(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心率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采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病症进行治疗干预,更有利于优化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hs-CRP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
艾司洛尔与西地兰治疗急诊快速房颤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影响评价
刘发琼, 陈海燕, 曾学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29-31.
摘要
(
111
)
PDF
(529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联合西地兰治疗急诊快速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改观。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集的106例快速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为对照组(
n
=53,对其使用艾司洛尔治疗)、观察组(
n
=53,在使用艾司洛尔的前提下,采用西地兰加以辅助)。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并统计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心室率下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也以79.25%高于对照组的47.17%。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艾司洛尔配合西地兰对控制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有协同作用,可大幅度提高治疗有效率,为临床快速选择提供指导。
左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伴心衰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谟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32-33.
摘要
(
89
)
PDF
(523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左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伴心衰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6例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均分2组,常态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科研组3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左西孟旦治疗,研究其临床疗效。
结果
经治疗后,科研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常态组明显更优,
P
<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左西孟旦治疗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减轻炎症,其治疗优势明显。
顽固性心衰患者采取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价值分析
李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34-35.
摘要
(
69
)
PDF
(517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顽固性心衰患者行硝普钠+多巴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顽固性心衰患者,患者均于2018年1-12月接受治疗,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51例。单一组仅给予单纯的硝普钠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多巴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94.12%),明显高于单一组38例(74.51%),两组治疗前的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数值基本相同,治疗后联合组的BNP和CRP数值均优于单一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优势,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P值小于0.05。
结论
对顽固性心衰患者行硝普钠+多巴胺联合治疗,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王菲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36-38.
摘要
(
59
)
PDF
(547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4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其入院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实施快通道心脏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心肌氧化损伤、炎症反应以及神经相关肽。
结果
术后1h、24h,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β淀粉样蛋白(Aβ)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心脏手术患者实施快通道心脏麻醉,减少了患者炎性反应,保护了其心肌和神经功能,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护理
研究集束化管理在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影响
程小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39-41.
摘要
(
82
)
PDF
(573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集束化管理在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6例合并高血压的病患,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应用集束化管理,比对干扰前后2组病患的血压情况和干体重,治疗后的高血压发生率和控制率,病患自测血压的达标情况。
结果
比对数据后得知,干扰后的血压情况和干体重显著比干扰前改善,且观察组优过对照组(
P
值<0.05),治疗后的高血压发生率和控制率,自测血压的达标情况,观察组显著优过对照组(
P
值<0.05)。
结论
应用集束化管理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病患,血压控制效果理想,值得应用推广。
临床研究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异常的产前咨询与预后分析
刘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42-44.
摘要
(
53
)
PDF
(572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产前咨询与预后分析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94例检出胎儿心脏异常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产前咨询服务+预后分析)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7例,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评价其治疗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胎儿存活率(93.62%>65.96%)相对更高(
P
<0.05),而中期引产率(4.26%<17.02%)、死亡率(2.13%<17.0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0.25±3.17)分<(49.36±3.54)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8.35±3.46)分<(48.25±3.91)分]相对更低(
P
<0.05)。
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胎儿心脏异常的筛查,能够准确检出疾病。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做好产前咨询和预后分析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产前治疗效果,改善产妇的身心状态,进而获得良好的分娩结局,尽可能保障胎儿的健康安全。
人群防治
家庭核心导向的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杨琴, 雷园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45-46.
摘要
(
53
)
PDF
(615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家庭核心导向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20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核心导向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依从性、护理前后抗凝知识、术后6个月两组国际化标准比率(INR)检测次数及目标范围率。
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
P
<0.05);护理后观察组危险因素、预防知识、抗凝重要性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INR检测次数多于对照组,INR在目标范围率62.78%高于对照组50.64%(
P
<0.05)。
结论
家庭核心导向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能提高依从性,提升抗凝知识,增加复诊次数,规范抗凝治疗。
彩超技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开展效果观察
蔡准顿, 庄晓燕, 谢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47-49.
摘要
(
78
)
PDF
(620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彩超技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开展效果。
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500名单胎孕妇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行二维彩超及四维彩超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式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1500名孕妇经分娩后超声诊断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共100例,其中心室间隔缺损58例,法洛四联症6例,右室双出口8例,三尖瓣中重度反流12例,肺动脉闭锁5例、大动脉转位4例,单心房单心室4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本组1500例孕妇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者共100例,经二维彩超确诊者71例,检出率为71.0%;经四维彩超确诊者89例,检出率为89.0%;与二维彩超比较,四维彩超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相对于二维彩超而言,四维彩超能够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可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推广应用。
护理
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陈莲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50-52.
摘要
(
65
)
PDF
(616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干预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常规组,试验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常规组,同时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05)。
结论
个性化护理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与生活质量评分,降低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教育及护理干预
袁瑞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53-54.
摘要
(
77
)
PDF
(662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接受整体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方法
纳入110例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接受整体护理,常规组实施健康教育,以认知能力、管理模式、用药依从性、症状改善等为观察指标,统计护理干预三个月后的效果。
结果
研究组健康管理模式形成率、规范用药率、不适症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
P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疾病知识知晓度评分均有所增长,且研究组增长幅度更大(
P
<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在接受整体护理期间辅以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疾病知识认知和运用能力,对改善用药依从性、生活习惯和模式、不适症状有益,是优化患者预后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前景可期。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术前应激的影响分析
岳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55-57.
摘要
(
74
)
PDF
(667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术前应激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86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每组43例,予以常规护理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理状态作出分析与比较。
结果
护理后,联合护理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
P
<0.05),联合护理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
<0.05)。
结论
采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忧郁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值,防止患者血压产生剧烈波动,减少患者术前应激反应,在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术前的护理上起到重要作用,可推广使用。
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式分析
邓淑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58-60.
摘要
(
80
)
PDF
(644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究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式,为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70例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以及血压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在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和促进患者康复。
优质护理在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郑小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61-63.
摘要
(
70
)
PDF
(666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合并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运用优质护理的价值。
方法
将妇科80例高血压合并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3月间)纳入研究,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基础组(
n
=40)、优质组(
n
=40),对基础组实施基础护理,对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优质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基础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显著(
P
<0.05)。优质组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与基础组组间对比更低,生活质量评分与基础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在高血压合并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运用优质护理可改善血压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全程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
何丽华, 彭小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64-65.
摘要
(
56
)
PDF
(660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讨论全程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为56例,选取人群为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对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基础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验组则在此之上使用全程护理干预方式,每组样本数均为28例。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
实验组28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而对照组较低,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龄脑出血术后患者实行全程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
李春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66-68.
摘要
(
46
)
PDF
(685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其中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加强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
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74%、93.62%,均高于对照组数据(80.85%、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5.045、5.371,
P
<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临床护理干预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可促使临床疗效提升,效果令人满意,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陈雅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69-71.
摘要
(
74
)
PDF
(689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
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已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未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与实验组(30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预后。
结果
实验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患者抢救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6%)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效果。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
白光英, 刘佳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72-74.
摘要
(
80
)
PDF
(686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全程优化护理),两组各有43例,对比其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02%,与对照组60.47%相比较高,且准备、急救、住院总时长均少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应用效果较好,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病症状况,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大价值,值得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路径对STEMI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朱慧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75-77.
摘要
(
41
)
PDF
(695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胸痛中心急救护理路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效果,旨在进一步提高STEMI的救治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胸痛中心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261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肌梗死护理路径,观察组患者接受胸痛中心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院内延迟时间、住院相关指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FMC2ECG)时间、首份ECG至确诊时间、平均开始溶栓治疗时间(D2N)、就诊至备术完成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花费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院内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STEMI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提高诊治效果,降低病死率,简单易实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林秋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78-80.
摘要
(
49
)
PDF
(689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
方法
将内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5月间)根据实际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
n
=40,常规护理)、优质组(
n
=40,优质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优质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优质组护理1周后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
P
<0.05)。优质组死亡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黄珊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81-82.
摘要
(
39
)
PDF
(662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在2018年8月到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9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44例患者)和对照组(45例患者)。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针对性护理。
结果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7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05)。患者护理前的LVEF、LVEDD、LVESD值,两组均相当,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05);患者护理后的LVEF、LVEDD、LVESD改善程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05)。患者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均相当,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05);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疗效,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措施分析
何幼玲, 谢碧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83-85.
摘要
(
99
)
PDF
(689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试析施行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择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52例,病例选取时间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HAMD、HAMA、PSQI评分更低,认知度、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护理满意率显著更高,
P
<0.05。
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施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其情绪、满意度、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志芳, 沈肖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86-88.
摘要
(
63
)
PDF
(715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慢性心理衰竭患者,按照算机产生的随机数依据奇偶数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5);干预前,研究组、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LiHF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LiHFe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围手术期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郭丽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89-91.
摘要
(
66
)
PDF
(712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使用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1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中,9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6例患儿,观察组患儿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较对照组患儿家属更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获得有效围手术期护理后,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患儿护理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还能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病例报告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陈姣, 卢庭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92-94.
摘要
(
26
)
PDF
(6076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合并不完全肠梗阻1例护理体会
赖冬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1): 95-96.
摘要
(
18
)
PDF
(686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