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9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9-05-15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2.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标准刊号:CN44-158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015邮发代号:46-192定价:8.00元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
健康教育在门诊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对其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
刘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3-5.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用在门诊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对其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门诊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及其对疗效、生活质量等的改善作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分析
林瑜芬;张婷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6-7.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参与研究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左房内径(LAD)(50.47±10.45)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7.26±11.15)mm、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Ea)(14.83±3.24)高于对照组的(33.26±6.14)mm、(45.58±5.34)mm、(8.03±4.11),左室射血分数(LVEF)(54.14±0.16)%低于对照组的(69.10±11.13)%(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为临床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8-10.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6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10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3例)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行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收缩压水平为(125.58±12.49)mmHg、舒张压水平为(80.46±8.05)mmHg,依次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接受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甲磺酸氨氯地平行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治疗效果佳。
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林雪莲;吴冬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11-13.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1月到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共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取硫酸镁药物治疗,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取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经治疗无效者1例,较对照组的7例明显要少,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6.00%,远高于对照组的7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9%、26.67%,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用药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方面有较为确切的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并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脑梗死病人中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价值研究
郑莉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14-16.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中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胱抑素C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抗凝血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胱抑素C高于完全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抗凝血酶则低于完全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检测意义。
脑卒中合并昼间嗜睡对卒中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陈建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17-19.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脑卒中合并昼间嗜睡对卒中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以脑卒中合并昼间嗜睡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单纯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昼间嗜睡的高危因素,观察脑卒中合并昼间嗜睡对卒中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年龄(70.15±3.17)岁、病程(13.52±0.51)d、合并高血压者占81.08%、TG(1.45±0.10)mmol/L、夜间SBP(144.85±1.48)mmHg、DBP(81.20±2.70)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昼间嗜睡的发生,与高龄、病程长、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关。合并昼间嗜睡者,夜间可见血压升高现象,导致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及反杓型程度加重,增加不良预后发生的风险。
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意义分析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
高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20-21.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意义及并发症发生率发生情况。方法我院在进行本次研究的时候主要选择了86例患有微血管性心绞痛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之间,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数相同。其中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主要采用尼可地尔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相关反应指标中水平。结果研究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而且在心悸、低血压、其他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低于对照组,相关反应指标中水平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也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B超联合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对比分析
何靖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22-24.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B超联合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当中,随机选择了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发病后15d内接受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DSA检测方法,为观察组提供B超联合CTA造影检测,分析不同检验方法所得结果。结果 B超联合CTA诊断方法应用后,观察组患者总检出39例,检出率为90.70%。检查前准备(89.14±0.25)分、检查流程(94.02±1.32)分、检查时间(89.62±1.87)分、检查体验(88.32±1.28)分。总满意人数为41例,所占比重为95.35%,各项结果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
吴海涛;马妹花;信栓力;赵梦雅;杨海平;薛丽芹;邵丽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25-26.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标准EECP治疗的连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压、心率测量资料,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EECP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7天以及治疗后之间血压、心率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3天较治疗前SBP平均下降(9.6±18.2)mmHg(P<0.01),DBP平均下降(4.9±11.1)mmHg(P<0.01),治疗7天组与全疗程组比较,DBP下降(3.1±6.0)mmHg(P<0.01),心率下降(1.3±3.9)mmHg(P<0.05);患者EECP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SBP下降(13.0±20.2)mmHg(P<0.01),DBP下降(7.0±10.6)mmHg(P
七氟烷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酶及心率的影响评价
徐三荣;王月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27-29.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七氟烷麻醉对其心肌酶以及心率的影响。方法以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时间所选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丙泊酚麻醉,实验组行七氟烷麻醉,分析两组干预后心肌酶、心率等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6h、12h、24h的c TnI、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5min、10min、15min的DBP、S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七氟烷麻醉,不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可更好改善患者的心肌氧供,对血压、心率等的影响较小,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
翁丽芳;郑明英;吴启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30-32.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2日期间我院老年冠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3.94±1.85)d、黑便消失时间(3.28±0.55)d、胃脘痛减轻时间(2.19±0.11)d、心悸改善时间(3.89±1.59)d、总有效率(96.00%)、1个月消化道出血率(0.00%)、6个月消化道出血率(2.00%)、12个月消化道出血率(4.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显著。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李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33-34. 
摘要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00例研究对象,从2017年1至6月阶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祛痰平喘、解痉、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与对照组患者的76.0%相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的以上各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心律失常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提高患者的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食道不同刺激方式对终止冠心病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分析
郑锐贵;范金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35-37.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经不同刺激方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此次依随机将2017年7月-2018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程序期前刺激法,观察组用超速抑制法,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并将所获得相关数据做对比分析。结果超速抑制法的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程控期前刺激法50.0%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食道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显著有效,超速抑制刺激法优于程控期前刺激法,此方法可快速、有效的终止室上速心动过速,值得临床推广。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危志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38-40. 
摘要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在2017年2月19日至2018年2月19日期间选取128例疑似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观察组)、1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试验对象,且均进行心脏彩超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A峰(82.41±5.65)cm/s、LADd(51.59±6.27)mm、LVDd(55.86±5.84)mm、LVPWd(9.69±0.32)mm均高于对照组,E峰(70.43±5.41)cm/s、E/A(0.43±0.15)、LVEF(50.21±5.43)%低于对照组(P<0.05)。而心脏彩超的敏感度为97.00%,特异度为96.43%,漏诊率为3.00%,误诊率为3.57%。结论在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时,运用心脏彩超,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严重脓毒血症及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
汤丰宁;丁宁;龙勇;李华;李长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41-43. 
摘要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严重脓毒血症及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和3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严重脓毒血症组RAP、PAWP低于急性心力衰竭组,CI、SVRI、SI、LCW高于急性心力衰竭组(P<0.05);CI在严重脓毒血症和急性心力衰竭中鉴别中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901、0.723、1.000,SVRI次之,分别为0.886、0.698、1.000。结论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鉴别、治疗方案的制订中有重要价值。
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魏思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44-46.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设置三组患者,即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组,以下简称A组,共纳入2018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54例。单纯心力衰竭组,以下简称B组,纳入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心力衰竭患者55例。健康组,以下简称C组,纳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5例。三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对其进行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此基础上选取A组患者的痰液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对病原微生物情况进行测定;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降钙素原水平,对比A组患者中不同病原微生物的降钙素原水平,及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和C组,且各组间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54例患者经痰液病原微生物检测共检测62株病原菌,其中格兰阴性菌33株,占比53.23%,检出率远高于格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变形菌属、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大,其降钙素原水平也不断升高,各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治效率,为患者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
胎儿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超声随访观察
童小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47-49.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胎儿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超声随访观察。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右房右室增大、压差大于20mmHg、三尖瓣反流的45例患儿。从怀孕二十四周开始直至胎儿出生以后的第九周,之后每四周对其进行依次胸腔积液、有无心包腔、心腔大小、反流压差、三尖瓣反流速度检测。结果进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共3671例,其中有1560例胎儿出现了三尖瓣高速反流现象,发生率为42.50%。其中有43例胎儿为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其检出率为1.95%。有28例患儿为中度的三尖瓣反流者、有15例为轻度的三尖瓣反流者,其中有6例为出现右心衰竭合并征象。经过随访结果证实,有17例胎儿在出生以前的三尖瓣反流现象转为极轻度或消失,而持续三尖瓣反流时间为1天-28天。有26例胎儿的三尖瓣反流现象持续为出生以后。结论如果胎儿三尖瓣反流压力以高于70mmHg时,应提出提前分娩的建议,达到肺动脉高压缓解的目的,防止胎儿在宫内有意外情况发生。
应用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价值分析
陈文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50-51.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数字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2例,观察组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早期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输血率、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胸部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更易恢复。
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中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探讨
肖剑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52-53. 
摘要 ( 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探究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中不良反应问题,并针对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合理性的提升策略提出具体建议。方法结合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文献资料和相关试验研究数据,对心脑血管疾病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展开分析,同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等几方面内容作出研究。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同时患者的病情、治疗时间以及身体素质等因素均会对用药剂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用药时间则会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及睡眠质量等产生影响。结论为了保证心血管联合用药的合理性,降低心血管患者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叶绍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54-56.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到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BP(110.25±7.25)mmHg、DBP(82.36±3.84)mmHg、饮食知识(95.81±2.49)分、运动(94.72±1.73)分、用药(90.66±2.18)分、监测(93.49±2.05)分、1年内再次就诊率为2.33%。对照组护理后SBP(131.48±2.50)mmHg、DBP(94.37±3.49)mmHg、饮食知识(80.19±3.16)分、运动(82.33±2.24)分、用药(84.17±3.04)分、监测(83.50±1.40)分、1年内再次就诊率为23.2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到急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指标,提高患者的各项知识掌握水平,预防再次入院。
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作用
米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57-58.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将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脑卒中重症患者资料50例开展分析,所选50例脑卒中重症患者通过随机法实施分组,其中25例患者接受传统急救护理作为对照组,25例接受动态急救护理模式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脑卒中重症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脑卒中重症患者接受各自急救护理措施之后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明显;两组脑卒中重症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脑卒中重症患者,在其急救护理工作中开展动态急救护理模式效果理想,应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急诊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汤雪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59-61.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使用急诊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使用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效果分析。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7月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并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显微手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使用个性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生存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神经功能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生存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急诊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配合个性化手术室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水平,效果明显,可临床推广应用。
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护理探讨
傅洲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62-64.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剂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冠心病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使用seldinger局麻,于患者右侧股动脉穿刺,在左右冠状动脉内插入6F左右冠造导管,注入350mg/L欧乃派克非离子型造影剂,观察患者冠状动脉形态,明确受累血管长度、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部分患者可提供支架植入治疗,并进行全面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80.00%(P<0.05)。结论将护理措施用于冠心病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围术期护理中,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4C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 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林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65-67.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4C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4月,冠心病PCI术患者80例入组,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分别实施常规管理、4C护理干预。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SES、自我护理能力组内对比高于术后次日,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6个月不遵医用药、饮食问题、少运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宋诚诚;周海艳;罗长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68-69.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随机选取46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病人予以普通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病人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SAQ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状态、心绞痛稳定状态以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在出院6个月期间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为56.52%,显著高于实验组病人的26.09%。两组病人各项指标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绞痛程度,提升病人生活质量,还能降低病人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负性情绪影响体会
陈燕娇;蔡燕芳;林碧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70-72.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心理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应用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37.62±3.36)分]、抑郁评分[(36.24±3.48)分]低于对照组[(45.44±4.52)分、(43.26±3.52)分],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4.44%),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十分可行,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并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好评度。
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
李枝云;何惠娥;李艺娜;陈艺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73-74. 
摘要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以ICU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并对护理效果予以分析。方法按照床号奇数和偶数的不同,将我院于五个月内(2017年10月-2018年3月)接收的132名ICU急性心梗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每组人数保持均等。对观察组施以不同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最后根据治疗依从性状况、自评量表的得分状况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自评量表得分均高于观察组,且产生了较高的治疗依从性。从对比结果来看,两个小组在这三项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梗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其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可获得比较显著的护理效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叶敏宏;叶志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75-77.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7月收住我院保健病房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无缝隙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心绞痛发作状态。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且心绞痛发作控制状态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对疾病转归具有推动作用。
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李淑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78-80.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心力衰竭患者在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探究其护理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4例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评分于对照组、依从性96.1%高于对照组82.4%(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依从性,并提升出院后生活质量。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淑玉;陈燕云;林碧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81-83.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中应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8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实施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分为观察组(42例,应用早期综合护理)、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37.57±3.40)分]、抑郁评分[(38.36±3.50)分]低于对照组[(42.36±3.15)分、(43.12±3.38)分],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中应用早期综合护理具有较佳的效果,更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况,且有助于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干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苏秋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84-86. 
摘要 ( 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对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88例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5.91%),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十分可行,具有较好的效果。
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早期整体护理探讨
黄惠娟;黄慧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87-88.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早期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护理疗程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4±1.8)d,心衰纠正时间为(31.1±5.7)h,心率为(133.4±9.5)次/min,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2±4.1)d,心衰纠正时间为(45.6±8.9)h,心率为(167.3±8.9)次/min,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更高,为93.33%(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因此,改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高,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余巧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89-91.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联合全方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胡丽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92-94.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联合健康教育分析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时间范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一组为观察组(联合全方位护理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率、呼吸恢复稳定时间,评定联合健康教育分析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率、呼吸恢复稳定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改善效果佳,且心率、呼吸恢复稳定时间明显缩短,效果理想。
少见先心病巨大右冠左室瘘介入治疗(附1例报道)
何佳艺;姜黔峰;谢芳;焦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 9(08):  95-96.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对少见先心病巨大右冠左室瘘开展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就诊患者进行一系列检查后确认其患有巨大右冠左室瘘,行内科介入封堵治疗。结果术后心影增大,封堵器固定,未见明显分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结论患者胸闷、气促明显好转,无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介入治疗取得了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