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25, Vol. 15 ›› Issue (8): 8-12.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终点事件对比研究

陈檀琦, 杜静园, 吴琪*   

  1.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浙江 宁波 315800
  • 发布日期:2025-08-21
  • 通讯作者: *吴琪为本文通讯作者
  • 基金资助: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医学专项资金项目-中美华东心血管病学科研专项,编号:2023ZYC-A26

  • Published:2025-08-21

摘要: 目的 比较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在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7-12月于本院收治的230例C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n=115,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和吲哚布芬组(n=115,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吲哚布芬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服药前、服药后3、6和12个月的血凝指标、肾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和健康状况。结果 本研究符合纳排标准的230例患者经剔除和脱落7例后,最终实际入组人数为223例,吲哚布芬组110例,阿司匹林组113例。随访12个月内,吲哚布芬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36%,阿司匹林组为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死亡情况发生。服药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聚集率(P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3-12个月,吲哚布芬组的PLT和PRA水平均较阿司匹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变化,两组间PLT水平表现出显著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P<0.05)。服药前和服药后3-12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Cr)浓度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和服药后3-12个月,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和服药后3-12个月,两组患者的EQ-5D-5L量表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12个月患者的EQ-5D-5L量表分数>服药后6个月>服药后3个月>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吲哚布芬治疗CCS患者的抗血小板作用较阿司匹林好,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 慢性冠脉综合征, 吲哚布芬,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