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阙秋金. 全方位护理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4,14(7):110-112. [2] 黄淑敏,李雯.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对高血压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4,14(05):85-88. [3] 许秀萍,王效影,徐威.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转运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3,15(8):993-995. [4]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2,26(2):106-126. [5] 张静,张海鸽,程苗苗,等. 量化评估策略下的保护性动机干预对心律失常经射频消融术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3,20(5):180-184. [6] 张化画.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作用[J]. 生命科学仪器,2022,20(4):封3. [7] 许秀萍,刘娜,徐威.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应用一体化综合护理的实践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9):1136-1137,1139. [8] 李惠. 基于FMEA模型的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效果[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4):956-961. [9] 于洋,宁明珠.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与情绪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3):407-410. [10] 张小香. 基于心电监测的个性化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效果[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23,30(2):115-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