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晓燕,蒋红娟.预警评分干预模式对提高川崎病患儿护理质量及控制并发症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4):569-573. [2] 单建霞.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9):1582-1584. [3] 蒲香君,姚盼,赵小平.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川崎病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9):120-122. [4] 杨敏.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z1):121-122,127. [5] 唐芳,罗顺清,杨红,等.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居家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31):2445-2450. [6] 唐芳,罗顺清,程婷,等.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2020,27(14):35-39. [7] 林剑平,黄湘晖.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患儿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成效探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2):56-58. [8] 吴守业,林道炯,张余转.川崎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和T细胞免疫在疾病不同时期的表达特点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1):118-121. [9] 刘飞,吴克义.杭州市2014-2018年川崎病患儿流行病学调查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0,36(5):631-635. [10] 李海洲,张琳,王瑾,等.基于SOCS1/STAT3信号通路探讨miR-155对川崎病幼鼠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2):2004-2009. [11] 姚静,徐明国,王威,等.基于互联网络的延续护理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家庭照顾负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0-113. [12] 傅晓珍,李志飞,陈丽君,等.远程护理减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儿童家庭负担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11):780-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