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21, Vol. 11 ›› Issue (12): 15-17.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定量评估心肌组织特性初步研究

何秀超1, 陈梓娴2, 关青艳3, 周赵霞1, 南江2, 庄辛2, 辛文龙2, 雷军强2, 郭顺林2,*   

  1. 1、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 宁波315020;
    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730000;
    3、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医共体,浙江 宁波315040
  • 出版日期:2021-04-25 发布日期:2021-09-30
  • 通讯作者: *郭顺林为本文通讯作者。
  • 基金资助:
    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 2018A48);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苗人才培育基金( FYQM-LC-202009 )

  • Online:2021-04-25 Published:2021-09-30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心肌组织特性无创定量评价可行性评估。方法 回顾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连续病例30例,且心脏超声、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均为阴性。在IVIM后处理软件(MitkDiffusion)下依次测量心肌不同节段灌注分数(f值)、真性弥散系数(D值)和假性弥散系数(D*值),比较心脏不同部位、心肌节段及供血区域组之间各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供血区域心肌组织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旋支供血区f值和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供血区域之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基底部、中间部和心尖部f值和D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部位心肌组织D*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底部心肌组织平均D*值最低。结论 IVIM成像技术可实现心肌组织无创定量评价,且重复性好。左室心肌不同供血区域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存在差异,其中左前降支供血区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较好,为今后心肌组织定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灌注分数, 真性弥散系数, 假性弥散系数, 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