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艳春,秦江梅,杨晓倩,等.北京市社区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05(20):590-594. [2] 孙宏慧,周和,黎丽芸.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3):2212-2214. [3] 王一,潘鸣镝,吴建华,等.2001-2010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动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3):191-194. [4] 王鹏,修春红,王岚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1):1175-1178. [5] 孟竹,梅少平,李梅,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及其与循环标记物的相关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3(9):280-282,289. [6] 孔维敏,刘林,薛存屹,等.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对中风和冠心病事件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6,1(16):76-79. [7] 勇强,张蕾,田菊,等.颈动脉斑块检查标准化流程[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4(2):269-273,268. [8] 王鹏,修春红,王岚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1):1175-1178. [9] 李雯,周勇,刘雪梅,等.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3):232-236. [10] 肖天祎,刘焱,李继来,等.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缺血性卒中的诊断[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6(48):1000-1005. [11] 栗静,石正洪.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1(34):88-91. [12] 陈善,周晓秋,叶梁,等.辛伐他汀对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清炎症介质、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12(5):477-481. [13] 秦任甲. 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30多年的国内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4,2(24):5-8. [14] 于明,贾海玉,李国春.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1(30):1-4. [15] 商施锞,张玉笛,李荣亨.血液流变学与临床[J].现代医学,2017,1(45):163-167. [16] 郭华,陈炅,索冬卫.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6(2):98-100,104. [17] 贾东佩. 降纤酶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APTT、PT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0(7):124-12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