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欣,张媛,刘佳,等.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全因死亡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24,29(2):131-136. [2] 张健瑜,梁茜,许兆延,等. 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方面的特点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4):24-26. [3] 宋金萍,赵生霞,黄国虹.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2):3046-3049. [4] 李婵,刘月娥,雷雪,等.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24,24(4):6-9. [5] 和军辉,万大国,董静,等. 泛免疫炎症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24):2976-2981. [6] 杨慧菁,温旭升,文建卿,等.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13-15,19. [7] 李惠萍,胡安民,高伟,等.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急性肺栓塞的相关性[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2,51(2):131-135.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9] 王乔宇,武明芬,柳鑫,等. 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21):2999-3016. [10] 白雪蕾,王晓东,张英丽,等. 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晕厥发生情况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3):324-328. [11] 杨梦,苏丽清,胡志希. 基于毒邪与络病学说探讨免疫炎症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作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26(6):60-65. [12] 安然,秦璨,武琼,等.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预测价值[J]. 临床军医杂志,2022,50(11):1129-1133. [13] 派孜拉·肉孜买买提,方青波,田广磊,等. 白细胞介素-1β及相关标志物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表达变化与作用机制相关性研究[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9,46(3):164-168,封3. [14] 库尔班江·吐尔逊,买买提吐尔洪·吐尔逊.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J]. 安徽医药,2019,23(4):713-716. [15] 桂喜盈,田无忌,关俊文,等. 脑创伤术后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1(1):118-121. [16] 刘雪莲,牟丽娜,马莎莎,等.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脂蛋白(a)水平及凝血功能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深静脉血栓作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6(6):642-646. [17] 冯鹤云,陈子亮,包天舒,等. 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联合D-二聚体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9):1152-1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