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金萍,迪力努尔·吾买尔江,王昌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rs21631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衰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8):586-589,592. [2] 闫彬,赵益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7):630-633. [3] 范东旭,薛金枝,韦利,等.vWF及TSP-1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5):70+72. [4] 许顶立,马壮.2018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管理指南更新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15-2019.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11-614. [6] 白光明,李振前,李延江.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指标、生化指标水平与静脉血栓形成[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2):221-222. [7] 杨晨,全首祯,马越云,等.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2,28(12):2357-2362. [8] 陶冬连,邓珊,胡越,等.血小板外泌体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2,30(3):975-978. [9] 刘晓东,闫业军,党宏伟,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老年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研究[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1,42(1):11-14,42. [10] 门剑龙,任静.vWF在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12):1165-1168. [11] 宋金萍,马晶,黄国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22,37(5):438-442. [12] 侯瑞华,何尧利,温慧军.PLR和DFR结合WELLS评分对青年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37(10):916-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