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12-02
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分析
杨晓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2.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价值。方法 2016年2月一共登记在案慢性心血管病患者401例,2016年9月对原有的慢性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结果改进后定期检查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糖达标率、血尿酸达标率、心率达标率高于改进前,改进后因症入院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慢性心血管疾病管理水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2.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标准刊号:CN44-158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015邮发代号:46-192定价:8.00元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观察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洪庆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3-5. 
摘要 ( 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高血压患者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0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与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A组78%,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压均得到改善,但B组改善的程度优于A组,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以及缬沙坦治疗的效果确切,患者血压改善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荐。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评价
邓莲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6-8. 
摘要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将我院心内科住院部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所收治300例H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为150例。纳入对照组中患者予以培哚普利片治疗,纳入观察组中患者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20.5±5.2)mm Hg,舒张压为(81.0±2.6)mm 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控制患者血压的效果确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价值。
长效单药与短效联合抗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许芬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9-11.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针对长效单药与短效联合抗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5例,传统长效单药)和观察组(55例,长效单药联合短效药),定期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血压变异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效单药联合短效抗高血压疗效更好,对血压变异性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王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2-13.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11月,总例数68例,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4例),乙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甲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甲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明显低于乙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确切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疗效分析
李进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4-15.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共计纳入100例,按研究要求设置两组,即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电图异常比例、呼吸异常比例、颅内压下降比例、意识模糊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切口脑脊液漏、脑积水、外伤性癫痫、颅内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促使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戴桂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6-18.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相关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在笔者从事神经介入以来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248例,通过患病种类不同进行分组处理,记录不同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并且整理分析计算发病概率。结果脑血管畸形组:患皮下血肿1人,患动脉夹层1人,患假性动脉瘤1人,患血管开口狭窄1人,患血管打折1人,患血管痉挛1人;脑梗死组:患皮下血肿1人,患动脉夹层1人,患血管打折1人,患鱼精蛋白过敏1人;脑瘤组:患皮下血肿1人,患血管开口狭窄1人;患对比剂肾病1人;其他疾病组:患皮下血肿2人,患动脉夹层1人,患假性动脉瘤1人,患对比剂过敏1人,患血管痉挛1人,患栓塞事件1人。结论若只是单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极低,在医生操作仔细用心的基础上能降低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发病率,随着科技发展及设备完善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会越来越高。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刘小平;许心元;郑艳安;王海军;冯玉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9-21.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冠脉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青年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老年对照组,分析观察两组危险因素与冠脉血管病变特点。结果青年组中男性居多,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过度劳累诱发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青年组冠脉造影显示大多数为单支病变,且以急性血栓性病变多见,而老年对照组多为多支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见。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过度劳累是其早期发病的高危因素,且冠脉病变以单支、急性血栓病变为主。
温阳通络法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心绞痛65例临床疗效分析
张文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22-25.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心绞痛采用中医温阳通络法联合西医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5例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心绞痛住院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温阳通络法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30天。观察血脂改善情况、住院期间心绞痛状况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血脂状况方面,用药后LDLC、TG、TC均下滑,HDLC均上升,相比之下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心绞痛状况方面,观察组心绞痛持续发作时间以及每周发作次数下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达到94.29%。结论在常规阿托伐他汀基础上联合温阳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心绞痛在治疗效果上更为显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并降低心绞痛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应用意义。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苏琼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26-28.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25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经过不同的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2.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88.0%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保证了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分析
刘亮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29-30.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共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先后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内科治疗,观察组需服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治疗,需跟踪观测患者的心血管指标,了解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凝血功能观测结果差异较大(P<0.05),服药6h、12h、24h后观察组B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的使用不会对冠心病患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不会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对于改善血小板凝聚情况、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具有重要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分析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与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的关系
王翠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31-32.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与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收治的非早发冠心病患者160例作对照组,均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分析与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LPL活性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蛋白脂酶属脂蛋白分解环节中重要的代谢调解酶,具有较高的靶向参考价值,可有效指导临床医师评估判断早发冠心病的表现状况。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其血小板功能影响
卢乃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33-34.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复方丹参滴丸对其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按照随机原则把所有患者分为单一用药1组、单一用药2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2例。其中,单一用药1组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单一用药2组给予患者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用药组同时给予患者氯吡格雷与复方丹参滴丸,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单一用药1组总有效率为93.76%,单一用药2组总有效率为90.63%,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8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每组患者治疗后的TXB2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TXB2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复方丹参滴丸,对抗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明显优于单用氯吡格雷或复方丹参滴丸。
冠脉造影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中的结果分析
陈石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35-36.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冠脉造影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中的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6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予以冠脉造影方式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的高危血管、中危血管与低危血管的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除此之外,观察前壁缺血患者的LAD、LCX、LMCA与RCA的血管病变率。结果利用冠脉造影检测后发现,两组患者的高危血管与中危血管检测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危血管检出率为3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00%,同时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心电图检测出的40例前壁缺血患者中,血管病变率LAD(72.50%)>LCX(27.50%)>LMCA(0.00%)>RCA(0.00%)。结论利用冠脉造影可以有效的检测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变血管情况,对于检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良好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尿激酶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孟凡爽;郭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37-38.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尿激酶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按随机分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静滴尿激酶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1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的LVEF、BNP、Hs-CRP及Hcy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临床1个周期的治疗,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3%,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中LVEF上升,其余指标BNP、Hs-CRP、Hcy均下降,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有效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AMI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及加速了疾病的康复。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李莎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39-40.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焦虑、术后并发症、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2.5%)(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PCI术患者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
陈锦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41-43.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行急诊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介入术围术期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并发症、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达标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8.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行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促使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护理。
心绞痛护理康复及预防调摄方法
黄萍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44-45. 
摘要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心绞痛护理康复及预防调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106例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5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康复护理并预防调摄。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治疗时间上短于对照组,在康复治疗费用以及复发率上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79.25%<96.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并预防调摄在心绞痛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临床观察
庄红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46-47.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120例重症监护室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绪变化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17例(28.3%),焦虑37例(61.7%),对照组患者抑郁49例(81.7%),焦虑55例(91.7%),相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1例(1.7%),对照组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8例(13.3%),猝死的5例(8.3%),相比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实施舒适性护理可以显著性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缓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张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48-49.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在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时,使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分组后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相比胺碘酮单纯用药而言,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情况,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快速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特点的影响分析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陈建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50-52. 
摘要 ( 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综合分析快速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特点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制作的快速心房起搏大犬模型(8只),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间段(起搏前、起搏后7h以及起搏后20h)的心房电生理特点(血压水平、房颤波周长)、心功能(每搏输出量、心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参数指标。结果 (1)起搏前、起搏后7h以及起搏后20h大犬心房快速起搏血压变化、房颤波周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间段的每搏输出量、心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建立的房颤模型会引起血压下降、房颤波周长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心脏输出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江振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53-55.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随机纳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为心律失常,并将上述患儿平均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每组中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多卡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3%(22/30),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χ2=4.8000;P<0.05);面对于临床症状方面,明显可以看出采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患儿缓解效果比对照组好,另外,也可以明显看出在住院时间方面,也明显比对照组患儿时间短,同时所需要的费用也比对照组少,各指标进行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理想,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进行推广。
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李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56-57.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1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展开研究,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改善情况。结果与入院时对比,两种患者心率、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均明显改善,6个月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率、心肌再梗死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可在临床推广。
高敏C反应蛋白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徐增政;高亚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58-60.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231例患者,检测患者术前24小时内及术后48-72小时高敏C反应蛋白、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比较术前、术后血肌酐、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术前不同范围高敏C应蛋白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血肌酐、β2微球蛋白较术前显著升高,hs-CRP(0.9±0.4 vs 3.8±0.7,P
超声检查评价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刘慧;许淑君;韩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61-62.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价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68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1次/d,连续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IMT、斑块数,比较不稳定斑块数、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MT、斑块积分、不稳定板块数、PI和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有效的反应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斑块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
朱晓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63-64.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治疗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42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CTGF、EDF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治疗后CTGF、ED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标,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目的。
延伸护理对老年心衰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陈瑶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65-67.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参考组除了出院时接受健康教育外,同时接受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遵医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饮食、服药以及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体质量、尿量自测、自我症状记录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2个月生存质量各个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通过延伸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及注意事项
王学峰;高斌;徐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68-70.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对其实施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手术前做好患者降压、防感染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行静吸复合麻醉以及采用硝普钠降低血压,在患者体内植入覆膜支架治疗,手术后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镇痛。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 40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干预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以及相应控制血压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实施方便,镇痛效果明显,且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优质护理服务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李致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71-73.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研究时,借助于随机表法,将26例患者平均地列入两组:观察组(共13例)与对照组(共1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可推广。
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巫小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74-75.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小儿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磷酸肌酸钠,n=42)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42)。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7.6%(41/42)、83.3%(35/4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30例妊娠结局的探讨
陈兵;王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76-78.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30例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对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30例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妊娠结局对比。结果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妊娠合并先心病心功能Ⅰ级患者新生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妊娠合并先心病心功能Ⅱ级患者,妊娠合并先心病心功能Ⅱ级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妊娠结局与心功能密切相关,提倡在孕前心脏科的评估,最好行手术或药物治疗后评估是否可以妊娠,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多索茶碱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研究
盛雅萍;路薇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79-80. 
摘要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多索茶碱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入并实施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口服和雾化吸入解痉平喘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与LVDD值均升高,LVSD值均降低,将两组进行比较后均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应用多索茶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郑华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81-83.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经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均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住院时间、脱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经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后,其脱机时间、出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经本次相应治疗及护理后发生不良反应几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数据对比P<0.05。结论经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基础上,对患儿提供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后,有利于提高其病情康复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716例体检人群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吴亚男;李子姗;张秀;黄千峰;王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84-86.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应用日本产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716例体检对象进行检测,分析其ba PWV与血液生化检查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716例体检人群中,发现ba PWV异常者272例(37.99%),ba PWV正常者444例(62.01%)。与正常组相比,ba PWV异常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显微镜下手指血管吻合手术的护理体会
刘晓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87-89. 
摘要 ( 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显微镜下手指血管吻合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60例手指血管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观察组患者借助显微镜设备对患者的手指血管进行吻合手术,同时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吻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与术中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结果借助显微镜并进行严格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3%;两组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结论在手指血管吻合手术中进行严格的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率,降低患者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
刘秀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90-91.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使用SF-36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指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状况、精力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P<0.05)。结论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探讨利用规范护理流程降低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唐丽敏;林明凤;章美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92-94.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在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运用范护理流程降低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80例腰椎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针对40例围手术期的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规范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微血栓发生率为2.5%,后经过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患者情况改善;手术前和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的满意率为97.5%。同时对照组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高于观察组。结论利用规范护理流程对降低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几率的分析发现,其临床使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帮助院方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心内科护士规范化轮转CCU的实践与成效
赖和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95-97.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心内科的护理质量。方法对30名心内科护士至CCU培训一年,培训前后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她们综合能力调查。结果培训前后30名护士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及对她们综合能力的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士通过规范化轮转培训能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分层带教在急诊心血管护理中的体会
陈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98-100.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讨论分层带教的方法对于急诊科心血管护理的实习护士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6年12月,在心血管护理科实习的护士80人进行这项研究,把他们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比较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另一组则采用分层带教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要比对照组的考核成绩要好。结论分层带教这种护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可以更好地提高实习护士对于心血管的护理能力。
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关性分析
李祝慧;晋红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01-103.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并总结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共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跟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并采用HAD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改善,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肺功能康复。
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
罗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04-105.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5.0%(1/20),对照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20.0%(4/2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50分以下人群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感染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倪玲玲;苏燕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06-108.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针对急诊科特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急诊流程,改善硬件设施,强化急救技能培训,实行弹性排班,落实急诊绿色通道的使用情况,加强护患沟通。结果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提高,护理差错事故减少和投诉率降低。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患者满意度及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投诉的发生。
循证护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沈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09-110.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法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按住院号进行随机数表法抽取,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所有患者均接受择期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跟踪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出血性休克)以及心理情况(SAS、SDS)。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术后实验组的抑郁状态(SAS、SDS得分低)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心理状况良好,预后较好,分娩的风险进一步降低,有助于保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
黄秋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11-113.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从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新生儿。两组新生儿均给予静脉滴注酶诱导剂、注射胆红素拮抗剂、蓝光照射等临床治疗。在此期间,观察组新生儿由产科护理人员给予抚触护理和新生儿游泳干预。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黄疸持续治疗时间、光疗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粪排尽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新生儿短,各项治疗指标之间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从治疗第3d开始,到治疗第7d时,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在常规临床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和新生儿游泳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促使血清胆红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显著下降。
小儿腹泻优质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杨凤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14-116.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的80例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小儿腹泻护理要求给予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且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5.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0.0%)。结论对腹泻患儿使用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融洽医患关系。
分析颅内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
宋义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17-118.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颅内结核的临床特点与CT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方法在2013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结核患者中选取68例有完整临床资料与CT影像学资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入组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颅内结核临床特点与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结果 68例颅内结核患者中结核性脑膜炎44例(64.7%),结核瘤16例(23.5%),结核性脑脓肿8例(11.8%),颅内结核以结核性脑膜炎为主,结核瘤次之(P<0.05)。病灶分布在颞叶的有24例(35.3%),分布在额叶的有17例(25.0%),分布在顶叶的有15例(22.1%),分布在枕叶的有5例(7.4%),分布在基底节的有4例(5.9%),分布在小脑的有3例(4.4%),颅内结核病灶所在部位以颞叶、额叶、顶叶为主(P<0.05)。结论颅内结核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性,CT平扫多呈异常表现。CT平扫在颅内结核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价值,平扫影像资料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指导,CT扫描无创、分辨率高、操作简单快速,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98例体会
许丽晶;洪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19-121.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体会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到某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分别为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教育,研究组患者则实行阶段性健康教育,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依据患者出血的不同时期,实行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上消化道出血知识的认知率、治疗依从率、自我保护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低于研究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阶段性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更好的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同时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的行为及认知态度得到有效的改善,使患者的满意度实现显著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肛肠手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陈东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22-124.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肛肠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推注2ml 0.375%丁哌卡因溶液,观察组推注2ml罗哌卡因溶液,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最大感觉阻滞平面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麻醉治疗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对肛肠手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降低患者围术期的痛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刘军;汪凤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25-127.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8月进行无痛分娩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第一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与对照组,观察组的镇痛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2.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7.5%低于对照组22.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无痛分娩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提高镇痛效果,加快麻醉起效时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大出血分析
郭金鸿;沈华;赵岗;李全康;徐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28-129.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就放射介入法在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共3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水囊压迫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放射介入治疗法,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调查患者的住院资料,如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后随访调查患者的并发症法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较而言更短,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经计算,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相较,治疗效率更高,其中,前者为94.74%,后者为73.68%,组间差异显著(P<0.05);后跟踪随访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发现患者无一再出血。但是在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部胀痛等,在1.2~2d后腹部胀痛消失。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例患者持续发热,经测量体温均高于37.5℃,在2~3d后体温恢复正常。结论对于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质量计效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推广价值,可用于临床治疗。
精准频率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对腰椎隐匿骨折的诊断价值
周伟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30-132.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隐匿骨折采用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脂肪抑制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以我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60例腰椎隐匿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X线平片、核磁共振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完成后,在核磁共振信号表现方面,T1WI在水平方向存在椎体中央条状低信号;T2WI为带状等信号或者是低信号;T2WI-SPAIR显示为高信号,呈带状分布,大范围较为清晰,对应的序列易于识别。结论腰椎隐匿骨折采用精准频率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可以获得更为清晰地影像资料,消除伪影对影像检查资料的影响,促进对腰椎隐匿骨折的诊断,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周清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33-135.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两年期间进行突发性耳聋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取11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及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其SAS、SDS评分均得以好转,且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后其SAS、SDS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均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8.28%,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7.93%,统计学分析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中可进行采纳并应用。
中药储存和养护研究问题与对策分析
江秀琴;陈淑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36-137.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加强中药房养护管理对中药储存和养护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5年12月时段未加强中药房养护管理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时段实施加强中药房养护管理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60例患者对比两组的药材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药材满意度96.3%高于对照组76.3%,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储存和养护中加强中药的储存及养护管理可提高患者对药材的满意度,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中医药剂加减对不同病因治疗的分析
李佩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38-139.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与探讨中医药剂加减对不同病因以及中医分型的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心肌炎患者2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依据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其进行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具体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气阴两虚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8%,邪气侵袭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心气虚弱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86%,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进行围绕,依据患者具体症状中"气"与"阴"的变化以及邪气的侵袭对心肌炎患者实行中医药剂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方法在对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与应用。
药物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张跃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40-142.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日益变化,高血压疾病已渐渐成为了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活水平上升的一大阻碍因素。近些年来,在医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下,医学界各人士通过对高血压疾病机理的研究不断研制出了新的降压药物。本文从中药、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三方面展开,对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研究
谢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12):  143-144.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慢性咳嗽临床体征与检查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慢性咳嗽患者的症状特点,并基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阐述慢性咳嗽呼吸系统外的常见病因,以期能够为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