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6-04-02
急诊科抢救护理配合流程的探讨
陈伦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2.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诊科抢救护理配合的流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8%,较对照组的87.5%明显提高(P<0.05)。结论规范抢救护理配合流程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2.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标准刊号:CN44-158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015邮发代号:46-192定价:8.00元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中医辨证施护在肺心病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探讨
黄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3-5.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辨证施护在肺心病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肺心病的患者一共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急性期患者护理效果的观察
马晏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6-8.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中风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56例,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常规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四周后,CNS和BI评分差异显著,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1.1%明显高于常规组7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吴蓝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9-11.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的17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MT厚度分为IMT1、2、3组,对比三组患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情况;再根据患者血压分级,依次分为I、Ⅱ、Ⅲ级组,对比三组患者IMT情况。结果 IMT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脉压均显著性大于IMT1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2组患者LDL明显性高于IMT1组患者,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即测收缩压、脉压及总胆固醇均显著性高于IMT1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3组患者的最高收缩压、脉压均显著性高于IMT2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3组患者的总胆固醇、LDL均明显性高于IMT2组患者,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超过半数的高I级患者IMT1.2。结论平均年龄、最高收缩压、脉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越高,患者IMT厚度越厚;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IMT厚度≥0.9者数目显著性增高;对于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者,也会出现IMT增厚的现象。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IMT有一定影响,积极减少危险因素是治疗高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措施。
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问题以及采取措施探讨
马显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2-14.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问题以及采取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 3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的人数为30例,发生概率为9.6%,其中恢复良好14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小时,发生16例,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发生9例,48小时之后发生5例。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术后血压波动和止血不彻底等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且造成再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就要加强对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风险的认识,加强对患者的监测,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造成再出血的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探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朱林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5-16.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中心电图异常率为77%,高于对照组3%。超声心动图异常率为72%,主要诊断特征为心功能降低、左房增大、室壁运动异常等。此外,左室射血功能正常者心电图异常低于左室射血功能异常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患者的疾病诊疗提供相应的参考。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将该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健康教育对中青年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影响
杨红艳;陈光梅;吴大鸿;何隽;路清童;张贵荣;蔡冰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7-18.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中青年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对我院各门诊、体检中心及病房18~45岁中青年进行登记。设置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选取脑卒中危险因素评分≥3分的1000例高危人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研究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分、危险因素评分以及最终脑卒中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分、危险因素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6个月、9个月研究组健康知晓率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危险因素评分及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青年脑卒中健康知识知晓率,减轻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对脑卒中预防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依从性研究
孙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9-20.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依从性进行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进行药物治疗的6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对研究对象影响临床依从性各个因素予以临床统计与分析;第二阶段所有研究对象予以健康教育宣传及用药指导,最终对患者的临床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第一阶段依从率为36.8%,经济收入少、平均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及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而与性别的构成无相关性。第二阶段的临床用药依从性及疗效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用药依从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利尿剂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刘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21-22.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利尿剂对新陈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式对新陈代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达帕胺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长期使用对糖、脂无不良影响,效果显著,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低血钾,因此,临床治疗应恰当指导患者服用剂量与时间。
对比分析短效与长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黄永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23-24.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文对比分析短效与长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共计20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接受短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的100例患者接受长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长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病症的疗效更高,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临床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王建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25-26.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接受定期护理后,比较护理后对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干预措施合理饮食26例,占43.33%;坚持运动锻炼36例,占60.00%,放松精神41例,占68.33%,坚持禁止烟酒26例,占43.33%,定期复诊19例,占31.67%,按时服药45例,占75.00%,与观察组相比各项遵医情况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时,可以采用临床综合护理,能有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功能
熊丽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27-29.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高血压患者50例(观察组),另外,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两组人员测定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其左心房功能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BMI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应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给予准确评价,为左心房功能变化提供相对应的量化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分析高血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黄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30-31.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收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4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70例患者接受中医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70例患者构建与实施高血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下两个组别患者的血压及证候疗效对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对疾病的认知、饮食起居、用药指导、健康状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病症,对其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临床显示效果更佳,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可用于推广。
冠心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
阮毅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32-34.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并探讨冠心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则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80.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LDL-C、斑块积分与动脉IMT相对比,研究组均优出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不但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袁晓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35-37.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40例为本试验的探究对象,全部患者采取3通道18导联心电图与心电图相关仪器记录患者的相关指标,然后对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造影,分析患者心电图特征。结果在探究对象中,有20例ST段抬高患者,30例T波高尖增宽患者,有10例缺血性J波患者,有18例急性损伤阻滞患者。其中无J波组患者的引发心率失常机率明显低于J波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的诊断上,应当分析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地探究超急性期ST段抬高型心梗死心电图的特征,对于早期确诊心梗死患者、减少误诊的机率、患者的引发心率失常机率有重大意义,值得医疗界应用与推广。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应用
梅顺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38-40.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96%,对照组患者生存率为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探究
张启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41-42.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我院接收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一共有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病人采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对病人采取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临床治疗之前和以后的空腹血糖、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心脏内皮功能给予测定和对比。结果在临床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hs-CRP以及FMD(血流介导内皮舒张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6个月以后,研究组患者的hs-CRP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两组病人预后情况良好,没有1例病人死亡。结论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均可以使病人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明显提高,使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改善,以及预后良好,可是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阿托伐他汀。
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
王黑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43-44. 
摘要 ( 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40例,收治年限为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随机单盲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孟令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45-46.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一组为冠心病,一组为非冠心病。两组患者都使用放射性免疫疗法测量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根据我院使用的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统计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结果冠心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非冠心病患者组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的增高,冠心病患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在增高。两个指标都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增高是冠心病病发的主要原因[1]。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
刘志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47-49.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AMI静脉溶栓治疗者11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入门-溶栓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溶栓后的再通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09%(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效缩短了AMI患者静脉溶栓前所消耗的时间,保证溶栓再通率,降低相关并发症概率。
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分析
李桂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50-52.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作为分析组对象,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注射方式治疗,参照组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采用尿激酶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溶栓前心功能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溶栓7日后,分析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血管再通率88.5%明显高于参照组61.5%,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注射方式溶栓,能够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减少出血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方法。
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预测
刘晓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53-54.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预测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进行非心脏手术的56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及5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两组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56例冠心病患者中,风险发生率为42.86%,与对照组风险发生率(14.29%)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造成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发生风险的因素众多,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能有效降低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时不同类型交界性心律的特点及对复发与并发症的影响
向建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55-58.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房室结慢径路(PS)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时不同类型房室交界性心律(JR)的特点,分析其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经PS和RFCA治疗后AVNRT患者54例,观察不同频率、不同类型JR的特点,放电消融成功率及其与术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JR发生一过性AVB率和复发率间均存在一定差异,以持续型JR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间歇型和递减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PS和RFCA治疗后AVNRT患者间歇型和递减型JR发生一过性AVB和复发率较低,故中频JR和间歇型和递减型JR可作为提前预测AVB与复发的有效指标。
分析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王建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59-60.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讨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期我院接收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共计104例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单纯美托洛尔、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给药,比较效果。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后,上述患者症状基本得到缓解,对照组患者临床效率、住院时间分别为73.08%、(26.8±4.85)天,观察组患者分别为98.07%、(14.6±2.9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予以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给药,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建议推广。
尼卡地平、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孟庆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61-62.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尼卡地平、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按照抽签法分为三组:对照组(n=30,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尼卡地平组(n=35,静脉注射的注尼卡地平),美托洛尔组(n=35,静脉注射的美托洛尔),观察三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在心率方面,三组患者在麻醉前、插管前以及插管后心率比较(P>0.05),在诱导前、插管时尼卡地平组患者心率高于对照组,美托洛尔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诱导前和插管前以及插管后,与对照组比较,尼卡地平组、美托洛尔组的平均脉压均明显下降(P<0.05),在插管时,尼卡地平组、美托洛尔组的平均脉压恢复至麻醉前。结论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时心率影响较小,具有应用价值。
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分析
王应米;丁春莲;王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63-64.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表现及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妊娠晚期孕妇共6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共5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心电图异常检测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者占本次研究总检测人数的20.1%(12/58),观察组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异常者占总检测人数的87.9%,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结果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妊娠晚期患者现异常心电图多为生理变化,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予以合理措施纠正,及时防治并发症,保证母婴平安。
探讨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王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65-66. 
摘要 ( 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检验的晚期孕妇500例,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100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心电图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主要异常特征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左偏、低电压、短P-R间期、窦缓伴不齐等,而产后产妇的心电图大致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晚期孕妇,其可能出现心电图异常等症状,但此类症状多为生理性改变,在分娩后大多症状可自行消除。但仍需对产妇进行相关诊断,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心电图诊断对于晚期孕妇而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晚期孕妇的常规检验项目之一。
无创通气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
李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67-69.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行无创通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急性左心衰患者80例作为试验对象,按意愿分组后行不同疗法,即:借助基础疗法治疗对照组,于基础疗法上加用无创通气治疗研究组,评估总体效果。结果研究组预后的病症缓解率高达92.5%,和72.5%的对照组相比有区别,P<0.05;研究组预后RR、HR、PH、PaCO_2等指标变化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借助无创通气疗法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作用突出,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借鉴。
肌钙蛋白I与N端脑钠肽原在慢性心衰危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朱湘慧;钱银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70-72.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肌钙蛋白I与N端脑钠肽原在慢性心衰患者危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37例慢性心衰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入院患者37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都进行肌钙蛋白I与N端脑钠肽原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与N端脑钠肽原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平均为(4.5±3.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N端脑钠肽原水平平均为(769.5±322.5)pg/ml,同样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评级为Ⅱ级的患者,肌钙蛋白I、N端脑钠肽原水平最低,心功能评级为Ⅳ的患者,肌钙蛋白I、N端脑钠肽原水平最高,三个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钙蛋白I与N端脑钠肽原能够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进行预测,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优质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南叫;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73-75.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之间,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94例。根据抽签法将他们划分成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并分析、统计和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临床统计显示,观察组的EF、SV、CI以及CO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95.74%)和护理满意度(97.87%)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4.47%,78.72%),各项比较的差异明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其效果显著,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高,因而,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法。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绍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76-77.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一共有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结果临床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RPP、以及LVEDD(左室舒末内径)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RPP、以及LVEDD(左室舒末内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LVESD、LADD、F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采取美托洛尔治疗,可以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硝普钠联合托拉塞米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
黄开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78-79.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托拉塞米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这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2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托拉塞米治疗,研究组采用硝普钠与托拉塞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改善,研究组在治疗效果上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硝普钠与托拉塞米联合药物治疗与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相比,前者不仅达到显著疗效,且还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治愈率提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李辉;杨国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80-81.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心功能Ⅱ级、Ⅲ级者设为观察组(n=65),心功能Ⅳ级者设为对照组(n=35)。分别测定两组血浆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3、F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T-proBNP水平越高,T3、FT3水平越低,提示老年心衰患者病情越严重,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田翠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82-83.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C组患者在B组患者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分别于治疗后0.5年,1年随访患者相关指标,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2组、3组患者疗效较1组更佳P<0.05,3组疗效较2组更佳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可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效果观察
杨哲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84-85.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在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以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观察1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以心竭宁方(黄芪、党参、葶苈子、丹参等)汤剂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疗效、心功能、血流变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1组、2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在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升治疗疗效,改善心功能、血流变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早期干预难治性心力衰竭效果探讨
罗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86-87.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早期干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重症ICU以及心血管科收治的6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血管科收治3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重症ICU收治3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0.00%,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aO_2为(86.78±5.97),PaCO_2为(46.72±4.07);对照组患者的平均PaO_2为(66.72±5.52),PaCO_2为(52.72±4.17),动脉血气情况在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早期干预难治性心力衰,有助改善动脉血气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雷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88-89.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琥珀酸美托洛尔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的52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在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较好,有较高的安全性。
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90-91.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3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观察
张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92-94.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FS、LV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使病人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不良事件分析
孙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95-96.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不良事件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非心脏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其围手术期是否出现不良事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事件,而对照组患者为出现不良事件患者,比较其手术后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均属于正常范围,手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CK和c TnⅠ水平均有所升高,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术后3天对其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进行监测可预测患者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早期护理中的应用
张丽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97-98.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并探讨循证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早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进行研究,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各有50例产妇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施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施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
姚人银;杨锦妹;梁翠丽;梁振月;梁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99-100. 
摘要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医嘱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维度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经PIC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临床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覃素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01-103.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订标准的临床路径流程,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一定的模式接受护理服务。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结论通过临床路径应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AMI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防治及其护理
罗艳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04-105.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防治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便秘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及便秘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32.6%)(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促进患者顺利排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
朱贞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06-107.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84例支气管肺炎合并有心衰的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和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入选患儿分成干预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法,干预组以对照组护理措施为基础,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95.2%)的护理有效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73.8%),两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炎支原体且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儿的住院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江雪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08-109.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老年慢性心衰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后对比各项观察指标,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提供运动康复护理服务,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临床路径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管理分析
孙利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10-111.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130例,选取时间为2012年5月-2014年9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两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均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实施临床路径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对策
孙玉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12-113.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基本护理,实验组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比2组小儿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小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加小儿患者的舒适度,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提高小儿患者治疗的效果十分有益。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式
徐海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14-115.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共95例,收治年限在2013年4月~2015年3月之间。对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并统计痊愈率和死亡率。结果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病死率高,心电图会出现传导阻滞、室颤等多种表现。95例患儿中,共有75例痊愈(78.95%),20例死亡(21.05%)。结论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死亡率较高,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临床护理水平,降低死亡率,从而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郭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16-118.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临床辅助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以来,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的患者112例。按照抽签法将他们进行分组别护理,即:对照组56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观察组56例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临床干预,并就其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过分析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2.86%)、护理熟练度(98.21%)以及护理总满意度(98.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07%,82.14%,89.29%),风险事件发生率(1.78%)和医疗纠纷发生率(1.7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12.50%),组间各项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其临床效果明显,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高,各类风险事故和医疗纠纷少,因此,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方法。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农永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19-120.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心血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平均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跌倒原因开展循证护理,对比住院期间两组的跌倒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中共出现跌倒病例2例,跌倒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中共出现跌倒病例6例,跌倒发生率为8.5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开展针对性的跌倒循证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何淑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21-122.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护理干预效果,为改善以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打好基础。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所选的患者均实施内科基础护理措施,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睡眠基础及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实施睡眠质量、睡前良性行为、催眠类药物、睡眠时间以及心理护理等良性宣传教育,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实施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平均得分为(6.62±2.07)分,睡眠质量优异率达到76.4%;对照组患者的PSQI总分平均得分为(8.11±2.19)分,睡眠质量优异率为54.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睡眠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为疾病早期康复以及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意义重大,适合推广应用。
人本位护理在心血管患者中应用研究
赵光英;郑丽波;李天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23-125.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文通过对心血管患者护理的现状分析,针对人本位护理在心血管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护理方式,应根据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00例,进行合理饮食、运动治疗、心理护理、合理用药以及对高血压进行康复指导。结果患者血压均控制理想。结论应根据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患者的体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陈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26-128.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本组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瑞格列奈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各自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有所改善,并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体重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能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试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应用现状
洪猛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29-130.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在临床上如果有良好的血管通路,则会将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如果患者血管通路失去功能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会使其负担高额的费用。因此及时研究解决方式是当前医学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立血管通路的基本要求、目前血管通路临床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内容,以供参考。
5S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傅春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31-132.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5S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实施5S管理模式,另外,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当中的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服务满意率之间的差异给予对比。结果实施5S管理以后的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优于实施之前(P
“抽屉式”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中的应用研究
应晓艳;钱本江;詹陈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33-135.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论证"抽屉式"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体检中心各岗位体检中心实施"抽屉式"管理模式,健全员工岗位职责权限范围,监督和执行岗位责任和义务以改变员工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提高体检效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实施"抽屉式"管理模式前后,体检人群的满意度、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等的变化。结果经过实施"抽屉式"管理模式,体检人群的满意度、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结论 "抽屉式"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体检人群的满意度和工作人员工作质量。
腔镜辅助微创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临床疗效研究
朱晓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36-137.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腔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患者作为临床治疗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腔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8.65±20.25)ml,住院天数为(10.23±2.34)d,术后1例患者出现皮肤瘀斑、红肿,6例患者出现颈肩部酸痛,并发症状发生几率为19.44%。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4.32±16.21)ml,住院天数为(6.76±1.82)d,术后2例患者出现皮肤瘀斑、红肿,1例患者出现颈肩部酸痛,并发症状发生几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辅助微创甲状腺手术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患者康复速度较快,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较低,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替吉奥胶囊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效果观察
何怡;张明健;王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38-139.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为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及替加氟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及替吉奥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较对照组的66.7%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较对照组患者的14.3%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喷他佐辛用于麻醉和镇痛的临床探讨
洪宝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40-141.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喷他佐辛用于麻醉和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100例胸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昂丹司琼进行麻醉镇痛,观察组患者给予喷他佐辛+昂丹司琼进行麻醉镇痛,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在镇痛评分、镇痛满意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对照组患者是16%,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喷他佐辛在麻醉与镇痛中的应用,在不影响镇痛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激活患者的K阿片受体。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与综合管理对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转归的临床研究
俞学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42-143.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临床使用的四种核苷(酸)类似物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以及替比夫定,对HBV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HBV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了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剩余30例患者未接受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检查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比对后,研究组患者使用了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的ALT、ALB、CHE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核苷(酸)类似物对值治疗慢性HBV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通过抑制HBV DNA的复制,可以改善肝功能,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转归,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袁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44-145. 
摘要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所收集60例消化内科患者资料。采用分组法讨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等2组,观察组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莫沙必利"的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一使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的方式;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差异性(P<0.01)。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案用药期间未出现异常症状。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治疗,值得推广。
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探析
张其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46-148.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调配中会影响到临床使用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其他多所医院及本院内药剂科主要出现的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资料42例,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发生的全部42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炮制品缺乏到位的炮制",占总数的28.6%,其次为"中药自身质量问题"、"执行处方脚注问题"均占总数的19.0%;再次为"未能明确交代发药"、"处方错误"、"中药剂量"、"混淆中药品种"。结论中药调配中影响到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炮制品缺乏到位炮制、中药质量问题以及执行处方脚注问题等等,发生于此的原因在于未能实现对中药调剂的严格管理,因此,应落实对中药调配这一过程的规范、标准操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冠心病相关性的新认识
刘立志;刘振国;曹桂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49-152.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对于早期控制危险因素,减少新发病例成为防治的重点。颈动脉作为全身动脉的一个"窗口",位置表浅,易于检测,便于早发现、早诊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甚至逆转其发展。本文就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冠心病的相关性新认识进行综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欧发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53-154.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血管性疾病,临床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中,分析当前治疗现状,以找出其介入治疗中需改进的地方,以促进在冠心病治疗的研究发展,对改善冠心病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本篇综述冠心病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试论媒体宣传对无偿献血的促进和影响
李家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55-158.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重视媒体的宣传对于无偿献血的重要影响,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相关人员在对无偿献血做好宣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危机公关工作,要减少媒体宣传对无偿献血产生的负面新闻,另外还需要注重媒体宣传的形式,确保通过科学的宣传使公众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本文主要论述了媒体宣传对无偿献血的促进和影响作用,文章首先对无偿献血的有关概念进行简要阐述,然后结合无偿献血媒体宣传的现状,探究媒体宣传对无偿献血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和主要影响。
乳腺癌播散肿瘤细胞检测进展
贾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 0(04):  159-160.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对关于乳腺癌播散肿瘤细胞检测的方法及其进展进行了总结。免疫组化的方法因其特异性高而成为目前乳腺癌播散肿瘤细胞检测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灵敏度稍低,而且由于各检测单位缺乏统一、标准的检测流程,故其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今后若能在大样本量、随机前瞻性研究的支持下,统一目前乳腺癌播散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分歧,必将对乳腺癌的诊疗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